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有一部图文并茂的《山海经》,可以说是古典版的世界地理图册,书中所描绘的大千世界太过“荒诞离奇”,以致于司马迁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馀不敢言之也”。但是汉使者的步伐,却把那些神话中的国度化为现实的地名。
汉朝人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少有的冒险者和拓荒者,他们从中原来到亚热带与热带的南方丛林,一直前进到南海的尽头,又东进到半岛,西去到沙漠。张骞更为中国人打开了西方的门户,堪称中国版的“地理大发现”。
司马路说:“读史记和汉书,最令人振奋的就是汉人对未知世界那种积极的探索,具有这种探索精神的个人和民族,都是伟大的。而读后世的王朝史书,看到他们在原地反复地打转,略有惋惜。然而最令人沮丧的,是那种开放的心态和进取的精神,一点点地沉沦、乃至湮灭……”
第十二节 南越风暴:汉朝之亚洲崛起
公元前2、3世纪之交,东亚大地,楚汉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山河残破,经济萧条,百姓流离失所,面对如此的形势,汉朝当局审时度势,在国内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对于周边地区的从属国,也采取了比较宽松的羁縻政策。
汉朝初年的国家组织结构,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实行郡县制,直接统治的地区。第二个层次是实行分封制,间接统治的地区。如吴、楚、长沙国等。第二个层次是属国,如南越国、朝鲜国。
疑点之一:越国灭亡后,勾践的后裔之中,有一支逃亡到浙江南部瓯江流域,建立了“东瓯国”。这个僻处浙江南部的袖珍小国,为什么会在汉武帝时代从史册上神秘消失?
疑点之二:年轻的南越王子赵婴齐来到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大都市长安,邂逅了一位来自邯郸的美丽姑娘。若干年后,这位美丽姑娘已经成为南越国的皇太后,她的初恋情人却以汉朝使者的身份来到岭南。而南越国的存亡,与这对旧日情侣又有什么关联呢?
一、从袖珍小国东瓯国说起
这一段往事要从袖珍小国东瓯国说起。
众所周知春秋末年吴越争霸,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吞并吴国。之后,勾践把势力一直扩张到山东沿海,成为一方霸主。当此之时,越国强盛至极,周边的传统大国如楚国、齐国,唯恐越国来攻打自己,自守不足,更别提去招惹越国了。
但越之霸业昙花一现,勾践死后,子孙内讧不断,到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勾践的七世孙无强在一次战斗中被楚军击败战死,强盛一时的越国陷入土崩瓦解的境地,部落子孙,四散逃亡。勾践的后裔之中,有一支逃亡到浙江南部瓯江流域,得名“瓯越族”。另一支逃逃亡到浙江南部闽江流域,形成“闽越族”。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百越用兵,“瓯越族”和“闽越族”不能幸免,也被征服,秦朝在当地设立闽中郡,实行郡县行政管理。
秦末农民起义,瓯越领袖雒摇与闽越领袖无诸也组织起一支土著兵团,跟随英布的老丈人吴芮,也参加到反秦的革命大浪潮中。
那么,楚汉相争的时候,越人又是站在哪一边呢?答案是无论瓯越领袖雒摇,还是闽越领袖无诸,都坚定地站在刘邦阵营一边。
原因何在?其实越人对项羽,本来还是有好感的。但是项羽分封诸王的时候,偏偏有意无意地遗漏了雒摇、无诸,这就引起了越人的不满。相对于项羽的小气,刘邦是大方的,他在楚汉战争结束当年即给了无诸“闽越王”,让他美滋滋地回福建老家去了。至于雒摇,得了一个侯爵的封号。到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1年),也封为东海王,都东瓯,俗号东瓯王。
这样一来,汉朝在浙江、福建沿海建立了一对越裔双子附属国,维持了这一地区的和平,也给了两支越人自由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绝好机会。
但是这对越裔双子却不能和睦相处,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战败后到东瓯国避难,东瓯王在汉廷密使的游说之下,欺骗刘濞说:“请大王检阅部队,慰劳将士!”刘濞上当,欣然出来慰问,结果被东瓯王的弟弟“夷鸟将军”刺杀。
刘濞虽死,他的儿子刘子驹却逃得性命,去了闽越国,在刘子驹的挑拨之下,闽越出兵攻打东瓯国,海滩上一阵厮杀,东瓯王壮烈殉国。
闽越人杀死了东瓯王,汉朝的援军也到了,闽越国不敢和宗主国敌对,闻讯撤退。此后,东瓯国迫于闽越压力,“请举国徙中国,乃悉举众来,处江淮之间”, 四万多东瓯人移民去了安徽,从此“东瓯国”一词,从历史上消失。
“东瓯国”的消亡,使越裔双子只剩下闽越国孤独地存在。而闽越却越玩越大,居然又去攻打南方的南越国。
南越国又是怎样的一个国度呢?
