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0500000013

第13章 发家秘诀之“闯”:好运不会自己找上门(5)

关于朱棣,历史上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因而他也成了一个毁誉参半的历史人物,有人说他是杀人魔王,也有人说他功业卓著。清朝皇帝先称他是“远迈汉唐”,同时还称他是“暴于嬴秦”。也就是说朱棣的功业,远远超过了史上最有名的汉朝和唐朝,但他却比秦始皇还残暴、还凶狠。如此大相径庭的评价到底哪个更为真实?他作为朱元璋的四儿子,又是怎样登上帝位的?他的发家之路为何如此扑朔迷离呢?

背景身世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出生于元末的战乱时期,当时,群雄并起,互相征伐不休,而他父亲朱元璋就是当时的诸侯当中,相当有实力的之一。相传,在朱棣出生的时侯,朱元璋正与他一生中最大的敌人陈友谅打得不可开交,以至于连给儿子起个名字的工夫都没有,所以朱棣出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甚至连名字都没有。

朱棣的生母是谁?这在历史上是一个谜。朱棣曾经自称是朱元璋的元配夫人马皇后的亲生儿子,但是,实际上他的生母是个贵妃,因此,他的出身并不像他自己所说的的那样尊贵,只不过生下朱棣这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的那位贵妃的姓名,现在已经不可考了。

发家秘史

为求权力平衡,朱棣远赴北京

明成祖朱棣在宫廷中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他11岁的时候被封为燕王,但因为年纪尚轻,所以仍然居住在皇宫当中。在一般人看来,帝王子孙们的宫廷生活一定是非常幸福的。其实不然,历朝历代的龙子龙孙们居住在皇宫当中,除了物质生活富足以外,其他乐趣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枯燥乏味的。

至于朱棣和他的几位兄弟们,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实际上主要就只做三件事:朝见、祭仪和读书。朝见和祭仪的时候自然不会有他们这些年幼皇子们说话的机会,但是,就算只是出席,也必须一本正经,不能有半点儿戏。至于读书,皇子们的老师都是那些饱学的宿儒,这些人都是深通程朱理学的道学先生,平时严肃得很,对待皇子们的学业也向来是十分严厉的。

朱元璋年轻时没机会上学,后来只是在马背上学了点文化,根本没系统地读过书。因此,在他当上皇帝之后,每当他亲自撰写诏敕或者为重臣宿将的去世写祭文的时候,语句都是似通非通的。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朱元璋为大将徐达所撰写的碑文,如何断句至今都是一个谜。事实上,朱元璋一生都为自己文化水平低而深感遗憾,因此,他十分重视对孩子们的教育。朱元璋称帝的第一年,就在宫中修建了大本堂,作为太子和诸皇子学习的场所。堂中藏有大量历代图籍,供皇子们观览。征聘各地名儒,轮班授课,教育太子和诸王。当时的大儒宋濂前后十几年都在向太子和诸王讲四书五经,讲封建礼法。

虽然朱元璋十分重视儿子们的文学修养,但是马背上得天下的他自然不希望他的儿子们成为文弱书生。朱元璋曾经让朱棣兄弟七人都穿着麻鞋,裹上缠腿,像士兵那样到城外远足,十分之七的路骑马,十分之三的路要步行。这对长期住在深宫大院中的皇子们来说,虽说劳累点,但还是饶有兴味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还要不时地在练武场上练习武功,以健体强志。可以说,朱棣在小的时候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这为他后来登基称帝,创造“永乐盛世”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朱棣17岁那年,朱元璋准备正式让他去封地当藩王了。在朱元璋看来,元朝之所以经常发生宫廷政变,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早立太子,因此他一称帝就把长子朱标立为了太子。与此同时,朱元璋认为当元末农民起义四处爆发的时候,元王朝在各地缺少强有力的藩卫,因此当某地有人造反的时候,元王朝只能由中央派兵前去镇压,元末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结果便搞得元王朝焦头烂额。有鉴于此,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就作了封藩的安排,下定决心要把除了太子之外的各个儿子封到各地去当藩王,只是因为儿子们年纪尚轻,一时还没有付诸行动罢了。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棣来到了他的封国燕国的首都北平。他的府邸就是元朝的旧宫,其规制如同天子。按照规定,藩王的府邸本应“亚天子一等”,其他诸王都是如此。为了这件事,朱元璋还曾特地告谕诸王,要他们不要与燕王攀比,因燕王府邸是元朝旧宫,不需要新建,他们新建的府邸则都要按规定办事。北平是元朝都城,位置险要,燕王的二哥和三哥分别就藩西安和太原,就藩时间还早于燕王两年,但朱元璋都没让他们去北平,而是把北平留给了燕王,其中似乎有“深意存焉”。从朱元璋为诸王选的妃子来看,燕王妃是明王朝第一功臣徐达的长女,而这种婚姻实质上是一种政治行为,在这点上其他诸子也是比不上的。这对朱棣以后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影响。不难看出,朱元璋对自己这个四儿子燕王朱棣是给予了很高的期望的,认为他非常有能力,真正可以成为大明朝在北方的坚固屏障。

