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14400000022

第22章 中卷(6)

圣人之心,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他看全天下之人,无内外远近之分,凡是有气血能呼吸的,都如兄弟儿女一般,都给他们安全感,并去教养他们,以实现他万物一体的心愿。天下普通人的心,一开始与圣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后来被私心所迷惑,被物欲所蒙蔽,为天下的大心变成了为一己的小心,通达的心变得狭隘,人人怀着私心,甚至还有把自己的父亲、儿子、兄弟像仇人一样看待的人。圣人对此深感忧虑,因此推及他融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爱学说来教化世人,使他们都克制私欲,去除物欲的蒙蔽,以恢复他们原本相同的本心。这就是圣人教化的主旨,就是尧、舜、禹三代所沿袭的“道心唯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它的具体内容,就是舜命令契的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而已。唐尧、虞舜与夏、商、周三代,所教的就是这些内容,所学的也是这些内容。在那个时候,人人都没有不同的意见,家家都没有不同的习惯,安于这些的就是圣人,勉励自己的就是贤人,而违背这些的,即使如丹朱一样的聪明,也会被当作不肖之徒。下至田野市井里农、工、商、贾等地位卑贱之人,都会纷纷学习这些,而且仅仅把修养德行当作首要任务。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大家没有庞杂的见闻,没有繁复的记诵,没有泛滥芜杂的诗词章句,不用追逐功名利禄,只是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信任朋友,以恢复他们本来就相同的心体。这就是人性中本来就存在的,而不是从外界假借而来的,又有谁会做不到呢?

学校以培养人的德行为任务。而人们才能的差异在于,有的人擅长礼仪音乐,有的人擅长政治教化,有的人擅长水利农事,这就需要依据他们所成就的才能,在学校中进一步培养。依据才能让他任职,方可能让他在自己的职位上终生不会更改。用人者只知同心同德,使天下百姓共同安定。只注重他的才能是否与职位相称,而不因为身份的高低而分轻重,不以职业的种类而分贵贱。被任用的人也只知道同心同德,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如果自己的职位和自己的才能相符合,那么就算是一生从事繁重的工作也不感到辛苦,安于卑微琐碎的工作而不会感到低贱。在那个时候,天下人人都高兴,互相把对方当一家人看待。那些才智低下的人,就会安于农、工、商、贾的本分,勤勤恳恳,互相为对方提供生活必需品,也不会有攀比、虚荣的心理。那些才能超群的人,例如皋陶、夔、后稷、契等,就出仕为官,各自发挥自己的才能。天下就像一个大家庭,有的人经营衣裳、食物,有的人经商互通有无,有的人制造器具,大家集思广益,通力合作,共同完成赡养父母、教养子女的意愿,生怕自己做事怠慢,因而特别重视自己的职责。所以后稷勤于稼穑而不会因为自己不知道教化而感到羞耻,而是把契的善于教化当作是自己善于教化;夔专于音乐而不会因为自己不知道礼仪而感到羞耻,而是把伯夷的通晓礼仪当作自己通晓礼仪。大概是因为他们的心纯净明亮,具有与天下万物融为一体的仁爱之心,所以他们精神顺达、志气通畅,没有你和我之分,人与物之别。就像一个人的身体,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拿、用脚走,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眼睛不会因为自己听不见而觉得羞耻,当耳朵听声音的时候,眼睛一定会辅助耳朵;脚不会因为不能拿而感到羞耻,当手去拿东西的时候,脚也一定会向前迈进。由于人全身元气周流,血液畅通,即使是小病和呼吸,感官也能感觉到,并有神奇的反应,其间有不可言喻的神妙。圣人的学问极容易极简单,容易通晓和实践,容易学习和成才,正是因为它的目的在于恢复心体所共有的东西,而没有涉及知识技能。