二、岭南大邦:南越国
南越国与越裔双子不同,虽然南越国的下层民众也是越人,但这个国家的统治者,却是如假包换的秦人。
南越国的开国君主,姓赵名佗,是秦朝恒山郡真定县(今河北)人。赵佗是秦帝国南征军团的副将。主将任嚣死后,赵佗掌握岭南大权,他封闭关塞,切断与中原的联系,在岭南建立了一个独立王国,是为南越国。
所谓“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当时秦朝在岭南有三个郡,包括现在的两广和越南北部区域,按照秦人的计算“南北东西数千里”,的确是别有洞天。赵佗起初所控制的范围,不过是南海一郡(广州),经过战争、联姻等手段,软硬兼施,逐渐吞并了另两个郡:桂林、象郡,从而统一了岭南。
读《桃花源记》,陶渊明为我们描述“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情景,貌似南越国的隔绝自立,远离硝烟。“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更是南越国的写照。
当然,陶渊明无非虚构而已,南越国不可能是桃花源,也不可能与中原长期隔绝。当汉朝的使者陆贾来到岭南,赵佗便接受了汉朝的册封,加入汉朝体系,成为汉朝的属国。
吕后时代,南越国与汉帝国的关系发生了短暂的危机,起因是汉朝有关部门打算对南越“禁运”铁器,中止贸易。这就引起了南越的不满。南越王赵佗感觉自己很受伤,他决定破罐子破摔,索性断绝对汉朝的臣属关系,自己起了个尊号叫“南越武帝”,并且派军队骚扰汉朝长沙国的边界。
吕后当然不能纵容南越这种挑衅,立刻把南越列为“无赖国家”,派出讨伐大军。不过这一次的讨伐不太顺利,汉朝讨伐大军的指挥官叫“灶”,带着士兵到了湖南、广东边境,就遇上了传染病流行,很多士兵患病,无法继续前进,这样拖延了半年,吕后也死了。结果这次行动就不了了之了。
汉朝讨伐的失败让赵佗很是得意,他乘机耀武扬威了一圈,又用财物收买闽越以及一些小国,扩大势力范围,达到东西万馀里。
至于中原这边,汉文帝即位,打算以德服人,一边安抚赵佗在河北老家的亲戚,一边请老资历的谈判官陆贾复出,访问南越。陆贾到了番禺(今广州),话里有话地问老赵:“听说你当皇帝了,怎么不写封信通知我们啊?”
老赵心虚兼害怕,立刻道歉,解释说:“误会误会,赵某只是听说朝廷要封锁南越,心里怀疑是长沙王作怪,又听说高后(吕后)挖了赵某的祖坟……”
“哪有这回事,你老赵家的祖坟,朝廷派了专人守护,好的很!但是你自称‘南越武帝’,又是什么意思?“
老赵哈哈大笑,“那是赵某老糊涂了,弄个皇帝称号娱乐一下,我听说两雄不俱立,两贤不并世。当今大汉天子英明,那是真的皇帝!我这个……嘻嘻,这就给去了。”
于是废除帝号,依旧做汉朝的属国。陆贾完成使命回国,赵佗也依旧做他的南越王。
汉越关系的和平,一直维系到武帝时代。当时在位的南越国家领导人是赵佗的孙子赵胡。赵胡对汉朝中央很是恭敬,在与闽越国的一次边境冲突中,他没有擅自动兵,而是上报朝廷,请求皇帝给他做主,主持公道。汉武帝很满意他的表现,特别为南越出兵,教训了一下不守规矩的闽越人。
为报答朝廷的恩德,赵胡派了他的太子赵婴齐到长安做人质。年轻的南越王子赵婴齐来到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大都市长安,他又有怎样的遭遇呢?
