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昌品德高尚、宽以待人,人们都把他看成公正的化身。在他的领导下,周人都以谦虚礼让、路不拾遗为美德。他的名声传出去以后,诸侯之间有了纠纷也都来找他裁决。有一次,虞、芮两国因地界起了争端,两国派使者去周国找姬昌决断。他们刚踏进周国的地界,就看到路上的行人互相为对方让路,又看到两个耕种的农夫正在为中间接壤的土地而相互谦让。两国的使者惭愧地说:“原来咱们拼命争夺的是周人引以为耻的东西,我们不要自寻没趣了。”他们说完就回去了。诸侯听说这件事后,都将姬昌看成是真命天子。
可惜的是,姬昌没有等到伐纣就去世了。他死后,他的儿子姬发继承了王位,就是周武王。周武王即位后,重用姜尚、周公等人,领导国家进一步向前发展。9年后,周武王要去孟津检阅军队,诸侯听说后,前去朝见的有800人之多。到达孟津后,诸侯一致要求周武王领兵讨伐商纣。周武王因为时机还不成熟,就对诸侯说:“上天还护佑着商纣,所以,现在还不是讨伐他的时候。”历史上称这次阅兵为“孟津观兵”。孟津观兵后,周武王就回去了。
过了两年,纣王越来越残暴,不但杀害了皇叔比干,还囚禁了贤臣箕子。天下百姓见纣王荒淫暴虐,人心归周。周武王看到时机成熟,就遍传诸侯:纣王逆天而行,是讨伐他的时候了。很快,他率领周兵与诸侯会师孟津,誓师伐纣。周兵势力强大,商朝守将望风而降。没用多久,周兵就打到了商朝都城朝歌。为了鼓舞士气,周武王再次庄严誓师。各地联军汇合在一起,声势浩大,仅战车就有四千辆之多。他们在牧野摆开军队,随时准备对朝歌发起进攻。
纣王听说周军已经兵临城下,心内惶恐。他命人将军队、奴隶、战俘都组织起来,组成了一支70万人的大军。然后,他带军出城迎战周军。商军在牧野摆好阵势后,周武王命令姜尚领兵出战,然后自己率精锐部队直冲纣王所在的中军。纣王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其中大都是没有上过战场的奴隶和战俘。这些人对纣王的统治早已不满,他们趁周军进攻之际,纷纷倒戈,掉过头来攻打纣王的士兵。商军自乱阵脚后,顷刻间土崩瓦解。纣王见大事不妙,仓皇逃回朝歌。这场战争,就是著名的“牧野之战”。
纣王回到朝歌后,见大势已去,全身挂满珠翠珍宝,在鹿台自焚而死。周武王领兵进入朝歌,百姓兴高采烈,夹道欢迎。周武王派人安抚百姓,稳定秩序。周武王来到王宫,用“轻吕”剑象征性地在纣王尸体上砍了几下,然后命人将纣王的头砍下来示众。事毕,诸侯请周武王登上了天子宝座,周朝正式建立。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它不但结束了商朝六百多年的统治,也为西周的文明兴盛开辟了道路。
周公辅政
周武王建立周王朝后,做了两年天子就去世了。他死后,13岁的儿子姬诵继位,就是周成王。当时,国家刚刚建立,天下未定,人心不稳,西周面临各种危机。于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毅然挑起了辅佐周成王的重任。
周公旦,史称周公。他的封地本来是鲁国,但是由于他要在京摄政,只好让儿子伯禽为自己管理封地。伯禽临行前,周公对他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地位可以算是尊荣无比。但是一旦有事,即使是我在洗头,也会立即停下,将头发挽在手里去办事。如果有人来找我,即使是我在吃饭,我也会将含在嘴里的饭菜吐出来,去接见人家。就这样,我还怕天下的贤才不肯到我这里来。你到了鲁国后,切记自己的身份,千万不要骄傲。”伯禽连忙点头称是。