【原文】

三代之衰,王道熄而霸术昌;孔孟既没,圣学晦而邪说横。教者不复以此为教,而学者不复以此为学。霸者之徒,窃取先王之近似者,假之于外以内济其私己之欲,天下靡然而宗之,圣人之道遂以芜塞。相仿相效,日求所以富强之说、倾诈之谋、攻伐之计,一切欺天罔人,苟一时之得,以猎取声利之术,若管、商、苏、张①之属者,至不可名数。既其久也,斗争劫夺,不胜其祸,斯人沦于禽兽夷狄,而霸术亦有所不能行矣。

世之儒者慨然悲伤,搜猎先圣王之典章法制,而掇拾修补于煨烬之余,盖其为心,良亦欲以挽回先王之道。圣学既远,霸术之传积渍已深,虽在贤知皆不免于习染,其所以讲明修饰,以求宣畅光复于世者,仅足以增霸者之藩篱,而圣学之门墙遂不复可睹。于是乎有训诂之学,而传之以为名;有记诵之学,而言之以为博;有词章之学,而侈之以为丽。若是者纷纷籍籍,群起角立于天下,又不知其几家,万径千蹊,莫知所适,世之学者如入百戏之场,欢谑跳踉、骋奇斗巧、献笑争妍者,四面而竞出,前瞻后盼,应接不遑,而耳目眩瞀,精神恍惑,日夜遨游淹息其间,如病狂丧心之人,莫自知其家业之所归。时君世主亦皆昏迷颠倒于其说,而终身从事于无用之虚文,莫自知其听谓。间有觉其空疏谬妄、支离牵滞,而卓然自奋,欲以见诸行事之实者,极其所抵,亦不过为富强功利五霸②之事业而止。

圣人之学日远日晦,而功利之习愈趋愈下。其间虽尝瞽惑于佛、老,而佛、老之说卒亦未能有以胜其功利之心;虽又尝折衷于群儒,而群儒之论终亦未能有以破其功利之见。盖至于今,功利之毒沦浃于人之心髓而习以成性也,几千年矣。相矜以知,相轧以势,相争以利,相高以技能,相取以声誉。其出而仕也,理钱谷者则欲兼夫兵刑,典礼乐者又欲与于铨轴③,处郡县则思藩臬④之高,居台谏⑤则望宰执⑥之要。故不能其事则不得以兼其官,不通其说则不可以要其誉。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是以皋、夒、稷、契所不能兼之事,而今之初学小生皆欲通其说,究其术。其称名僭号未尝不曰“吾欲以共成天下之务”,而其诚心实意之所在,以为不如是则无以济其私而满其欲也。

呜呼!以若是之积染,以若是之心志,而又讲之以若是之学术,宜其闻吾圣人之教,而视之以为赘疣枘凿;则其以良知为未足,而谓圣人之学为无所用,亦其势有所必至矣!

呜呼!士生斯世而尚何以求圣人之学乎?尚何以论圣人之学乎?士生斯世而欲以为学者,不亦劳苦而繁难乎?不亦拘滞而险艰乎?呜呼,可悲也已!所幸天理之在人心,终有所不可泯,而良知之明,万古一日,则其闻吾拔本塞源之论,必有恻然而悲,戚然而痛,愤然而起,沛然若决江河,而有所不可御者矣。非夫豪杰之士,无所待而兴起者,吾谁与望乎!

【注释】

①管、商、苏、张:管,即管仲,名夷吾,春秋时人,帮助齐桓公成为第一个霸主。商,即商鞅,公孙氏,名鞅,卫国人,亦称卫鞅。在秦国实行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苏,即苏秦,战国时洛阳人,游说六国合纵拒秦,一度身佩六国相印。张,即张仪,战国时魏人,任秦惠王相,以连横之说策动六国与秦交好,分化瓦解六国的团结,以便各个击破。这四人均有杰出的治国才能。

②五霸:春秋时五个称霸的诸侯,指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一说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③铨轴:吏部要职。

