于是,佛祖变成了一条流浪狗来到伊利沙身边,转来转去讨食吃。伊利沙恨不得把鸡骨头都吞进肚里,哪舍得给狗吃一点东西。但这条狗朝着伊利沙一个劲地摇头摆尾,口中还流着很长的涎水。
伊利沙说:“你如果能四脚朝天,停留在半空中,我就给你吃一点。”话音未落,那条狗已经腾空而起,四脚朝天。伊利沙吃了一惊,只得扯下一点鸡皮,想给狗吃,可又实在舍不得。
伊利沙说:“这样吧,这点鸡皮我给你留着。如果你能让两个眼珠掉下来,我让你再吃些鸡肉。”
话刚说完,那条狗的两个眼珠“啪!啪!”地掉在地上。伊利沙高兴极了,心里欢呼:这下好了!你眼睛瞎了,我就可以笃笃定定地享受美味了。
他端起饭盘和鸡,换了个地方,大嚼起来。
等他走远,佛祖变成了伊利沙的模样,开着他的车子来到他的家。一进门,就吩咐守门人:“待一会儿若有人来,无论什么人,都给我一棒子把他轰出去。”然后进房,下令将所有的财产布施给穷人。
再说伊利沙消受完他的美味后,心满意足地回到停车的地方,一看没了车子,可着急了。四处寻找,也没有找到,最后只得垂头丧气地步行回家。到了家门口,刚跨进门槛,便吃了一记闷棍。
伊利沙火冒三丈,大声嚷道:“反了!连我你们也敢打!”守门人也不示弱:“管你是什么人,我们老爷吩咐过了,谁也不许进去!”
“什么老爷不老爷!我才是你们的老爷!”
“活得不耐烦了,是不是?还敢冒充我们老爷,看我不揍死你!”
一顿乱棒之下,伊利沙瘫坐在地上。再举目一看,家里已经空空荡荡。心里一急,痴呆在那里。
这时,佛祖变成了一个修行僧,走到伊沙利面前,双手合十,问道:“施主为何愁成这样?”
“我被人戏弄,家财荡尽了。”伊利沙愣愣地说。
“施主,恕我直言,钱财乃身外之物,钱财多了会带来烦恼和祸害。像你这样,拼命地攒钱,不舍得吃,不舍得布施给穷人,一朝死去,反成了饿鬼,即使投胎做人,也只能充当下贱的仆人。你想想看,这样做又有什么意思呢?”
佛祖的这一席话,使伊利沙如梦初醒。随后,佛祖又把伊利沙原来的家产还给了他。从此,伊利沙一改旧迹,乐于济世助人了。
世间有很多像伊利沙这样的人,他们认为:“这钱是我辛辛苦苦挣来的,凭什么要拿给别人用呢?”然而,他们不知道,帮助别人实际上是一种仁爱之心。正如一颗种子放在袋中,不懂得把握季节把种子播种在土壤里,一旦错过生长时机,则无法发挥作用。因此,种子必须及时培育,使其生长茁壮,等到因缘成熟,自然果实累累。
有一个人出门,看见三位老者坐在他家门口谈笑风生,他听了一会儿他们的高谈阔论,觉得三个人说得有理,从他们的言谈之中可以看出三个人都很有智慧。于是,他走上前去邀请他们到家里做客。
“我们不能一同进屋。”老人们说。
“这是为什么?”此人感到疑惑不解。
一个老人指着同伴说:“他是财富,他是成功,我是爱。你现在回去和家人商量一下,看看需要我们哪一个。”这人回去之后和家人一商量,决定把“爱”请进家里。
这人出门问三位老人:“哪一位是爱,请进来做客。”爱老人起身向屋内走去,奇怪的是另两位老人也跟在后面。
此人十分惊讶地问成功与财富两位老人:“您二位怎么也进来了?”