朱元璋十分推崇汉代的分封制度。在汉代,全国各地既有封国,又有郡县,封国和郡县交叉在一起,既容易管理,又便于监视,不怕封国会趁机作乱。因此,在汉朝分封制的基础上,朱元璋建立了自己的分封制度。这种制度不仅对朱棣本人,而且对明代的政治都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

在朱元璋的分封体系当中,藩王是世袭的。藩王没有行政权,只有军事权。朝廷调地方军队,地方守镇官还要得到当地藩王令旨后才能调动。如果有战事发生,藩王便成为了一个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哪怕是中央派出的元勋宿将也要听藩王的节制。朱元璋对自己一手建立的藩王制度十分自信,自认为这套制度比以往历代所有的政治制度都严密,有了这套制度大明江山也就可以长治久安了。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刚死,他一手建立的分封制度就出了大问题,他的四儿子燕王朱棣很快便起兵推翻了中央政府的统治,把他朱元璋钦点的继承人,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赶下了台。这件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

建文削藩,叔侄二人兵戎相见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朱元璋和他手创的大明王朝遭遇了重大打击。太子朱标在这一年因病去世了。对于朱元璋来说,朱标的死是白发人送黑发人,晚年遭受这样的打击,朱元璋心里的痛苦可想而知。而对于大明王朝来说,朱标的死意味着朝廷当中政治环境的巨变,为朱元璋死后明王朝的动乱埋下了伏笔。为了纪念自己死去的长子,同样也为了明王朝不会因为帝系的转换而出现政治剧变,朱元璋立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允炆(长子早亡)为皇太孙,让他接替自己的父亲做接班人。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年纪只有二十出头的皇太孙朱允炆登基,史称建文帝。

朱允炆在做皇太孙时,心中就在暗暗对自己的祖父所创立的分封制度表示担心,但是这分封制度是朱元璋的得意之作,是不容许任何人发出丝毫质疑的声音的,就算朱允炆是皇太孙也不行。洪武末年,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宿将病死的病死,被杀的被杀,已经是凋零殆尽,朝中已经很少有人能够跟诸位藩王抗衡了。不久,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棡先后去世,而燕王朱棣与周王朱橚及齐、代诸王均拥兵自重,对于朱允炆这个小辈自然不大放在眼里。于是,朱允炆登基之后,便开始与他的心腹大臣黄子澄商量削藩的对策,希望能够逐步化除藩王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很快,朱允炆采纳了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建议,决定先削几个力量较弱的亲王的爵位,把势力最大的燕王朱棣孤立起来,并且下诏废除了当年朱元璋颁布的诸亲王有权节制封国内的文武将吏的成法。在朱允炆大刀阔斧的改革之下,周、代、岷、湘、齐诸王先后被削夺,湘王自焚,其他被削去王爵的,也都被废为了庶人。

虽然朱允炆的本意是好的,他想要维护明朝中央政权的稳定和权威。但可惜的是,朱允炆毕竟还是太年轻了,还算不上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所信任的齐泰、黄子澄等大臣也跟他一样,也是决心有余,谋略不足,与上一代的那些明朝的开国功臣相比,还是嫩了一些。明王朝当时的情况和西汉是很相似的,但是以汉武帝的雄才大略,解决藩王的问题也需要用“推恩令”那样相对柔性的手段,像朱允炆这样,一道诏书就把藩王贬为庶民,这不是亲手把人往造反的路上逼吗?像朱棣这样势力大的藩王,就算之前未曾生出不臣之心,也要不得已而起兵叛乱了。

