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知志即在读书中寻之。
——傅山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意思是说没有米,再巧的媳妇也做不出饭来。可见材料的重要性。孩子写作文也是如此,手中积累了大量素材,才能有东西可写,写出好文章。
读书不仅能开启孩子思维的门扉,使孩子增长见识,而且常与书为伴,还能为孩子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写文章必须有充足的材料,材料从哪里来,主要是来自平时的积累,通过读书获取是最重要的途径,因此要让孩子与书为伴,手不释卷,牢记古人开卷有益的教诲。
阅读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自然接触,和社会接触。好的作品,是文化的积淀,智慧的显露,语言的精粹。经常阅读,可以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品尝到成长的欢乐。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谈论作品中的人、事、景、物,比划,模拟,评是说非,精彩的语言记录在心爱的本子上,经常翻看、品味,久而久之,就成为自己的语言。如读冰心的《笑》:古道,流水,湿烟,绿树,新月,驴儿踏泥而过,赤脚的孩子在道旁向着我们微笑,茅檐,雨滴,麦垄,葡萄架,海上涌起的明月,倚着门儿的老妇人向着我们微笑。这些都美极了,使人仿佛置身于如画的美景之中,情不自禁地像作者一样“回头”看,享受着人间美好的永恒的微笑。阅读时思想长上翅膀去遨游,去认识,去感受,天上,人间,其乐无穷。读书时展开联想,也是一种乐趣。虽然有时想得不一定恰当,甚至乱联系,但思想活跃,对作品的某些方面谈自己特有的看法,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
对孩子来说,作文的材料来自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孩子的眼睛好比一架录像机,把见到的事情一一录下来,经过思考、分析,记在心里,这就是写作的基本素材。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吴伯箫曾说过:“大地风物,社会生活,是无限丰富,绚丽多彩的。说,说不完;写,写不尽,它们是创作的源泉。作者只要向生活汹涌的大海汲取一点一滴、一枝一叶(印象鲜明的景物形象),都可以做有意义的记载、说明、赞颂或讴歌。”
因此,家长要教育孩子从平时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抓住孩子对一些事物的兴趣,慢慢引导,帮助孩子积累写作素材。
◇让孩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随时积累直接材料
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按道理讲不愁没有写作的材料,可事实并不如此,一到作文课上,就有不少孩子反映没东西可写。这是什么缘故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做出多方面的努力。
谁要想接触丰富的社会生活,谁就应该投身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去。比如:积极参加兴趣小组的唱歌、跳舞、绘画、书法、体育活动等;从事科技制作、养花植草、饲养动物;走出校门参观、游览、访问;多看优秀的课外书、电视、电影、戏剧等等。这样就解决了“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个人生活单调、呆板”的矛盾;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也就从根本上开发了写作的源泉,获取了第一手的写作素材。
◇鼓励孩子持之以恒,积累生活中间接的写作素材
积累就意味着一点一滴、日积月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积累间接材料(如剪报、摘抄、心得体会、内容提要),主要是多看书、勤做笔记,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材料随时记下来,时间长了,自然会积累起大量丰富的材料,写作文时就不愁没内容可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