老人们说:“其实我们两人一直是跟着爱的,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成功与财富。”
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自己够用就好,千万不可吝啬,吝自己,吝别人。故而,佛家提倡布施,提倡将多余的钱财施舍给他人。布施于他人就是把爱、把温暖带给了他人,是一种慈善。因果报应,天道好还。布施者因而便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让他的事业更加顺利,财富更加充足。
真正的宝珠
佛陀在灵山会上时,手中拿了一颗什色摩尼珠,问四方天王道:“你们看一看这颗摩尼珠是什么颜色?”
四方天王看后,分别答道是青、黄、赤、白色泽。佛陀就将摩尼珠收回,舒开手掌又问道:“我现在手中的这颗摩尼珠是什么颜色?”
四方天王不解佛陀心中所指,都不约而同地回答道:“佛陀!您现在手中根本就没有东西,哪里有什么摩尼宝珠呢?”
佛陀真实地告诉四方天王道:“我将一般世俗的珠子给你们看,你们都会分辨它的颜色,但真正的宝珠在你们面前,却视而不见,这是多么颠倒呀!”
四方天王听后皆有所悟。
所谓摩尼宝珠,是用来比喻我们的真心佛性。世间上的入,每天都在忙碌着,所希求的都是一些荣华富贵、珍宝古玩、过眼浮名等身外之物,而往往对最宝贵的真爱、真情熟视无睹,随意丢弃。
相信下面这则故事会让你明白感情这枚真正的珠宝的分量。
一天,一位先生要寄东西,问邮局的小姑娘有没有盒子卖。小姑娘拿纸盒给他看。
他摇摇头说:“这太软了,不经压,有没有木盒子?”小姑娘问:“您是要寄贵重物品吧?”他连忙说:“是的是的,贵重物品。”姑娘给他换了一个精致的木盒子。
他拿过那个盒子,左看右看,似乎是在测试它的舒适度,最后,他满意地朝小姑娘点了点头。接下来,他就从衣袋里掏出了所谓的“贵重物品”——居然是一颗红色的、压得扁扁的塑料心!只见他拔下气嘴上的塞子,然后就憋足了气,一下子吹鼓了那颗心。
把那颗心放进盒子,大小正合适。
直到此时,小姑娘才彻底明白了这位先生要邮寄的乃是一颗充足了气的塑料心。
这使小姑娘想起了古代那个砍断了竹竿子进城的蠢货,她强忍住笑说:“其实您大可不必这么隆重地邮寄您的物品。我来给您称一下这颗心的重量——喏,才6.5克。您把气放掉,装进牛皮纸信封里,寄个挂号不就行了吗?”
那位先生惊讶地(或者不如说是怜悯地)看着小姑娘,说:“你是真的不懂吗?我和我的恋人天各一方,彼此忍受着难捱的相思之苦,她需要我的声音,也需要我的气息。我送给她的礼物是一缕呼吸,一缕从我的胸腔里呼出来的珍贵的呼吸。应该说,我寄的东西根本没有分量,这个6.5克重的塑料心和这个几百克重的木盒子,都不过是我礼物的包装罢了。”
听完这位先生的讲述,小姑娘在羞愧之余深深地被感动了。
也许你在一贫如洗时,为爱人所送的3元钱一束玫瑰而感动不已;也许你在功成名就时,对价值数万元的钻戒已经无动于衷。不是钻戒不值得你感动,只因为它仅仅是衡量财富的一个价值符号,而那廉价的玫瑰却在当年代表了爱人全部的爱意和热情。对于懂得真爱的人来说,一缕呼吸就象征着爱情的全部生命。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有一位禅宗大师长年隐居于山林。
因为名声很大的缘故,很多人都千里迢迢来寻找他,希望能得到他的点化。
人们结伴而行,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大师正在山谷里挑水。
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的水都没有装满。
按大家的想象,大师应该能够挑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
人们不解地问:“大师,这是什么道理?”
大师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贪多,反而适得其反。”
众人越发不解。
大师从他们当中拉出了一个人,让他重新从山谷里打了满满的两桶水。
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摇摇晃晃,没走几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洒了,那人的膝盖也摔破了。
“水洒了,岂不是还得回头重打一桶吗?膝盖破了,走路艰难,岂不是比刚才挑得还少吗?”大师说。
“那么大师,请问具体挑多少,怎么估计呢?”