周公全心全意辅佐成王,但是由于他位高权重,难免引起别人的猜忌。他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对他非常嫉妒,四处造谣说周公有野心,想自己称王。商朝被灭后,纣王的儿子武庚被封在了殷。周武王死后,武庚就一直蠢蠢欲动。现在,他利用管叔等人对周公的不满,与他们勾结起来,发起了叛乱。
武庚和管叔等人的谣言,闹得镐京人心惶惶。不但周成王对周公起了疑心,就连一向最信任周公的召公也坐不住了。周公找到召公,与他开诚布公地谈了很久,让他顾全大局,不要轻信谣言。召公被他的话感动了,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决定与周公一起精诚合作,辅佐成王。不久,周公奉成王之命率兵讨伐叛军,很快就平定了叛乱。武庚和管叔被杀,霍叔被革职,蔡叔被流放。周公看到商朝遗民人数众多,为了防止他们再生祸乱,就在东方建造了洛邑(今洛阳),将商朝遗民全部迁往那里。他又将自己的小弟弟卫叔康封在那里,对他们进行管理。
周公兢兢业业,辅佐了周成王7年,总算将周朝的统治稳定了下来。周成王20岁时,周公见成王已经具备了处理朝政的能力,就将权力全部归还给周成王,自己全身而退。
当年,周武王得病时,周公曾在祖庙向上天祈祷,愿意用自己的命去换武王的命,他祈祷完毕,就将祝词封在盒子里。后来,周成王有病时,周公又向上天祈祷:“我是成王的辅政大臣,成王年幼无知,如果上天要责罚周,请降祸于我一人。”祈祷完毕,他同样将祝词封在盒子里,并且嘱咐史官不要将这件事告诉别人。周成王亲政后,有人在成王面前说周公的坏话,说周公诅咒成王。周公听到消息后,来不及分辨,就逃往楚国。不久天下大旱,周成王去祖庙祈祷时,看到了周公封存在盒子里的祝词。他痛哭流涕:“我终于知道天下大旱的缘故了,这是老天在惩罚我怀疑周公啊!”他立即派人将周公从楚地接回,再也没有怀疑过他。
周公回来后,写了很多诗歌劝奉成王善待百姓、远离淫逸,周成王听从了这些建议。在周公的辅佐下,周成王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后来周公病重,他临死时对前来探病的周成王说:“我死后,请将我葬在镐京附近,以示我不敢远离你。”周公死后,周成王为了表示自己对他的尊敬,不但将他葬在镐京,还以文王的规格为他举行了葬礼。
国人暴动
西周自周成王、周康王之后,社会矛盾开始激化。到周厉王时,国势已经严重衰弱。周厉王的父亲周夷王在位时,因为统治不力,曾经被人夺去王位。周厉王即位后,决心从严治国。
在周代,城市通常是由两层城墙组成,里面的那层叫做“城”,外面的那层叫做“郭”。城内的人称为“国人”。城外的称为“野人”“或“鄙人”。国人是周朝统治的基础,皇帝也不敢轻易得罪他们。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很多平民出身的商贾都成为国人的一部分。当时,西周实行的是井田制。国家将土地划为“井”字形,中间的那块由大家共同耕种,但是收获后,成果归国家所有。其余的都是私田,谁播种,谁收获。
周厉王上台后,为了改变朝廷的经济状况,任命荣夷公为上卿,实行“专利”政策,将森林湖泊改为天子所有,不准国人以之谋生。周都镐京的国人听说后,对周厉王的政策极其不满,怨声载道。荣夷公虽然善于理财,但是他贪财好色,刁钻蛮横。只要见到有人违反命令,他就将人抓捕下狱,如果人犯家里不用重金来赎,就将人犯治死,很多人为此家破人亡。大夫芮良夫见周厉王急功近利,劝谏道:“山林湖泊为天地所生,大王不可独自占有。如果民心尽失,大王又怎能指望江山社稷长治久安呢?”周厉王不听,任由荣夷公胡作非为。