④藩臬:指藩司和臬司。藩司,明清时置提刑按察司,主管一省的司法。

⑤台谏:御史台与谏议大夫。

⑥宰执;唐朝时以中书省长官中书令及门下省长官侍中任宰相,为真宰相。其他官任宰相的,则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等名,统称为宰执。宋代则以同平章事为宰相,其他如参知政事、左右丞及枢密使、副使则称执政官,合称宰执。

【译文】

自从夏、商、周三代衰亡之后,王道衰微而霸术昌盛;自从孔、孟二圣死了之后,圣学晦暗而邪说横行。传授知识的人不再以传授圣人之道为根本,学习知识的人也不再以学习圣人之道为目的。那些施行霸道的人,偷偷地用与先王相近似的东西,假借外在的技能来掩盖自己内心的私欲,天下的人都莫名其妙地尊崇他们,于是圣人的圣道就荒芜阻塞了。世人相互效仿,整日妄求富国强兵的学说、倾轧诈骗的谋术、攻打讨伐的计策,一切欺天罔人、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功名利禄的手段,像管仲、商鞅、苏秦、张仪之流,多得无法计算。长此以往,斗争掠夺,祸害无穷,使得这些人沦落为夷狄禽兽,就连霸道权术也无法再推行了。

世间的儒士们感慨悲伤,搜寻圣王遗留下来的典章制度,在焚书的灰烬中修补拾掇,他们用心良苦,就是想挽回先王的圣道。然而圣学的失传已经很久了,霸术的流传已经积淀很深了,即使是贤明睿智的人,也难免不被霸术所沾染,他们为了圣学的发扬光大,对圣学做出的讲解修饰,也只能增强霸道的力量,而圣学则再也觅不到踪迹了。于是解释古书的训诂学,只是通过传播来获取名誉;记诵圣学的学问,是显示知识的渊博;辞章的学问,只是通过奢靡的文字来追求外在的华丽。像这样纷纷扰扰、竞相争斗的人,不知有多少。千蹊万径,不知何去何从。天下的学者好像进入了杂戏场,嬉戏跳跃、争奇斗巧、争妍谄笑之人,都从四面八方涌出,令人前瞻后仰,应接不暇,以至于耳聋目眩、精神恍惚,日夜沉浸其中,就像丧心病狂的人,不知道从哪里回到自己的家一样。那时君王们也都被这些学问弄得神魂颠倒,终生致力于无用的虚文,其实根本就不知道它说了些什么。偶尔意识到这类学问的空洞浅薄、虚妄荒诞、支离破碎,便想发奋自强,用实际行动做些事情的人,全身心地投入,尽己所能,也只不过是为争取富强功利的霸业罢了。

圣人的学说日渐遥远晦暗,追功逐利的习气也是越来越趋于下流。其间虽然曾经有被佛、道两家的学说所迷惑的人,但佛、道学说最终也没能战胜世人追功逐利的心;虽然有人曾拿群儒的观点来折中,但是群儒的论说最后也无法攻破人们追功逐利的想法。大概到了今天,追功逐利的流毒已经侵入骨髓,积习成性,有数千年之久了。人们互相夸耀知识,互相倾轧权势,互相争夺利益,互相攀比技术,互相竞争名声。他们做官,管理了钱粮还想管理军事和司法;管了礼乐又想占据吏部要职;郡县里做官又想到省里任主管大官;位居御史台和谏议大夫的又盯着宰相的要职。所以,没有某方面的才能就不要担任某方面的职务;不通晓某方面的学说就不要去谋取某方面的声誉。然而记诵的广博,恰好助长了他们的傲慢;知识的丰富,正好使他们能够行恶;广博的见闻正好使他们肆意诡辩;华丽的文采正好掩饰住他们的虚伪。因此,原本连皋陶、夔、后稷、契都不能做到的事情,现在却连刚开始学习的读书人都想要通晓它的理论、研究它的技巧。他们打着的招牌何尝不是“我想成就天下人共同的事业”,然而追溯其本意,不过是用这个做幌子来实现他们的私心,满足他们的欲望。

哎呀!凭着像这样的积习,凭着像这样的心态,又讲求像这样的学问,因此当他们听到圣人的教化时,自然视之为累赘;他们把良知看作是不完美的,把圣人的学说当作是无用的,也是理所当然!