在朱允炆所采取的强硬手段之下,明朝皇族内部矛盾迅速激化。朱允炆在把那些势力较小的叔叔们收拾得差不多了之后,开始准备向自己最年长的叔叔朱棣开刀了。他先是派人前往北京,拿下军政大权,收买朱棣的亲信葛减,让他来监视朱棣的一举一动。朱棣原本就对朱元璋在自己的大哥朱标死后立自己的侄子朱允炆做皇储心存不满,在二哥秦王朱樉、三哥晋王朱棡也相继去世之后,朱棣更加认为自己才是最有资格当皇帝的人。当年父亲还在世的时候,朱棣并不敢起异心,但是现在父亲死了,朱允炆这个做侄子的对他这个年纪最长、功劳最大、势力最强的四叔如此无礼,朱棣终于忍无可忍了,派人杀了朱允炆派来的钦差,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起兵造反。而这时,距离朱允炆登基,只过了不到一年时间。

靖难之役,燕王朱棣终登大宝

朱元璋当年创立分封制度的时候,他害怕中央政权当中出现曹操、王莽一类的权臣,架空皇帝的权力。因此,他规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力,他在《皇明祖训》中也明确地说道:“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朱棣在起兵时便是以此为理由,指齐泰、黄子澄为奸臣,须加诛讨,打着“清君侧”的大旗,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即消除祸患之意。

在做燕王的这些年中,朱棣迅速地成熟了起来,北方的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时时刻刻都在觊觎着中原的富饶土地,朱棣坐镇北京,几乎每一年都要跟这些少数民族交战,在这些战争中,朱棣逐渐成长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与此同时,朱棣坚毅果敢,当机立断,这些优秀的品质都是建文帝朱允炆所不具备的。朱棣起兵之初,北方诸将虽然名义上并不是朱棣的下属,但是他们在朱棣的节制之下打了很多年的仗,朱棣在他们心中威信很高,这些将领们谁也不愿意为了一个他们连面都没见过而且还是朱棣侄子辈的人跟自己的老上级兵戎相见,因此,大多数人都临阵倒戈,加入了燕王的阵营。在北方,朱棣的军队势如破竹,先后攻陷了通州、蓟州、怀柔等城。

朱允炆眼看燕王真的造反了,于是慌忙拜太祖旧将耿炳文为大将军,率领三十万大军讨伐朱棣。但是此时,耿炳文本身擅长守御,不善进攻,再加上年事已高,又久不带兵,根本不是正当壮年,身经百战的朱棣的对手。朱棣先是在雄县吃掉了耿炳文九千人的前锋部队,然后又在真定大败耿炳文的主力。

在得知耿炳文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被朱棣以少胜多之后,朱允炆大怒,用开国功臣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取代耿炳文,并且增兵50万,进攻燕国。朱棣的燕国虽然是当时势力最大的诸侯国,但毕竟无法跟中央政府相提并论,他看到双方的兵力差距实在过于悬殊,于是只得退守北京城,依靠北京城坚固的城防与李景隆周旋。

困守孤城坐以待毙并不是朱棣的性格。因此,朱棣决定冒险闯出一条路来。建文元年十月,朱棣亲自率领手下的部分精锐骑兵突围而出,突袭了大宁(今属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抓住了自己的十七弟宁王朱权一家,胁迫他出兵救援北京城。朱棣带着宁王麾下的精兵回师北京,里应外合,于郑灞大破李景隆,李景隆只能率领残军退守德州。

耿炳文和李景隆两次惨败之后,朱允炆被迫罢免了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的职务,以求取政治上的主动,让自己在军事上可以得到喘息的机会。但是,朱棣深知,造反这件事是不可能有回头路的,只能一直走到底,不成功便成仁。于是,在建文二年(公元1399年)四月,这个冬去春来的季节,朱棣转守为攻,率兵进攻李景隆的残军,双方在白沟河一场大战,李景隆再次战败。连续的惨败让朱允炆又一次临阵换将,这次,他用盛庸取代了屡战屡败的李景隆。盛庸与山东参政铁弦配合,牢牢在山东拖住了朱棣的主力部队,让他缓不出手来进攻别处。到了建文二年十二月,盛庸率领部队在东昌(今山东聊城)大败燕军,燕军主将张玉战死。

