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黄克诚连那个军事裁判所所长的职务也被罢免了,黄克诚就是以一个普通战士的身份,小心翼翼地跟着部队行军。他凭着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拖着病弱的身躯,终于坚持到了陕北,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中央渡过金沙江,陈赓应当记一功
在中央红军的长征队伍中,除了谭政、黄克诚,还有传奇将军陈赓。中央红军的长征开始后,中央苏区的彭杨学校与红军大学、公路学校、特科学校等合并为红军干部团,以彭杨学校的校长陈赓为团长,宋任穷为政委。该团成员全部是军级干部,质量好,战斗力强,既是一支储备人才的队伍,又是一支英勇善战的队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掩护中央纵队。
1935年1月上旬,中央红军攻占贵州北部要地遵义县城后,在城内举行了党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就是著名的遵义会议。陈赓率领干部团担任警卫工作,保证了会议的安全进行。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中国工农红军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指挥下,展开了机动灵活的运动战,先后四渡赤水,把数十万敌人丢开,掉头南下。红军除留第九军团在乌江北岸迷惑敌人外,全部南渡乌江,进军云南,准备北渡金沙江入川。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从西康经云南流入四川。江水从深山峡谷内流过,水深流急,地势险要。这里既不能徒涉,也无法架桥,只能靠船摆渡。这时,蒋介石似乎又发现了红军的企图,天天派飞机在红军队伍上空转;并且命金沙江北岸的部队全力以赴占领金沙江各渡口,封锁金沙江;其他围追红军的部队都向金沙江边收拢。摆在红军面前的局势是严重的,弄不好仍有被敌压在这一带消灭的危险。
鉴于以上情况,中央军委于4月29日发出了关于迅速渡江的指示,并根据这一指示,命令红一军团抢占龙街渡;红三军团抢占洪门渡;中央军委干部团抢占绞平渡。
但是,由于缺乏实地考察,一军团进至龙街渡时,因江面太宽,加上地形有利于飞机低空骚扰而无法渡江。三军团在洪门渡也因水流太急,渡江未成。新的情况出现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刘伯承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进行研究,决定全军从绞平渡渡江。
会议结束后刘伯承立即赶到干部团和陈赓、宋任穷研究具体行动部署。详细、具体地分析了各种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以对整个干部团的行动,从作战计划、兵力配备、组织先遣部队、寻找向导、政治动员,直到每个很小的细节,都作了果断而周密的部署;宋任穷率领第一营为先遣营,陈赓率领干部团主力——2个步兵营,1个特科营和上干队为后梯队,刘伯承带一部电台和第三营一起走在部队前面,直接指挥渡江并兼任指挥干部团的先遣司令。由于此战关系重大,陈赓对各营干部作了最后的动员:“同志们!这一次独立作战,它关系到全军的安危。军委又派刘伯承总参谋长直接指挥我团,因此,此仗必须打好,不能打坏。”说完之后,陈赓转向刘伯承,“刘总,你下命令吧!”刘伯承扶了一下镜框:“按照预定计划,立即出发!”
