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大学学习期间,要尽量争取“满脑袋”而不要急于“满口袋”。“满脑袋”的人最终也一定能“满口袋”。——中科院院士王选对目前有些学生休学创业办公司的看法
049在教室睡觉,在图书馆吃东西,在食堂自习,在寝室读书。
——某些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050逃课成了必修课,必修课成了选修课,选修课相当于没有课。——大学校园里的流行语。某大学一学院为此装备指纹考勤机防止学生逃课
051顶尖的美国名校,拒绝拥有完美成绩的学生!——在谈及美国大学录取学生的标准时,来华访问的美国耶鲁大学第20任校长舒密特教授语出惊人。
052清华、北大都认为自己是第一,至少是并列第一,谁都不肯当第二。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虽然不敢争第二,但对自己排在第三却很有信心。把谁排在第四都不满意。——《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武书连解释,为什么中国教育界有句老话“中国的大学只有第一和第三,没有第二和第四”
053“中国一流”,不过是不敢承认自己在世界上属于“二流”的一个婉语。——“新东方”名师徐小平就北大、清华是不是二流大学在博客上如此撰文
054过去的大学有钱钟书、梁思成这样的集大成者,现在的大学呢?越来越像技校了,教你用电脑、考托福和GRE!——一位学者的感慨
055假如你认为教育的代价太高,那么请你试试无知的代价如何。——针对教育收费不断上涨的现状,有学生提出质疑,一位中学教师如此应对“换一种角度”
056人生犹如搭乘火车,经过大学的训练,就等于取得火车站月台的门票。当然,最终上哪一班火车,往哪一个方向走,还需要自己作出决定,但是如果没有大学的教育,那就连上火车的机会都没有。——国际刑事鉴识专家李昌钰告诉大学生,大学生活是必要和积极的,只要善于学习,勤奋敬业,迎难而上,那么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057我们不认为一个平庸的博士比一个勤劳敬业的木匠对社会更重要。——某木工学校写给学生的励志口号
058我们是留学生,也是“流血生”。——留学生的学费,大多是父母一辈子的血汗钱
059就像地主收租子。——某父亲以此形容读大学的女儿整天向家里要钱时自己的感受
060“爸:钱!儿。”——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家信
061本科生找不到出路,考研;研究生找不到出路,考博;博士生找不到出路,留校。——新校园民谣“出路”
062我总对北大每年的高考状元讲,到大学里可不要再争第一了,没有必要,得到第一不代表你的能力。——北大原校长许智宏认为,除了学习,大学还应该培养一个人的人品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063金榜题名不稀奇,名落孙山不容易。——网友讽刺大学录取率再创新高
064学生真苦,教师真累,民族的未来真的很危险。——三名教育工作者上书国务院领导,大声疾呼:我们再也不忍心看学生在中、高考恶性竞争的旋涡中痛苦挣扎;再也不忍心看到基础教育藐视人的特点,在严重偏离国家教育目标的轨道上越走越远。
065学生走出校门,忘记学校所教的内容后,剩下的东西才是教育的成果。——着名教育家朱永新这样诠释教育
066为谋生而受教育的人,就不可能很好地享受生活的教育。——一个英国人说的老话
067如果你以赚钱为人生的首要目的,并且掌握了一种热门的专业技术,就无需再进大学深造了,这和许多高中学生直接参加NBA是一样的。——乔治·华盛顿大学校长斯蒂芬·特拉腾伯格说
068现在要判断谁家是不是真有钱,就看他家孩子读什么专业,如果是MBA、法律之类超实用的,那就不是真有钱,如果其公子专攻八股文研究,那才叫牛!——《金融时报》一篇专栏文章说,在国外,真正的富家子弟并不愿意去读MBA、法律之类的实用专业,而更青睐地理学、人类社会学、哲学等文科专业
069受教育的好处是让我们不再盲目崇拜受过教育的人。——网友论说受教育的好处
070留级复读的学生叫“留学生”,家里有钱的学生叫“高财生”,上课打瞌睡的学生叫“特困生”。——校园新生
071每个人至少有九种智能,即语言、数学、逻辑、音乐、身体、空间、人际关系、内省和自然观察。以此衡量,“差生”几乎不存在。——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
072不要把学生脑袋拿来填进知识,而应把它当成被点燃的火种,教师的角色是点火种的人。——出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的中国物理学家杨福家说
073教育如果千人一面、大同小异,将是人类的末日。好的教育是用50种方法教1个学生,差的教育是用1种方法教50个学生。——郑渊洁在《树林子大什么鸟都有》里说
