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交谈,由于某些原因,常常会遇到一些不便谈、不愿谈、不该谈或无法谈论下去的话题,为了避免难堪、尴尬,最好的办法便是巧妙地将原来的话题岔开,让对方不知不觉地听你谈论另一个话题,这便是岔题。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中所写的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便是一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日:"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从容俯首拾箸日:"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日:"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日:"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
刘备在惊慌落箸之后,机敏地利用眼前出现的天气变化,将慌乱的原因解释为"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将谁是英雄的话题岔开,引出畏不畏雷的一番谈论,转移了曹操的注意力,使自己化险为夷。
那么,在谈话中巧妙地运用岔题法,会产生哪些作用与效果呢?
1.摆脱窘境,解除危险纪晓岚是清朝乾隆时的河间才子,博学多才,能言善辩。有一次,纪晓岚在皇宫翰林院编写《四库全书》。时值盛夏,纪晓岚难忍酷热,便脱衣光背,将辫子盘在头顶,伏案阅稿。忽然,他发现乾隆皇帝从外面走来,穿衣服已来不及了,便一猫腰,钻入案下,并将桌布拉好。谁知,乾隆皇帝直奔纪晓岚案旁,并坐下来阅读书稿。?时间一长,纪晓岚见无动静,以为乾隆皇帝走了,便撩起桌布问道:"老头子走了吗?"乾隆皇帝一听,发怒道:"纪晓岚,不得无礼,什么老头子,别的罪可恕,你凭什么叫我老头子?如果讲不出道理,立即赐死。"谁知,能言善辩的纪晓岚从容答道:"老头子这三个字是大家公认的,非臣臆造,容臣详说。皇帝称万岁,岂不为老?且是一国之元首,岂不为头?皇上乃真龙天子,岂不为子?"乾隆听了,笑道:"好个能言善辨的纪晓岚,虽苏秦张仪再生所不及也!联赦你,起来吧!"这里,纪晓岚便是用岔题法,救了自己一命。本来,"老头子"这一称谓非礼貌用语,但经纪晓岚岔题后,"老头子"三个字被赋予新意,既使自己免遭一死,又使龙颜大悦。
明朝初年,有一曹姓知府,自称三国时曹操的后代。一天,他去戏院看戏,正逢演《捉放曹》。扮演曹操者姓赵名生,演技高超,把曹操的奸诈阴险表现得惟妙惟肖。曹知府见自己的祖先被侮辱,不觉大怒,当即派公差传赵生进府治罪。赵生来到公堂,昂首挺胸,而无惧色。曹知府拍案喝道:"下等小民,见本府怎不下跪?"赵生瞪眼答道:"大胆府官,既知曹丞相驾到,怎不出门迎候?"曹知府一听,气得脸色铁青:"谁认你是曹丞相?你是唱戏假扮的!"赵生冷笑道:"大人既知我是假扮的,又何为当真治我的罪呢?"曹知府张口结舌,无言以对。赵生为了解救自己,故意将舞台上的曹操巧妙地岔成曹知府祖先的曹操,使自己转危为安。
2.反守为攻,赢得主动一天,在欧洲某国际机场售票厅里,旅客们正排队购飞机票,这时,一位穿得笔挺的绅士,硬是挤到最前面,粗暴地指责售票员工作效率太低,耽误了他的宝贵时间。他唾沫四溅地大声嚷道:"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显出一种惟我独尊的丑态。对此,售票员十分冷静地将"你们知道我是谁"的话题悄悄岔开,对同事们说道:"这位先生需要帮助回忆,他有些健忘,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接着售票员又向排队的旅客喊道:"你们有谁能帮助这位先生回忆一下吗?他已经忘掉自己是谁了!"旅客们一听,个个笑得前仰后合。在笑声中,那位绅士的脸羞得通红,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又没说出口,只得悻悻地回到后面排队去了。本来,那位绅士说话的原意,是想炫耀一下自己的身份,试图压服售票员。而售票员却假装听不懂他的话,自然地将原来的话题岔开,反守为攻,结果陷绅士于被动地位,既生动诙谐,又雄辩有力。
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曾召开过一次颇有影响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会上,有位西方记者问道:"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种发问,无疑是讥笑我国贫穷。周总理听后,几乎是未加思索地答道:"中国人民银行的资金,共有18元8角8分。"听者为之愕然。接着,周总理解释道,只要将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各种面额的主辅币加起来,就是18元8角8分。"哗!"场内响起热烈的掌声。在这简单的一问一答中,周总理故意将"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一不应直答的话题,巧妙地岔到了人民币的面额上去了,令西方记者叫苦不迭。
3.避轻就重,突现主题在延安时,毛泽东有一阵子右肩发痛,经诊治,发现是患了慢性肩关节炎。于是毛泽东问他的保健医生朱仲丽,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朱医生对他住的窑洞仔细看了一番,发现窑洞内有一个约两米高、一米宽的洞,便告诉毛泽东说:"就是从这个防空洞口吹进来的过堂风害人。"毛泽东便顺着朱医生手指的方向看去,接着说道:"看起来,不正之风是可以使人生病的哕!我看,凡是从防空洞里吹出来的风,总是逆风和歪风,那就非堵住它不可。要不然,真会像你讲的那样,害死人的!我们要争取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一定得提防从防空洞里钻出来的歪风,不能有半点大意啊!"人与人交谈,话题应该是很多的,有的重要,有的次要,因此,学会将不重要的话题岔到重要的话题上去,也是很有学问的。
那么,如何掌握岔题技巧呢?一是要巧妙。岔题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要使听众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离开原来的话题而跟随你谈论另一个话题,因此,就必须借助各种语言环境(包括周围的人、事物)和语词技巧(包括一词多义、同音异义、相近概念)巧妙地吸引对方的注意力。
二是要及时。岔题要抓准时机,一般在一个话题刚刚提出尚未展开时就机敏地选准岔口,把话题岔开。因为一个话题展开后,人的注意力已被强化,这时如果硬是用一个新的话题去置换原来的话题,就比较困难了。同时,新旧话题的自然替换也要及时,不要给人以拖沓,突兀之感。话剧《雷雨》中有这样两句对话:周萍:打他!(仆人们一齐打鲁大海,大海流了血)鲁侍萍:这真是一群强盗(走到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
什么打我的儿子?鲁侍萍本来要见一见阔别三十年的儿子周萍,现在周萍却叫人打不相识的同胞兄弟鲁大海。她伤心已极,几乎脱口而出"你是萍儿",但她随即意识到这种场合不能认这个儿子,于是在"萍"字处停住,又及时用"凭"字岔开,使人毫无察觉。倘若鲁侍萍拖泥带水、优柔寡断,不能及时岔题,就难免别人猜疑了。
三是要超越。所谓超越,即新的话题,无论在新奇程度,还是在满足听众的需求方面,都要超过原来的话题,这样,才能引发淡话双方的兴趣。新话题的刺激强度越大,对原来话题的注意淡化也就越快,岔题便容易获得成功。
谈话中学会岔题,是以尊重对方为前提的。因此,当别人谈兴正浓时,切忌节外生枝,或者"乱打岔",否则,将会引起别人的反感,甚至使谈话中止,这些都应引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