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的失利,让左宗棠弃笔从戎,悉心钻研兵法,熟读三韬六略及孕育将帅之法。正在这个时候,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清王朝处于一片乱世之中。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在友人胡林翼的举荐下,左宗棠成为张亮基的幕僚,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屡建奇功,从此走上了政坛。
发家秘史
名落孙山,靠做幕僚步入仕途
随后几年,左宗棠拜访了许多当时的名人志士,例如林则徐、陶澍等。林则徐称赞其为“非凡之才”、“绝世奇才”;陶澍更是被他的学识与见地打动了,两人彻夜长淡,共议时政。见到有人赏识自己,左宗棠自然万分感激,拜陶澍为师。就这样,一个落魄的穷举人,做了两江总督府的四品幕僚。
跟随陶澍的这几年里,左宗棠开始接触军国大事,了解夷人的船坚炮利与世界大势,将自己的命运与朝廷的命运连在一起。而随后爆发的农民起义,则成为了他的仕途“助推剂”。左宗棠所处的清朝末年,国家早已腐败不堪。鸦片战争后,各地的农民起义蜂起,尤其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起义,更是席卷了半个中国。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左宗棠终于等来了机会。
由于太平军实力强劲,清军几乎不战而逃,平日只知道聚财敛私的官僚们,不得不重用一些汉族官僚地主中的有识之士。左宗棠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准备随时为国家效力。而当他从好友胡林翼处得知太平军已经进占广西永安时,就立刻发表了一通如何对付太平军的议论,主张清军在靠近太平军营地附近建筑碉堡,步步为营,逐渐逼近,迫使太平军离开营地,夺取战略上的主动。
左宗棠的这番分析,令胡林翼大吃一惊,认定他确实颇有才学。于是,胡林翼多方荐举,希望朝廷能起用左宗棠,让他发挥其军事专长。公元1852年,太平军已从永安一路北上,直逼湖南长沙,当时张亮基正任湖南巡抚,听闻胡林翼极力推荐左宗棠,说他“秉性良实,胸罗古今,精通时务,如果能起用左宗棠,定能解义军之危”。在胡林翼的引荐下,张亮基决定将全部军事悉数托付给左宗棠,把他当做自己最亲密的心腹。
初为张亮基的幕僚,左宗棠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军事才能。左宗棠更是怕辜负胡林翼对自己的信任,因此毫不怠慢,经过多方了解,知道太平军在连战不能得手的情况下,很有可能西渡湘江。根据这一战报,他向张亮基建议抢在太平军之前占领湘江西岸,阻其后路。左宗棠“昼夜调军食,治文书”、“区画守具”,各种建议都被采纳,并立即付诸实施,终于使太平军围攻长沙3个月不下,撤围北去。
此一战,让左宗棠在张亮基心中的地位更高了。随后,张亮基上奏朝廷,说左宗棠协助守湖南有功,朝廷开始觉得左宗棠是一个真正堪当大任的人才。
到了1854年3月,左宗棠又应湖南巡抚骆秉章之邀,第二次入佐湖南巡抚幕府,再次成为湖南巡抚的幕僚。其时,清王朝在湖南的统治已岌岌可危,太平军驰骋湘北,长沙周围城池多被占领,而湘东、湘南、湘西广大贫苦农民,连连举事,此起彼伏。左宗棠焦思竭虑,日夜策划,辅佐骆秉章“内清四境”、“外援五省”,苦力支撑大局。同时,革除弊政,开源节流,稳定货币,大力筹措军购:军械、船只。见左宗棠协调得当,骆秉章也对他言听计从。由于左宗棠的悉心辅佐和筹划,不但湖南军政形势转危为安,出省作战连连奏捷,其他各项工作也取得显著成效。
左宗棠两任幕僚时期的表现,自然引起了朝野的关注,时人有“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语,咸丰皇帝亦给予他极大的关注。这时候,左宗棠从幕后走向台前也就水到渠成了。
灭太平,办洋务,左宗棠威慑朝野四方
初露锋芒的左宗棠,虽然引起了一些人的忌恨和诽谤,但这块金子还是发出了自己独有的光芒。1860年,清朝廷授予左宗棠四品卿衔,协助曾国藩整顿军务。左宗棠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一下子就有了统兵之权,真是喜出望外。
到任后,曾国藩让他回湖南招募兵勇。他招募了5000人,组成“楚军”,这是左系湘军的起点,也是左宗棠人生中的一个转折。这支队伍在长沙集训了两个月之后,左宗棠便率领他们从长沙一路向东,开往皖南祁门曾国藩的湘军大营。这次,左宗棠踌躇满志,发誓要凭一身本事,轰轰烈烈地干一番大事业。
为何此时左宗棠有了如此信心?这是因为过去他虽然备受重用,且名声不小,但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高级师爷。但有了自己的“楚军”,他就真正成为一员拥兵带队、手握实权的将领。此后,正是凭这一资本,他的权力越来越大,最终得以与曾国藩等并驾齐驱,成为同治年间的“中兴名臣”。
