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还有另一种聪明的助人方式。在一个饥荒年里,村民们到处逃荒要饭。某村有个好心的财主,很想帮助这些村民渡过难关。有一天,他对路过他门前的村民说:你帮我把屋前这边堆放的木头搬一根到那边去,我会给你一些吃的作为报酬。村民照他说的做了,果然拿到了一些食物;直到木头运完,每个运木头的人都拿到了食物。第二天,他又对过往的村民说:你帮我把那边的木头搬一根到这边来,我会给你一些食物作为报酬。村民们虽有些疑惑,但还是照着去做,每个人又得到一些食物。如此往复着,直到灾情结束,生活重新恢复原状。
这个故事中的财主助人的方式十分聪明:他在帮助人的同时还不忘维护人的尊严;使得村民在不知不觉中、在“理所当然”中接受着他的帮助。在这场灾情中,村民们虽然吃不饱,但至少不会饿死。
这点不禁使我想到帮助贫困生的问题。为什么有些贫困生会不接受捐助,还有些的确很贫困的学生根本不愿让自己站在贫困生的行列里。
《合肥晚报》登过一则新闻,说辽宁省有名女生王秋(化名),她的名字出现在特困生名单的公示上,如果公示一周后大家没有意见,她将被减免258元的学费。然而,就在公示当天,王秋出事了,她突然全身抽搐、胸闷气短和神志不清,经医生诊断她患了癔病(又称歇斯底里)。使她致病的正是给她帮助的特困生公示!王秋觉得让全校人都知道自己是特困生,心理压力太大了。她不愿让人觉得她是贫困生,更不愿接受别人投来的异样眼光。这件事也提醒我们,在打算帮助别人的时候,也应该问问自己,我帮助别人的方式是否正确,方式不当就很有可能适得其反。
3—13、为抓住机会做好准备工作
一个某大学同学毕业二十年的聚会上,来了很多同学。当年的同班同学,现在有的成了教授、作家、博士;有的当了处长、公安局长,还有的成了公司老总,也有下岗分流的,给私人小老板打工的,还有至今赔本欠债的。
当年坐在同一个课堂里听讲的同学如今差别如此之大,当中的一些人不服气。说起当初毕业的时候,大家成绩、本事都差不多,可有的人机遇好,就上了天堂;有的人点背,就入了地狱,这世道太不公平。
被邀请来参加聚会的年迈的老班主任听完这些抱怨,只是微微一笑,给这群当年的弟子出了一道题:10—9=?
同学们一愣,10—9=1,这不明摆着吗!老师慢慢地说:“你们会打保龄球吗?保龄球的规矩是,每一局10个球,击中几个球得几分,得分是0至10。这10分和9分的差别可不止1分。因为打满分的要加下一个球的得分,如果下一个球也是10分,加上就成了20分。20与9的差别是多少?如果每一个球都打满分,一局就是300分。当然,300太难,但高手打270、280却是常有的。假如你每一个球都差一点,都是9分,一局最多才90分。这270、280与90的差距是多少?”
老师继续说道:“排除别的因素不谈,你们当初毕业的时候,都是10分与9分,差别不大。但是,这以后,有的人十分地努力,毫不松懈,十年下来,他取得了成功!如果你还是九分八分地干,甚至四分五分地混,十年下来,你得落下多少分?这可不就是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吗?”
