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中国人办事讲人缘,中国人成功靠人缘。没有好的人缘,便会失去很多成功的机会,做很多事倍功半的事情。人缘靠什么来维护?靠的就是这嘴上的功夫。一句话说对了,可能扶摇直上,平步青云。而一句话说过了,则可能“一着走错,满盘皆输”,毁掉一生前途。因此,要想立足于社会并取得成功,就一定要懂得把无谓的胜利让给对方,不争顺气争人气。
自己制造尴尬,欲盖弥彰不如自我调侃
****:“真是马有失蹄,人有失足呀。看来我刚才这个狮子滚绣球的节目练得还不够熟练。”
一次,****被邀请为某市的大型文艺晚会担任主持人。晚会进行的一半时,****不小心从台阶上摔了下来。全场的观众都在注视着她,气氛十分尴尬。观众们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却见****十分镇定地爬了起来,面对微笑地对台下的观众说:“真是马有失蹄,人有失足呀。看来我刚才这个狮子滚绣球的节目练得还不够熟练,这次演出的台阶不是那么好下哩!但台上的节目会很精彩的,请大家继续欣赏下一个节目。”她话音刚落,会场就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不愧是著名的才女主持人,她的这段自嘲不但及时缓解了晚会现场的尴尬气氛,也让观众们在一次见识到她出色的口才。
很多人性格活泼,心直口快,有时会因为口无遮拦而造成尴尬的局面,这时不要惊慌也不要逃避,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缓解尴尬的气氛,那就是自嘲。自嘲是一种高明的艺术,自己制造尴尬时,与其让别人嘲笑,不如自贬自抑,从而堵住别人的嘴巴,化被动为主动。有些人的自尊心较强,脸皮薄、放不下架子,如果当众被别人揭了短处,恐怕短时间内心情难以平复,因而更要学会自嘲的技巧,自己为自己铺台阶下。
有一次,十多年没见的老同学聚会,因为大家都是好朋友,说起话来没什么顾忌。一位女同学就打趣地问另一位女同学:“听说你的先生是大老板,什么时候请我们到大酒店吃一顿啊?”她的话刚说完,这位女同学有点不安起来。原来这位女同学的丈夫前不久因发生意外去世了,但这位开玩笑的女同学并不知道,这玩笑就显得有点过火。
得知真相后,开玩笑的女同学觉得非常尴尬,不过她迅速回过神,调侃地说:“你看我这嘴,几十年过去了,还和当学生时一样没有把门的,不知高低深浅,只知道胡说八道。该打嘴!该打嘴!”女同学见状,大度地原谅了老同学的唐突,苦笑着说:“不知者不为怪,事情过去很久了,现在可以不提它了。”女同学便忙转换话题,从尴尬中解脱出来。
当然,大多数人制造尴尬都不是故意的,而是出于不小心,这时候,如果你过分掩饰自己的失态,反而会弄巧成拙,使自己越发尴尬。而以漫不经心,自我解嘲的口吻说几句取悦于人的话,却可以活跃气氛,消除尴尬。
自我调侃有时候也是一种超脱,你制造尴尬时,也许正好遇到一个很尖刻的人,他就想趁这个机会打击你而故意说一些调侃的话,这时如果你与他针锋相对就会把气氛搞得很紧张,不利于事情的进一步开展,而如果你把对方的攻击变成巧妙的自嘲,就会使对方感觉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接下来就会收敛很多。
懂得自嘲的人是聪明的人,同样也是大度的、坦诚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短处,不遮掩也不否认,反而更容易得到大家的喜爱。
某著名女演员,就经常拿自己发胖的体形开玩笑:“我不敢穿上白色游泳衣在海边游泳,我一去,飞过上空的美国空军一定会大为紧张,以为他们发现了古巴。”这位女演员的自嘲,不仅没有让人对她的身材产生厌恶之情,反而让别人感受到了她可爱、豁达的一面,因此更加喜爱她。”
可见,自嘲是化解尴尬的良药,也是弥补自己不足的高招。庸俗的人以取笑别人为乐,在别人尴尬时候用奚落言语落井下石,聪明的人则取笑自己,大大方方地化解自己的尴尬,增添乐趣,融洽气氛。如果让你选一种人来作为交流的对象,我想你一定愿意选择第二种。而如果你也想被别人选择,那你不妨也学会做一个用自我调侃来摆平尴尬的人。
人前失言,顺水推舟巧应对
小S:“好啦,对不起,我只是在说我以前刚出道的时候。”
一次《康熙来了》节目开场,蔡康永说今天的来宾有的说自己一天要赶五个场子。
小S接话说:“赶(场子)不代表红,要看现场对你的反应。因为有些人一天赶八场,可是台下没人喊你的名字,那也没意义啊。”
蔡康永:(愣一下)“你这么没有礼貌,万一等下他们(来宾)要讲的就是这样的事情怎么办?”
