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在沈阳召开的BGD工程试飞工作会议上,有关试飞地点安排问题两师系统又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导弹总师单位坚持将调整试飞工作也安排在空军靶试基地,不同意安排在沈飞公司进行,主要原因一是主管试飞的有关人员是从空军靶试基地转业到导弹院的,对空军基地情况比较了解,而对沈飞公司了解不够,担心沈飞公司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二是当时沈飞公司还没有差分GPS吊舱。杨凤田认为前期的试飞工作不需要差分GPS吊舱,而后期沈飞公司的目标机可改装差分GPS吊舱。根据他对沈飞公司能力的了解,沈飞公司完成试飞任务没有问题,如果到空军基地试飞反而存在问题,一是涉及到飞机转场,由于转场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往往不顺利,经常遇到飞机到达中间机场后一段时期内无法转场的情况,这样将影响工程进度;更主要的考虑是由于BGD工程是国内首次研制的主动雷达弹武器系统,技术难度大,包括了很多新技术,有很多新技术还在摸索阶段,试飞中肯定会发生一些问题。在沈飞公司进行试飞,飞机的技术保障方便,一旦发生问题,人员齐备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双方意见难以统一,争吵相当激烈。为使试飞工作能够顺利安排,会议期间沈飞公司做了大量的解释工作,介绍了承担的歼8Ⅱ02批加装ZLD导弹试飞情况,歼8Ⅲ雷达领先试飞情况、单轴电传课题试飞情况等,在这种情况下导弹总师单位才同意在沈飞公司进行调整试飞。
由于前期协作不和谐,飞机转场空军试训基地后进行有关主动雷达弹试飞期间,随双方接触增多,需要协调的问题增多,观点不一,使争论变得更多、更激烈,每遇到问题时,都要唇枪舌剑,据理力争,大吵一番。实事求是地讲,在整个BGD工程研制期间,JBF型飞机的表现一直非常优秀,从未因为飞机的问题影响到导弹试飞科目。由于飞机的出色表现,总装备部航空局的张若平总师到现场办公时多次说过:“这飞机多成熟,BGD工程应该干好。”
主动雷达型空空导弹是国内最好的导弹,就是与西方国家相比,其性能也不逊色,被看做是第四代空空导弹。JBF型飞机虽是当时国内最好的飞机,但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其飞行性能就差多了,只是第二代飞机。第四代的导弹装在第二代飞机上,确实有些不般配。好像一位“美丽动人的姑娘”嫁给了“憨实倔强的小伙子”,觉得委屈、有些不情愿,但又没有别的选择。为了不降低身价,姑娘向小伙子提出了难以承受的要求和条件,小伙子不答应,于是就争论起来,小伙子发了脾气,还说了粗话,这以后更是争论不断。不论是BGD工程试飞地点的安排,还是各项试验的方案,总有不同意见,各不相让。
在两师系统的争论中,杨凤田始终保持着冷静和公平的态度,尽量不使矛盾激化。每当遇到问题,他都起灭火的作用,他还经常告诫飞机总师系统各单位:“我们要严谨做事,宽厚待人。BGD工程的主线是研制导弹,导弹研制是国内的大局,我们要服从大局。没有导弹就没有好的飞机,我们飞机系统要为导弹服好务。”在杨凤田的制约下,飞机总师系统保持了一定的克制,使工程较为顺利进展。
随着研制的深入与发展,两位总设计师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并逐步统一了认识:任何导弹的研制都无法脱离飞机的研制,导弹、武器火控系统与飞机是统一的整体,谁也离不开谁,应该同步进行。除了导弹本身的技术外,导弹、武器火控系统与飞机出现的问题,互相交联,总是由飞机总体单位出面协调解决。正是这样做了,在JBF型飞机定型试飞与靶试阶段,杨凤田把各单位参试人员紧紧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一呼百应,出现任何问题都视为飞机系统的问题,各单位不分彼此,齐心协力解决,才确保了BGD工程顺利进行。
冲入蓝天立首碑
2000年,沈飞公司按601所发出的图样,投产两架JBF型飞机研制批试飞样机,经过严密组织,全厂上下全力以赴,到年底就完成了试制任务。2000年12月,JBFF0001与F0002两架样机顶着凛冽的寒风先后冲入蓝天,遨游在祖国广阔无垠的天空,成功实现了首飞。两架新机同日完成首飞,这在沈飞公司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恐怕在新中国的航空史上也是首次。
首飞成功后,中航一集团向沈飞公司、601所发出了贺信:
