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旧社会当地民谣:“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在这种环境中,商业不够发达,但地方票的发行却不晚,早在民国2年(1913年),贵州铜仁县已有地方票流通,当地称私票或私帖。民国6年(1917年)在思南地区有德顺号发行的钱帖。民国12年(1923年)由思南商会印制了铜元票,面值有壹串文、伍百文。以后思南商号又发行了钱票。至民国29年(1940年)思南县政府还印制过小额流通券。发行钱帖、钱票的大户有贵阳总商会钱票、贵阳商钱局钱票、贵州裕黔公司钱票、贵州义安公司制钱票、遵义商会铜元票、修文县税捐稽征券、桐梓县钱票等。余庆、湄潭二县使用的钱票,由铜仁县钱庄供应;余庆使用的钱票由铜仁德泰隆钱庄供应;湄潭所使用的钱票则为铜仁德泰隆、德盛隆、盛裕隆三家钱庄发行;松桃县使用的铜元票系由当地饷捐局、教育局及孙裕顺钱庄发行;赤水县使用的铜元票由当地义成、裕泰、大义祥、荣隆昌四家钱庄发行;桐梓县使用制钱票,由该县财政局发行。
从以上可看出,钱帖、铜元票、制钱票的发行单位已经多元化,钱庄、财政局发行是正业,饷捐局勉强沾边,而教育局实在无法与钱票挂靠。这种多元发行,实是民国期间金融极为混乱的真实写照。其后国民党政府整治金融条例出台,地方票除黔东偏远山区尚有使用外,在其余各县逐步退出流通。票样可参考贵州总商会商钱局兑换券(280)。
九、湖北地方票概述
湖北省与河南、安徽、江西、湖南、四川为邻,地处六省要衢,京汉铁路从中穿过,水旱码头交通便利,商业繁荣。民国期间国民党政府发行的纸币多为大面额主币,为了找零,辅助主币促成小额交易。各地纷纷自印地方流通票,以解燃眉之急此举原为便民措施,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但良莠相杂,一些不法奸商见利忘义,利用国家钞票小额辅币未到之机,以发行地方票为生产之道,任意乱发纸票,借以扩充资本,从中获利,因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和物资作准备,到时无钱应付,发生挤兑,地方票便成废纸、民众遭殃。
宜昌、襄阳、樊城、江陵等民众曾公开抗议本地各种地方票的发行,有些商店被当地政府标卖财产,按折扣开兑,但受害者仍为广大民众。
十、陕西地方票概述
陕西地方票的发行,始于民国7年~8年(1918年~1919年)间,当时称地方票为“票子”。到民国10年(1921年)前后出的“票子”越发增多,洵阳县蜀河镇就有鸿茂泰、兴隆玉等11家商号发行铜元票。民国18年(1929年)安康驻军设立的兴源银号、县财政局、私人商号九义堂都发行“票子”。县财政局发行的是“征粮券”,后又改发“有期券”,面值为壹元。民国19年(1930年)汉阴县安丰钱庄发行面值壹元、贰串、叁串钱票。民国20年(1931年)汉阴兑换处发行油布票,面值有壹百文、壹串文、贰串文、叁串文、伍串文钱票。民国20年(1931年)陕西白河县为了解决辅币奇缺,以当地商会名义发行“同裕公”纸币,用以抑制各商号、乡间乱发纸币。这种“同裕公”纸币名义上是商会发行,实质是官办,信誉较高,流通范围甚广。民国25年(1936年)陕西省财政厅知悉后,令其停止发行,消息传来,在白河县城刮起抢购风。致使个体商户纷纷倒闭。
1937年抗战爆发,国民党政府实行货币贬值政策,地方票的功能仅起辅币作用,一遇物价飞涨,低面值的地方票即无用武之地,于是迅速退出流通。
川陕边防督办署临时军费借垫券