召公虎见百姓生活艰难,进宫启奏周厉王:“大王与民夺利,百姓快活不下去了,因此怨声连天。”周厉王大怒,找来一个巫师,派他去监视民众,一旦有人议论国事、诽谤朝廷,就立即处死。于是巫师领着很多无赖,四处逮捕在公开场合谈论国事的民众,并趁机敲诈勒索。在周厉王的残暴统治下,国人再也不敢随便议论朝政。有的人在路上碰到熟人,为了不惹祸上身,不敢张口打招呼,只是用眼神交流一下,就匆匆走开,这就是“道路以目”这个典故的由来。
周厉王听说后,高兴地对召公虎说:“看看,我有能力制止人们的议论,现在谁也不敢乱说话了!”召公虎说:“你错了,堵住人民的嘴比堵住洪水还要后患无穷。洪水堵塞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会给人带来灭顶之灾,老百姓也一样。大王要想让人民归顺,就要像治水一样,采用疏导的方法,让他们畅所欲言。”周厉王不以为然。果然,三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841年,国人们对周厉王的统治再也忍无可忍,发起了“国人暴动”。
“国人暴动”爆发后,愤怒的国人们集结到一起,手持棍棒、农具,对周厉王的皇宫发起了猛烈攻击,扬言一定要杀死周厉王。周厉王见大事不妙,率领亲信逃离镐京。他出京后沿渭水逃到彘(今山西省霍州市),后来病死在那里。国人们攻进王宫,找不到周厉王,就要杀了太子。有人说太子姬静躲到召公虎家里去了,国人们就气冲冲地向召公虎府中冲去。
国人们来到召公虎府外,将他的房子团团围住,让他交出太子。召公虎不忍心太子死于非命,就让自己的儿子穿上太子的服饰,推开家门。他的儿子刚走到外面,就被愤怒的国人们当做太子乱棍打死。“太子”死后,国人们慢慢散去,“国人暴动”就以周厉王外逃,“太子”被打死而告终。
太子逃过一劫后,一直被召公虎秘密养在府中。召公虎等到暴动完全平息后,就将太子扶上王位,就是周宣王。召公虎和周公两人共同辅佐周宣王治理国家,西周的国力和威望逐渐上升,周宣王成为复兴之主,召公虎也成为中兴之臣。
郑庄公黄泉见母
郑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国君郑武公成年后,娶了申国的公主武姜为妻。几年过后,武姜为郑武公生下了两个儿子,分别是寤生和叔段。武姜生大儿子的时候难产,自己也差点送了命。因此,她对大儿子极其厌恶,取名为寤生,就是难产的意思。她因为生小儿子时很顺利,就非常喜爱小儿子,对他极其溺爱。
叔段出生不久,郑武公就去世了。郑武公病重时,武姜曾请求将叔段立为太子,但是郑武公以寤生是长子并且已经成年为借口,拒绝了她。郑武公死后,寤生顺利登上王位,就是郑庄公。郑庄公即位时,叔段还年幼,是个没有断奶的娃娃。
武姜见郑庄公即位,心中不满。她为了等叔段长大后利于培植势力,请求郑庄公将制邑(今郑州上街)封给叔段,郑庄公没有答应。武姜又请求将京封给叔段,郑庄公已经拒绝过母亲一次,这次,不好意思再拒绝了。大臣祭仲对他说:“京这个地方比国都还大,按照祖制,是不能分给庶子的。”郑庄公无奈地说:“我母亲执意如此,我有什么办法!”叔段在京生活了二十多年,长大成人。武姜千方百计培养叔段的势力,以待取代郑庄公。她让叔段招兵买马,修筑城池,准备图谋不轨。
祭仲发现叔段举动异常,就告诉了郑庄公。郑庄公说:“母亲疼爱他,我不便出面阻拦。但是多行不义,必然自绝生路,你等着看好了。”郑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722年),叔段认为时机成熟,就趁郑庄公朝见周天子之际,写信给母亲,商议谋反之事。武姜接到他的信后,愿意与他里应外合,推翻郑庄公,并与他约好了谋反日期。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信件被郑庄公的手下截获,落到了郑庄公手中。郑庄公拿到证据后,立即领兵包围了京。叔段率兵出击,但是他手下的将士们痛恨他为了一己之私起兵谋反,纷纷投降。叔段见大势已去,仓皇出逃。他逃往共城(今河南辉县),见走投无路,被迫自杀。守城的士兵献城投降后,叛乱很快就平定了。
