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兵变
赵匡胤,涿州(今河北省涿县)人。他出身于武官世家,自小练习武艺,长大后武艺超群。他入伍后,因为作战勇敢,受到汉枢密使郭威的赏识。后来,郭威建立后周时,赵匡胤因为拥立有功,被任命为禁军军官。
周世宗柴荣在位时,赵匡胤跟随柴荣讨伐扬州、淮南等地有功,被拜为殿前都点检兼任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归德军节度使。也就是说,赵匡胤既是禁军统领,又负责防守汴京。这个时候,赵匡胤已经成了后周兵权的真正掌控者,
周世宗英年早逝,他死后,他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是为恭帝。恭帝年幼无知,朝中大事悉数交与符太后与赵匡胤处置。赵匡胤看主上年幼,心中有篡位称帝之心。
公元960年,北汉勾结辽国军队,南下入侵中原。宰相范质、王溥听说后,慌忙派赵匡胤领兵北上,抗击敌军。赵匡胤领兵行至陈桥驿就停了下来,驻扎在那里。赵匡胤的心腹赵普使人在军中传言说:“皇上年幼,我们在外面打仗,就算有了战功,他也不一定能赏罚分明。赵点检年轻有为,咱们不如请他来做皇帝。”经历了唐末的动乱,那时的人们对武将篡权已经见怪不怪了,因此这个建议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
当时赵匡胤已经睡下了,士兵们就围在他的大营周围,嚷成一片。赵匡胤刚从里面走出来,他的手下就将黄袍披到了他的身上。赵普大声说:“天下无主,现在我们请点检做天子。”将士们于是围着赵匡胤下跪,口中高呼“万岁”。赵匡胤说:“大家既然尊我为天子,就要听从我的指挥。”大家齐声回答愿听差遣。赵匡胤说:“太后和皇上是先朝遗孤,一定不能欺凌他们。那些曾经与我同侍一主的朝臣,也不能侵犯他们。进京后要严明纪律,不准骚扰百姓。”将士们都点头答应,于是赵匡胤开始班师回京。
后周朝廷听见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后,慌作一团。太后与恭帝抱头大哭。副都指挥使韩通退朝后,准备回府上集结兵力,组织反抗,但是被赵匡胤的手下王彦升杀死。宰相范质、王溥被赵匡胤的手下逮捕,赵匡胤见到他们时哭着说:“我违背天意,实在是有罪,但是现在事已至此,我也无可奈何。”范质刚要说话,赵匡胤的手下罗彦威手抚宝剑大声说:“今天,我们一定要赵点检做天子。”范质等人迫于形势,只好屈服。
正月初五日,赵匡胤废去柴宗训,称帝,定都汴京,建国号为宋,史称北宋。赵匡胤在陈桥通过兵变而称帝,后人称这次兵变为“陈桥兵变”。
赵普拜相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县(今北京城西南)人。赵普足智多谋,但是不好读书。赵匡胤任同州节度使时,赵普是他的随军判官。赵匡胤见赵普精明能干,相待甚厚,赵普遂成为赵匡胤的心腹。
陈桥兵变,赵普和赵光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赵匡胤继位后,任命赵普为右谏议大夫。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反宋时,赵普建议宋太祖赵匡胤御驾亲征,宋太祖听从了他的建议,凯旋后,封赵普为户部侍郎。
赵普看到朝中诸将拥兵自重,建议宋太祖削弱诸将兵权。宋太祖按照赵普的计划,“杯酒释兵权”,将国家兵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从此,宋太祖将赵普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宰相范质被免职后,赵普被任命为宰相。