小S:(愣一下)“好啦,对不起,我只是在说我以前刚出道的时候。”
蔡康永:“大家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小S:“对,一定的。”
心直口快的小S总是会在节目中快人快语,说出一些有失礼貌的话,好在她的应对能力很强,总是会快速地说出一些弥补的话,化解尴尬和伤害。而不少人说话总是不分场合、地点,或者触犯别人的忌讳,令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又不知道如何挽回,给别人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
如果说错了话,确实很难挽救,不妨借题发挥一下,有意地凸现错处,借机大做文章,为自己的话找到最佳效果的解释。这种方法就妙在一个“借”字,难在一个“发挥”上,借什么样的“题”,如何发挥,这就是关键所在。借题发挥得好,尴尬就会轻松逝去。例如:
谭月去一家合资公司求职,一位负责接待的先生递过名片,谭月神情紧张,匆匆一瞥,脱口而出:“滕野拓先生,您身为日本人,抛家别舍,来华创业,令人佩服。”那人微微一笑:“我姓滕,名野拓,地道的中国人。”
谭月顿时面红耳赤,无地自容。幸好,她反应很快,短暂的沉默后,连忙诚恳地说道“对不起,您的名字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他教给鲁迅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让鲁迅受益终身。今天我在这里也学到了难忘的一课,那就是‘凡事认真’,希望滕先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时常指教我!”滕先生面带惊喜,点头微笑,最后谭月如愿以偿地被录用了。
谭月的错话已经出口,在简单地致歉后,立刻聪明地转移了话题,有意借着对方的名字加以发挥,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鲁迅的老师藤野先生,既消除了她将对方误当做日本人的尴尬,又语义双关,诚恳地检讨自己的不认真,同时又不失时机地暗示了愿在该公司服务的愿望,真可谓一语三得!
在人际交往中,很多时候都免不了会因一时失误而触犯对方的忌讳,令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大庭广众,当场无言,这或多或少会给人际交往带来负面影响,如果不及时弥补,将会贻笑大方或者使局面不堪收拾。在这种境况下,怎样把话说圆滑让自己摆脱尴尬,不仅需要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更需要机智高超的说话技巧,是有一定难度的,但也是必须要掌握的,因为它能使一时的失误及时得以补救,从而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境。
1.当说错了话或做错了事,又没有别的办法可以弥补时,不妨顺着这个既定的话题大做文章,看当时情境中有没有可在自己的话中借用的事物,尽量把自己的失误往美好吉祥的一面解释。
2.失言后,为自己打圆场最主要的是不刻意回避和掩饰。如果是细枝末节的问题,不妨用转移目标或话题的办法,岔开别人的注意力;如果别人已有所觉察而问题并不严重,稍作解释一下即可;如果性质较严重而且已引起了别人的不快甚至反感,就要立刻当场予以解决,拖得越久,后果越严重。
3.不经意间脱口而出的错话,有时不便于及时更正,不如在错的地方大做文章,将听者引入新的情境中去,从而使自己顺利摆脱尴尬的场面。
4.并非所有的尴尬都能立即当场化开,切忌“犹抱琵琶半遮面”刻意来进行掩饰,最好是公开道歉,用坦率、真诚赢得他人的谅解。
5.太紧张的时候别急于说话,等稍微放松一下,想清楚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