这场久违的大胜给朱允炆打了一针强心剂,他急不可耐地恢复了齐、黄二人的官职,却没想到朱棣虽然在东昌会战当中遭遇了失败,但是主力尚存,还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结果,仅仅两个月后,朱棣便重整旗鼓再度南下。建文三年(公元1400年)三月,朱棣在滹沱河大败盛庸。朱允炆这下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于是只能以放逐齐、黄为名,让这两个人外出联络其它藩王,征募军队。这次,朱棣不再与杀不完的朝廷军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他集中自己手中的精锐,一心南下,直插明王朝当时的首都南京。朱棣这次的冒险又一次收到了效果,在他雷霆万钧的攻击之下,沿途各地的守军土崩瓦解,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从黄河以北打到了长江边上。

朱棣大兵压境,朱允炆彻底慌了神,他慌忙派遣朱棣的堂姐,小时候跟朱棣十分要好的庆成郡主前去面见朱棣,向朱棣乞求割地求和。仗打到这个份上,朱棣又怎么可能答应朱允炆的请求,让朱允炆缓过手来再次调集重兵围攻自己呢?因此,朱棣断然拒绝了求和的建议,并且在建文四年(公元1401年)迫降了江防都督陈瑄,获取了大量的水师战船。有了水师和战船,朱棣轻松地打过了长江,攻克南京的最后一道门户镇江,兵锋直抵南京城下。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开金川门放朱棣的大军进城,在朱棣进城的时候,南京的皇宫当中燃起了熊熊大火,建文帝朱允炆也就此不知所终。

同类推荐
  • 关系决定成就

    关系决定成就

    人生在世,免不了遇到自己办不了的事。这时,即使有钱也不一定能办成,而关系的力量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美国的好莱坞,流行一句话: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Whatyouknow),而是在于你认识谁(Whomyouknow)。这句话并不是说叫人不要或者懈于培养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而是尤其强调关系的作用,认为“优质的关系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门票”。
  • 像藏獒一样坚守:忠诚至上的藏獒精神

    像藏獒一样坚守:忠诚至上的藏獒精神

    忠诚,是企业最看重的工作能力!忠诚,是守护企业的生存根基!抛弃职场浮躁病,像藏獒一样坚守,像藏獒一样忠诚!本书从被誉为“中华神犬”的藏獒的特性入手,提炼其最为人称道的精神——忠于职守,不离不弃,坚韧顽强,深入挖掘其内在实质,为员工养成忠诚、坚守的职业素质提供对策。
  • 能成大事的男人必知的57个细节

    能成大事的男人必知的57个细节

    作为一个男人,谁不想在社交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在事业上大显神通开创辉煌?又有谁不想魅力无限引人注目?谁不想活得潇洒,过得逍遥?可是,有那么多男人因为无视细节中的机会,而一生碌碌无为;也有那么多男人粗心大意,而与财富失之交臂;还有那么多男人因为不拘生活小节,而风度尽失,形象尽毁,前程也随之黯然失色,他们败在了细节!
  • 中华智谋故事精编

    中华智谋故事精编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长于思辨、善于筹谋的智慧民族,我们的祖先曾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谋略是人类的智慧之花结出的果实,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从统军作战到治国兴邦,从兴办企业到商品经营,从人际交往到体育竞技,无时无处不闪烁着智谋之光。
  • 人品胜于能力(人品至上Ⅱ)

    人品胜于能力(人品至上Ⅱ)

    本书即非在以故作高深的噱头指教人,也无力承担教化的责任。不过是以平实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以及一颗诚挚的心,诠释人品,注解能力,真真切切地传递领导选人用人的心声,协助员工加强自我提炼和管理,以驾驶好“职业船”,早日驶向成功的彼岸。
热门推荐
  • 都市之虐渣系统