三、汉朝使者是南越太后的初恋情人
赵婴齐到了长安,学习汉朝文化,正是情窦初开的少年遇到了一个漂亮的姑娘。这个姑娘是邯郸人,邯郸当时是有名的美女盛产地,如当代之成都。秦始皇的老娘就是邯郸歌姬,被秦始皇他爹在吕不韦府上一眼看中。
这个姑娘姓樛。赵婴齐立刻对樛姑娘展开热烈追求,但他遭遇一个情敌——霸陵人安国少季。(安国这个姓很特别,来自于楚汉鸿沟协定的谈判官侯公,侯公后来被刘邦赐封为安国君,所以侯公的后代便以以安国为姓氏,称安国氏。后人为了省事,简化为安氏,所以现在已无此姓。请大家记住这个特别的名字:安国少季,因为后文会有此人的精彩表演。)
樛姑娘最初钟情于安国少季,但当她选择结婚对象时,她垂青于南越太子赵婴齐。
樛姑娘与婴齐结婚以后,很快有了一个爱情结晶——儿子赵兴。这时从岭南传来了老父赵胡病危的消息,婴齐上书朝廷,请求回国。汉朝最重视孝倒,当然不会在这类事情上为难,批准太子回国。
婴齐赶到岭南不久,老父赵胡去世。婴齐接替王位,册封樛氏当了皇后,儿子赵兴为太子。但似乎婴齐不是个享福的命,没几年就“薨”了,小儿赵兴当了王,樛氏成了一国之太后。
却说汉朝那边,一直想让南越王进京,把南越等同于内地诸侯。但是从老狐狸赵佗到赵胡、婴齐,都敷衍拖延,不拒绝,但也决不真的动身进京。
这一年,汉朝又派了使者到南越国来,
请大家看这份汉朝使节团的名单:
团长(正使):安国少季
谈判官:终军等
随从武官:魏臣等
大家应该注意到了这个很特别的名字。原来汉朝使节团的团长,恰恰是当年婴齐的情敌、当今南越太后的初恋情人安国少季。
这就有故事了!
安国少季到了岭南之后,会晤南越国政要及上流人物,如丞相吕嘉,当然,也进见了太后樛氏。婴齐死得早,樛太后徐娘未老、风韵犹存,与安国少季一见面,难免勾起往事回忆。既然想起了往事,不免要坐下来聊聊。这一聊,不免又把樛太后和安国少季从前的少男少女的情怀勾将起来。这一勾,樛太后难免要落泪。樛太后这一落泪,安国少季难免就要劝解。安国少季这一劝,难免就有些动情。
人生最难忘的,难道不是这初恋情怀么?
这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况且皇家诽闻,最是让人津津乐道,要不戴安娜也不会被狗仔队追到车毁人亡。樛太后和安国少季旧情重燃的情节,很快传出南越王宫,流传在广州城里城外,当然也传到了丞相吕嘉的耳朵里。
现在要说说这丞相吕嘉了,老吕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南越国内国王之下第一人,三朝元老,赵胡时代,他就已经入阁拜相,主持南越政府工作,已有二十年光景,整个吕氏家族,担任朝中重要职位的,多达70余人。吕家的儿子娶公主,吕家的女儿嫁王室,这几乎是不成文的规定。
实在探究起来,吕嘉的威望,比当时的南越王赵兴还要高。吕嘉对南越国将来前途的考虑,特别是维持王国半独立地位的愿望,也要比南越王和太后强烈得多。所以,老吕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以身体不好为理由,拒绝会见汉朝,拖延时间。同时对南越王施加压力,反对国王进京,做汉朝的诸侯王。
双方的矛盾,终于在一场宴会上激化。这是一场广东版的鸿门宴,樛太后害怕老吕叛变,打算借刀杀人,用安国少季的力量杀死老吕,然后带着儿子南越王赵兴去繁荣的大都市长安觐见皇帝。
宴会的主人是南越王赵兴,参加宴会的宾客,是汉朝使节团和南越政要,最主要的一位客人,就是吕相爷。酒没喝几杯,樛太后就忍不住发难,质问老吕:“大王要进京觐见皇帝,丞相你为何百般阻挠?”