上面的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优等生哪门功课都是最优秀的,差生做什么都做不好;有能力的人会变得越来越能干,没才能的人会越来越窝囊;富裕的人会变得更富裕,贫穷的人只会越来越贫困……
其实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马太效应”,指的就是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
马太效应来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天国的主人要往外国去,叫了仆人来打理家业。按照他们各自的才干分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两千,一个给了一千。主人出国后,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那领两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两千。但那领一千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
过了许久,主人回来了,和他们算账。那领五千银子的,又带着另外的五千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那领两千的也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两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两千。”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许多事派你管理。你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那领一千的,也来说:“主啊,我知道你是善良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我就害怕,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原银在这里。”主人回答说:“你这又懒又恶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需要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遂夺过他的一千来,给那有一万的。
生活中这种“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现象最早由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用马太效应这个术语给概括起来,“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这段话也揭示了为什么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有一句俗语说得好:“一步快,步步快;一步慢,步步慢;一步对,步步对;一步错,步步错。”
当我们获得一个崭新的机遇后,往往会获得一连串的机遇,人生一下子前进了一大步;而没有机遇的人则一直徘徊在门外。
一炮走红的人会一路出名,顺风顺水;默默无闻的人则很难出头。朋友多的人会借助庞大的人际网络结交更多的朋友,朋友少的人则愈发孤独。优秀的人因为良好的习惯会变得更加优秀,堕落的人因为坏的习惯而更加堕落……这些无不揭示着生活中的马太效应。
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什么呢?答案其实很简单:一定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要努力使自己一开始就处于有利位置。
从表面上看,很多人的成功有这样那样的因素:家庭条件好、有贵人相助、正好让他赶上了……
不过我们仔细想想其实很多事情并不是这样的。曾经有一个彩民,中了500万元的巨奖。中奖后先是买房买车,然后又包养二奶,后来还爱上了赌博,几年下来,生活又重新回到了以前。
洛克菲勒曾经说过:“如果现在把全世界的财富平均分配,3年之后,穷人还是穷人,富人还是富人。”
一个孤独的人就算现在我们给他介绍100个朋友认识,一年之后他依然是孤独的。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此时的马太效应却没有发挥作用呢?
原来决定马太效应的还有很多内在因素。很多人之所以能够富有,不是因为他出生就继承了现有的这些财产,让他变得富有的是他独特的经济头脑;一个孤独的人之所以孤独并不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而是他的性格;一个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够成功不是因为机遇,而是因为他具备了把握机遇的能力。
机遇、条件等等其实都是外在因素,导致马太效应的很大程度上是一些内在的因素:态度、知识、智慧、努力、良好的习惯……
外在因素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我们能做的只是做好机会来临前的准备工作。万事俱备的时候,东风也会像马太效应一样从天而降的。
3—14、公正能让自己的说辞更具说服力
“大家下午好,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为了支援灾区,上面下达了通知,明天每组派两个人去人民医院献血。前去献血的人,放假两天,奖励200元,有谁自愿去?”组长笑眯眯地问。
没有一个人举手,自动站出来。这年头,有多少人会为了两天假和200元钱去献血呢?
“小张,明天你去?”组长见无人自愿前去,只好挨个点名。
“组长恐怕我不能担当此任,我感冒好几天了,到现在都没有好。”小张的借口似乎很恰当,因为医院是不会让感冒的人献血的。
“哦,这样啊。小夏,你是党员,带带头?”
“不行,你不是安排我明天去见王老板吗?”小夏的理由也很充分。
结果,一圈下来,大家的理由都很充分,谁也不愿去。
“看来大家都不愿意去,那我们只好采取抓阄的方法,抓到谁就是谁。没有意见吧!”
“没有意见。”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天下竟然有这么巧的事,结果恰好是小张和小夏抓到了阄。尽管小张和小夏嘴里都在嘀咕着什么,但他们没有说出来,答应明天去献血。
为什么组长叫他们去的时候,他们的理由都很充分进而拒绝?而抓阄决定谁去时,他们都表示同意呢?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上面下达通知要人去献血,肯定得有人去,躲避是不行的。
第二,决定谁去献血,要公平对待。
第三,组长都不带头,凭什么我们组员带头。
其实,这里面最主要的还是公平与不公平的问题。小张和小夏被最先点到,心里自然觉得不公平。也许小张心想:凭什么首先点到的就是我,欺负我是新来的?小夏则会想:又不是我一个人是党员,发奖金的时候不多发点,这下倒想起我来了?