“欣悉JBF型飞机首次试飞成功,在此之际我们对参加JBF型飞机研制的全体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对JBF型飞机首次试飞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
JBF型飞机在研制周期紧、技术难度大的条件下,按期实现首飞,充分体现了广大干部职工连续作战、敢打硬仗的精神。飞机的首飞成功,是参研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生产一线的职工和军代表、试飞员、指挥员紧密协作、不懈努力、辛勤劳动的结果,标志着JBF型飞机的研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希望你们继续发扬团结、求实、拼搏的精神,勇于进取,精益求精,再接再厉,进一步做好首飞后的工作,为使JBF型飞机早日装备部队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1年3月,JBF0003架飞机也完成了首飞。这标志着JBF型飞机的研制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是整个工程的第一座重大里程碑。这一成功的取得,在祖国的航空史上是空前的,因为在短短的两年就完成了从方案论证,到工程实施直至首飞的全过程。时间之短、难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之所以能取得这样重大的成功,原因固然很多,但与杨凤田总设计师的观念和严谨务实的领导有着直接的关系。他常说:“JBF型飞机是空军急需的重点机型,也是我国首次研制配装具有超视距作战‘发射后不管’空空导弹的战斗机。因此,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克服研制周期短、技术难度大的困难,要正确对待和处理研制中出现的问题,要苦干加巧干……”正是他正确的指导思想,引导着全体参研人员奋力拼搏、风雨无阻、勇往直前;正是他严谨务实的领导以及参研人员苦干加巧干,才取得了惊人的业绩。鉴于此,中航一集团授予杨凤田、张福银一等功。还有很多同志荣立二、三等功,以鼓励他们为JBF型飞机继续奋战。
三大试验,国内首创
试验是飞机研制中重要组成部分。在JBF型飞机研制过程中,杨凤田吸取了研制其他型号飞机的教训,非常重视试验工作。由于BGD导弹第一次挂上飞机,导弹与飞机、导弹与火控系统、导弹与电子系统等都有复杂的接口关系,飞机面临很多关键技术和难点技术,必须通过试验来验证其正确性。在杨总的组织下,601所研究了飞机单位应做的试验项目和相应的试验方法。地面试验、空中试验共有40多项,其中多项试验在国内都是属于首创,为此每一项试验他都要亲临现场,从下达试验任务书到试验结果分析,他都要亲自过目、亲自审批。从试验件、试验设备到试验测试方法,他总是不漏一个环节,亲自检查。在众多的试验中,机弹安全分离试验、对准导航试验和导弹系留飞行试验,给参研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机弹安全分离试验
在国外进行此项试验前需要进行大型风洞CTS吹风试验,当时只有美国、俄罗斯和法国有此项技术,到国外去完成本项试验无论从时间、经费和政治等因素都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杨总果断决策采用火箭弹发射进行逐步逼近验证。这是大胆的决定,在国内是首次进行的尝试性试验,需要有多年的试验经验才有勇气及胆量做出这么大胆的决策。
经过一系列工程计算、局部吹风试验之后,果断地在东北某基地完成了3发火箭弹发射试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此项试验的成功为后来程控弹发射、制导导弹发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型号研制的关键时刻,在我国的试验手段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我们的航空领军人物再次用聪明与智慧攻克了技术堡垒。
2.对准导航试验
超视距导弹在发射前需要进行坐标对准,而飞机本身是弹性体,存在一个动态变形误差,导弹与飞机进行动态对准是一个国际难题。
在沈飞公司进行导弹导航对准试飞前期,由于导弹研制单位对有关试飞数据处理分析缺少把握,各方议来议去,在试飞进度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严重影响了试飞进度,相关部门对试飞效率很有意见,杨凤田根据当时的情况提出了试飞原则,只要数据趋势正确就飞。在他的极力坚持下,试飞工作顺利进行,数据处理也取得进展。
