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邦之前,还没有平民当上皇帝的先例。
一个老百姓、一个草根能当上皇帝,这听起来就像是神话,不过刘邦还真把这个神话变成了现实。我们不禁会好奇:刘邦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凭啥能打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成为天下共主?他发迹的路上是不是有什么秘诀?
首先,我们说说刘邦到底是何方神圣。刘邦的出身非常微贱,跟我们大多数人一样,都是草根,他小时候读了几年私塾,在当时算得上半个文化人。不过,读书时刘邦不是个好学生,经常逃课,跟着同学一起胡闹,也经常被先生打手掌,所以他一辈子看不起读书人。
刘邦幸运的地方在于他长得比较帅,有帝王相,这在迷信的古代是个优势。刘邦另一个奇特的地方是大腿上长了72颗痣,他很看重这个,因为他觉得这是老天给他的财富,说明他将来是干大事的料。成年之前,刘邦一直都比较受家人宠爱,因为农村里读书人很少,刘邦在当地可算是个大学生,所以家里人颇为他自豪。哪知道,刘邦虽然读了几年书,但成年后还不如两个哥哥混得好,换句话说,他失业了。
失业还不算,他还经常到处蹭吃蹭喝,有点钱就去喝酒、嫖女人。这在农村是典型的败家子,不干活,坐吃山空,所以后来家人都不喜欢他。他的父亲刘公甚至当面骂他是无赖,他的嫂子赶他出门。刘邦变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失业青年,在家人眼里他是个粪土之墙,已经无药可救了。
反正一无所有,刘邦宁可变成混混,也不愿下地,他觉得下地是粗人的事。他一向崇拜信陵君,于是,便结交了一帮狐朋狗友,俨然当地的“黑社会团体”。现在的黑社会大多是一些强盗式的人物,但那时的黑社会讲究一个“义”字,算得上盗亦有道。
在刘邦的发迹史中为何要强调“混”字?因为没有“混”,刘邦就无法有后来的成就,正因为有这种和各色人等交往的经历,才为后来刘邦知人善任积累了经验。项羽缺乏底层社会的“混世经历”,所以为人处世方面逊色很多。刘邦在成为沛公之前,是个名副其实的混混;在成为沛公之后,他是个高级混混;在当上皇帝后,是个顶级混混。
第二个问题是:刘邦这样一个贪图享乐、好色无能的人为何最终能打败战神一般的项羽?楚汉争霸的整个过程,刘邦就像一只落水狗一样被项羽追着打,看上去毫无还手之力。那他为何像个不倒翁一样,最终反弹,在垓下大败项羽?项羽又为何失败了一次,就再也爬不起来?在楚汉争霸中,除了人才还有什么是决定刘项成败的关键因素?本书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刘邦过人之处层层剥析出来,让读者看到一个真实的刘邦。
第三个问题也是最关键的:刘邦发迹的路上有秘诀吗?答案是肯定的,只是这些秘诀非用心体会不能理解。一个混混最后能混到皇帝的宝座上算是达到成功的巅峰,如果他一路按部就班、遵循常规是不可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的。刘邦虽然是个混混,但决不是一个一般的混混,他混出了“道”。做混混的日子增长了他的生活阅历,同时又培养了他洒脱、不拘小节的个性,之后和大人物交往的过程中增加了见识和手腕,最后一步步地走向了成功。
如果刘邦也像项羽一样死要面子的话,可能他一辈子都爬不起来。厚黑学大师李宗吾总结刘邦的成功经验说了一句经典的话:脸皮厚至无形,心肠黑到无底。这是有道理的,但人生下来脸皮就那么薄,要做到厚至无形是需要后天努力的,心肠黑到无底更是如此。我们在总结刘邦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应尽量剔除他身上的那些糟粕。
本书结合时代特征,为你讲述刘邦的发迹史,希望能通过刘邦这样一个具有前瞻性的人物,为你解开环绕历史人物的谜团,了解他们发迹背后的种种智慧和手腕,从而为工作和生活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