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出身贫寒,年幼丧父,很小的时候就给人家放牛。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从乡村来到大城市,经过自己的努力,胡雪岩终于迈进了他梦寐以求的钱庄。在这里,胡雪岩结识了生命中的第一个大贵人王有龄。
这个放牛娃不简单
今天我们之所以要去研究胡雪岩这个人,正是因为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他究竟凭借着什么,从一个家境贫穷的放牛娃,一步一步地成长为一个拥有千万家产、万亩良田,身穿黄马褂,头戴红顶子官帽的商圣的呢?要了解这一点,还得先从胡雪岩的家庭出身和成长经历说起。
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
胡雪岩出生在今天的安徽省绩溪市胡里村。那是一个山清水秀,自然环境非常优美的小村庄,一条美丽的登源河环绕其间,养育了胡里村的英雄儿女们。虽然地处偏僻,但是这里自古就有文风鼎盛、人才辈出的好风水,虽然这里的人们多以土地为生,但他们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都愿意致力学习、接受教育。
胡雪岩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崇德尚教的大环境里。那时候,他还不是大商人胡雪岩,只是一个叫做胡光墉的放牛娃。一直到他成年以后,才得了雪岩这么一个字号,再后来,他发达了,人们就开始用胡雪岩来尊称他。
胡雪岩家里兄弟姐妹很多,他排行老三。父亲胡鹿泉(字芝田)曾经读过几年书,在当地也算是个知名的文化人。不过,胡芝田没有像当时大部分知识分子那样读书入仕的人生理想。因为胡家祖训告诉他:作为老胡家的子孙,咱们可以读书,做文化人,甚至也可以去做生意,但是绝对不可以做官。
胡芝田是个谨守祖训的好子孙,所以对于祖辈的训导,他从来都是一丝不苟地去遵守,并且引导督促自己的子孙去遵从它。
对于胡芝田来说,守着家里的几亩薄田,做点小生意,维持一家人的温饱是绰绰有余的,不去当官也落得逍遥快活。
胡芝田虽然谨遵祖训,不喜欢儿子去做官,但是他更不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文盲,所以他在胡雪岩很小的时候就把他送进了私塾学习。
小时候的胡雪岩,是个听话懂事又勤奋的孩子。在私塾里面,非常认真地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回到家后就一定会请教父亲,一直到弄懂为止。
看到这里,我们不免会有个疑问。胡雪岩的父亲也读过很多书,自己的家庭又不算富裕,为什么不省点钱亲自去教儿子呢?
这一点,大家就可能有所不知。中国古代教育学上有条十分著名的理论,叫做“易子而教”。也就是说,自己的孩子,你就是有再大的本事也教不好,只能让别人来教才能教好。
胡雪岩的父亲当然也知道并深刻地信奉这个道理,所以他就把儿子送进私塾,希望自己家的老三能成为一个文化人。
可喜的是,胡雪岩从小就特别听父母和老师的话,非常认真地学习。父亲喜欢叫他顺官,用今天的安徽土话来讲就是“顺乖儿”(音),表示又顺又乖的意思。
胡雪岩除了拥有一个有文化的父亲之外,还拥有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可以说,他的母亲金太夫人对胡雪岩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胡雪岩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啊,在胡雪岩12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胡芝田先生就因病去世了。
胡雪岩的大哥胡光鉴出生以后,胡芝田在生意上就遭到了巨大的挫折。不久之后,胡雪岩的二哥胡光鼎又不幸夭折,更是让胡芝田伤透了心。
胡雪岩出生之后,又有胡光培、胡光椿两个弟弟来到人世,多子的胡芝田并没有享受到多福的待遇,只是让他的家庭从温饱线上掉进了贫穷的漩涡。
在这一连串的打击和重压之下,胡芝田的身体状况变得越来越坏。在胡雪岩12岁的时候,他终于再也撑不住了,一病不起。
临终的时候,父亲单独把胡雪岩叫到了自己的床边。殷切地嘱咐他说:“欲兴吾家,其惟顺儿乎!”