在技术难题面前,杨总尊重科学,求真务实。在他的组织下,参试人员一丝不苟进行了机翼变形测试,经过数据分析处理后,在火控解算中对飞机机型的变形进行了动态误差修正。经过对准导航验证试验后证明,载机与导弹的对准误差以及载机、导弹的导航误差均满足要求,为后续系留试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导弹系留飞行试验
雷达型导弹是超视距导弹,要准确命中目标,需要机载雷达、惯导、火控等一系列误差均满足要求,这样才能保证导弹末制导时截获目标。为了验证此项工作,在杨总组织下,由导弹院、沈飞公司、601所、615所、613所等十多家单位参加,在沈飞公司机场进行了大量系留飞行试验。经过多次试飞,最终对雷达误差、惯导误差进行了验证,使导弹在系留飞行时每次都可靠截获目标,为后续空中靶试打下了坚实基础。
银灰色的飞机、银灰色的头发,看起来是那样相得益彰。杨总以一名老学者、老专家、老领导、老朋友的身份带领参试人员孜孜以求、不断攻克技术难关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位参加试验的同志。如果没有杨总大胆的创新、果断的决策,参研人员还得小心翼翼地跟在别人后面,不敢越雷池半步。
3项大型试验在国内是首次进行。通过实验室建设和试验的实施,开拓了试验技术领域,锻炼了一支航电综合试验队伍,培养了一批航电武器综合人才,提高了我国战斗机的研发、试验技术水平。所开发的试验系统、试验技术必将在我国未来的飞机型号研制中发挥重大作用,具有重大的工程意义。
勇战“非典”,首发失败
2003年,对于中国来说是多灾多难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席卷神州大地,给中国各行各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各单位纷纷放假休息,限制人员流动。而在国防建设这条特殊的战线上,却活跃着一支小分队,那就是杨凤田率领的JBF试验队。在“非典”肆虐的5月,他们从沈阳乘“专列”蜿蜒北上、西行。为了绕过北京等几个疫情严重地区,穿过了大半个内蒙古。在本应繁忙而此时冷清的铁路线上,这列客货混编的列车奏响了国防建设者不畏艰辛、勇斗疫情、献身国防的时代最强音。“专列”在行进的过程中,遇车则让,随时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芜旷野处停车。如是夜晚,透过车窗向外望去,一片漆黑,看不到一丝亮光,只有天上的星星在眨眼。车厢内闷热难耐、蚊虫叮咬。由于不能及时补充水源,经常断水,没有水喝,不能洗脸,更不能洗澡,身上的汗臭味充满整个车厢。更让大家难耐的是寂寞,大家只好用打麻将、打扑克来打发时间,后来对这也没有了兴趣。“专列”走走停停,经过6天5夜的颠簸,杨凤田率领的试验队战胜了寂寞,战胜了水源与饭菜供应不足,战胜了疫情的威胁,终于到达了JBF飞机定型试飞基地。大家有如走出牢笼、重见天日一样异常兴奋。可是,他们高兴得太早了,下车后又被立即隔离到条件非常差的老营房内,不许外出,不许接触他人。营房缺门少窗,中午室内如蒸笼,晚上又很凉。睡觉的床是临时用木板搭建的,几个人睡在一张大床上,一人翻身,其他人都跟着动,发出的响声让人难以入睡。一日三餐都是由专人送来。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杨凤田还是组织大家研究进场后的相关准备工作。他还是像平常一样,面带笑容率领大家度过难关。“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1],7天的隔离结束了,他们的意志更坚强、精神更抖擞,他们立即投入了工作。
这时JBF型3架飞机在完成调整试飞后,相继转场到试飞基地。从此,开始了定型试飞。杨凤田在向上级报告的文件中明确提出:“由于定型试飞周期短、试飞科目多,特别是增加BGD导弹有关的导航对准试飞、制导系留试飞和靶试等,都是从来未进行过的,有关试飞方法、测试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都需要及早开展研究。”因此他希望加大管理力度,要有经济和行政手段,以保证研制进度按计划进行。正是在他的推动下,到2003年9月完成了所有非靶试科目的定型试飞和所有常规武器靶试科目试飞,成绩很令人满意,为BGD的靶试创造了条件。
面对取得的成绩,杨凤田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并告诫大家:JBF型飞机是与BGD导弹同步研制、同步定型、共同装备的国内第一型能够发射、制导第四代空空导弹的先进战斗机,有多项技术是国内首创,只有全面经过BGD导弹实弹靶试考核,才能算最终成功。
不久,靶试开始了。JBF型飞机挂装了BGD导弹,带着人们期待的目光冲上蓝天。这个“憨实倔强的小伙子”怀抱“美丽动人的姑娘”在蓝天白云的空中巡视着目标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