    都市之虐渣系统

    为了救人的张一凡死在河里,在河里发现了一个一张九凤朝天图。在咬破手臂鲜血认主之后重生获得超能力,然后往返与现实世界和修仙世界之中。
  • 神偷问道

    神偷问道

    闻名遐迩的“妙手空空”前往南阳王府盗取夜明珠,奈何却被人捷足先登,那人不仅将夜明珠盗走,还一把火将南阳王府烧的轰轰烈烈…自此以后,无论“妙手空空”身在何处都不断的听闻“自己”去别人家里纵火啊…偷盗别人的传家之宝啊…还有流言说“自己”从“神偷”,变成了“采花大盗”,专挑年轻貌美的女子下手之类的云云…于是,妙手空空便下定决心要查清一切。
  • 混沌之书

    混沌之书

    一个饱读诗书的文人,无奈遭受到无情世道和卑鄙之人的迫害,含恨而终。涅槃重生之后,他决定弃文从武,在这个强者才能说话的世界重新闯荡。巅峰之路,为他开启!
  • 万象之劫

    万象之劫

    天地生人,皆无大异。除大仁者应运而生,大恶者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
  • 鱼羊野史(第一卷)

    鱼羊野史(第一卷)

    全套图书,共分为六册。全套书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每一天在历史上发生的大事、趣事。高晓松以他独特的视角来重新解读历史事件,风格轻松幽默,与严肃讲历史的不同,书中有很多高晓松个人的见解和趣闻。是高晓松至今为止最用心、最全面的历史爆料。比如,1924年图坦卡蒙的石棺被打开,高晓松意外地发现石棺上的浮雕竟和阿凡达长得一模一样;高晓松说彼得大帝与康熙皇帝很像,其原因书中也给出了解答;190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去世,高晓松却将她称为欧洲的“贾母”……《晓松说》系列脱口秀爆红于网络,点击率破亿,《鱼羊野史》将《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节目中所有未公开的细节、秘史等完整收录书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三世寻觅皆为你

    三世寻觅皆为你

    她之前为了他,在战场上大杀四方。但他在给她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后,转眼就和表妹……她信他,但他却在利用她逼宫成功后,立马将她打入冷宫,打压她的将军府。最后,一场大火,结束了她的一生。但是,她重生了。三世为人,她已经看清了人性,却唯独看不懂他。他是别国的王爷,当年在战场上与她不分仲伯,但最后是因为自小中的红袖引毒发身亡。死后,天地异象。重生后,他却在见她一面后,天天追在她后面,沈瑶光觉得他就是个变态。“我们是不是在哪见过?”他问。“……”这个套路太俗,沈瑶光表示不想回答。她本来以为她讨厌他,但他在她面前毒发时,她却开始慌了,她不想他死,潜意识里的。【本文绝对双洁,1v1,女主性格比较多变,看得开】
  • 好玩的阿野

    好玩的阿野

    开心的生活,不约束别人,不被别人约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 小皇妃:小妖魅妃床

    小皇妃:小妖魅妃床

    前三世的不幸让她香消玉殒!她本是冥界第一女S鬼,却因为贪恋男S被人拉去脱胎!本来当狐界的七公主挺逍遥的,不料国破家亡让她不得不依附在一名又胖又丑的女孩身上。美人落梅妆鲜红的大红花轿里凡是嫁进胡家的女子都会在轿中失去清白。什么?要她跟他一起去和亲?只是他身为一名貌美的男子如何嫁人?又如何洞房?说她对怀有身孕的妃子下蛊毒?奶奶的,她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会稀罕她的贵妃宝座?拜托!要做也要做正宫皇后好不好!她不会就那点出息的。美男她是来者照单全收!不过,要想谈情说爱,你,你还有你,就算你们是皇子也要给姑奶奶我慢慢排队。
  • 武侠之超级掠夺系统

    武侠之超级掠夺系统

    李锋携带超级掠夺系统来到了险恶无比的武侠世界。掠万物之精华,夺天地之造化。无尽掠夺,快乐成长。“叮,恭喜宿主成功掠夺对方一百点内力!”“叮,恭喜宿主成功掠夺对方一百点智商,对方直接变成白痴!”“叮,恭喜宿主成功掠夺对方一本武功秘籍《如来神掌》!维护武侠世界的和平就交给你了”“叮,恭喜宿主成功掠夺对方一条大裤衩!赶紧挥刀让他变成太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