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言,是一种常见的极有征服力的口头表达方式。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自己存在的弱点、缺点,往往看不清楚,正像在球场上激烈角逐的运动员只顾激战,而对自己的长处短处不十分清楚,需要场外的教练员及时提醒和指导一样。劝言,正是清醒的"旁观者"对迷蒙的"当局者"的一种规劝和指点。它像春风化雨,点滴入土,使人有所领悟,转变认识;又如甜口良药,顺耳忠言,使人愉快接受。有效的劝言,能够赶走人们心头的愁云,消除思想上的烦恼,减轻精神上的痛苦。
一般情况下,劝言具有疏通、开导、劝诫、抚慰以及释疑、激励作用。疏通作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因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而相互间产生隔阂,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对此,劝言可以起到释疑解难作用,使彼此消除误会,关系得到疏通,裂缝得到弥合。
开导作用当一个人受到某种挫折或经受了某种打击时,耐心的劝言,可使其正视挫折和打击,看清前面的道路,振奋精神,继续奋斗。
劝诫作用当一个人意欲做一件蠢事时,真诚的劝言,可以使对方觉得非改弦易辙不可,留不得半点犹豫和动摇,从而使当事者受到警告,行动得到制约。
抚慰作用当一个人遇有不幸、精神迷惘、情绪低落而难以自拔时,劝说者伸出热情相助之手,以理解、同情的心情给予推心置腹的安慰和劝说,可使受伤的心灵得到抚慰,忧愁和苦闷得到消除。
激励作用当一个人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不求进取时,积极的劝言,可以使其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为事业而奋斗的积极意义,增强自信心,激发其内在的力量,从而改变自己。
那么,如何把握劝言的要求呢?一是要以情感人。白居易在《与九元》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是说,要打动人、说服人,就必须具有充沛而炽热的情感,做"知心人",这样才能拨动心弦,引起共鸣。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传说:钱某背起瘫痪在床的母亲,准备扔进深山。山深林密,儿子边走,母亲边折树枝。折断了的树枝,丢在路上,直通山林深处。不料一根荆棘将钱母手指刺伤,她痛得叫了一声。
"妈,你怎么了?"儿子问。"折荆棘扎了手。""折它干啥?""妈怕你回家时迷了路,你记着,顺着这些断枝儿就能走回家。""妈……"儿子听了,立即放下母亲,跪倒在地,边哭边打自己:"我不是人,不是人啊!"然后便背起母亲,顺着折断的树枝回到家里。儿子欲将母亲扔进深山,而母亲在个人危难之际,却惦记着欲置自己于死地的儿子的归途,这等深情是何等动人。如果钱母一路上只是不停地哭骂失去人性的儿子,其后果必定是可悲的。因为儿子准备抛充母亲时,也做好了挨骂的心理准备。
情真意切,可以使路人成为知己;情真意切,可以使心灵得以沟通;情真意切,可以使他人取得事业的成功。因此,当你的劝言带上丰富的感情时,你的每句话都是虔诚的,都是动人魂魄的。
毛泽东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1962年毛主席从关心一个平凡人物的前途、家庭着想,劝他离开北京去天津工作时有这样一段记述:我站在毛泽东床前,他用一只手抓住我的手,另一只手在我手背上轻抚,就这么无言地守着,谁也不说话。
我先哭了。我一哭,毛泽东立刻也落泪了,我抽泣着说:"当初我不愿来,你借我来,现在我不愿走,你又撵我走。你这不是难为我吗?"毛泽东流着泪叹息:"我也舍不得你走啊。我和我的孩子,一年见不上几次面,只有我们是朝夕相处,你们比我的孩子还可亲,可是,我是为你们的前途着想,我不能误你的前途,卫士长,地位够高,可也只是团级干部,职务低了……""我不嫌低,我不要离开你。"我哭出了声。毛泽东用手一拉,把我一下子揽到怀中,抱紧我放声大哭,"银桥,我死以后,你每年到我的坟前来……看看。"他不停地用手拍着我的后背,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这段记述为什么感人?其原因就是语言中充分表露出一代伟人丰富而诚挚的感情。以爱交换爱,以信任交换信任,这该是劝言最基本的要求和出发点。
二是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是劝言成功的基础,要使别人口服心服,还要学会讲道理,以理服人。
据《说苑》载:有一天晋平公同著名音乐家师旷谈话。晋平公叹了口气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今年已经七十多岁啦,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很想学习,恐怕已经太晚了。
师旷笑着说:"时间太晚了吗?那你为什么不把蜡烛点起来呢?"晋平公沉下脸,不高兴地说:"我和你说正经话,你身为臣子,怎么可以取笑君主呢?怎么能和我开这样的玩笑呢?"师旷起身拜道:"敝臣哪敢这样,我也是说正经话。我是说,一个人少年时好学,前途就像早晨的太阳,辉煌灿烂;壮年时好学,就像正午的太阳,还有半天的时光;老年时好学,就像蜡烛的火焰,虽然不怎么明亮,但有了蜡烛的光亮,总比在黑暗中摸索要强些,点亮蜡烛走路同摸黑瞎闯,哪一种更好呢?"晋平公听后,很受启发,从此,抓紧晚年用功求学,获得不少新知。劝言中说理,角度要小,要就事论理,寓理于事,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否则喋喋不休,磨破嘴皮,也是隔靴搔痒,解决不了问题。陈毅任上海市市长时,听说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板,怕工人偷棉纱,搞起了"抄身制",于是便去拜访。陈毅劝言有方,对老板直言道:"我在法国当过工人,那个工厂很大,老板比你厉害,厂子四周筑起高墙,拉上电网,还雇了一大帮带枪的警察,对每个下班的工人,从头到脚地搜,结果,原料、零料还是大量丢失,为什么呢?因为老板只把工人当作工具。工人很苦,工资很少,实在无法养家活口。工厂赚了钱,工人毫无好处,他为什么不拿呢?现在中国不同了,工人翻身当了主人,他们懂得工厂生产搞得好,新中国才能富强起来,工人才能改善待遇。所以,依我之见,你应该在纺织业带个头,用我的办法试试看,废除抄身制,关心工人的利益,待工人如朋友,如兄弟,有困难多与他们商量着办。"老板听了连连点头:"想想是有道理。"于是决定废除"抄身制"。陈毅市长这段劝言,说理透彻,具体实在,同时,口气平和,没有大话、套话,不摆市长架子,而是单刀直入,以理攻心,具有极强的征服力。劝言是一个复杂的思想感情的交流过程,要想进行一次成功的劝导,必须注意这样几点:首先是要善于察颜观色,把握好时机,把握住分寸。劝言看上去是劝说者说说而已,其实是一个双边活动。因此,劝言要注意揣摩被劝者的心理状态,比如可能存在揣测心理、防御心理、懊丧心理、惶惑心理、惧怕心理、逆反心理等等,这样才能掌握说话的主动权,把话题谈到点子上。同时,还要学会听弦外之音,弦外之音常常藏着被劝者的观点,因此,及时把握这些观点,捉住这些信息,才能及时调整言路,找出对应之策。
其次是要尊重对方,切忌把自己放在同真理等同的地步,甚至以真理的化身去教训别人。同时,要让被劝者有说话的余地,否则,不分青红皂白,只谈自己的理由,不替别人设身处地想想,必然有强加于人之嫌,其劝言效果也肯定不理想。
再次是要有耐心。培根有句话:"在一切有困难的交际中,不可希冀一边下种,一边收割。"劝人要有韧劲,要有耐心,给对方以充分思考、自省的时间余地,不要企图三言两语就想改变一个人的立场、观点。只有这样,劝言才能劝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