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婚姻习俗源远流长、别具一格,最引人注目的是哭嫁、涂锅灰和夺床。
土家族历史上的婚姻是比较自由的,男女双方经过自由恋爱,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即可结为夫妻。土家族的婚俗,有香袋定情、梳头礼、开脸、哭嫁、涂锅灰、夺床等习俗。
香袋定情
在青年男女婚恋的过程中都会留给对方自己的信物,而土家族的信物便是这种小小的香袋。香袋虽小,可是却装满了青年男女的满满的爱意。一般由漂白丝布作袋面,红布作袋里,上面绣着鸳鸯戏水等图案。如果小伙子得到姑娘的香袋,就等于得到了姑娘的心,男方去提亲十拿九稳。
梳头礼与开脸
土家族未婚青年男女在结婚的前三天,新郎要送新娘梳头礼,礼物主要是梳子、篦子、发套、簪子管簪、首饰、丝帕子等。新娘收下梳头礼的第二天,请当地稍有名气的扯脸师扯脸梳头。扯脸师用两根缝制衣服的棉线交叉在一起,运用双手的拉力和棉线的闭合力,慢慢将新娘脸部的汗毛拔下。扯完脸后就是洗头、梳头,梳头时要将新娘的披发或辫子打开收拢,然后在后脑勺上缠绕盘成圆形,再套上发套,别上簪子管簪,叫粑粑髻。梳头就绪,新姑娘正式结束了毛头姑娘的生活,同时也为迎接新郎过大礼作准备。
哭嫁
土家族姑娘出嫁时,要哭嫁。一般情况下,土家姑娘在十一二岁时就开始学哭嫁。在出嫁半月之前,由“伴嫁”相陪哭嫁。娶亲的前一天,女家请邻居少女9人,加上新娘共10人,待新娘拜罢祖先后,在堂屋围席而坐,置酒席相陪而哭,称之为“陪十姊妹”。席间互歌,倾述别离之情、父母养育之恩等。
涂锅灰
土家族姑娘在出嫁的当天晚上,有锅灰涂抹“模米”的风俗。“模米”是代表新郎来迎亲的那个小伙子,一般“模米”没有特殊标记,还故意混在人群中,要女方将其找出来。来陪唱哭嫁歌的姑娘会积极辨认谁是“模米”,以便用锅灰涂抹他,因为是他代表新郎娶走了新娘。有时实在辨认不出,姑娘们就将男方来的小伙子全部涂抹,据说,被涂抹的小伙子越多,日后女方爱上男方的小伙子就越多,新娘新郎婚后也能相亲相爱。
迎亲
到了娶亲这一天,男方组织迎亲队伍去接新娘,迎亲队伍未到新娘家之前,新娘家紧紧把门关上,门外伫立着新娘的亲戚朋友,并事先安排好能说会道的“拦门倌”。男方迎亲队伍一到新娘门前,就点燃鞭炮,吹吹打打,喜庆一番,待行过“拦门礼”之后,行礼先生就得与拦门倌你来我往来地说起“四言八名”,以示吉利。礼毕,女方才敞开门让路。新娘举行离别祖宗、父母、亲属的仪式后,要由娘家的哥嫂或弟妹慢步背出闺房,没有哥嫂弟妹的要由叔叔姑姑背。新娘穿过堂屋中间,在事先安排的升、斗或豆腐箱上留下一双清晰端正的脚印,然后在大门外给新娘换上一双绣花鞋,这时新娘就可以双脚落地,开步启程。
新娘上路,打露水伞,穿露水衣。新娘的亲朋好友当行至新郎家一段路程后,新郎家在途中设“茅宴席”宴请他们,送亲蹲在路边用茶后,就各自散去,新郎新娘再继续前行。新娘到男家时,不直接进门,由方士念颂祝文:“祝回女家宅神。”念毕新娘才进门。婚礼仪式之后,男方则大开酒筵,通宵达旦。
夺床
新娘跪拜天地后,新郎新娘要尽快站起来直入新房,抢先坐在床上,叫“夺床”。谁先坐床,将来由谁当家。
延伸阅读
土家族哭嫁歌
土家族姑娘要出嫁,边哭边唱哭嫁歌。哭嫁歌中有《女哭娘》、《娘哭女》、《妹哭姐》、《姐哭妹》、《哭祖宗》、《哭出门》、《哭上轿》、《哭媒人》等等。经过一代代妇女口头创作,不断丰富加工,有的内容逐渐定型,形成长诗结构的抒情悲歌,意境悲切凄苦,语言简明朴实,充满浓郁的风土味。哭嫁歌中《哭戴花》唱词是:金花银花不见藤,只见金花不见人。金花银花头上戴,头上响铃闹沉沉。八宝耳环金圈子,牙签插到胸当门……《哭上轿》的唱词是:脚踩金斗四角方,手拿金筷十六双。前头八双跟我去,后头八双给兄弟。前头八双跟我去,我自拿来我自吃。后头八双给兄弟,多多进些钱和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