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14400000005

第5章 上卷(4)

先生说:“那么你所谓的明道,是指返璞归真使之付诸实践呢,还是指华而不实,以此哗众取宠呢?天下纷乱,就是因为重虚文而轻实践。假如圣道昌明,那么《六经》也就无须删改了。孔子删改《六经》是不得已而为之。自从伏羲画八卦,到文王、周公,其中论《易经》的有《连山》《归藏》等着述,纷纭繁复,种类数不胜数。《易经》的道理从此变得混乱。孔子发现天下盛行文饰之风,认为如此下去纲纪将废,所以效法文王、周公关于《易经》的论述,觉得他们的主张才把握了《易经》的宗旨。从此其他的观点都被废止,天下关于《易经》的阐述始归统一。《书》《诗》《礼》《乐》《春秋》无不如此。《尚书》自《典》《谟》以后,《诗经》自《周南》《召南》之后,像《九丘》《八索》等,许多淫邪妖冶的词句,达成百上千篇。《礼》《乐》中的名物制度不计其数。孔子均做了删削述正,自此其他说法才被终止。在《书》《诗》《礼》《乐》之中,孔子删除时不曾增加自己的一句话。如今《礼记》中的解释,多是后世儒生的附会,不再是孔子的原本。至于《春秋》,虽称为孔子之作,但实际上是在鲁国旧史书的基础上删削而成。‘笔’就是摘录原文,‘削’就是去掉繁杂,这样只能减少而不会增加。孔子删述《六经》,是担心纷华浮逸的文辞扰乱天下,虽想简略却不能完全做到。使人们从此抛弃华丽的文饰而注重经典的实质,而不是用虚逸浮华文辞来教化天下。《春秋》之后,繁文日益兴盛,天下大乱。秦始皇因焚书而得罪天下,由于他是出自私心,把《六经》也焚毁了。如果秦始皇当时志在明道,把那些离经叛道的书全拿来烧掉,就正合了孔子删述的本意。自秦汉以来,繁文又开始兴盛起来,如果要彻底废止是不可能的,只得效法孔子的做法,摘录那些与经书接近的道理加以宣扬,慢慢地那些歪理邪说也就自行消亡了。虽然我并不知道王通当初仿作经书是出于何种目的,但我很赞成他的做法。我想即使圣人降世,也不会否认这种观点。天下之所以混乱不堪,只因为盛行浮华的文风,而求真务实的作风少之又少。人们各抒己见,标新立异,喧嚣于世,只是为了哗众取宠,混淆大家的视听,使人们争相追求虚文浮词,追名逐利,漠视求真务实、返璞归真的品性。这些都是那些着书立说的人所导致的。”

徐爱说:“有些时候,着述是必不可少的,以《春秋》为例,如果没有《左传》作它的注解,人们大概也是难以读懂的。”

先生说:“《春秋》必须有《左传》作注解人们才能明白,那不和歇后语、谜语一样了吗?圣人作这么隐晦难懂的文章,又是何苦呢?《左传》大多是鲁国旧史原文,如果《春秋》要凭借《左传》才能读懂,那么孔子将其删改为《春秋》,有什么必要呢?”

徐爱说:“程颐先生也认为:‘《传》是案,《经》是断。’比如《春秋》中记载弑某君、伐某国,如果不知道事情的原委,恐怕也难以做出确切的判断。”

先生说:“程颐先生这句话,差不多也是承袭了世俗儒生的说法,也没有明白圣人作经的本意。比如记载‘弑君’,弑君本身就是大罪,为什么还要问弑君的经过呢?征讨的命令本就由天子发布,书中写伐国,就是说讨伐某国就是罪过,为什么还要问伐国的经过呢。圣人传述六经,只是为了端正人心,存天理、去人欲。对于这些事情,孔子也不愿多讲,害怕人们咬文嚼字。因此他说‘我不想说什么了’。圣人怎么会把所有放纵私欲、毁灭天理的事详细地告诉人们呢?因为那样无异于助纣为虐。所以孟子说‘仲尼之门,无道桓、文之事者’,这就是孔门家法。世俗的儒生只探讨霸道的学问,所以他们要精通许多阴谋诡计,这完全是出于功利之心,与圣人作经的目的南辕北辙,怎么可能读懂《春秋》呢?”说到这里,先生慨叹道:“如果不是诚达天理的人,我很难与他谈到这个问题!”

【原文】

又曰:“孔子云:‘吾犹及史之阙文也。’①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②孔子删书,于唐、虞、夏四五百年间,不过数篇。岂更无一事,而所述止此?圣人之意可知矣。圣人只是要删去繁文,后儒却只要添上。”

爱曰:“圣人作经,只是要去人欲,存天理。如五伯以下事,圣人不欲详以示人,则诚然矣,至如尧、舜以前事,如何略不少见?”