楚军刚刚成立不久,左宗棠就遇到了自己的老对手——太平军。公元1860年,太平军决定派重兵进行第二次西征,兵分两路沿长江南北并进,直逼湘军大营祁门。左宗棠的第一个作战任务就是援助曾国藩,保湘军祁门火营,阻挡太平军继续西进。10月上旬,太平天国西征军从三面包围湘军祁门大营,祁门大营岌岌可危。祁门一失,太平军便乘势进攻皖北重镇安庆,湘军的全盘东征计划就会付之东流。
这个时候,战局已经开始对清军不利。到了第二年4月9日,太平军李世贤部在景德镇切断湘军补给线。为了保住湘军祁门大营,左宗棠决定兵袭李世贤部,夺回景德镇,减轻曾国藩的压力。左宗棠领兵与李世贤部大战于乐平,李世贤损失4000余人,渐觉不支,只得引兵东撤。
此次胜利,让曾国藩率领的湘军转危为安。曾国藩绝处逢生,大为感激,上奏朝廷力举左宗棠之功。清廷谕令升左宗棠太常寺卿。朝廷的嘉奖,让左宗棠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到了1861年11月,他的部队扩充到了7000多人,这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已经成了镇压太平军的一支强有力的军事力量。左宗棠凭着这支队伍,从皖南打到浙江,从浙江打到广东,为清王朝消灭太平军立下了不世功勋。而在1864年3月攻陷杭州后,左宗棠控制了浙江全境,因此被朝廷封为一等恪靖伯。
军事上,左宗棠连战连捷,政治上,左宗棠同样不可小觑。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清朝开始了洋务运动,左宗棠正是洋务运动的著名首领,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及设备、人才,振兴民族工业,加强国防。
公元1866年,左宗棠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获准试行,即于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派员出国购买机器、船槽,并创办求是堂艺局(亦称船政学堂),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时逢西北事起,旋改任陕甘总督,推荐原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一年后,福州船政局(亦称马尾船政局)正式开工,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为中国建立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打下了基础。1867年,他奉命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军入陕西攻剿西捻军和西北反清回民军,残酷镇压了陕甘回民起义。陕甘任间,他继续从事洋务,创办兰州制造局(亦称甘肃制造局)、甘肃织呢总局(亦称兰州机器织呢局),后者为中国第一个机器纺织厂。通过左宗棠一系列的举措,民族工业发展被大大促进。
当然,军政两线的巨大成功,直接受益人正是左宗棠。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恪靖伯……这些头衔,是所有政客所向往的。这一系列的成绩,让左宗棠一时手握重权,成为清王朝当仁不让的“一等红人”。而随后远征新疆的军事行动则让左宗棠的事业达到了巅峰。
收复新疆失地,展现名将气魄
新疆自古多战乱,尤其在清朝后期,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该地区更加动乱无比。当陕甘的回民因不堪压迫开始起义时,新疆的一些少数民族封建主见有机可乘,勾结中亚势力浩罕汗国阿克麦吉特首领阿古柏起兵反清,意欲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且得到了英俄的支持,俄国还出兵占领了伊犁,向清政府施压。
领土被他国侵占,左宗棠自然怒火中烧。公元1873年,左宗棠镇压完陕甘的回民起义后,决定一鼓作气收复新疆。不过,李鸿章认为新疆那种千里黄沙,没有人烟的地方,花钱打它不值得,还不如不要。
此时的左宗棠已年逾60,面对李鸿章如此说法而勃然大怒。面对群臣,他气贯长虹地慷慨陈词:“如今关陇新平,如果我们不去一鼓作气,及时收复失掉的新疆,而割裂这块国土,让它自成一国,这无疑是个遗祸患于子孙万代的罪恶主张。万一阿古柏无法自立,新疆这块土地,不是被西方的英国势力所狼吞,就是落入北方的沙皇俄国虎口。如果我们这样眼睁睁地束手坐视,任列强鲸吞蚕食我们的国土,那么我们丢掉的就不仅仅是个新疆,也将失去西北边防的关卡要塞和重镇,使西北边防无以屏障,到那时候,我们边防的兵力不但不能削减,反而会大大增加。从全局来看,它的后果,对内必将严重地有损于国威,丧失民心;对外,也必将助长列强的侵略气焰,不利于海防。臣以为罢兵乃是误国之计,绝不可行。”