大师笑道:“你们看这个桶。”
众人看去,桶里画了一条线。
大师说:“这条线是底线,水绝对不能高于这条线,高于这条线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起初还需要看这条线,挑的次数多了以后就不用看了,凭感觉就知道是多少。有了这条线,可以提醒我们,凡事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众人又问:“那么底线应该定多低呢?”
大师说:“因人而异,越低越好。因为这样低的目标容易实现,人的勇气不容易受到挫伤,相反会培养起更大的兴趣和热情,长此以往,循序渐进,自然会挑得更多、挑得更稳。”
“一口吃不成个大胖子。”不论学习、工作、生活、经商、交友,我们都应该为自己设定一个合理的底线、开端。挑水如同做人。要想水不溢出,不浪费、不跌倒,就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这样才能避免许多无谓的付出和挫折。
不是黄金有毒,而是人心有毒
一天傍晚,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林中散步。这时,有个小和尚从对面惊慌失措地跑了过来,两入见状,便拉住问道:“小和尚,你为什么如此惊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和尚忐忑不安地说:“我正在移植一棵小树的时候,却忽然发现了一坛子黄金。”
两个人暗自窃笑,心想:“这人真蠢,挖出了黄金还被吓得魂不附体,真是太好笑了。”然后,他们问道:“你是在哪里发现的,告诉我们吧,我们不害怕。”
和尚说:“你们还是不要去了,这东西有毒,会吃人的。”
两个人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不怕,你就告诉我们黄金在哪里吧。”
和尚告诉了他们具体的地点,两个人跑进树林,果然在那个地方找到了黄金。他们不禁瞪大了眼睛:好大的一坛子黄金!
过了一会儿,其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我们要是现在把黄金运回去,肯定不太安全,还是等天黑再往回运吧。现在我留在这里看着,你先回去弄点饭菜来,我们在这里吃完饭,等半夜时再把黄金运回去。”
于是,另一个人就回去取饭菜了。
留下的人心想:要是这些黄金都归我,那该多好呀!等他回来,我就一棒子把他打死,那么,这些黄金不就全归我了吗?
回去取饭菜的那个人也在想:我回去先吃饱饭,然后在他的饭里下些毒药。他一死,黄金不就都归我了吗?
于是,回去的人提着饭菜刚到树林里,就被另一个人从背后用木棒狠狠地打了一下,当场毙命。然后,那个人拿起饭菜,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没过多久,他的肚子里就像火烧一样的疼,这才知道自己中毒了。临死前,他想起了小和尚的话,不禁暗自悔悟:和尚的话真是应验了,我当初怎么就没有明白呢?
其实,不是黄金有毒,而是人心有毒。贪欲会把人推向罪恶的深渊,让人失去理智。它可以使人相互摧残,相互欺诈,甚至使最要好的朋友反目成仇,害人害己。然而,等到幡然悔悟,找回自己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这样的教训并不只有一个:在一间很破的屋子里,有一个穷人,他穷得连床也没有,只好躺在一张长凳上。穷人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想发财呀,如果我发了财,我决不做个吝啬鬼……”
这时候,佛祖在穷人的身旁出现了,说道:“好吧,我会让你发财的。我会给你一个有魔力的钱袋,这钱袋里永远有一块金币,是拿不完的。但是,你要注意,在你觉得够了的时候,要把钱袋扔掉才可以开始花钱。”
说完,佛祖便消失了。在穷人的身边,真的有了一个钱袋,里面装着一块金币。穷人把那块金币拿出来,里面又有了一块。于是,穷人不断地往外拿金币。穷人一直拿了整整一个晚上,金币已经有一大堆了。他想:啊,这些钱已经够我用一辈子了。
到了第二天,穷人很饿,很想去买面包吃。但是,在他花钱以前,必须扔掉那个钱袋。可每次当他想把钱袋扔掉时,总觉得钱还不够多。
他不吃不喝地拿,金币已经快堆满一屋子了。同时,他也变得又瘦又弱,头发也全白了,脸色蜡黄。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穷人完全可以去买吃的、买房子、买最豪华的车子。然而,他仍然虚弱地说:“我不能把钱袋扔掉,金币还在源源不断地出来啊!”