赵普年轻时,不喜欢读书,做了宰相后,宋太祖告诉他,多读书可以增长见识。他听从了宋太祖的劝告,准备多读书。他每天退朝回家后,都会将自己关在屋里埋头苦读,天长日久,学问日渐增长。宋太祖听说后,也时常夸他好学。赵普死后,大家都想看看宰相到底读的是什么书,打开他的书箱,发现里面只有20篇《论语》,因为《论语》共有40篇,所以后人称赵普是“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在位时,忠于职守,常常为了国事而舍身忘己。有一次,他上表推荐一个有才能的人为官,赵匡胤因为不喜欢那个人,所以不肯任用。赵普第二天继续向皇上推荐那个人,宋太祖还是没有接受他的请求。第三天,赵普继续上奏,宋太祖大怒,他接过赵普的奏章,撕碎后扔到地上。赵普将奏章捡起,补好。次日又继续上奏。宋太祖看他如此执著,只好答应了他。
赵普一心为国,宋太祖也对他非常信任,军国大事都要与他商议后再做决定。有一天夜里,天降大雪,身为皇帝的赵匡胤带着酒肉,踏雪来到赵普府中。他见到赵普后说:“今天大雪,一起饮酒吃肉再好不过了。我还约了光义,他一会就来。”赵光义来后,赵普就让人在屋中铺上褥子,君臣三人边饮酒取暖,边商量统一南北的计划,其乐融融。
赵普小吏出身,读书不多,因此,有些时候会因为言行不慎,引起赵匡胤的反感。赵匡胤继位后,看到赵普口无遮拦,多次将自己以前的事公布于众,就委婉地跟他说:“普通人当然看不出来日后谁会成为皇上,更看不出宰相了。”赵普听后,知道皇上嫌自己多嘴,就收敛了很多。
吴越王钱镠给赵普送来十个坛子,说是海鲜。赵普还未来得及打开看,赵匡胤就来了。他问赵普坛子里面是什么,赵普回答说是海鲜。赵匡胤命人打开一看,根本不是海鲜,里面黄澄澄的全是瓜子金。赵匡胤以为赵普瞒着自己,私下勾结外臣,接受贿赂,心里疑云顿起。他不高兴地对赵普说:“你接受贿赂也没什么,但是这个国家并不是由书生来左右的。”没过多久,赵普就被罢去了宰相职位。
宋太祖驾崩后,宋太宗赵光义继位,赵普被官拜太子少保。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赵普被宋太宗任命为宰相。他在任时,劝谏皇上养兵休战,整顿吏治。他还辅助宋太宗制订了很多重要的方针和政策,这些政策在宋朝长达三百年的统治中,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杨家将
在宽广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杨家将智勇双全、精忠报国的故事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关于杨家将的由来,还要先从杨令公杨业说起。
杨业,本名杨重贵,太原人氏。杨业的父亲杨信在五代时期,占据麟州,自封麟州刺史。杨业在父亲的教导下,练就一身好武艺。后来,杨业在河东节度使刘崇处任职,因为骁勇善战,所向无敌,被人称为“杨无敌”。
宋太宗北伐的时候,杨业在北汉皇帝刘继元手下效命。宋太宗听说了他的大名后就悬赏捉拿他。北汉灭亡后,宋太宗派刘继元的亲信去劝降杨业。杨业看到刘继元的亲信后,大哭一场,归降了宋朝。因为杨业熟悉边关情势,宋太宗任命杨业为左领军大将,与河东三交口都部署潘美一起驻守代州(今山西忻州代县)。
代州是西北地区的军事要塞,位于契丹进入中原的必经之地。杨业上任后,大修城寨,为防御匈奴做好了准备。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契丹十万大军进攻雁门关。杨业让部将坚守城池,自己带人绕到敌军背后,突发奇袭,将敌人杀得大败。宋太宗接到捷报后,任命杨业为云州观察使。有些人看到杨业功勋显赫,非常妒忌他,就上表说他的坏话。宋太宗将这些人的奏章用袋子封好,交给杨业。杨业见宋太宗如此信任自己,心中感激不尽。