他这是在告诉年幼的胡雪岩:你一定要好好做人,好好做事,我们胡家的将来就靠你了。可见,知子莫若父啊!胡雪岩既不是长子,也不是幼子,但却是父亲认为最有前途的那个。
父亲去世之后,生活的重担就无情地压在了胡雪岩的妈妈金太夫人身上。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当时的社会,一个年轻的寡妇要自力更生都很困难,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孩子需要自己照顾和养育,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不过,金太夫人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她选择勇敢地面对现实。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教育、培养孩子,作为他们最强大的后盾,陪伴着他们走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一直到胡雪岩生命的最后,她还在儿子身边,给他以安慰和力量。在胡雪岩去世之后,金太夫人还坚强地生活了一段时间。
这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母亲,她承受着巨大的艰难和困苦,不仅将孩子拉扯长大,还把他培养成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优秀人才。那么金太夫人在教育胡雪岩上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其实,她没有读太多书,她所能教给儿子的都是一些最朴素的道理。她教儿子:在私塾念书的时候,就一定要听老师的话,不要和同学斗气打架;帮人家放牛的时候,就一定要好好看管,不要只顾着自己玩,造成工作失误;出去做学徒,要记住听老板的话,把老板交代的事情做好等等。
金太夫人什么都没有给儿子,只是教给了他一套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而这正是胡雪岩人生取得成功最为牢固的基石。
除了对胡雪岩进行言语上的教导之外,金太夫人还特别注意以身说教,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给儿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做什么孩子也会耳濡目染跟着去学。家长平时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尤为深刻,这种幼年时期的成长经验往往是根深蒂固的,一生都没有办法改变。
面对生活的艰难困苦,金太夫人从来都没有在年幼的胡雪岩面前说过一句抱怨的话,也从来不曾抱怨丈夫过早地离开自己, 让自己一个人背上如此沉重的负担。
除了在教育孩子上面表现出色之外,金太夫人还有很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与左邻右舍相处得非常好。
她秉承着与人为善的原则,只要自己能够帮到别人的地方,总是非常热心也十分乐意地去做。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她从来都不曾要求任何的回报,总是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别人,不事事计较,真正做到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金太夫人的这些行为,都深刻地影响着胡雪岩,令他受用终身。
除了母亲的言传身教,胡雪岩的成功,与他从小生活的环境也有莫大的关系。他生活的胡里村民风淳朴,这让他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远离社会上乱七八糟的东西的干扰,可以静下心来修身养心,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和素质。
那么,在这段时间里,胡雪岩到底培养出了哪些优秀的个人品德和素质呢?
机灵、勇敢与善良
胡雪岩父亲的生意原本做得就不大,收入自然算不上很多。自从胡雪岩的两个弟弟出生之后,就又多了两张嘴,家里的生活是越发困难。
父亲被逼得实在没有办法,就只能让八岁的胡雪岩在课余时间打点零工,给人家放牛,赚点小钱,好歹补贴下家用,稍稍缓解下经济危机。
有一次,胡雪岩在村外放牛的路上遇到了自己村里的小伙伴们。他一时心里痒痒了,就把牛栓在路旁的树上,然后就跑去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
在玩耍的过程中,有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山沟里。遇到这个情况,大部分的孩子都被吓傻或吓哭了,要么吓得跑回家,要么傻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只有胡雪岩表现得非常镇定,他慢慢摸索着下了山沟。把那个失足掉下去的孩子救了上来,并且把他抬上牛背送回家。
回到家里以后,村里们的大人都称赞胡雪岩机灵、勇敢。最重要的是,心肠好,有一颗善良的心。
说到这里,我们不由地会想起一句话,那就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思就是说从一个人小时候的表现,就大概可以推测出他长大之后的品行和成就。
虽然说这句话稍显武断了,人的一生际遇难测,存在很多的变数,但是这句话能够流传这么久想必也必有它的道理所在。其实,将来会遭遇什么,谁都说不清楚,但是一个人的德行,却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德行正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基础。德行越好,他的才能也就越高;反之,德行不好的人,拥有的才能越高也就越危险。
会读书,明事理
小时候的胡雪岩,除了德行非常好之外,还特别会读书。虽然,胡雪岩小时候只读过几年的私立小学,并没有接受过什么高层次的正式学校教育。他所读过的书最多也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等十分基础的启蒙教材,但是对于一个会读书的人来说,读懂了这些基本的东西,也够自己受用无穷的了。
说胡雪岩会读书,是因为,他从小就明白一个道理——读书,是用来帮助我们明事理的,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
其实这个道理对于现在的我们同样适用,有一些人在学校里考试总能拿高分,可是到实际生活中却处处碰壁,这实际上就是不能将书本上的知识学活,只会读死书导致的结果。
胡雪岩深深地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读的书不多,没有很高的学历,却获得了很高的成就。
努力工作,积极思考
良好的成长环境和优秀的家庭教育,加上胡雪岩自己对生活的领悟和思考,为胡雪岩今后的成功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年幼的胡雪岩虽然是个很听爸妈话的顺崽,但是他并不是盲目地顺从,他常常会从父母的教育和吩咐中去思考为什么父亲要这样交代我?又为什么母亲会那样教导我?