唉!儒生们生在这样的世道上,怎么去追求圣学、怎么去谈论圣学呢?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想要成为学者,不也是太过劳苦繁重、太过滞待危险了吗?唉,可悲呀!所幸的是天理存在于人的内心,终究是不可泯灭的,良知终有一天会重见光明。听了我正本清源学说的人,一定会哀伤感慨,愤然而起,就像决堤的江河一样势不可当。如果不是英雄豪杰,无以期待他们愤然而起,我还有谁可以指望呢?

答周道通书

【原文】

吴、曾两生至,备道道通①恳切为道之意,殊慰相念。若道通,真可谓笃信好学者矣。忧病中会,不能与两生细论,然两生亦自有志向肯用功者,每见辄觉有进。在区区诚不能无负于两生之远来,在两生则亦庶几无负其远来之意矣。临别以此册致道通意,请书数语。荒愦无可言者,辄以道通来书中所问数节,略下转语。奉酬草草,殊不详细,两生当亦自能口悉也。

来书云:“日用功夫只是立志,近来于先生诲言,时时体验,愈益明白。然于朋友不能一时相离,若得朋友讲习,则此志才精健阔大,才有生意。若三五日不得朋友相讲,便觉微弱,遇事便会困,亦时会忘。乃今无朋友相讲之日,还只静坐,或看书,或游衍经行,凡寓目措身,悉取以培养此志,颇觉意思和适。然终不如朋友讲聚,精神流动,生意更多也。离群索居之人,当更有何法以处之?”

此段足验道通日用功夫所得。功夫大略亦只是如此用,只要无间断,到得纯熟后,意思又自不同矣。大抵吾人为学,紧要大头恼,只是立志。所谓困、忘之病,亦只是志欠真切。今好色之人,未尝病于困忘,只是一真切耳。自家痛痒自家须会知得,自家须会搔摩得,既自知得痛痒,自家须不能不搔摩得,佛家谓之“方便法门”。须是自家调停斟酌,他人总难与力,亦更无别法可设也。

【注释】

①道通:名冲,字道通,号静庵,江苏宜兴人。先师从王阳明,后师从湛若水,能够协调王、湛两家的学说。

同类推荐
  • 海纳百川的中国哲学

    海纳百川的中国哲学

    本丛书是反映中国社会风貌的百科读物,通过精练的文字,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的文化、艺术等异彩纷呈的画卷。在这里,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的文化、艺术、民族等方方面面,是深入了解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全貌的重要依据。
  • 共谋罪

    共谋罪

    作者从个人和法律的深层次角度来处理这些深奥问题和旁观者—受害者关系,聚焦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并且探讨当前社会中的案例。他诉说其父母和祖辈在大屠杀中的遭遇,分析范德堡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发生的性侵案例及其它罪案中,旁观者选择不干涉的问题。
  • 老子原来这样说

    老子原来这样说

    本书内容简练,分别从人生、做人、智慧、修心、养生、处世、竞争、忍让等方面选择性地阐述了老子的智慧学说,以清晰明了的解说方式向人们讲解了人生的心态、感悟及真谛。
  • 毓老师说吴起太公兵法

    毓老师说吴起太公兵法

    本书系根据毓老师1992年在台北奉元书院讲授内容整理而成。《吴起兵法》《太公兵法》为古代重要兵法著作,是历代兵家必读书目,均在“武经七书”之列。《吴起兵法》,又称《吴子》《吴子兵法》。相传是战国名将吴起所著,与《孙子》齐名,并称为“孙吴兵法”。毓老师认为《吴子》六篇,皆兵家机权法制之说,但和《孙子》纯用奇不同,《吴子》强调图国以“和”,教民以“礼”,治兵以“信”。学习《吴子》,了解古代以儒家论兵主要观点。
  •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大佬和他的全能小娇妻