先生曰:“羲、黄之世,其事阔疏,传之者鲜矣。此亦可以想见,其时全是淳庞朴素,略无文采的气象,此便是太古之治,非后世可及。”

爱曰:“如《三坟》③之类,亦有传者,孔子何以删之?”

先生曰:“纵有传者,亦于世变渐非所宜。风气益开,文采日盛,至于周末,虽欲变以夏、商之俗,已不可挽,况唐、虞乎?又况羲、黄之世乎?然其治不同,其道则一。孔子于尧、舜则祖述之,于文、武则宪章④之。文、武之法即是尧、舜之道,但因时致治,其设施政令已自不同。即夏、商事业施之于周,已有不合,故‘周公思兼三王,其有不合,仰而思之,夜以继日⑤’,况太古之治,岂复能行?斯固圣人之所可略也”。又曰:“专事无为,不能如三王之因时致治,而必欲行以太古之俗,即是佛、老的学术;因时致治,不能如三王之一本于道,而以功利之心行之,即是伯者以下事业。后世儒者许多讲来讲去,只是讲得个伯术。”

【注释】

①吾犹及史之阙文也:语出《论语·卫灵公》。

②尽信书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语出《孟子·尽心下》。《武成》为《尚书》中篇名,记载武王灭商后,与大臣商量怎样治理商地等。

③《三坟》:相传为伏羲、神农、黄帝之书。

④祖述、宪章:借为效法、遵循前人的行为或学说。

⑤“周公”四句:语出《孟子·离娄下》。

【译文】

先生又接着说:“孔子说:‘我还见过史书中有不明确的地方。’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武成》我只取里面的两三节罢了。’孔子删述《尚书》,对于尧、舜、禹这四五百年间的历史,仅存数篇而已。难道再没有值得称道的事,仅能阐述这么几篇吗?圣人的用意再显明不过了。圣人只是要删繁就简,但是后世儒生却非要添加不必要的繁文。”

徐爱说:“圣人着经,仅是为了去人欲、存天理。春秋五霸之后的事情,圣人不肯详细地告诉人们,这很自然。那么,尧舜以前的事,为什么统统省略呢?”

先生说:“伏羲、黄帝时代,太过于久远,事迹零散,流传下来的自然很少,这也可以想象,而且那时民风淳朴,没有喜好华文的风气,这就是上古社会,不是后世所能比的。”

徐爱说:“《三坟》之类的书,也曾流传了下来,孔子为什么也要删掉呢?”

先生说:“那些书即使流传下来,也会因人世的变化而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周朝末年的时候,要恢复夏、商时期的民风,已不可能,更别说尧、舜时代的民风了?太古伏羲、黄帝时的世风就更不可能恢复了。各朝代治理国家的方法不同,但他们遵循的仍是一个道。孔子祖述尧、舜,效法文、武。周文王、周武王的治世之道实际就是尧舜之道。然而他们都因时施政,因此他们各自的制度政令互不相同。即使是夏、商的政令制度在周朝实施,也已经显得不合时宜了。所以周公对大禹、商汤及文王的制度兼收并取,碰到有不合适的地方,就会夜以继日地反复研究。更何况太古时的治理办法,怎么能直接沿用呢?这正是圣人删略的原因。”

先生接着说:“只求无为而治,一味地想要实行远古的风俗,却不能像夏、商、周那样因时施治,这是佛教和老庄两派所宣扬的学说。春秋五霸以后治世的方法,不像三王一样以道治天下,而是根据功利施政。后世儒生讲来讲去,都只讲了一个霸术而已。”

【原文】

又曰:“唐、虞以上之治,后世不可复也,略之可也。三代①以下之治,后世不可法也,削之可也。唯三代之治可行,然而世之论三代者,不明其本而徒事其末,则亦不可复矣。”

【注释】

①三代:夏、商、周谓之三代。

【译文】

先生又说:“唐尧、虞舜以前的治理方法,后世不可能再恢复了,可以把它删除。夏、商、周三代以后的治世方法,后世不可效法,也可以删略。只有三代的治国方法是可以效法推行的,但是后世人们研究夏、商、周三代,弄不清他们的根本,而只注意到一些细枝末节,所以三代之治也难以恢复了!”

【原文】

爱曰:“先儒论《六经》,以《春秋》为史。史专记事,恐与《五经》①事体终或稍异。”

先生曰:“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栖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

【注释】

①《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六经中《乐》已佚失,故称五经。

【译文】

徐爱说:“先儒讨论六经,把《春秋》归入史书。史书专门用于记载历史事件,这恐怕和《五经》的体例宗旨有些差异。”

先生说:“从记事的角度来看是史书,从载道的角度来看是经书。事件是天理的表现,所以天理也表现为事件。因此《春秋》也可以是经书,其余四经也可以是史书。《易》是伏羲氏时的史书,《尚书》是尧、舜之后的史书,《礼》《乐》是夏、商、周三代的史书。它们记载的都是类似的事情,所遵循的天理也一样,哪里有什么差异呢?”

