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就是过度的物质追求,使我们忽略了眼前的幸福。即使我们在理智上都能清楚地认识到,太多的钱不一定会让我们生活得更幸福,但多积蓄钱财的念头,还是会在心底挥之不去,以为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因此,我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加入到比富斗阔的行列:没有房子时想拥有房子,有了一套房子还想更大的、甚至别墅;没有轿车时想拥有一辆,有了一辆普通轿车后,还想要一辆豪华名车。当我们长年累月为这些或能证实自己、或以此炫耀自己的物质目标奔波、劳碌之时,焦灼代替着幸福在时间中悄悄地逝去。一旦物质财富的目标实现,我们才恍然大悟地发现,这些年的打拼,并没有使自己得到当初所要得到的幸福,因为更高的物质诱惑又摆在了面前。
也许每个人,在刚步入社会时,都曾滋生过看得起病、上得起学、
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这些安身立命且容易实现的愿望,但当这些生活的保障实现的时候,也确实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可随着物质的丰富,人们追求物质的欲望,如同汪洋大海,永远也不可能填满。得到的越多,想要的就越多,“钱永远也不会够,永远也没人嫌其多”,如同浇在油上的火,还来不及品味刚到手的幸福,就陷于下一轮如何去追爱更多、更高的物质苦恼之中,使幸福如同浮萍。
许多研究显示,物质的丰富与幸福指数,恰恰成反比,每十个
富豪之中,就会有九个人觉得幸福如同浮萍,实现得太快,得不到预想中的快乐。而了解万物归一、能够追求内在精神联结的人、彼此相互联结的人,不论薪水高低,往往都比较幸福。
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并不是一种过错,关键是要有个度。如果能
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了比较稳定的物质生活时,应把更多的精力和利益,转移到丰富精的神世界上,大家共同关心,共同致富的同时,彼此关爱、贴心,何愁不幸福呢?
有一段精僻的谚语说:钱可以买到一栋房子,但买不到家庭;钱可以买到钟表,但买不到时间;钱可以买到床,但买不到睡眠;钱可以买到书,但买不到知识。钱可以买到医疗服务,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地位,但买不到尊重;钱可以买到血液,但买不到生命;钱可以买到性,但买不到爱;你可以用钱买到许多东西,但你买不到幸福。
其实,在我们开始追求物质时,就更应该从内在开始,锤炼我们的心智与情绪,让幸福在我们的人生之旅,扎下根来。
第四节 固守传统观念与幸福擦肩而过
当口口相传的“女人天生比不得男人”形成人们的共识时,千百年以来,社会要求女人所扮演的角色,也一直处于贤妻良母的从属地位,致使女人在社会上没有多少地位,让幸福总是与自己的愿望擦肩而过。
在如今,这些传统的观念,随着女人在社会上所担任的重要角色,也许早已化为虚缈如烟的过往。但事实上,这种影响仍被不少女人,浓缩成遗传密码,在她们的生命中,像高举的火炬,一代代接力传递。所以在现代生活中,“男主外、女主内”仍是不少家庭奉行的“家规”。
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女人自己也会觉得女人嘛,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或是觉得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找个老公,就是得到了一辈子免费的饭票,所以许多女人在升级为老婆时,会说:“老公,我的一生,都交给你了,你一定要让我幸福啊。”起初,老公当然也会感动,但久而久之,独自沉担家庭经济重担的老公,还会珍惜你的信赖吗?老公连自己的幸福都不大有保障,他不欠你幸福,凭什么能给你一生的幸福?
天生丽质的张雅,觉得趁年轻漂亮时,找个家庭条件较好的人,把自己嫁出去后,过着围绕丈夫团团转的快乐主妇生活,不必再每天为生计奔波挤车。
当她真的嫁给了大伟以后,却事与愿违,辞提了工作的张雅,开始几天觉得睡到自然醒、小妇人般期盼老公下班的日子很美。可时间一长,她却感到很迷茫,在公婆的眼神里,总觉得浑身不自在。
更糟糕的是,大伟每天下班回家后,不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就是不断约朋友、同事来家打扑克、就是干脆到外面泡酒吧,不到深更半夜不肯回家。
大伟的不思进取,令张雅打心眼里觉得老公其实就是一个没志向的人,拥有一个吃不饱、饿不死的稳定工作,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十分宽裕,时不时还要公婆帮一把。
张雅越来越不开心,但她思虑自己也是靠大伟养着,在家里没有发言权,只有暗自生闷气。
一个周末,张雅实在闷得慌,便去找闺蜜倾诉心里的苦恼,埋怨自己千挑万选,还是嫁错了人。
闺蜜认真地听着,思忖了一下,好意地提醒张雅道:“你要是总想着让你老公除了工作外,不停地在外多赚外快,来增加你们的收入,早出晚归的,压力大,他不会快乐,你恐怕也很难有快乐。说真的,打小街坊邻里都夸你漂亮,能说会道,做事利落。能力你有了,理想你有了,与其絮絮叨叨抱怨你老公,还不如趁年轻干脆自己创业,或者重新应聘一个好工作,这样日子兴许还好过些。”
张雅听着,私下里也仔细合计,觉得闺蜜说的话,十分在理。在购物或与朋友聚会聊天时,张雅就有心留意身边的各种机会。大约一个月后,邻居家重新购了房,准备搬家了,想转让附近的一家餐馆。张雅听说此事后,就动了心思,通过与邻居交谈,计划把餐馆接过来。
大伟不同意,婆婆不同意。婆婆觉得餐馆活计繁杂、脏累,张雅完全没有经营经验,这个小女人不可能干出什么成绩来;大伟不同意,除了担心她受承担不了这个事务外,还心疼她劳累遭罪。
但张雅首先做通了没有反对意见的公公的思想,然后让公公做通了婆婆的意想,大伟自然也就无话可说了,张雅顺利接过了这家餐馆。
为了吸引顾客,招睐顾客,更为了争一口气,张雅请了一位手艺高超的大师傅掌勺,她自己则在一旁认真观察,对师父炒菜的火侯、时间长短、作料份量,都仔细揣摩,晚上回到家后,还在厨房操练。
大伟和公婆,都觉得张雅的菜炒得越来越好吃,因此对张雅的厨艺赞不绝口。张雅在深深感动自豪的同时,也深有把握地觉得自己可以在餐馆亲自掌勺了。
因为张雅对顾客热情,有求必应,加之餐馆里的菜肴风味地道,她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她为自己能打开自己人生的新局面,而倍感欣。
更令张雅幸福的是,大伟再也不呼朋结友、游手好闲,他一下班或是每逢节假日,高高兴兴来到餐饭,心甘情愿地帮张雅“打下手”,端端菜,处理餐馆里的一些大大小事务。
公婆逢人都夸张雅这个媳妇能干,以前酱油瓶子倒在了脚旁也不会扶的儿子,在媳妇的带动下,积极肯干,简单像变了个人似的。
年底,在工作中也奋发向上的大伟,第一次被评为先生工作者,庆功会回家后,大伟将奖章、奖金都交给张雅,感激地看着她说:“老婆,你真是太伟大了,是你创业的勇气,让我也找准了人生方向,我不能做一个连女人都不如的男人!”
现如今,张雅和大伟,能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感情一日比一日融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