而用最原始的方法——抓阄决定谁去,体现了公平。大家的机会是均等的,如果自己的运气欠佳,被抓到那也怨不得别人。
正如古人所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公平是每个人在做事时最想得到的待遇。
春秋列国时,齐景公有三个勇士,一个叫田开疆,一个叫公孙接,一个叫古冶子,号称“齐国三杰”。这三个人个个勇武异常,深受齐景公的宠爱,但他们却恃功自傲。当时齐国的田氏势力越来越大,直接威胁着国君的统治。而田开疆正属于田氏宗族,相国晏婴担心“三杰”为田氏效力而危害国家,屡谏景公除掉“三杰”,然而景公爱惜勇士,没有表态。
适逢齐景公设宴,晏子心生一计,决定乘机除掉这三个心腹之患。当君主酒至半酣时,晏子说:“园中桃子已经熟了,摘几个请国君尝尝鲜吧?”齐景公大悦,传令派人去摘。晏婴忙说:“金桃很难得,还是臣亲自去吧。”
一会儿的工夫,晏婴带着园吏,端着玉盘献上2个桃子。晏婴说;“请君王传令群臣,谁的功劳大,谁就吃桃,如何?”齐景公同意,于是传令下去。话音刚落,公孙接率先走了过来,拍着胸膛说:“有一次我随国君打猎,突然从林中蹿出一头猛虎,是我冲上去,用尽平生之力将虎打死,救了国君。如此大功,还不应该吃个金桃吗?”晏婴说:“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赐酒一杯,桃一个。”公孙接饮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
古冶子见状,厉声喝道:“打死一只老虎有什么稀奇!当年我送国君过黄河时,一只大鼋兴风作浪,咬住了国君的马腿,一下子把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进汹涌的河中,舍命杀死了大鼋,保住了国君的性命。像这样的功劳,该不该吃个桃子?”景公说:“当时黄河波涛汹涌,要不是将军斩鼋除怪,我的命早就没了。这是盖世奇功,理应吃桃。”晏婴忙把剩下的一个桃子送给了古冶子。
一旁的田开疆眼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喊大叫:“当年我奉命讨伐徐国,出生入死,斩其名将,俘虏徐兵5000余人,吓得徐国国君俯首称臣,就连邻近的郯国和莒国也望风归附。如此大功,难道就不能吃个桃子吗?”晏婴忙说:“田将军的功劳当然高出公孙接和古冶子二位,然而桃子已经没有了,只好等树上的桃子熟了,再请您尝了。先喝酒吧。”田开疆手按剑柄,气呼呼地说:“打虎、杀鼋有什么了不起。我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反而吃不到桃子,在两位国君面前受到这样的羞辱,我还有什么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说罢,竟挥剑自刎了。公孙接大惊,也拔出剑来,说道:“我因小功而吃桃,田将军功大倒吃不到。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说罢也自杀了。古冶子沉不住气了,大喊道:“我们三人结为兄弟,誓同生死,亲如骨肉,如今他俩人已死,我如何苟活,于心何安?”说完,也拔剑自刎了。
这就是历史上“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晏婴用“二桃”杀了“三士”,利用的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人性。
上面两则事例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呢?那就是不管是领导还是员工,处理人际关系时一定要公正。
身为领导,当机会(比如加薪、晋升、培训、奖励等)有限,又不得不分配的时候,你一定要找个公正的方法。你可以说按工龄来,或者用抽签的方法,看谁工龄长,看谁运气好。
身为职员,如果你有好东西想送给同事,要么大大方方地每人送一份,要么偷偷摸摸地单独送,千万不要当着大家的面只给某人送东西,尤其是领导;如果想请办公室的同事吃饭,要么私下里发出邀请单独请,要么当着大家的面全请,千万不要请一个不请一个,那样只会得罪人,不利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