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普遍的把秦始皇叫作嬴政,秦孝公叫作嬴渠梁,这是不对的。描述先秦时期的书籍《国语·周语》上说:“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先秦(包括秦朝)时期,社会上流行贵族女用姓、贵族男子用氏作为名字称呼的首个字,也就是男子用氏,女子用姓。男子的名字结构为氏+名字,例如辅佐周文王灭商的吕望(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姜子牙),男子称氏多是是显示自己的尊贵,而氏的来源大多数跟封地有关。女子的名字结构则为所在国家或在家中排行+姓,例如楚昭王的母亲孟嬴,孟的字义解释为“男女起誓结亲后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故孟嬴是秦景公的第一个女儿,嬴是秦国宗室之姓;再例如晋太子申生的母亲齐姜,齐是齐国的国号,姜是齐国宗室的姓。先秦时期一般的平头百姓是没有姓氏的,那时候普通庶民之间的称呼无外乎就是孩子他爸孩子他妈大黑二蛋之类的。
所以姓只作为女子称呼,且用于称呼之末,男子只称氏,用于称呼之首。这样一来,男子重名的几率很小,女子重名的几率则非常大,比如秦国所有国君的长女都可以称作孟嬴,齐国所有国君的女儿都可以称作齐姜。女子称姓的目的则是为了监督当时流行的“同姓不婚”这一原则。当然,也说明当时有贵贱分明、重男轻女的倾向。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秦国国君的姓氏问题,秦始皇是嬴姓,这个姓是他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所以大家都管秦始皇叫嬴政(政这个字念征),这就不对了,当时只有女子才用姓而且是用在名字之末,这样不伦不类的叫法,等于说他是东方不败,秦始皇本人是不会同意的。另外,秦始皇是不是叫吕征,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既然秦始皇本人不同意大家叫他嬴政,我们就翻翻古籍给他找一个氏,让他符合先秦时期氏+名字的标准。经过翻书,我们找到《史记》,司马迁告诉我们秦始皇家里使用“赵”为氏:
太史公曰: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在《史记》当中,司马迁大哥曾多次管秦始皇先辈叫“赵某”,这个观点似乎很有根据,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在这里我们要指出司马迁大哥的笔误。“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这句话说得不合理;估计司马迁大哥在考证秦国历史的时候出了点意外,不知是他考证错了还是写字的时候写错了。造父得封的原因是他帮助周王平叛,得封之后便以封邑为氏,但他并不是秦始皇的直系祖先,秦始皇的祖先当时寄居在造父那里混饭吃。造父的后代就是后来赵国的国君。也就是说,秦始皇跟造父有血缘关系,但不是他的后代。
我们如何理解司马迁的这句话呢?这句话的原文可能是“然赵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司马迁写这句话的地方是在《史记·秦本纪》,他不可能跟我们玩捉迷藏,在叙述秦国历史的时候插播一段赵国的历史。那么这句话可能就是“然秦之先以其族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接下来还原一下当时的情景,秦始皇的祖先寄居在造父那里,虽然造父可能看不起他们,但为了拥有一个可以表示尊贵地位的氏,秦始皇的祖先会赖着脸皮去跟着造父这位亲戚以赵为氏。
到这里,关于秦国国君姓氏问题已经找到了着落,但是还没有结束,不久之后,秦始皇的祖先脱离造父,被周天子封在了秦地,还继承了嬴姓嫡系的特权(这个周天子说了算,嬴姓嫡系的徐国国君只好干瞪眼了),此时秦始皇的祖先们也不会再厚着脸皮自降身份去跟着造父这位远门亲戚以赵为氏了。《左传》上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以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氏,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这句话表明,像秦国这种情况,是可以用国号来做自己的氏,但是仅仅适用于国君一系。
另外,《通志·氏族略》和《谷朗碑记》上说,秦始皇的祖先秦非子居住在秦谷,其后分别以“秦”“谷”为氏,按照这种说法,有资格继承“秦”的明显是秦国的国君,即秦非子之后的国君一系。
然而《通志》却说:凡诸侯无氏,以国爵为氏。秦始皇的祖先在得封之前已经有氏了,按照先来后到的规矩,秦国国君一系是有理由继承从造父那里得来的“赵”氏。可事实上不是这样,秦始皇的祖先在没落时靠沾光从亲戚那里得到一个氏,在有了自己的封地之后,本着贵贱为重的原则,国君一系有充分的理由把这个不光彩的氏拿掉,以秦为氏。
所以,秦始皇家族有一段时间以赵为氏,但时间很短。
也有一说说法试图推翻秦国秦氏一说,据载,秦亡之后,秦国王族子孙为了怀念祖先的辉煌,便以秦为氏。反过来说,秦氏是在秦朝灭亡之后才出现的。可是找到这个材料的人可能没有注意,这里面的秦国王族子孙是一个大类,是不包含秦国国君这一系的,在秦国,只有国君和储君才有资格继承秦氏,王族子孙们则有其他的氏,或者叫公子公孙什么。
接着,又有人站出来说,周天子曾经让秦始皇的祖先“复续嬴氏祀”,秦始皇家族很可能是嬴姓嬴氏,周天子是可以直接给诸侯赐氏的,他有这个权力。秦始皇的祖先曾有一段时间失姓沦为平头百姓。但是,这是“复续”,很明显,“嬴氏”应该是“嬴姓”,如果是赐氏就没有必要“复续”了,这里司马迁大哥又犯了一个笔误。
最后,有人站出来说,秦国没有氏,这着实让我们大跌了眼睛。这种说法认为既然秦国继承了嬴姓嫡系,就没必要去称氏。
笔者认为,战国中后期之后,姓氏开始混乱,出自战国中后期之后的书籍也跟着乱起来,这是导致秦国国君无氏说和姓氏之争的主要原因。
当然,有些东西并不是铁定的规则,有些东西还需要各方的努力来挖掘。
秦始皇焚书坑儒,他焚毁了别国部分历史,经过后来的楚汉之争到刘邦确立汉朝的统治,秦国的历史也给毁的差不多了。刘邦称帝后,姓氏混乱到不再分割而是合而为一,汉族也代替了华夏族,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标志。
本文根据可以站得住的立场,叫他们秦某某。不周之处,还望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