民国22年(1933年)初,蒋介石派原四川军阀刘存厚驻达县堵截中国工农红军入川。当时南京政府对非嫡系军队军饷发放不足,且常常迟延发放。为解决军需困境,刘存厚便在驻地发行“临时军费借垫券”以筹措军费。借垫券背面印有“达县借垫券”简明条例:
一、本券金额原规定全县共贰拾肆万元,经署修正另增叁拾陆万元总共前后计陆拾万元。
二、本券规定壹元、伍元、拾元三种。
三、此次临时军费,每粮一斗征洋叁拾伍元,石升合均照此类推,不准多收。
四、此券不准于注定金额之外附加丝毫,并不准索取手续费,违以军法从事。
五、此券得于完纳本年度临时军费时作现金完缴,不准折扣,违即重惩。
六、此券除完缴军费外,不能作交易行使。
七、此券如遗失,不能挂失。
八、如有伪造此券者,处死刑。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三月日
同年10月,刘存厚的军队在达县与入川中国工农红军相遇,损失惨重,伤亡过半,被南京国民党政府免去所有军职,从此退出军政界,随着刘的倒台,这种“军费借垫券”便成了废纸。
陕北地方实业银行券(285)陕北地方实业银行民国19年(1930年)11月20日成立于陕北榆林,额定资本50万元,实收6.1万元,由当地驻军86师师长井越秀任董事长,发行纸币。面值有壹角、贰角、壹元、伍元银元券及拾枚、贰拾枚、伍拾枚铜元券,发行额高达143余万元。1936年井越秀死后,该行外欠120余万元,无法收回,营业一蹶不振。1944年由陕西省银行指令该行于年底自行清理关闭。
陕北地方实业银行所发的铜元券中,拾枚、贰拾枚面额的都有“代用券”三字,唯伍拾枚去掉“代用券”三字,却在票面多“榆林×××印”几个字,票幅长11厘米,宽6厘米。
陕北地方实业银行的铜元券拾枚、贰拾枚发行量大,伍拾枚则不同,本身发行量就少,另外,按当时市价,100枚铜元券与一枚银元等值,一枚银元可买一袋(50斤)面粉,老百姓对伍拾枚的铜元券很重视,每逢金融波动发生挤兑往往先将面值大的伍拾枚铜元券换成现钱,以避免损失。今日所见已是流通后磨损较重的残品,即便是这种券也不易见到,挺版票更属难得一见。
十一、新疆地方票概述
新疆早在光绪末年已流通地方票。当时地方上由天津帮商号发行,凡是发行钞票的商店柜台内,经常将一串一串的新疆红钱纵放一层,横放一层,堆成约二尺宽三尺高的钱堆,以示准备金充足。
最初信用甚好,流通地域不限一城一县,石河子发行的地方票竟通用到伊犁一带,可谓信誉卓著。但商号发行钞票缺乏监督和限制,有些商号超过资本额大量发行地方票,以此手段聚敛资金,扩大营业,谋求丰厚利润,一旦销售不畅,资金困难,所备红钱不敷兑换所发钞票之用,必然发生挤兑风潮,因此商号发行的地方票受到政府限制。后来当局从内地印制“老龙票”(票面设计有龙的图案),投放市面流通。
民国期间新疆烽烟不断,政局动荡。而地方票的存在必须有稳定的环境,如果政局不定通货膨胀,钞票随之贬值,地方票是无法存在下去的。国民党进入新疆以后,带来大量法币,致使物价似脱缰野马,无法控制,而新疆省当地银行发行的钞票,最高面值已达60亿元,地方票在这种条件下,自行退出流通。
镇西公民会流通券
镇西,民国时期旧县名,新中国成立后于1953年改为巴里坤县,1954年又改设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镇西公民会属民间商业组织。民国期间新疆政治一直不稳,金融动荡,镇西公民会流通券恰好发行于这一时期,流通地域仅限巴里坤县及其周围地区。这种流通券系仿照民国6年(1917年)北京财政部印刷局所印的“红钱肆百文”格式印制。不同之处只是在票面右方竖写“凭票通用市票银壹两”的“壹”处,制版时留有空白,这样,用一块版以不同颜色印刷,可得到多种金额纸币,以减少制版时间和费用。