终于,穷人倒了下去,守着一大堆金币,死在了他的破屋子里。
对于有些人来说,利益是无法平分的,而且永远是无法自我满足的。不单单是金钱,还包括名声、各种物质利益,甚至情色。人的贪欲一旦被调动起来,就无法停止,有了想要更多。为了这些东西,他们不惜抛弃尊严、人性,最终让自己也深陷欲望的陷阱中不能自拔。将黄金比作毒物的小和尚看似傻得可笑,其实才是真的聪明,欲望在他面前只能是一只不堪一击的纸老虎。
珍珠门=欲望门
有一个人跑到西天向佛祖诉苦说,这个地球他住起来太不舒服,他说他要住在一个有珍珠门的天国。
佛祖指着天上的月亮给他看,问道:“那不是一个很好玩的玩具吗?”他摇一摇头,说他不愿意看月亮。接着,佛祖又指着那些遥远的青山,问他,那些轮廓不是很美丽吗?他说那些东西很平凡。再后来,佛祖指着兰花和玫瑰给他看,叫他用手指去抚摩那些柔润的花瓣,问他道:“它们的色泽不是很美妙吗?”
那个人说:“不是。”
具有无限耐性的佛祖又带他到一个水族馆去,指着那些檀香山鱼的华丽的颜色和形状给他看。可是,那个人说他对此也不感兴趣。
佛祖后来带他到一棵多荫的树木下面,让一阵凉风向他吹着,问他道:“你不能感到其中的乐趣吗?”但那个人又说:“我觉得那没有什么意思。”
接着,佛祖带他到山上一个湖沼边去,指给他看水的光辉、石头的宁静和湖沼中美丽的倒影,让他听大风吹过松树的声音。可是那个人说,他还是不能感到兴奋。
佛祖以为他这个人的性情不是很柔和,需要让人兴奋的景色,所以,便带他到喜马拉雅山山顶,到长江三峡,到那些有钟乳石和石笋的山洞,到那时喷时息的温泉,到那有戈壁和仙人掌的沙漠,到长白山的雪地,到黄山上的花岗石峰,问他:“上天难道没有尽力把这个行星弄得很美丽,以娱你的眼睛、耳朵和肚子吗?”可是那个人还是在吵着要求一个有珍珠门的天国,并说:“这个地球我住起来还不够舒服。”
佛祖说:“你真是狂妄不逊、忘恩负义啊!原来这个地球你住起来还不够舒服。那么,我要把你送到地狱里去,在那里你将看不到浮动的云和开花的树,也听不到潺潺的流水,你得永远住在那边,直到完结了你的一生。”
这个人的欲望显然是很难满足的。即使得到了那珍珠门,不久后,他也一定会感到相当厌倦,他还会要金门、银门。想要过得舒服,就要怀有一颗菩提的心,便可发现处处皆美景,人人是菩萨。“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真为却病方。”克制自己的欲望,而不是设法满足它们,才是快乐的真谛!
节制自己的欲望
有个弟子问禅师:“世上最可怕的是什么?”
禅师说:“欲望!”
弟子满脸疑惑。
禅师说:“听我讲一个故事吧!”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农民想要买一块地,他听说有个地方的人想卖地,便决定到那里去打探一下。到了那个地方,他向人询问:“这里的地怎么卖呢?”
当地人说:“只要交1000块钱,然后就给你一天时间,从太阳升起算起,直到太阳落下地平线,你能用步子圈多大的地,那些地就是你的了;但是如果不能回到起点,你将不能得到一寸土地。”
农民心想:“那我这一天辛苦一下,多走一些路,岂不是可以圈很大一块地?这样的生意实在是太划算了!”于是他就和当地人签订了合约。
太阳刚一露出地平线,农民就迈着大步向前疾走,到了中午的时候,他回头已经看不见出发的地方了才拐弯。他的步子一分钟也没有停下,一直向前走着,心里想:“忍受这一天,以后就可以享受这一天的辛苦所带来的欢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