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潜能教育法则4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开发孩子的潜能,最基础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尽早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不过如果不能完善地教孩子语言,便会阻碍他们大脑的发展。
摒弃了对孩子的极度催逼,又想尽可能地开发孩子的潜能,这两点是否矛盾呢?常青藤诸多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只要找对了方法,就可以两者兼顾。那么,应该怎样做才能尽早发挥孩子的能力呢?
斯特娜夫人是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语言学教授,毕业于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在著名的哲学家詹姆斯博士的影响下,她阅读卡尔·威特的《卡尔·威特的教育》,深受影响,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在她的教育思想中,要想尽早发挥孩子的能力,就应该重视儿童的语言教育。
她认为,语言教育是早期教育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婴儿天生就对声音敏感,所以很早就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是非常容易的。斯特娜夫人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对她讲话,虽然女儿听不懂,但她还是坚持把女儿当做懂事的孩子,对她说话的时候总是采用完整规范的语言。她不像大多数母亲那样喜欢对孩子说不完整的话,这与卡尔·威特父亲的观点相同。她认为对孩子说不完整的语言是害孩子,孩子现在学会了这种不完整的语言,以后为了纠正过来还得学第二套词汇。他们长大之后甚至发音不准,这对孩子才能的发展真是太不利了。
塔夫脱大学的巴尔博士也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再没有比婴儿期更为重要的时期了。在这一时期,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地使孩子的身体得到良好的营养以利于其成长。可是,当我们提出应该努力开发孩子的大脑时,人们却常常不知从何入手。其实所谓的‘开发孩子大脑’,就是指尽早开始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但很多人并没有正确意识到这一点。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如果不尽早教孩子语言,孩子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他们的大脑也就不能很好地发展。在孩子6岁以前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如果能加紧教他们准确、完整的语言,这个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就一定很快,甚至是其他孩子难以超越的。”
很多人都曾经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他们在说话时语法和发音都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这其实是幼年教育遗留下来的。对此斯特娜夫人在她的书《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中写道:
从女儿刚生下来起,我就用轻柔的声音对她说话,虽然她不懂,但我还是坚持使用准确而优美的英语,我不会对女儿说任何不完整的语言,但这并不代表俗语教育不重要,因为有时候确实只有俗语才能帮助表达某些内容。同时,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发展,新的观念也在不断派生,表达新概念的俗语也应运而生,谁也不希望落后于这个时代,所以俗语的学习也是必要的。但我永远不会教给孩子不完整的语言,正如巴尔博士所言,教一岁的婴儿拼音并不困难,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教婴儿说些不完整的句子。维尼夫雷特未满一岁时,我的一位朋友对她说:“维尼夫雷特,我可以逗逗你的汪汪吗?”
我的女儿纠正他说:“不能叫汪汪,是狗。”这位朋友对此感到很惊讶。
斯特娜夫人从女儿不会说话开始,就成天抱着她在屋里走动,给她看屋里的东西,同时用清晰、缓慢的声调念这些物品的名字给她听,如椅子、书橱等等。使用这种方法教育的结果是刚满一周岁的维尼夫雷特很多话都会说,人们对此啧啧称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看到许多小大人,感觉他们比同龄的孩子成熟聪明很多。但实际上,我们所谓的“小大人”,并不是他们从小心智就如何地成熟,而是因为使用了成人的语言,而在说话时显得成熟。使用成人语这一点,对于孩子确立自我意识来说格外重要。从小使用标准的成人语,能够更早地帮助孩子摆脱幼稚无知的状态,从语言表达进而在社会身份上使自己相比同龄人更为成熟。慢慢地,孩子会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确实比同龄人更能够清晰地、完善地表达复杂的意思。
斯特娜夫人认为,对婴儿的语言教育将影响这个孩子一生的语言发展,所以母亲非常注意发音的准确,她对女儿说话总是采用精选的词句,并严格使用正确的语法。实际上在语言教学中,文法并不那么重要(据说英国社会学家、哲学家斯宾塞活到60岁时都没有学过文法),所以斯特娜夫人在女儿8岁前从未教过她文法。
孩子都喜欢说个不休,他们常常自言自语地把某个单词翻来覆去地讲着玩,所以教孩子语言应当采用听和说的方式。斯特娜夫人有效地利用了孩子这种特点,她用精选的词句把孩子能理解的那些有趣故事组成短文,讲给女儿听,并让她记住。女儿记住以后总喜欢高兴地复述。然后,斯特娜夫人又把这些短文翻译成各种外语教给女儿,女儿总是学得很快。
斯特娜夫人认为1~5岁是人一生中最有效的语言学习期。她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让她背诵《埃涅阿斯纪》,这部拉丁文巨著奠定了女儿良好的拉丁语基础。斯特娜夫人从不让女儿去学很多门外语,她认为女儿应该首先学好英语,因为英语是母语,也是女儿学习其他语言的基础。有的语言专家认为小孩子有能力同时学习两三国语言,但斯特娜夫人担心这样做会让小孩子对语言学习产生反感,以至于最后连一门语言都学不好。
在中国,英语教育已经被提上了儿童教育的日程。在中国的外语教育中,学习外语,就必须要多记单词。但是想要多记,却往往劳而无功,很快就忘掉了。可是,目前从小学到大学教育,更偏重于“记”而少“用”。记忆专家告诉我们,一个单词只有在各种语境中出现26遍,我们才能够完全记住。可想而知,如果我们仅仅是在单词本、字典这样单一的语境中去记忆,而没有在各个语境中看见单词,是不可能彻底记住的。很简单,要想多记单词,还是应该多读有趣的书,在轻松的阅读中去记住书上的单词。同样的道理,为了丰富孩子的词汇,一味采取填鸭式的硬塞,非但达不到目的,反而适得其反。
中国幅员广阔,不同地域的语音语调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于是,对孩子的语言教育还存在一个方言的问题。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喜欢从小让孩子们说普通话,而扔掉方言。但实际上,方言有助于孩子与学校同学打成一片,并对家乡、家人产生依恋感。试想在中国,一个从外地搬来的插班生,有没有可能遭到本地孩子的取笑、围攻乃至孤立?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许多案例:外地打工仔为了融入本地文化,反复模仿本地人说话的腔调。可见,语言隔膜,往往是社群隔膜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的中国,许多孩子都面临着“交往困境”,适当使用方言或许可以缓解这种交往上的隔膜感,使他们融入社群当中。当然,方言不可作为母语,而方言的使用应当以不影响母语(官方书面语)的准确表达为底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