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作为大唐王朝的创建者,李渊高超的政治宏图和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在整个封建社会中是屈指可数的。
5.赵匡胤——靠兵变起家的开国皇帝
赵匡胤在国人心目中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美誉度,被大多数人称之为帝王中的典范。倘若因他开创了文人的天堂,就得出“墨客的恭维误导了公众”的结论,显然是偏离事实的,这不但是狭隘的粗暴解读,更是武断地阉割历史。因为,略微了解赵匡胤发家史的人都知道,他不但是雄才大略的开国帝王,还是万民拥戴的有道明君。假如,赵匡胤没有千里送京娘的侠肝义胆,没有陈桥兵变的处变不惊,没有杯酒释兵权的高超谋略等,人们也不会对其如此痴迷,更不会把这个为大宋奠定300年基石的有为帝王传颂得活灵活现。由此可见,有的传说不一定精彩,但精彩的传说一定是大智者的演绎。
背景身世
赵匡胤出生于公元927年,小名香孩儿或赵九重。在赵匡胤幼年之时,中国正处于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不过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却凭借着赫赫的战功成为了后唐庄宗李存勖手下的一员大将。赵匡胤小的时候,他的家庭虽然算不上极其显赫,但也颇为富足。因此,赵匡胤在文学和武学方面都曾接受过相关的教育,并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中以在武学方面的成绩最为显著。
赵匡胤自小便在骑射方面有过人的天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还表现出了极大的毅力和耐心。他为了驯服一匹烈马,在被狠狠地摔下马背后却丝毫没有胆怯和退缩,依然坚持不懈,直到将马驯服了才肯停下来。这种不服输的精神,使赵匡胤在短短几年内便成为了一个弓马娴熟、小有名气的骑手,同时也似乎预示了他将要成就一番大的事业。
但是,就在赵匡胤逐渐学有所成准备一展身手的时候,他的父亲却因朝代的更替而不再受到重用。赵弘殷的事业没有任何起色,但家庭负担却日益加重,导致赵家逐渐走向落寞,使赵匡胤失去了依靠家庭来成就一番事业的机会。
但赵匡胤是一个不愿意屈辱地接受命运摆布的人。因此,他在21岁时告别妻子和家人,开始浪迹天涯,走上了自己波澜壮阔的发家之路。
发家秘史
将门浪子,游走江湖
尽管在离家之前,赵匡胤可谓踌躇满志,但在真正踏进社会之后他才知道,闯荡江湖并不像他想象中那么容易。
在初涉江湖之时,赵匡胤原本为自己计划了一条捷径,即想要依靠父亲从前的几位好友,渴望他们先给自己安排个差事,然后再伺机寻找升迁的机会。不过让赵匡胤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有权有势的前辈,在父亲得意的时候,他们全都对自己很不错,但现如今,却一个个都变了脸。他们不仅没有帮助赵匡胤,反而用白眼和冷遇来招待他。
有一次,赵匡胤前去拜访凤翔(今陕西凤翔)节度使王彦超,希望得到他的帮助,但王彦超对他态度十分冷淡,只是为了打发他才扔给他一些钱,好像是在对待一个叫花子,这让赵匡胤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世态炎凉。
尽管赵匡胤想要走捷径的计划最终失败,这让他不免有些失望,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目标,而是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大业。像许多以武见长的英雄人物一样,赵匡胤也是一个拥有侠肝义胆的人。在游走江湖的过程中,赵匡胤曾经救过年轻貌美的弱女子赵京娘,赵匡胤千里迢迢送她回家,一路以兄妹相称,可见赵匡胤的人品之好。
后来,赵匡胤流浪到汉水边的重镇襄阳,在留宿寺院时,被一位年近百岁的住持看中。这位住持饱经沧桑、阅世颇深,是一位佛法精深的得道高僧。住持见赵匡胤紫面丰颐,豹头环目,虽满脸风尘之色却仍旧器宇昂然,虽然一身破衣却依然显得玉树临风,心中不由得暗暗称奇。一番推心置腹的深谈之后,住持更觉得他气度不凡。他分析天下局势后告诉赵匡胤,汉水以南的各个政权都比较稳定,而北方却战乱不止,乱世出英雄,因此行伍出身的人应该北上,而不是南下,经这位老者点拨,赵匡胤颇有茅塞顿开之感。临行前住持不但向赵匡胤送了盘缠,而且还将寺院中唯一的一头毛驴相赠,让他骑驴北上。
在漫游了大半个中国之后,赵匡胤投奔到了在正领军平叛的郭威旗下,终于找到了可以一展拳脚的地方。就这样,身强力壮的赵匡胤,真正开始了实现自己梦想的旅程,他一身摔摔打打的功夫才有了用武之地。就在这一打一摔之中,他开辟了一个大宋王朝。
陈桥兵变,乱世英雄黄袍加身
赵匡胤北上来到河北邺都,投靠后汉枢密使郭威,做了一名普通的士兵。后来郭威发动兵变灭了后汉,建立了后周王朝。赵匡胤也因战功显赫,而被提拔为禁军东西班行首,负责宫廷禁卫。不久之后,周太祖郭威病逝,柴荣即位称帝,史称周世宗。周世宗即位后,赵匡胤便被周世宗视为亲信而调到中央禁军任职。而此时北汉的刘崇便趁周世宗在服丧期间,联合辽国(即契丹)一起纠集6万大军攻打后周。
面对严峻的政治形势,周世宗决定出兵迎战,赵匡胤随驾出征。战斗打响不久,北汉军队就以极大优势占据了上风,而迎战的后周大将樊爱能、何徽又畏敌如虎,竟临阵脱逃,导致后周军队阵脚大乱。在此危难时刻,赵匡胤及时向周世宗提出正确建议,将随行的禁军分为两部,一部由张永德指挥,抢占军事制高点,以密集的箭矢压住敌人的进攻;另一支由他赵匡胤率领,从左翼直取敌阵。赵匡胤在冲杀中高呼“主危臣死,拼死效忠的时候到了”,率2000骑兵杀入敌阵。北汉军队猝不及防,落荒而逃,后周军队终于反败为胜。
