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生存教育法则10
常青藤教育提倡孩子们自己进行金钱管理。家长们需要做的只是帮助他们拟订消费计划。
“子不教,父之过。”为人父母者提供什么样的生长环境,天真无邪的孩童就会发育成什么样的人物,就如清水的形状完全取决于盛水的容器一般。
在美国,家长除了供给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外,有些消费,则让孩子用自己的积蓄去支配。例如,孩子想买网球拍、自行车或去旅游,指导他用全部或一部分储蓄。这样,就使他认识到储蓄的意义,体会到用自己的存款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愉快和兴奋,而且也培养孩子学会有计划地管理金钱的能力。
对孩子打工得来的酬金,美国父母会告诉孩子不要一次花光,只花一小部分,其余的就存在自己的户头上。在一般情况下,家庭都要协助孩子拟订一个消费计划并正确执行。
理查德·阿瑟先生今天回来得格外早。“爸爸,我现在已经赚到1美金零25美分了。”珍尼弗一见父亲,立马飞奔过去报喜。
“哦,真是那样吗?”理查德一脸惊喜。
珍尼弗从口袋中掏出几张皱巴巴的纸币,甚至还有几个叮当作响的小硬币。小家伙将这点可怜的钱紧捏在手中,并高高地、带着十二分的炫耀,举起她的稚嫩的小手:“爸爸,你看,这是我帮牧场的米其大叔割草得来的。”
像从来没有见过钱似的,这个身家亿万的大富豪瞪大了他的双眼,紧紧地盯着那几个小钱:“哦,亲爱的,你真是太伟大了!太了不起了!告诉我,你准备怎么花掉它?”
珍尼弗歪着脑袋想了半天:“我原来准备用它买一个青蛙(一种电子玩具)的,可是,昨天,克里思姑姑(理查德的姐姐)已经送给我了。现在嘛……”
理查德耐心地看着女儿的眼睛,可珍尼弗思索了半天,也想不出个所以然。
理查德说道:“亲爱的,我给你出个主意。你上回不是说,想要个芭比医生吗?我看,不如拿这些钱买芭比医生得了?”
珍尼弗摇头说:“不行啊,爸爸。芭比医生要价76美元呢,我的钱不够。”
理查德说:“哎哟,这可怎么办哪?”这位大富翁掰着手指头算了一下,叫道:“糟糕,还差74美元零75美分呢。”
珍尼弗说:“别担心,爸爸,我想我以后还会去牧场帮米其大叔割草的。等赚够了钱,我再去买芭比医生!”
“好,好!”理查德立即眉开眼笑起来,“珍尼弗,我相信你能做到。”
接下来,理查德先生又对女儿说道:“亲爱的,你赚够买一个芭比医生的钱,得花一个月的时间吧?”
珍尼弗说:“是的,如果我只给米其大叔割草的话。”
理查德说:“那么,你每天从米其叔叔那儿拿回来的一定都是些零碎的钱吧?这很容易弄丢的哦。我看,不如你存到银行里去,等赚够了一个芭比医生的钱,再取出来如何?这多保险呀。而且,我敢保证,到时候,取出来的一定都是崭新的钱。”
珍尼弗想了想,说:“爸爸,你说得对。我的一些同学都在银行里存着钱哩。”
理查德·阿瑟先生说:“是的,今天,爸爸帮你开个账户,把你手中的这些钱存进去。”
常青藤的教庭教育告诉我们:引导孩子体会到用自己的存款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愉快和兴奋,并且培养孩子学会有计划地管理金钱的能力,也许比把钱放在他的口袋里更为稳妥,也更为长远。
当你的孩子长到5至6岁,基本上需要懂得钱与购买的关系,如懂得如何区分钱币,懂得加减法,懂得会花钱。当他开始要求你给他买东西时,你就为他准备一些零用钱。那么,给孩子多少零用钱为界限呢?这是父母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其实,孩子的零用钱不需要逐年增加。因为长一岁,孩子们就期望得到更多的零用钱,这并不能教会他们什么,更主要让他们了解更多的有关收支平衡、需求与财力关系方面的知识。
要让那些渴望增加零用钱的孩子知道,钱是父母给的,但来之不易。父母应该加以引导,灌输理念。例如,父母为孩子买了学校的午餐,就应该将这项费用加入到他们的零用钱中去,如果他们想要更多的零用钱,父母就可以让他选择学着自己做午餐。
除了给孩子零用钱适可而止外,还要让他们树立起先储蓄后消费的观念。对于孩子们来说,如果他们有自己购买的目标——他们认为很重要的东西,存钱就更有意义。一位经济学家建议,鼓励孩子设立短期目标,让他们存入零用钱,两三星期后就能买诸如玩具、书籍和学习用品等等,然后让孩子转向更大的目标,存钱几个月,乃至存上一年,才能实现更大的目标。
之所以采用该方法,是让孩子觉得目标和进展离他们并不遥远,通常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上,而不是把零用钱乱花在其他东西上。孩子们需要学习的最重要的一课就是:对自己的花销负责。
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父母可以用与孩子存入零用钱数的相当物品来鼓励孩子存钱。一对外国夫妇就采取了这样的办法,在孩子10岁生日时,特地为他们开一个500美元账户的活期折子。而孩子从10岁到16岁每月存入一些钱,他们就会给孩子存钱数对等的物品。孩子的母亲说:“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如果他们一直存下去,到了16岁,他们就可以买辆轿车。”他们的儿子每月要从户头里取出一些钱零用,如今17岁了,他仅有400美元积蓄,而他15岁的妹妹存款已超过了3000美元。
让孩子存入零用钱,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要让孩子懂得如何负责自己的“花销”,并越来越善于处理自己的开支,引入预算的理财概念。这才是每个家庭父母要教会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