第三营由政治干部组成,全都是年轻力壮的共产党员,在先遣司令刘伯承的带领下,经过两个昼夜的急行军,于5月1日下午抵达距绞平渡四五十里远的一个村子里。部队刚停下,刘伯承就命令封锁消息,并且不顾急行军的辛苦和疲劳,抓紧时间访问当地群众,了解绞平渡的情况。很快就得知渡口南岸停有两只木船,北岸没有国民党的正规部队驻守,只有几十条破枪。据此,刘伯承决定,马上派先遣连轻装前进,猛扑江岸。其余部队吃过饭迅速跟进。前卫连赶到江边,并没有发现敌人,只是看到2只小船。经了解情况,原来,这是敌人的两只过江来侦察情况的船,前卫连侦察员们走到江边,敌人的船头以为是自己上岸侦察的人回来了,毫没在意,直到前卫连侦察员们把枪口对准了他们的胸口,方知当了红军的俘虏。这时,刘伯承和宋任穷赶到了。前卫连旋即派2个排登船向对岸划去,经过一阵激烈的战斗,全歼守敌,绞平渡完全被红军占领了,红军渡江有了一条重要的通道。
然而,两条小船,实难迅速渡过几万大军。过江以后,刘伯承听说上游一个渡口还有2只渡船,就让陈赓从干部团派一连人去找。战士们爬过一座山又一座山,从早晨走到下午2点钟,望见前面紧靠江边的山脚下有个小镇,估计那里有渡船。大家就在山上隐蔽起来,先派侦察员下去了解情况。不一会儿侦察员回来报告说:镇上有100多人保安团都在寨子里。连长想了想,就叫大家假装白军,大摇大摆走下山去。保安团的人果然相信了。红军战士们喊道:“快些架枪集合,长官要给你们训话。”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保安团的人全部俘虏,终于又找到了2只渡船。
船是找到了,可是江水这样湍急,从这里顺流而下到绞平渡北岸有60里,中间要经过十个险滩,且礁石又多,万一碰上,船就要毁掉。怎么办呢?红军战士虽然有不少是会驶船的,但在这种急流中实在没有把握。便从俘虏的团丁当中挑选了几个水手,对他们进行了宣传教育之后,让他们来撑船。两只船容不下一连人,就让两个排分头押船。一个排沿江边山道走回去。船顺急流疾驰,有时眼看要撞到江心的礁石上了,可是水手们用篙点住,船尾一摆就绕过去了。船只经过最后一个险滩的时候,水流过急,前边的船竟随着急流往滩上撞去,幸好被个回头浪打回来,船身骤然陡竖起来,然后又转危为安了。这样费尽千辛万苦,总共搜集了7只木船,中央军委特地组织了一个渡江指挥部,由刘伯承任司令员,陈云任政治委员。渡江指挥部规定了各部队的渡江次序,并且负责维持上下船秩序;同时在渡口上雇请水手,指定专人对他们进行宣传教育,还对他们的生活给予妥善照顾。周围许多村庄的船夫,都热情地来帮助红军渡江。
这时,陈赓为保障全军安全渡江,针对四川军阀刘元璋部2个团从会理开来的情况,马上命令部队:“即刻出发,向北前进,占通安州,以巩固渡口。”天色微明,干部团除留先遣营维持渡江秩序、工兵连准备架桥(后因江水太急,未能架成)外,全由陈赓指挥直取通安州。
江边到通安州40里,有10多里上坡路悬在峭壁上,崎岖险恶、只有半尺多宽,下边是望不见底的深谷。到了中午,人们在烈日下,就像行走在沙漠里边,酷热难当。陈赓率领干部团爬了12多里,快要到达山顶的时候,发现左翼道上有敌约2个营的兵力正向我军运动;右翼山上发现有敌军防守。便指挥前卫连在山顶隘口同敌人接了火。
这里战斗一打响,刘伯承立即命令宋任穷带着先遣营全部,火速赶来,归还建制,同主力一起战斗。刘伯承反复强调:“这是一次关系重大的战斗,必须不惜一切牺牲,坚决消灭来犯之敌。”
因为山道狭窄,两旁又是峭壁,总兵力超过我军一倍以上的敌人,以密集火力封锁小道,并从山头连续滚下许多大石块,我军正面仰攻,比登“天梯”还难。
这时,宋任穷把拳头一挥,说:“同志们,前面是敌人,后面有薛岳的追兵,我们全军都在这里渡江,毛主席已过江到厘金局,大家说怎么办呀?”“我们死也要守住通安州,决不能再返回去喝金沙江的水。”勇士们齐声呐喊,一个个上好刺刀,准备冲向敌阵。