【原文】

又曰:“《五经》亦只是史,史以明善恶、示训戒。善可为训者,特存其迹以示法。恶可为戒者,存其戒而削其事以杜奸。”

爱曰:“存其迹以示法,亦是存天理之本然。削其事以杜奸,亦是遏人欲于将萌否?”

先生曰:“圣人作经,固无非是此意,然又不必泥着文句。”

爱又问:“恶可为戒者,存其戒而削其事以杜奸,何独于《诗》而不删郑、卫?先儒谓‘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①,然否?”

先生曰:“《诗》非孔门之旧本矣。孔子云:‘放郑声,郑声淫。’②又曰:‘恶郑声之乱雅乐也。’③‘郑卫之音,亡国之音也。’④此是孔门家法。孔子所定三百篇,皆所谓雅乐,皆可奏之郊庙、奏之乡党,皆所以宣畅和平,涵泳德性,移风易俗,安得有此?是长淫导奸矣。此必秦火之后,世儒附会,以足三百篇之数。盖淫泆之词,世俗多所喜传,如今闾巷皆然。‘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是求其说而不得,从而为之辞。”

【注释】

①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语出朱熹《论语集注·为政篇》,意为记录历史上丑恶的事可以惩戒人们贪求安逸的思想。

②放郑声,郑声淫:意为禁绝郑国的音乐,郑国的音乐淫靡放荡。语出《论语·卫灵公》。

③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意为厌恶郑国的音乐扰乱了高雅的音乐。语出《论语·阳货》。

④郑卫之音,亡国之音也:意为郑国、卫国的音乐淫靡放荡,足以亡国。语出《礼记·乐记》。

【译文】

先生接着说:“《五经》也是史。历史就是明辨善恶、以示训诫。善可以用来教化,因此特意保存善举,让人们效仿。恶行能够警戒人心,因此只保留一些戒条而略去恶行的具体细节,以防后世模仿。”

徐爱说:“保存善举让后人仿效,是保存天理的本来面目;而省略恶行的经过以防后世模仿,是为了把人的私欲遏止在萌芽状态吗?”

先生说:“孔子作六经,确实含有这种意思,但也不必拘泥于文句。”

徐爱问:“恶行可以引以为戒,保留戒条而略去恶行的具体经过,以防后世模仿。那为什么不将《诗经》中的《郑风》《卫风》省略呢?先儒认为是‘记录以前发生的丑恶之事可以惩戒人们贪图安逸的思想’,这样理解可以吗?”

先生说:“现在的《诗经》已经不是孔子所修订的原貌了。孔子说:‘不放郑国的音乐,郑国的音乐淫靡放荡。’又说:‘讨厌郑国的音乐扰乱了高雅的音乐。’‘郑、卫两国的音乐是亡国之音。’这是孔门家法。孔子修订的《诗经》三百篇,都是雅乐,可以用来祭祀天地祖先,也可以在乡村中演奏,可以陶冶情操、涵养性情、移风易俗,怎么可以掺杂郑、卫两国的音乐呢?这种诗只能滋生淫乱,助长奸邪。大概是在秦始皇焚书之后,后世儒生为了凑足三百篇,穿凿附会的。而淫逸之词,民间有很多人喜欢传播,现在街头巷尾也不少见。朱熹所谓的‘记录恶事可以惩戒人们贪图安逸的思想’,正是无法正确解释这种情况,不得已才这样说的。”

徐爱跋

【原文】

爱因旧说汩没,始闻先生之教,实是骇愕不定,无入头处。其后闻之既久,渐知反身实践,然后始信先生之学为孔门嫡传,舍是皆傍蹊小径、断港绝河矣。如说“格物”是“诚意”①的功夫,“明善”是“诚身”②的功夫,“穷理”是“尽性”的功夫,“道问学”是“尊德性”③的功夫,“博文”是“约礼”的功夫,“惟精”是“惟一”的功夫,诸如此类,始皆落落难合,其后思之既久,不觉手舞足蹈。

【注释】

①诚意:语出《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②明善、诚身:明善,意为明察事理,了解什么是善。诚身,意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天理准则。语出《中庸》。

③道问学、尊德性:道学问,意为虚心学习,探究事理。尊德性,意为遵从道德规范。语出《中庸》。

同类推荐
  • 传习录(国学大书院)

    传习录(国学大书院)

    立学、立言之著立德、立身之典《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同时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因此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了士人的推崇。
  • 让你的斗篷镶满星辰:跟雪莱学成功学