除了有一颗时刻会转动的脑瓜之外,胡雪岩还有一颗平和的心。受母亲的影响,出身贫寒,又遭受诸多不幸的他,并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抱怨上天的不公平,抱怨自己的命运忐忑……
相反,对于生活给予他的苦难和不幸,他时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上苍给予他丰富的经历和磨练。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深刻地明白:要想改变命运,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胡雪岩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从他开始做第一份工作——放牛开始,他就养成了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
先天的环境和后天的积极努力充分结合起来,才能造就一个成功的人。与胡雪岩一起在胡里村成长起来的伙伴很多,他们有着同样的童年经历,有很多家庭条件和受教育程度比胡雪岩要好得多,起点比胡雪岩高得多,可是最后,却只出了一个胡雪岩。当年一起放牛的孩子,最后却走向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三级跳,成为杰出员工
家庭的贫穷和父亲的早逝,让年幼的胡雪岩很早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由于家里生活困难,他8岁的时候就开始给人帮工。
那时候,他的年龄小,村里也没有什么适合他的工作。他唯一的选择就是帮人放牛,以此赚一点点钱补贴家用。这样的境况一直持续到他13岁的时候,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砸到胡雪岩头上,让他有了改写自己命运的机会。这是胡雪岩生命中的第一次转机。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机会,关键是看我们怎样去面对。那么,胡雪岩是怎样抓住这人生的第一次转机的呢?
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一个天朗气清,风和日丽的下午,胡雪岩像往常一样在村外放牛。当他把牛赶到草地上,准备到不远处的凉亭里歇一会的时候,机会降临了。
当胡雪岩走进那个熟悉的凉亭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很大的蓝色包裹。满腹狐疑的他,上前摸了摸那个包裹,想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
他感觉里面的东西很硬,就又把这个包裹抱了起来,感觉很吃力,于是,他更加好奇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慢慢打开了包裹,想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了之后,他吓了一跳,因为他摸到的那些硬邦邦的东西,不是石头或者其他什么东西,而是大包的金银财宝。
从世俗的角度看,一个十分贫穷的小孩子看到一包金银财宝,一定会拿起包裹就跑回家。然后告诉自己的父母,从今以后咱们家再也不用过苦日子了,咱们发达了,可以衣食无忧了。
那么,年幼的胡雪岩会这样做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他真的这样做了,那么也就没什么机遇可言了,这些从天而降的财富或许就会让他永远呆在小山村里,再也出不去了。
甚至,他可能会面临更为严重的惩罚。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捡了十两或是一百两银子藏起来也就算了,慢慢花了也没人会知道。可是,胡雪岩捡到的是一大笔钱,他们家这么穷,突然的转变肯定会让人怀疑,说不定最后还会被诬陷为偷盗之类,遭受牢狱之灾,那样的话,放牛娃胡雪岩有可能就成了少年犯胡雪岩了。
当然,胡雪岩捡到巨额财富之后,还有另外一种处理方式,就是找个地方把它先藏起来。等到风声过去了,再每次拿出一点去消费,或是一点一点地去变卖。
这样做或许比较安全,但却一辈子活在做亏心事的阴影下,永远遭受着心理的折磨,不能心安,那么他又哪里有精力来做其他的事情呢?又何谈获得成功呢?
那么,面对这巨额财富,胡雪岩在经过最初的震惊之后到底做出了怎样的反应呢?他是怎样抓住人生的第一次转机的呢?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起他的母亲金太夫人。她经常告诫胡雪岩“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莫取”,也就是教育胡雪岩要做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不是自己的东西绝对不能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