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74级?[1]友, 总装备部孙宏才将军
孙宏才,男,1951年9月生,江苏扬中人,少将军衔。1978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空气动力学专业。历任工程兵综合试验论证研究所所长,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理事,总装备部科技委军备控制专业组成员,******中央军委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解放军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和国家核心期刊《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副主编,《解放军理工学报》编委等职务。著有《网络层次分析法与决策科学》《投资决策量化方法》《武器装备发展系统论证方法与应用》等著作。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被评为总参优秀中青年专家,2001年被评为总装优秀人才。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13项,三等奖7项。在国际会议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此外还担任了总装备部、总后勤部、武警科技进步奖评委。
随着“轰隆”一声巨响,装在大楼底部的208千克炸药在5380根雷管的引发下发出了震天的响声,一幢高46.5米的大楼在5秒之内顷刻由南向北倒塌,爆破后的尘埃渐渐散去,现场人员捧着高压水龙头进入废墟洒水。爆破结束后,距离大楼仅2米的围墙和大树都安然无恙。刚刚发生的这一幕与南航校友孙宏才将军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是爆破现场总指挥。一提起孙将军,人们往往羡慕他肩膀上的“松柏枝”(少将军衔),但谁又能体会到他为此付出的辛劳与汗水? 投笔从戎43载,从普通工兵成长为学者将军,他走过了一条极不寻常的人生之路。走近这位杰出校友,我们才发现他的人生经历远比他的简历来得精彩。
从普通工兵到博士生导师
孙宏才身材高大,性格直爽,初看起来,是位绝对的北方大汉。其实,他是地道的江南人。43年前,高中毕业的孙宏才被江苏省扬中市某镇领导慧眼识中,欲提拔其为镇文化站站长。在那个年代,年纪轻轻就成为国家干部不知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可一心想着以身报国的孙宏才却没有答应,他毅然选择报名参军。领导爱才心切,苦劝不成,将入伍通知书压着不发,到最后才不得不同意。那年,他是该镇最后一名收到入伍通知书的军人。起初命运并没有眷顾孙宏才,入伍后他根本没有扛枪上阵为国杀敌的机会,甚至连站岗放哨都很少,因为他被分到了一支工程兵分队。整整3年,孙宏才当了文书和班长,大多数时间忙于坑道作业。1973年底,机会终于降临。当时的工程兵某所要从全军工程兵部队中挑选4名战士担任试验员,他成了其中的一员。1974年8月,他进入南京航空学院空气动力学专业学习。大学毕业时,学校领导希望孙宏才留校任教。但他留恋军营,喜爱绿色的军装,重新回到了工程兵某所。虽然从事的是防护工程和爆炸冲击波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但这些并没难倒孙宏才。他凭借自己的勤奋和钻研很快胜任了工作,并在那一批人中较早评上了助理工程师。
1985年,孙宏才再次面临专业调整,一纸调令让他来到工程兵工程装备论证试验研究所,从事工程装备论证试验工作。为了解全新的工作领域,孙宏才一边工作,一边到地方大学进修,整整一年的时间里,他把工程机械专业所有课程都学了个遍,并很快在这一领域中崭露头角。在从事工程装备的规划论证过程中,孙宏才渐渐认识到,传统的基于定性分析基础上搞出来的规划和论证,存在着明显的“先验”缺陷,缺乏一些科学依据。他综合考察世界各国的武器装备,发现苏联的武器装备是系统最优化的代表。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各个部件,经这样一组合,就能达到最优效果呢? 后来,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他接触了当时很新的一门学科———系统工程,这是一种采用数学建模方式将定性问题定量化的方法。系统工程犹如在黑夜点亮的一盏明灯,让孙宏才豁然开朗:“能不能把系统科学的方法引入工程装备的规划论证中去呢?”
那段时间,孙宏才为了证实自己的这一想法铆足了劲,他到处查找有关系统理论的资料,简直为之着迷。一有时间,他就从位于北京西郊的香山研究所蹬着自行车到市内各图书馆里“淘书”,一旦发现有关系统理论的书籍资料,便如获至宝般地深入钻研。随着学习的深入,他对自己最初的想法更坚定了:“这条路绝对可行!”
此后的孙宏才已不满足于这种艰苦的自学方式。1987年,他先是来到天津大学进修系统工程专业课程,当年9月,他如愿以偿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管理科学专业硕士。其实,经过前段时间的钻研,他已在这一领域中小有建树,并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认可,在1987年8月就被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选为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孙宏才首先将系统科学理论在软科学方面小试牛刀。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他主持开发的“军政干部考核评价系统”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对此进行了报道。他将层次分析法和评分法有效结合,首次在全军范围内建立了较完整的层次分析法辅助计算机系统,并提出对个体评价结果进行二次加权的处理方法,从而改进了层次分析法在群体决策中的效果。随后,他乘胜追击,又在“军用工程机械总体性能系统分析评价模型”项目研究中承担了军用工程机械的模型设计和计算机软件编制,用系统科学方法建立起军用工程机械人机性能评价的数学模型,较好解决了人机性能的系统评价问题。这一国内首创的成果,更加坚定了他将系统科学理论运用到工程装备规划论证中去的信心和决心。
从此,孙宏才便一发不可收拾。在“道路工程保障能力计算研究”、“工程保障能力计算规范与数据库研究”等项目中,运用系统工程理论解决了诸多数学建模问题,为工程仿真奠定了基础,其成果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在“武器装备发展系统论证方法研究”课题中,孙宏才创造性地将系统工程理论与装备技术相结合,提出了武器装备发展方向、反向规划分析法、前向反向联合规划分析法,较好解决了武器装备发展规划分析的复杂不确定难题,极大地促进了我军武器装备发展规划水平的提高,从而也奠定了他在工程装备系统论证和决策科学领域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地位。
如今,曾经是一名普通工兵的孙宏才已成长为科技研究领域的学者专家。他既是解放军理工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还身兼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总装备部科技委军备控制专业组成员、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和国家核心期刊《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副主编等多个重要学术身份。他以自己的勤奋与智慧实现了由普通工兵向学者将军的华丽转身!
既是战略谋划人,又是战役总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