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论语·颜渊》
【释义】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樊迟还想不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将他们置于邪恶的人之上,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
【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叫田饶的人,非常有才干,在鲁哀公身边做事已经好几年了,为他办了不少事,可是鲁哀公并不了解田饶的远大志向,对他不是很赏识。田饶的才智得不到施展,心里很郁闷,于是决定离开鲁哀公到别国去。
田饶对鲁哀公说:“我打算离开你,像鸿雁那样高飞。”
鲁哀公不明白田饶的意思,问道:“你在这里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走呢?”
田饶说:“大王知道雄鸡吧?它的优点很多。它头上戴着大红鸡冠,非常漂亮;脚长有锋利的爪子,十分英武;它面对敌人时敢斗敢拼,格外勇敢;它看见食物时总是咯咯地招呼着同伴们一起享用,特别仁义;它还忠于职守,早起报时从不误事。尽管雄鸡有这么多优点,可是大王你还是把它煮了吃掉。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雄鸡经常在你身边,你习以为常,感觉不到它的优点与才能。而鸿雁就不一样了,它从千里之外飞来,落在大王的池塘边,它啄吃大王水中的鱼鳖,落在大王的田园里,毁坏大王的庄稼。鸿雁尽管没有雄鸡的那些长处,可是大王依然很器重鸿雁。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鸿雁是从遥远的地方来的,大王对它怀有一种神奇感,它的一切作为,大王都认为是非常伟大的。所以,请大王让我像鸿雁一样远走高飞吧。”
鲁哀公说:“请你别走,我愿意把你说的这些话都记下来。”
田饶说:“我听说吃了食物的人,不会毁坏装食物的容器,在树下躲阴的人,不会折断树的枝条。有学士不用,还写下他的话干什么呢?”于是田饶就离开鲁国前往燕国了。
燕王让田饶做了相国,田饶从此有了施展自己治国安邦本领的机会。三年后,田饶把一个当年较弱的燕国治理出富强安康的景象,燕国上上下下都对田饶一派赞扬。
鲁哀公得知此事后,后悔莫及,并为此独居三个月,降低生活标准来进行反省。鲁哀公发自内心地慨叹道:“以前由于不能知人善任,才使得田饶离我而去,以至于造成了今天的悔恨。真希望田饶能回到我身边,可是,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启示】
仁是爱人,智是知人。如何爱人?如何知人?具体就是“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举直”,只有仁者才能推举正直贤德之人,不知人就无正直贤德之人可推荐。“错诸枉”,只有仁者才能把正直贤德之人置于曲邪人之上。知人才能辨贤人与不仁者,才能用贤人而远离不仁者。举贤人而不仁者自远,从而使仁得以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