    让你的斗篷镶满星辰:跟雪莱学成功学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成功都需要对自己的未来抱有希望。不管际遇如何,不相信自己的未来会更好,不去为自己的人生打拼,则基本与成功无缘。雪莱的诗句有禅思,而本册书将精选出雪莱赞美希望、赞美新生的诗句,管中窥豹,使读者能够在诗意的语言中获得振奋的力量,实现自我激励。当你掌握了这些,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之时,内心就不会被一时的逆境所打垮,而是在品味雪莱的诗句中,用哲学从源头解决问题,锤炼自己,让自己变得比以前更自信、更乐观、更强大!
  • 老子处世绝学

    老子处世绝学

    老子说“绝学无忧”,就是说有一种非常绝妙的学问让人无忧无虑,那就是简单充实而无所不在的快乐主义。老子是一位快乐主义者,他公然说:“我,愚人之心也。”承认自己是个大傻瓜。我们学老子什么?一是学老子的阴柔,二是学老子的快乐主义。这两大绝学都是老子取法自然千锤百炼的人生成功大法术。
  •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尼采的幸福哲学

    尼采的幸福哲学

    这是一本能够引导读者开心、幸福生活的读物。作者在研习尼采思想的基础上,从改变自己、丢掉坏情绪、寻找爱、享受当下、正确交友、懂得舍弃等八个方面总结出了尼采在“经营幸福人生”上的精髓和感悟,给生活中常感到浮躁、压力巨大、不快乐的人们以指导。本书可以引导我们改变自己的心境、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卸下压力和负担……从而让喜悦永驻心间,活出自己的精彩,拥有幸福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到宋朝去捉僵尸

    到宋朝去捉僵尸

    残花已谢红颜去是一种新的尝试,其实应该说是《到宋朝去捉僵尸》立意的初衷,只不过第一部写着写着就完全违背了初始的大纲,而这一部会缩小文章涉及的范围,营造出一种原有的气氛!
  • 盛唐秘史

    盛唐秘史

    看一个生于现代,穿越到盛唐,成为卑微宫女的她,如何破茧成蝶,从争权夺利中杀出一条生路!
  • 我做所以我能

    我做所以我能

    幸福、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简单的逻辑:不是因为能做好才去做,而是因为我们去做了,所以获得了成功,所以收获了幸福。
  • 原来对家BOSS暗恋我

    原来对家BOSS暗恋我

    穿成作天作地的作妖女配,苏玥唯一的任务就是让江大少讨厌她!可是,为什么她越作妖他越喜欢呢?再这样下去,这婚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离?江大少,“想离婚,下辈子!”苏玥怒,“说好的全世界都知道你讨厌我呢。”恶魔般的低语在耳边响起,“不,是暗恋。”“暗恋你个头,我要离婚!”【轻松可爱的小甜文,放心阅读~】
  • 复仇公主的完美交响曲

    复仇公主的完美交响曲

    她们曾经被家人伤的遍体鳞伤,现在她们回来了。她,冷漠。她,火爆。她。可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仇恨。她们因为仇恨走在了一起。她们将会遇到些什么呢?请看正文。
  • 土豪总裁不好惹

    土豪总裁不好惹

    “混蛋!你出去!”她喘息。“夜夜换花样就不混蛋了!”他满足地穿破那层薄膜。他将她宠上云端,高调宣布:“她是我冷少的女人!”深陷他的宠爱,却突然发现自己只是个暖床工具……重遇,他追着她不放,上了她的床。她瞟他一眼:“先生,你哪位?”他暧昧低语:“老婆,今晚换个新体位!她哀叹:“土豪总裁不好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现代全面战争英雄连之末日风暴

    现代全面战争英雄连之末日风暴

    一个全面战争与英雄连的结合体男主角本来是一个退伍军人,喜好电子与骑马砍杀、全面战争、英雄连、生化危机游戏的男人。却忽然卷入了一场世界末日危机,男主如何在这个世界生存。敬请期待。法律、战争、经济军事都将在本书中出现。
  • 忆缘清远

    忆缘清远

    初中三年风风火火,跌跌撞撞,飘摇明媚的青春我们相互依偎走过。是匆匆过客,见证彼此的成长。是人来人往里的一抹剪影,映刻了彼此的忧伤。我们的故事从未伤怀,残留的只有时光冲刷之后隐隐的温暖。
  • 半夏花开,半夏伤

    半夏花开,半夏伤

    “我爱你,只是不再喜欢你了。”本小说聚集了以前写的几篇小故事。
  • 冰山王子的冷面公主

    冰山王子的冷面公主

    十五年前,她无真,他无邪,他们互许终生,十五年后,她冷酷,他嗜血,他们为了给父母报仇,成为黑道上数一数二的高手,两人再次的相遇,已认不出对方的两人还会在一起吗?曾经那个承诺又何时才会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