陈赓决定由迫击炮、重机枪等组成强大火力,掩护部队向前跃进。他召集各营、连的干部布置了任务,然后说:“打垮敌人以后,乘胜追击,没有命令,不准停止。”我军当即发起新的时攻。在猛烈火力掩护下,战士们勇猛前进,见有石头滚下来,就向石壁一闪,石块滚过,又迅速向上冲去。待敌人发觉,再滚下第二块石头时,战士们就重新贴向石壁。这样一闪一冲,一跃一停,费了好长时间,才把一个尖兵排运动到离隘口约100米的“死角”集结,队伍则沿着右面很陡的一座山峰一个一个地爬上去,包抄敌人。团部的冲锋号一吹,战士们端着刺刀朝隘口猛冲,吓得敌人四处乱窜。经过一阵激烈的搏斗,终于把凭险抵抗的敌人打垮了。干部团果然不负全军重望,拿下了通安州,从而确保了我军渡江的翼侧安全。
5月3日,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等人对刘伯承指挥渡江战斗的巧妙和组织渡江工作有方倍加赞赏。毛泽东高兴地说:“前几天,我们一些同志还担心,怕我们渡不过江去,被人家挤上绝路。当时我就对恩来、朱德同志讲,没关系,四川人说刘伯承是条龙下凡,江水怎会挡得住龙呢?他会把我们带过去的。”
“主席的估计是对的,”周恩来也风趣地说,“我们不是已经过来了吗?”
刘伯承笑了笑:“金沙江一战,干部团打得很出色。”
周恩来肯定道:“应当给陈赓他们记一功”。
听了周恩来和刘伯承的话,大家的目光不由得都向北望去,因为此时陈赓率领的干部团还在通安州占据着高地,保障着大部队过江的翼侧安全。
我军大部几万人,靠夺到的7只小船,经过9天9夜不停地摆渡,都从绞平渡安全地渡过了江,当敌人赶到金沙江南岸时,渡江船只已被我军全部烧毁。从此,我军跳出了数十万敌人围追堵截的包围圈,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意图,取得了长征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伟大胜利。刘伯承同志的亲自指挥和陈赓同志的英勇作战,对胜利完成巧渡金沙江的壮举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徐海东小长征保卫陕甘宁
当年红军的万里长征中,有一支部队的行动被称作小长征,这就是徐海东率领的红二十五军从鄂豫皖到陕北的长征。红二十五军于1935年9月初,跨进了陕北苏区。
刚进九月,山还是绿的,天还暖和。要和陕北红军会师了,徐海东命令部队原地休息一天,让每个战士都洗洗身子,换换衣服。他也趁此机会把那一身青的军服和八角帽洗净、晒干,又亲手把红五星钉在军帽上,他脸上两个酒窝闪动着,那双浓眉舒展着……一切都像是说:千山万山终于走过来了,千难万险终于成为过去。现在,他要了解的是:党中央、中央红军到了什么地方?红四方面军在哪里?
9月9日,徐海东和程子华见到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见到陕甘边军委主席刘景范,他们是特地赶来迎接红二十五军的,不仅带来了陕北人民的深情厚谊,而且带来了陕北人民革命领袖刘志丹同志的亲切问候。徐海东见到习仲勋第一句话就是:“可找到了你们!”第一次从陕北红军同志的嘴里得到证实的消息是:党中央、中央红军正向陕北这边开来!
心中怀念着党中央,眼下更想早一点和刘志丹相会。徐海东和同志们又从永宁山出发,继续走了四天,终于来到永平镇和刘志丹同志见面了。“我们早就听说过你的名字,今天总算聚会了!”徐海东拉着刘志丹同志的手摇晃着,激动地说。
“我也是早就听说你和红二十五军,你们在陕南打得好啊!”刘志丹十分高兴,紧紧地握住徐海东的手不放。
他们虽是头一次见面,却像久别重逢的老战友一样,相互问候着,打听中央的消息,谈着会师以后的一些想法。
徐海东真挚、坦率地说:“我是个粗人,今后你要多多包涵!”