宋太宗执政时,一心想收回幽云十六州。后来,辽景宗耶律贤去世后,萧太后执政。宋太宗看辽国政局动乱,派曹彬、田重进、潘美率三路大军北伐。他任杨业为潘美的副将,随军出征。潘美领导一支大军,在杨业的辅助下,率先冲进雁门关,收回了四个州。但是时隔不久,曹彬和田重进率领的军队都被敌人打败,宋军只好撤退。宋太宗下令,宋军攻下的那四个州的百姓都要迁回内地,并命杨业率军掩护。
杨业掩护百姓撤退到狼牙村时,看到辽军占领寰州(今山西朔县东)后,气焰很猛。就对潘美说:“敌军气盛,不能强攻。我们不如派兵佯攻,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这样好掩护百姓撤退。”监军王侁跳出来说:“将军号称无敌,现在竟然畏缩不前,是不是别有用心?”杨业说:“我对朝廷忠心不二,只是不想让将士们白白送命。如果一定要打,我来打头阵吧。”
杨业临行前,流着泪对潘美说:“现在战机于我军不利,我本想伺机出兵,痛击敌人。多亏皇上厚待我,我才能活到今天。这场仗肯定会失败,如果你在陈家峪(今山西朔县南)布好伏兵,等我兵退至此时,出兵救我,将士们或可以免去一死。”
杨业领兵没走多远,就遇到了辽军。辽军人数众多,杨业拼命厮杀,也挡不住他们的攻击,杨业只好边战边往陈家峪方向撤退。潘美率人在陈家峪埋伏好后,王侁派人登台瞭望,杨业踪影全无。等了半天,王侁见杨业还未撤回,以为他已经将敌人杀退。为了争功,王侁领兵离开了陈家峪,潘美见状,也引兵退去。后来,他们听到杨业战败,赶忙领兵沿小路逃走了。
杨业被辽军缠住,一直从中午杀到晚上,才走到陈家峪。他到达那里后,发现一个人也没有,悲愤万分。他知道已经没有生还的希望了,只好与辽兵拼死搏斗。辽兵越聚越多,杨业的部下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一百多人。他对手下的士兵说:“你们都有父母妻小,不可枉死这里,你们别管我,赶快突围出去。”士兵们听了他的话,感动得流下泪来,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离去。后来,士兵们全部战死,杨业的儿子杨延玉牺牲了。杨业身受重伤,被辽国大将萧达凛生擒。
萧达凛与杨业多次交手,他非常敬佩杨业的智慧和勇气,就劝杨业投降。杨业说:“我本想杀敌报国,今天因奸臣陷害,兵败至此,哪里还敢苟活世上?”他拒不投降,在辽营里绝食而死,享年约59岁。
宋太宗得知杨业战死的消息后,非常悲痛。他下诏表彰了杨业的忠勇气节,然后将潘美连降三级,并将王侁和刘文裕革职流放。
杨业有八个儿子,杨业死后,他的儿子继续率兵与辽军作战。杨业的六儿子杨延昭,守卫北方二十多年,多次被皇上任命为征讨辽国的先锋,屡败辽军。杨延昭的儿子杨宗保,也是北宋边防名将,曾在河北、陕西等地历任镇守将军,多次带兵打败西夏国对中原地区的进攻。
杨业及他的后人为保家卫国,前仆后继,舍生忘死。人们为了缅怀他们,将他们的事迹编成故事,加入了传说和演义,代代相传,就成了杨家将的故事。
宋仁宗认母
宋太宗赵光义去世后,宋真宗赵元侃即位。宋真宗一共立过三个皇后,第一个姓潘,就是潘美的女儿;第二个姓郭;第三个姓刘,就是“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中的主要角色。
刘氏容貌美丽,刚进宫就被封为美人,不久又被封为德妃,深受宋真宗宠爱。但是宋真宗始终没有儿子,刘氏也没有生育,刘氏知道,只有为宋真宗生一个儿子,才能保住自己在宫中的地位。不久,宫中来了一个李姓的宫女,被主管太监送到德妃那里做侍女。
有一天,宋真宗前往刘妃宫中,刘妃正在沐浴,宋真宗闲来无事,只好坐下喝茶,他见那个端茶倒水的李姓宫女长得楚楚动人,心中一动,就临幸了她。事后,宋真宗很快就将这件事抛之脑后,但是敬事房太监却将这件事记录了下来。不久,李氏发现自己居然怀孕了。刘德妃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生气,她将李氏叫来,对她说:“你私自侍寝皇上的事我过往不究,但是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如果你生下的是一个男孩,必须交给我抚养。”李氏又羞又怕,只好答应。