074真正没钱的家长谁愿意花这样的冤枉钱?他们唯一的出路是让孩子到社会上去磨炼。花钱给孩子买学上的人,就像花钱去买一套住宅或买一辆汽车。——做了六年高考招生贩子的柳某说,最愿意为孩子花钱买学上的,是企业老板和县、市、乡镇干部
075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不过是个邮差。——青年学者刘波谈读书的意义
076清华的特点就是清新俊逸,北大的特点就是深厚凝重。要比的话,清华就像“李白”,北大就好比“杜甫”。——与清华、北大两校渊源颇深的季羡林评价两个学校时说
077普通人根据形状就可以区分手掌和脚掌,而专家却必须根据皮肤的纹理与气味。——别让知识成为负担
078没有个性的大学绝对不是好大学,那只是大公司的连锁店。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坦言,目前中国的大学越来越千校一面
079牛津教你有中之无,剑桥教你无中之有。——牛津大学一教授谈到两校教育风格时的戏言
080今天培养孩子如此之难的理由之一是:你刚教会他说真话,又不得不开始教他闭嘴了。——面对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潜规则,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苦恼不已
081只有走神的人才有想象力。——童话大王郑渊洁对学生上课走神被老师批评如此反驳
082七门功课红灯,照亮我的前程。——韩寒不觉得辍学有什么不妥。2000年,韩寒的《三重门》出版,取得惊人的150万册的销售成绩,少年作家作品出版作为一个产业开始成型
083你以为老师都有两桶不同的水,给本科生浇一桶,给硕士生浇另外一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说,目前硕士生的培养方式与本科生大同小异,很多学生在重复听自己本科时已经了解的知识
084我们上语文课学《范进中举》,老师在讲课,下面就隐隐传出哭泣声,好几个同学和我一样哭了……——沈阳一初二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他说,自己周围充斥着范进所面对的世态炎凉,学习好坏决定老师和家长的态度
085考得好的进名校,考不好的只好读差学校,既然这样,那何必要学校教育呢?教育是为了培养那个不行的人,教育目的是将不好的、不对的人教好。——南怀瑾评说考试
086中文专业:弃笔从“融”;历史专业:谈“股”论“金”;医学专业:精益求“金”,外语专业:西游取“金”。——校园拜金歌
087男生,女生,穷书生,生生不息。
初恋,热恋,婚外恋,恋恋不舍。——大学宿舍的对联
088找工作找好工作,找老公找好老公。——大学女生宿舍门外,贴着这样一副对联
089爸爸骂我,我就用英语还嘴,他听不懂,我挺过瘾,就学上了,越学越有劲。——阿里巴巴CEO马云回忆当年学英语的动力
090你们在学校以自我为中心,上课基本不听,下课基本不问,作业基本不做,要做基本照抄。这就是你们的“一个中心,四项基本原则”。——一位老师对他学生的“总结”
091对于一个父亲来说,向孩子表达爱意的最重要的方式莫过于爱他的妈妈。——一位作家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092七岁的小男孩儿是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他们有好奇心、行动力、破坏力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一位家长对其小孩儿的无奈
093如果按照美国人的标准,我们的很多教授都要坐牢,那学校还怎么办下去呢?——一位高校纪委干部感慨
094孩子要在5到7岁时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和作用;7到11岁时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储蓄对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11到14岁时要懂得消费和储蓄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如何提高个人理财能力;14到16岁时要学习使用金融工具和服务,包括如何进行预算和储蓄。——英国人对孩子进行的财商教育
095我们都是坐在火车里的人,突然发现火车走错方向了,但是这个时候谁都不敢跳车。——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谈行政主导下的高校评估时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