刘志丹笑了。他算作一个知识分子,读过多年书,曾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经过革命斗争的磨炼,如今也像个农民一样朴实厚道了。他喜爱徐海东直爽、热情、明快的性格,乐呵呵地说:“同志,你不能客气呀!你们来了,陕北革命力量更壮大了!只是我们这地方太穷……”
“穷才要革命呀!”徐海东坦率地说,“我从前是个穷窑工!”
客套话会越说越远,只有交心话才越说越亲!两支红军的领导人,亲切、真挚地交谈着,越说越近乎。
9月18日这天,永平镇分外热闹,红军干部学校门前广场上,红旗哗啦啦地飘,歌声一阵阵地响。红绿标语布满会场。陕北红军、红二十五军指战员和当地的男女老少欢聚在一起,敲锣鼓,扭秧歌。口号声此起彼伏:
“热烈欢迎英勇善战的红二十五军!”
“庆祝红军大会师!”
“中国共产党万岁!”
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和中共西北工委、鄂豫皖省委的领导人满面春风、一字形排坐在大会主席台上。在热烈的掌声、欢呼声中,刘志丹、徐海东先后讲了话。徐海东的话不多,但干脆。他不习惯于讲长话,先是表示感谢,最后说:
“我们两路红军,一定要打一个漂亮仗!”刘志丹这天身着深蓝色军服,腰束皮带,挎着手枪,讲话中不时地挥动着两手。这使他那瘦瘦的个子,不仅更显得挺拔,而且富有风度。他说:“金松山(敌人一个师长)被我们打败了,又来了个高桂滋。他吹牛三个月消灭我们,现在三个月过去了,我们更强大了!红二十五军来了,我们要携手打大胜仗……”
永平欢迎大会霎时成了战斗动员大会,领导人亲切地交谈着,就像永远也说不完似的。徐海东和刘志丹从会场一直谈到驻地的老乡炕头上。夜深了,他俩才各自返回休息的地方。
饱尝过脱离根据地作战之苦的人,才更感到有了革命根据地的甜。徐海东一心想打个胜仗,来报答陕北地区党和群众的关怀。可是这仗从哪里打起呢?他开始思考和研究起敌情来了……
在新组成的陕甘晋省委领导下,很快,红二十五军和陕北红军进行了整编,合并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为军团长,程子华为政治委员,刘志丹为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全军7000多人。
这天,军团部召开军事会议,讨论作战行动问题。开始,徐海东很少发言,用心听刘志丹和其他同志介绍敌情。据侦察了解:敌人正部署对陕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西路米脂一带,有敌井岳秀、高桂滋各1个师;延安地区有东北军的一一○师、一二九师;洛川、富县方向,有敌一○七师。在甘肃境内还有敌人4个师,正向苏区压来。敌情一摆,会议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有同志主张从西路开刀,先吃掉米脂方向井岳秀、高桂滋的这一路敌人;有的同志认为,大兵压境,吃掉一路杂牌部队,对整个战局影响不大,主张先打东北军的主力。同志们纷纷发言,也不外乎是围绕这两种意见争执着。这时,好多双眼睛看着徐海东。
“还是先打东北军!”徐海东用马鞭向地图上一拍,果断地说出了他思考很久的话,“东北军是个强敌,但他的官兵厌战;我们从鄂豫皖到陕南,和他打过不少交道,对他那一套战术还是比较有底的。”说着把东北军作战的特点,略略讲了一番。
于是,一个“调虎离山”、围点打援的作战方案提出来了。会议的气氛顿时变得更热烈了。许多人从心底里敬佩徐海东。的确,一个周密的作战计划的形成,是指挥员们反复调查研究,深思熟虎的结果。新生的红十五军团的指挥员们,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经过半天的会议讨论,终于决定了一个新的作战方案。
9月17日夜晚,红十五军团悄悄地向南开动了。部队连续行军三个夜晚,到达甘泉以西的王家坪。住下以后,短暂休息,接着进行战斗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