这次高平之战,以后周反败为胜而结束,从而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赵匡胤的出色表现也受到了周世宗的进一步赏识,不久便被破格提拔为殿前都虞侯,成为禁军的高级将领。在周世宗的支持下,赵匡胤便对禁军进行了汰除老弱、调选精壮和组建殿前司诸军三项工作。也正是通过这次的禁军整顿,赵匡胤才在军队中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并将罗彦环、郭延斌等自己喜欢的麾下充实到了军队基层,还以自己高级将领的身份,结交了石守信、王审琦、韩重斌、李继勋、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王政忠等军中高级将领,并义结金兰,形成一个以赵匡胤为核心的军事集团。
随后,赵匡胤又在周世宗对南唐发起的三次进攻中大显身手,迫使南唐将江北15州的土地割让给后周。赵匡胤由于卓越的表现而被提拔为忠武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随着军衔的逐步提升,赵匡胤在待人处世上也大为改观,除了继续结交武将外,对文人谋士也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就这样赵普、王仁瞻、楚昭辅、李处耘等人也逐渐成为他的心腹幕僚,并且一改过去那种不喜诗书的草莽形象,开始研读经史,变得斯文起来。到后来,赵匡胤凭借出色的军事才干步步高升,一直做到殿前都点检、检校太傅,执掌禁军,坐上了禁军的第一把交椅,手下指挥着一支最精锐的部队。而他的这个职位,和郭威当年在后汉出任的角色完全一样。
后来,周世宗因病去世,其7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因赵匡胤功高震主,一些效忠于后周的官员生怕政局有变,就唆使年幼的柴宗训,逼迫赵匡胤交出军权,甚至还有人主张先发制人,将赵匡胤除掉,以绝后患。可赵匡胤及其心腹也在密谋策划应对之策,他对禁军高级将领进行了重新布局,使得整个殿前司系统的所有高级将领的职务均由赵匡胤的嫡系出任,这就为赵匡胤排除了政治险情。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后周君臣正在朝贺新年,却突接辽和北汉联兵入侵的战报。小皇帝柴宗训征得宰相范质、王溥的同意后,令检校太尉赵匡胤率禁军迎敌,这对赵匡胤来说,无疑是正中下怀。
次日,赵匡胤按计划率兵出城,当天下午便到达了离开封几十里远的陈桥驿。刚安顿好,便有个自称通天文晓地理的军校指着西面的太阳说:天边有两个太阳,正在搏斗,一日克一日,这是天命。就这样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军中都知道“一日克一日”的事情了。
当晚,赵匡胤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而一些将领则聚拢在一起悄悄商议。有人建议:“如今皇上年幼,我们拼死打仗,将来谁会知道我们的功劳?倒不如现在就拥戴赵点检做皇帝!”大伙连连称是,便推举一名官员把大伙的意见先告诉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赵普。可没有等到那个官员把话说完,众将领们就闯了进来,大声嚷道:“我们已经铁了心,非请点检登基不可。”赵匡义和赵普听了,自然暗自高兴,便一面叮嘱大家稳定军心,一面急派赵匡胤的亲信郭延斌秘密返回京城,通知留守京城的大将石守信和王审琦等管好京城内外关口。
次日凌晨,一夜未眠的赵普和赵匡义,便在门外将校的阵阵呼喊声中,将赵匡胤拥出寝室。只见众将校们手握刀剑,齐声高喊“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还没等赵匡胤回答,一件黄袍就披在了他身上,众将校齐刷刷跪拜,连呼“万岁”。
赵匡胤见此等阵势,便开口问道:“既然大家拥戴我为天子,那么我的命令。你们都能执行吗?”众将士异口同声:“愿听陛下金口玉言。”
于是赵匡胤就发布命令:回京后,务必保护好周朝太后和幼主,不许侵犯朝廷大臣,不准抢掠国家仓库。执行命令有重赏,违者严办。赵匡胤本来就深得将领拥戴,哪有不听之理?于是将士们排好队伍直奔京城,一路上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回到汴京,石守信、王审琦等人早已在恭候,没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京城。
赵匡胤与范质、王溥的见面更是具有戏剧性。他先是派潘美去告诉范质等,当时早朝还没有结束,宰相范质抓住王溥的手说:“仓促遣将,吾辈之遣过啊。”
可赵匡胤见到他们时,装出很无奈的样子说:“世宗待我恩重如山。可我现在却被将士逼成这个样子,你们说我该如何办才好?”范质等人一时尴尬,不知该如何回答。这时有个将领大声吼道:“请点检当天子,是我们全体将士的愿望!”范质、王溥吓得连忙俯身下拜。