壹两票为单面青莲色印制,横式,四边框有连回纹边饰,四角圆圈内各有一汉字:镇、西、纸、币。票面右方为竖排金额,左方为老式汉字竖排:“镇西县政府示,此项纸币,地方有益,完粮纳税,流通便利,活泼本境,不能兑现,倘有违抗,定即严议。”其下为三行维文或哈萨克文字。
叁两票版面与壹两者相同,仅是刷色改为正面蓝色,票面右方金额“两”字前改为用红色木戳加盖的“叁”字。左方竖排汉字与壹两同,其下维文或哈文为五行。中间部位盖有“镇西县公民委员会图记”红色长方型篆书图章,另一收藏发现也有盖“镇西县印”的。
伍两票版式与壹两票完全相同,正面刷色改为桃红,右方金额处,银与两之间仍用木戳加盖“伍”字,其余尽与叁两者相同。背面刷色为深蓝色,吗角圆圈内加盖红色“伍”字,余者皆同于壹、叁两票。
镇西公民会流通券拾两票为竖式双面印刷。正面青莲色及蓝色,四边框内为花、草、叶装饰,四角圆圈内务有一个汉字:镇、西、纸、币,方框内上方横书“镇西公民会流通券”8个字,其下为竖写“凭票通用市票银拾两整”,在银与两之间印刷空白,另用红色木戳加盖“拾”字,右侧为字第××××号,左侧为民国二十二年×月×日,月日皆为空白。背面以草绿色印刷,方框内配以装饰性花草纹,四角圆圈内加盖红色“10”字,上下边内为一展翅飞翔的蝙蝠,寓意福气来临,框内上部有竖写汉字六行:“此项纸币,地方有益,完粮纳税,流通便利,活泼本境,不能兑现,倘有违抗,定即严议。”左侧为民国二十二年×月×日。下部为横书雄文或哈萨克文七行,内容与上文相同。
内地流通票纯属民间性质,巴里坤县流通券则加盖“县府”大印,说明县政府已参与此事。其性质完全同正规官票,属流通纸币。
它不能兑现,流通一段时间后,由于无准备金可言,很快贬值,从市面消失,沉淀于民间。
十二、河南地方票概述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日寇向我华中、华北地区大举进犯,由于国民党军队奉行不抵抗政策,致使祖国半壁河山很快沦入日寇之手。在这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根据地创立初期,由于日伪反复围剿,致使新四军及游击队经费十分困难。为解当务之急,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整顿敌后市场上货币混乱流通的局面,遂决定于民国28年(1939年)7月在所属区内发行各县流通券,以排挤和抵制日本军用票、中国联合准备银行票的流通,为占领各县金融市场创造条件,并为保障人民经济利益和繁荣经济作出贡献。发行时间为1939年至1948年。目前,已发现10余县发行的流通券,流通时间不等,短则半年,长则一年。停止流通的原因大部分是受当时恶劣环境制约,不得不终止发行或被相应流通券所取代。
河南各县流通券简表
名称年份(民国)面值正面/背面图案颜色备注(mm)
永城县流通券28伍分
永城县流通券〖3〗壹角
永城县流通券〖3〗贰角
永城县流通券〖3〗伍角
永城县流通券〖3〗壹圆〖6〗70×150
夏邑县流通券29伍角
夏邑县流通券〖3〗壹元〖6〗60×140
宝丰县流通券37贰元牛耕地浅紫50×95
襄城县流通券37贰元亭红57×107
襄城县流通券37贰元〖6〗55×107
鲁山县流通券37壹元帆船蓝/棕60×109
郏县流通券37贰元亭树浅红/蓝54×107
禹县流通券37壹元大楼红/绿58×106
禹县流通券37贰元火车深蓝/红59×107
方城县流通券37壹元
方城县流通券〖3〗贰元帆船蓝/棕60×109
宛西贸易流通券37贰元额〖6〗5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