左宗棠的这番宏论,令四座哑口无言,连见多识广的李鸿章也只能沉默不语。在朝中久孚众望的军机大臣文祥老先生离位向皇上奏道:“老臣以为宗棠之言深谋远虑,上承先皇高宗之遗志,下惠子孙万代,请陛下决策。”
左宗棠的激昂演说,感动了光绪皇帝,于是下诏授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全权节制三军,以将军金顺为副帅,择机出塞平叛。
有了皇帝的支持,左宗棠开始了收复失地的规划。1874年10月,他受命督办新疆粮饷,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军事地理等情况。1875年5月初,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自此他可以全权实施“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的收复新疆的主张。左宗棠根据新疆的敌情和地理条件,确定以歼灭阿古柏入侵势力为第一期作战任务,战役部署“先北路后南路”。4月26日,刘锦棠在肃州正式受命出关时,左宗棠又授以“先迟后速,缓进急战”的八字方针。
这个方针,在战场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876年,清军在刘锦棠的机动指挥下发起北疆战役,仅十多天就迅速攻占了古牧地和乌鲁木齐。1877年4月中旬,天山战役爆发,刘锦棠一路攻打坂城,仅用了4天就全歼守敌,无一漏网。接着分兵一部与他部清军攻克吐鲁番城,前后不到半个月就顺利结束,总计歼敌两万余人,救出百姓两万余人。至此,清军完全打开了进军南疆的门户。左宗棠的正确指挥,赢得了三军的一阵叫好之声。
天山战役结束后,左宗棠暂缓进军,开始筹备粮草、军饷等事物。恰巧此时,阿古柏因战败恼怒突然中风而死,在客观上促进了阿古柏营垒的分化瓦解,其内部爆发了一场争权夺利的内乱。这给清军继续进兵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
眼见时局已经倾向自己,左宗棠部署了南疆战役计划。1877年9月下旬,刘锦棠受命发起了南疆战役,他率精锐步骑,一月驰驱3000里,在维吾尔族人民的支持和协助下,一举收复了东四城,12月又收复了西四城。阿古柏部属除一小部投奔沙俄外,余敌全部被歼。阿古柏侵略势力终被彻底消灭,沦陷十多年的天山南北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收复新疆失地,这是晚清历史最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左宗棠借此进入了中国历史上伟大民族英雄的行列。事毕,左宗棠上表申奏朝廷,光绪帝嘉其功,诏封二等侯爵,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新疆各族人民为了感念他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恩德,乃于大小村镇建立左公祠,烧香礼拜。成功收复新疆地区,这是左宗棠一生中最华采的乐章,他自己也得意地说:“戎机顺迅,实史传罕见之事。”
远征新疆,左宗棠不仅表现出了军事能力,他的治理之能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一路进军,一路修桥筑路,沿途种植榆杨柳树,不出几年工夫,从兰州到肃州,从吐鲁番到乌鲁木齐,所到之处所植道柳,连绵不断,枝拂云霄,这就是被后人所称的“左公柳”。尽管他最终未能挽回清朝覆灭的命运,但“一代名将”的头衔却当之无愧。
发家感悟
从落榜秀才到一代名将,左宗棠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战场上的冷静判断和果断决议。击溃太平军、镇压陕甘回民起义,这都是他功成名就的重要原因。而他的辉煌时刻,则是收复达六分之一国土面积的新疆地区。浙江巡抚、左宗棠的老友杨昌浚在清廷恢复新疆后到西域,所到之处,杨柳成荫,鸟鸣枝头,人来车往,百业兴旺,当即吟出一首《恭诵左公西行甘棠》: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左宗棠领导的洋务运动,这同样是他的发家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处于那个黑暗的年代,即使左宗棠再有能力与才干,也免除不了清政府不断走下坡路的趋势。他和其他洋务派领袖能做的,顶多是把清朝这条大破船修修补补。也许,身居高官却无力扭转乾坤,这才是左宗棠一生最大的遗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