而年幼的柴宗训更是无计可施,只得召集众臣,当廷宣读赵匡胤谋士们拟好的“禅位制书”,将帝位禅让给赵匡胤。因赵匡胤节度使的任所在宋州,所以,第二天赵匡胤便宣布定国号为“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改元“建隆”。就这样,赵匡胤便成了宋王朝的开国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的确是一位气势非凡的开明皇帝,他采用不流血的方式妥善安置了柴宗训及后周大臣,还制定了扩展疆土的计划。他用十几年的时间陆续攻灭了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诸割据政权,消灭了一个个称雄一方的霸主,结束了50多年的分裂局面,再次统一了中国。
为了防止唐末以来藩镇跋扈局面的再现,赵匡胤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和平地削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并对官员的任期进行了限制,废除了终身制和世袭制,从源头上切断了地方势力壮大的祸根;另外还提倡农业,鼓励农桑,制定了一系列优惠农业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提速;尊重知识,注意培养人才,健全科举制度,并大兴学校;注意发展文化事业,组织官员编纂重要典籍,出版印刷,使宋代的出版事业进入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整顿吏治,严刑峻法,处置了一大批贪赃枉法的高官,使社会迅速从乱到治,走上了稳定发展的轨道。赵匡胤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不仅医治了中国半个多世纪的战争创伤,也为大宋王朝300多年的帝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家感悟
通过政变实现政权更迭,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无疑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权力转移,赵匡胤也因此由后周禁军最高统帅实现华丽转身。他不仅兵不血刃地登上了帝位,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而且还因治国有方,创造了我国历史上经济和文化双丰收的又一个高峰,赵匡胤也因此成为我国帝王史上的又一座丰碑。
历史证明,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不但催生了赵匡胤这位政治暴发户的高调崛起,还塑造了一位推动历史大发展的杰出人物。
与以往帝王不同的是,在赵匡胤坐拥江山之后,虽然顾忌那些为建国大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们,有功高震主的嫌疑。但他却没有采取传统的“秋后算账”的血腥的清算方式,来排除身边政治地雷的险情。而是采用非常柔软的手段,以“同打狼共吃肉”的分配提议,用破财免灾的方式,让那些功勋卓著、和他一道出生入死的战将主动交出兵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这不但保全了战将们的尊严,还让他们得到了经济上的实惠,留下了政治上的缓冲地带。更重要的是,为赵匡胤自己长久的政治布局扫清了障碍,从而更好地为大宋家业的进一步兴旺发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仅此一点,赵匡胤就可以有资格在帝王中称雄。
7.成吉思汗——征服半个世界的天之骄子
成吉思汗,这位草原的雄鹰,以其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气势,横扫欧亚大陆,不但征服了中国北部的蒙古草原,也征服了半个世界,创造了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从某种意义上讲,成吉思汗作为蒙古国的开国君主,也是世界“全球化”概念的倡导者。尽管成吉思汗从未接受过当代文明的洗礼,但他却能为当时几十个民族勾勒出和平相处的法制典章,维持了大半个世界的和平与持续,这是自有人类以来,人类之间范围最大的一次历史性的握手。因此,成吉思汗是拉近世界距离的最伟大的东方巨人。他最完美地将人性的光辉与残忍两个极端交织在一起,演绎了叱咤风云、惊心动魄的历史篇章,因此,他是为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
背景身世
成吉思汗本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氏,生于蒙古贵族世家。9岁那年,父亲也速该带他到弘吉剌部去求亲。弘吉剌部的智者德薛禅将自己的女儿孛儿帖许配给铁木真。但也速该在返回蒙古草原途中,被塔塔儿部的札邻不合毒死。也速该死后,泰赤乌部首领塔里忽台乘机兴风作浪,煽动蒙古部众抛弃铁木真母子,使他们一家从部落首领的地位一下子跌入苦难的深渊。也速该的遗孀只得领着铁木真和他的几个弟弟度过数年艰难生活。
发家秘史
落魄贵族,在逃亡中统一部落
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被害后,其所在的部落也就很快土崩瓦解了。铁木真和母亲及众兄弟为了躲避仇人的追杀,就开始亡命天涯。铁木真年龄稍大,就联合幼年的结拜兄弟札木合,共同重组了乞颜部。可当时,中国北方区域处在女真金朝的统治之下。大漠南北草原各部各自独立,互不统属。大金对其实行的是非常残酷的“分而治之”和屠杀掠夺的“减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