    大佬和他的全能小娇妻

    双倍甜+双倍宠风倾城在经历上一世被渣男贱女给害死后,她意外重生,重生之后凤倾城一心想着帝墨羽,连自己的哥哥们都快给忘了,风倾城躺在自家亲亲老公的腿上问“墨羽,你爱不爱我”凤倾城问“爱很爱你呦”帝墨羽回答了一句“你不许背叛我”“老婆我怎会背叛你呀”[女主许多小马甲]+超级大佬[男主超级大佬]+隐藏身份
  • 花益溪

    花益溪

    他是皇之骄子,她是逆臣之后。他威震八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却对她情有独钟。她千姿百态,古灵精怪,魅倒众生,却对他不屑一顾。看他如何宠妻无度,看她如何虐人无数......
  • 数据时代之王

    数据时代之王

    “爷爷,我长大了肯定做一名伟大科学家。”这是栾青松在五岁时,快速做出1到100相加的题目后说的话。八岁,他开发出以自己姓氏命名的N语言。十岁,他开出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N操作系统。毫无疑问,他是一名超级天才,从他出生就已经注定,在网络大数据时,华夏绝对领先世界任何国家。
  • 寄养:王妃已长成

    寄养:王妃已长成

    她四岁时,成为被寄养在神王府,要做神王妃的人;十岁的他冷冷说“本王会好好将你养大,只是能不能成为本王的妃并不能单凭父王一句话!”二十岁的他,红罗帐里早已群妃妖艳;十四岁的她,却没有自己独立的房间,躺在被屏风隔开的床上,夜夜听着群妃猫儿般的叫;她十五岁时,皇帝却下令命他娶她…
  • 总裁,想明白了再结婚!

    总裁,想明白了再结婚!

    人前他宠她入骨,人后,他清冷淡漠。上了网络头条,她向他拨了电话主动认错。那一天,他站在她的面前,她低着头,坎坷不安,以为完了。可是,他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无情。又一天,他将吃了一口的面推到她的面前,理由是他煮得太难吃了,所以给她吃。“我又不是垃圾桶。”“说你是垃圾桶还侮辱了垃圾桶,垃圾桶还分不可回收和可回收,你脑袋里装的东西,回收不了。”***婚后他们都虚情假意,她只想当个安静的摆设,可是渐渐的,她发现当个摆设很难。所以,她果断跑了,自作主张的给自己放假了。当顾先生知道了,略微沉思,做出了一个决定。
  • 刹古天渊

    刹古天渊

    一颗石头揭开了一段空白的历史,在生死边缘上探寻人类文明之前的诡族秘史。
  • 蜜爱独宠:宝贝再爱我一次

    蜜爱独宠:宝贝再爱我一次

    他是天之骄子,也是她心尖上的唯爱,可是缘分就是很奇妙的东西,她爱他的时候,他们没有机会在一起。等到她决定重新开始的时候,他却重新出现在她的世界中,拿着他梦寐以求的那个钻戒求她再爱他一次……可是他不知道的是,她已经失去了那份爱他的勇气。
  • 现代修仙传

    现代修仙传

    看末法年代,现代少年如何红尘修仙。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长生之路。
  • 盛世神侯妃

    盛世神侯妃

    她:阎以凉,曾是雇佣兵团铁血残暴的女教官。一朝穿越,不仅遭遇家破人亡,还得了一个拖油瓶‘小丈夫’。他:卫渊,高冷不可碰触的卫郡王,男生女相,寡义薄情。两人格格不入,龙凤相斗,到底是谁败?终难逃脱一个情!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幻世成空之命运书

    幻世成空之命运书

    惶惶半生如梦,只身浮游,与何人说?聊以自记。犹得大梦一场,诸般散去,终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