郑庄公平定叛乱后,追究原因,发现自己的母亲竟然是背后主谋。他非常生气,发下毒誓:“不到黄泉,我绝不再与母亲见面。”然后,他将武姜送到颍地(今登封颍阳)去住。郑庄公虽然发下毒誓,但是他生性宽厚,对母亲感情也很深。他将母亲迁往颍地后,每每想起母亲老来丧子而自己又不在身边,就泪流满面。
这样过了一年,郑庄公更加思念母亲。他对自己发誓一事非常后悔,但是又不想开口反悔,为此,郑庄公心情极其矛盾。颍考叔是颍地的官员,他聪明博学,能言善辩。有一次,他入朝朝见郑庄公的时候,看穿了郑庄公的心思,就想找个机会化解他们母子之间的矛盾。
一天,郑庄公在宫中设宴招待颍考叔。颍考叔用餐时,将桌子上好吃的食物都“偷偷”装一点放到袖子里。郑庄公发现后,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我的老母常年呆在乡下,没有尝过君王赏赐的食物。这儿好吃的这么多,我想拿回去一些给她吃。”郑庄公非常感动,对他说:“你年纪这么大了,还有母亲可以孝顺,是一件幸福的事啊。”颍考叔故意问道:“大王不是也有母亲吗?你也可以好好孝顺她啊!”郑庄公按捺不住,就将自己与母亲关系破裂的缘由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末了,他对颍考叔说:“我也想孝敬自己的母亲,但是我已经发过毒誓,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颍考叔说:“这个好办,你可以挖个很深的地道,挖出泉水后,将母亲带到里面相见,不就是黄泉里面相见吗?”郑庄公对他的想法极其赞同,委托颍考叔全权办理此事。颍考叔接受任务后,迅速行动,很快就在京地挖了一个地道,请郑庄公和母亲在那里相见。武姜见小儿子因为自己送命,大儿子如今又不怪罪自己,心中后悔。她见到儿子后,与郑庄公抱头痛哭,母子二人重归于好。
春秋时期的神医扁鹊
扁鹊,原名秦越人,春秋时期齐国人。因为他学识渊博、医术精湛,所以,人们以轩辕时代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传说,扁鹊少年时期在客舍(旅店)里工作。当时,客舍里有一位客人名叫长桑君。扁鹊敬佩他言谈举止有君子之风,因此,服侍他时极其周到。过了一段时间,长桑君对扁鹊说:“我知道一些医术秘方,现在我年事已高,想将它传授给你,但是你不要告诉别人。”扁鹊答应了,当即磕头拜师。长桑君拿出一包药对扁鹊说:“用上池之水服下,一个月后你就明白了。”扁鹊将药服下后,过了一个月,能隔墙观物,还能隔着肚皮看到五脏六腑。他继承了长桑君的医术后,开始周游各国,为人治病,逐渐成了名医。
有一天,扁鹊经过虢国,看到百姓都聚集在一起举行祈福仪式。他问是谁病了,有人告诉他,太子死了,已经死了半日了。扁鹊向一个喜爱医术的官员打听太子的情况。那个官员详细地描述了太子的症状后,扁鹊说:“太子患的这种病,名叫‘尸厥’。它会让人突然间昏迷不醒、呼吸微弱,就像死去一样。但是太子并没有死,不信的话,你可以用手去摸太子的胯下,一定还有体温。”那名官员听后,赶快进宫,将扁鹊的话告诉了虢国国王。
国王听后大惊,赶快请扁鹊进宫为太子治病。扁鹊让弟子准备好石针,然后,他用针轻刺太子的百会穴,不一会儿,太子就醒了过来。扁鹊又让太子服了一些药,两天之后,太子就痊愈了。从此以后,扁鹊能起死回生的消息就传了出去。扁鹊谦虚地说:“我哪有那么神奇,我能做的,只是让该活的人活过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