宋真宗听说李氏怀孕后,非常高兴,一心希望她能为自己生个儿子。有一天,李氏跟随宋真宗登高游玩,一不小心,头上的玉钗掉在地上。宋真宗见状,在心中暗自祷告:“如果玉钗不碎的话,李氏所生的一定是个儿子。”他命宫女取回玉钗一看,果然没碎,宋真宗欣喜若狂。时隔不久,李氏分娩了,所生的果然是个儿子。宋真宗亲自为孩子取名赵受益,并封李氏为才人。宋真宗多年无子,要是其他人为他生一个男孩,可能会被封为贵妃甚至皇后,但是,李氏只是被封为才人,可见,宋真宗对李氏并无多少感情,原先是一时兴起,后来也就是将她当做一个生育孩子的机器罢了。
孩子一生下来就被抱去交给刘妃抚养,刘妃将那个孩子视为亲生,极其疼爱。两年后,刘妃被封为皇后,李氏所生的孩子被立为太子。根据史书记载,刘妃被封为皇后并不是因为她抢了李氏的孩子,而是因为她聪慧机敏,知书达理,深得皇上喜爱。后来,宋真宗去世,李氏被封为顺容,被遣去看守永定陵(真宗之墓)。李氏一直信守她与刘皇后的约定,从来没有回宫看望过自己的儿子。不过,刘皇后对李氏也不薄。她派人去李氏的家乡金华寻访李氏的家人,找到了她的弟弟李用和,给他封了官职。李氏一半是出于畏惧,一半是出于感恩,终其一生,都不敢与自己的亲生儿子相认。
宋仁宗以为刘皇后就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他做了皇帝后,尊刘皇后为太后。很多前朝元老都知道皇上是李氏所生,但是没有人敢多说什么。李氏死后,刘太后下令封其为宸妃,准备以普通妃嫔的仪式为其出殡。深知内情的宰相吕夷简知道后,劝说刘太后:“太后如果为刘家的后人着想,就应该将李妃的葬礼办得隆重点。”刘太后听了他的话,顿时醒悟,下令改用一品大礼厚葬李氏,还将李氏穿上皇后的服饰下葬。
刘太后死后,燕王对宋仁宗说:“陛下并非是刘太后所生,你的生母李妃是被人害死的。”宋仁宗听后,悲痛不已,放声大哭。他想到母亲所受的痛苦,难过得几天没有上朝。他心想,母亲若是被人害死的,死后肯定是被人草草埋掉。他下令找到李妃的坟墓,准备重新厚葬她,事毕后再拿刘太后家族的人问罪。李用和开棺后回来报告,说李妃死后穿的是太后的服饰,一切都是按照太后之礼盛殓,宋仁宗听后,气立马就消了。他说:“人言不可信,刘太后其实也是仁义之人。”刘太后家族的人,因此免去了一场无妄之灾。
民间传说中的狸猫换太子是这样的:刘妃和李妃同时怀孕,宋真宗大喜,说谁先生子,就立谁为皇后。李妃先产下一子,刘妃见后,暗中命人将孩子用剥了皮的狸猫调换走,然后,命宫人寇珠将孩子缢死。好心的寇珠将孩子交与太监陈琳,陈琳为救孩子性命,将其送入八贤王府中抚养。刘妃故意引皇帝前往李妃宫中观看,说李妃生了妖怪。宋真宗见后大怒,遂将李妃罢黜冷宫。刘妃生下一子,被封为皇后,但是孩子不幸早夭。宋真宗只好从八贤王府中过继一子,立为太子,此子乃是李妃所生。二十年后,宋仁宗即位,陈琳在皇上面前痛陈往事,后经包拯等人协助,李氏与宋仁宗终于母子团圆。这个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但是,归根到底,不过是没有根据的民间说法罢了。
面涅将军狄青
狄青,字汉臣,北宋汾州西河(今山西文水)人。他出身贫寒,少小时即胸怀大志,长大后,善骑射,身材魁梧,丰姿伟岸。狄青16岁时,他的兄长与人斗殴时致人伤残,他代兄受过,被逮捕入京,开始了军旅生涯。
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王朝后,看到宋廷忙于中原内战,经常出兵骚扰宋朝边境。宋仁宗疲于应付,只好下诏在京师挑选精壮兵士奔赴边疆,抗击西夏军队。狄青就在此时被选中,派往了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