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服银行增加贷款额度
当企业遇到现金周转不顺畅的时候,首先应想办法从银行贷款。如果企业的发展前景很好,原先的合作银行一般还是愿意给企业增加贷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因为如果银行不增加贷款,一旦企业真的破产,按照破产程序银行原先贷给企业的款项通常不能全额收回。而如果银行给企业注资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话,企业不但可以归还以前的贷款,而且该银行还多了一个忠实的客户,有利于其以后开展其他业务。但是企业能否在危难之时获得银行的帮助,还要取决于企业的发展前景、平时的信誉、当时的宏观经济状况以及央行的货币政策等,其中有一些原因是企业不可控的。
2.稳住债权人
如果企业无法获得银行贷款,那么就应该尽力稳住购销债权人并且争取获得进一步的赊销。其实与企业长期合作的购销债权人和银行一样,也不希望企业破产,因为一旦进行破产程序自己的债权很可能无法完全收回,并且在以后的经营中也失去了一个合作伙伴。所以,如果企业平时信誉较好的话,其业务伙伴通常也愿意以赊销或者其他的方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3.与债务人协商
在企业争取债权人帮助的同时,还应注意与债务人的协商。企业遇到“现金荒”时,通常并不是负债累累,很多时候还是很“富有”的,可能还拥有很多债权,很多企业破产的原因往往不是高额的负债,而是被这些无法及时收回的债权拖垮的。所以,当企业陷入资金困难的时候,可以考虑与自己的债务人协商。但是债务人通常不会像企业的债权人那样害怕企业破产,所以,债务人不会太考虑债权企业的利益。因此,企业要想促使债务人还款,就要给予适当的优惠措施。例如给一些折扣或者供货上的优惠等,必要的时候还要运用法律手段去维护自己的利益。
4.审视战略方向
目前有些企业遇到的资金紧张,并不是由于市场和销售出了问题,也不是因为应收账款的问题,而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考虑自身的实力盲目进行扩张,也就是说患了所谓的“大企业病”。曾经显赫一时的巨人集团就是“大企业病”的牺牲品。所以,当企业在遇到资金周转的困难时,一定要考虑一下自己的主营方向和以后的目标发展方向。如果企业存在和整体发展方向不十分吻合的项目,一定要坚决撤并,绝不能因为已经进行了前期的投资,就不甘心将一些前景并不很好的项目撤并。虽然撤并这些项目是会有一些损失,但是这种损失总比最后使企业整体陷入困境要好得多。
5.利用售后租回
售后租回是先把企业的一部分资产出售,然后再和购买方协商以租赁的形式租回来继续使用,这样企业其实是以放弃企业资产的所有权来获得资金,以付出租金再换回资产的使用权。售后租回虽然使企业暂时失去了资产的所有权,但是可以迅速补充现金流量,还可以通过租赁的方法租回并继续使用这部分资产,所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不会造成太大的风险。等到企业渡过难关以后可以再把这部分资产买回来。售后租回其实相当于以部分资产作为抵押进行融资,租赁费就相当于是融资成本,等到企业资金充裕的时候再把资产买回来等于是还了人家的本钱,把自己的抵押物“赎”回。售后租回在迅速补充企业现金方面还是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的。
6.出售短期证券
企业可以通过出售所持有的短期证券解决“现金荒”问题。由于短期证券的变现能力非常强,所以能迅速地补充企业的现金流,不过这要看企业平时储存短期证券的数量,如果企业持有的短期证券数量不是很多,那么这种方法就很难达到帮企业渡过难关的效果。
7.出售应收账款
当企业的短期证券等资产不能解决问题时,企业还可以考虑出售企业的一些应收账款。当然企业出售应收账款肯定会有所损失,但是如果可以立即变现的话,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因为现实的资产比账面资产价值更大,更何况企业又急需现金呢?
8.采取民间融资
当企业要上某个项目,而又实在筹不来资金的时候,可以考虑向民间融资。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向银行贷款的难度可能很大,所以可以考虑运用此方法。但是,民间融资的成本一般要高于银行的贷款利率水平,因此企业在向民间融资时一定要考虑自己在成本方面的承受能力。
9.做好企业内部人员沟通
企业的员工和老板心情是一样的,都希望企业向好的方向发展,因为关系到员工自身的利益。当企业遇到现金困难时,往往可以通过与内部人员的沟通,以牺牲内部人员的利益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例如,企业可以和员工协商,暂时减少工资、降低奖金或者其他福利待遇,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员工集资,这些往往会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如果企业和员工解释清楚,通常员工是会理解的。但是如果企业不和员工沟通,可能会引起企业内部的恐慌,这就会加深企业的危机。另外,当企业度过危机以后要给予员工一定的补偿。因为一方面企业要对自己的员工负责,另一方面当企业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时,容易得到员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