樛太后问的是老吕,眼睛却看向安国少季,这眼神的意思,是让他动手杀吕嘉。然而安国少季在关键时刻却犹豫起来,杀南越的丞相,可是一件大事,应该向皇帝请示。而自己的报告送出之后,尚未得到朝廷的批复。
安国少季的另一个顾虑是南越的军队在吕家人控制之下,杀了老吕,军队哗变怎么办?他这边在琢磨,那边老吕可瞧出点名堂来,气氛不对啊,这是要干什么?吕嘉赶紧找个借口,溜出王宫,也不敢回家,直接奔军营,到担任军职的老弟那里混了一宿。
这女人发起狠来,可比老爷们厉害。樛太后一看老吕跑了,抢过卫兵手中的铁矛就要追杀吕嘉。不过太后的追杀行动让儿子给拦住了。南越王赵兴本来就不想杀吕相爷,安国少季也在等待长安的进一步指示,所以除了太后,其实没有人要对老吕下手。老吕发现自己还是安全的,也取消了反攻王宫的打算。双方就这样陷入僵持,直到汉朝中央的指示到来。
四、汉越关系破裂
其实汉武帝接到安国少季的报告之后,很快作出了决断。汉武帝认为南越的王、太后都想进京,只有丞相吕嘉一个人反对,只是因为派去的使者安国少季太胆小,所以才拖延不能解决。汉武帝的结论是要派强有力的人到南越去,给他们一点压力。
汉武帝找来一个叫庄参的大臣,让他带两千人去岭南。庄参问:“是要攻打南越吗?”
“不是。”
庄参又问:“是要与南越进行和平谈判吗?”
“也不是。”
庄参一摊双手,“那我没法去,如果是和平谈判,几个人就可以了。如果是攻打南越,两千人根本不够!”
这时候有个河南人,姓韩名千秋,自告奋勇,愿意去岭南。他说:“一个小小的南越国算什么?再说有国王、太后支持,一个丞相,能兴多大风浪,给我三百个大块头壮士,我把吕嘉的首级带回来向陛下报告!”
汉武帝一听,这个河南人有点意思,就任命他为这次行动的负责人,会同樛太后的弟弟樛乐带领两千步兵,出发前往岭南。
韩千秋等人走到半道,消息就已经走漏,传到了老吕的耳朵里。吕相爷立刻召集南越官员和各界知名人士,宣布太后的罪状:第一条是****之罪:与汉朝使者勾搭成奸,****宫廷,给先王戴绿帽子,败坏南越的良好民风习俗。第二条是卖国之罪:太后利用国王年少,把持朝政,胁迫国王进京,当汉朝的诸侯王,这是卖国之罪。
于是动员军队,包围王宫和汉朝使节团下榻的招待所,将樛太后以及国王赵兴、汉朝使节包括安国少季在内全部杀死。
赵婴齐有一位南越籍的妃子,生了一个儿子叫赵建德,被老吕抬出来,当了新任南越国王。
这时韩千秋翻越五岭,已经进入南越国土,老吕有意大开门户,让他长驱直入。眼看着走到番禺(今广州)城北四十里的地方,韩千秋跟樛乐嘀咕,“你姐姐派来接应的人怎么还没来啊?”
“怎么没来,我们等候多时了。”一时间四面八方出来好些人,乌压压地就把韩千秋给围住了,一场恶斗,两千壮汉,全部战死。
杀死汉朝使节,这是对汉朝中央的正式背叛,到这一步,虽然老吕写了份请罪报告放在边关,请求宽恕,但是汉越关系已经难以修复。
汉武帝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在南越国发生的这些事传到长安,已经是这一年(公元前112年)的春天。汉武帝召开专题国事会议,讨论南越局势。
首先要解决的是韩千秋等人的评估问题。汉武帝认为,韩千秋虽然没有成功,勇气可嘉,为了鼓励这种为国捐躯的精神,特别加封侯爵,韩千秋已经死了,侯爵的待遇就传给他的儿子韩延年。
接着是对南越政变如何反应。汉武帝决定采取强硬措施,用兵讨伐。战争的准备工作在秋天基本完成,汉朝讨伐大军分成四路:第一路:指挥官伏波将军路博德,从长沙国桂阳(今湖南境内),直下湟水;第二路:指挥官楼船将军杨仆,走豫章郡(今江西境内),直下横浦;第三路:指挥官归降汉朝的南越人戈船将军和下厉将军,率兵走出零陵(今湖南境内),然后一路直下漓水(今广西漓江),一路直抵苍梧(今广西境内);第四路:指挥官驰义侯,利用巴蜀的罪人,调动夜郎国的军队,直下牂柯江。
以上军队,总计十万人,在番禺会师。另外,闽越国也主动发兵,配合汉朝讨伐南越国。
那么,南越国的对策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