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级批评上级、群众批评领导,晚辈批评长辈,由于身份、地位、职业、年龄以及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总感到碍这碍那。有些人批评下属、晚辈时,言词犀利,情绪激昂,振振有词,一旦在领导、长辈面前,就变得讷言讷语,沉默寡言。也有人虽有批评"胆识",但却不得要领,特别是对惯于搞"一言堂"的人、奉行"谁大谁说了算"的人,批评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已。一位心理学教授说:"无论什么人,只要有人明白指责他们的意见是错误的,他们将立即发生反感,而且种下了不可更改的决心。一个人的信念,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但是要是有谁想来打消我们那种信念时,我们一定会十分坚决地以全力来保护。当然,这种保护,并不是保护意见的本身,却全是为了自尊心的不愿屈服。"我的?两个字,在一切事业上,占着极重要的地位,人们视其十分尊贵。人们不但不愿别人指责错误,连不很好的批评也不于接受。"那么,怎样既考虑到人的"自尊心不愿屈服",又使被谏者认识到错误,并且改正错误呢?古人在这方面做了不少成功的尝试,这些尝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它对帮助我们向错误的东西提出批评,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归纳古代及近代人进谏的方法,大致有这样一些:1.看准问题,直言进谏直言进谏的特点是旗帜鲜明,态度明朗,言词清晰,直截了当,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宋太宗时,外戚李继隆与转运史卢之翰有嫌隙,就向皇帝奏本:虏骑入塞,卢之翰未能提供军需物资。宋太宗大怒,马上命人取卢之翰等三人首级。枢密院钱若水请求先调查清楚,待有证据后再用法。宋太宗十分恼怒,拂衣而起,回到禁中。两府官员全部散去,惟独钱若水留在宫中不走。过了好长时间,宋太宗才走出来,责备钱若水不该辜负朝廷对他的提拔,钱若水回答说:"李继隆仗凭是外戚,尊贵无比,陛下根据他的一面之词就诛杀三个转运官,即使他们真正有罪,待查询明白,然后再杀也不晚呀!"宋太宗这才稍微缓和下来,下令先派人调查。调查结果,根本就没有虏骑入侵一事。李继隆因此被免官。
直言进谏,要有诚实的态度,所言之事一定要真实可信,阐述道理一定要透彻简洁,语言也要质朴自然,不要拐弯抹角,要给被谏者以充分的信任。离开这些要求,无论你表述如何流利,词藻如何华丽,语气如何咄咄逼人,至多是一个诡辩角色。
2.抓住要害,婉言进谏直径近,曲路远,这是常识。然而,世上万物都非尽然。《孙子兵法》中就有"以迂为直"的谋略。英国军事理论家哈利也曾说:"在战略上,那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公元前265年,正值春秋战国时期。赵国惠文王刚死,太后执掌朝政,秦国便发兵进犯。赵国无力抗秦,只好向齐国求援。可是齐国提出了一个前提条件,必须送赵太后的爱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齐国方能出兵。然而赵太后在左右大臣反复谏争之下,不但没有同意将长安君送往齐国,相反警告左右大臣,有再言要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当群臣劝谏失败后,左师触龙声言要拜见太后。触龙见到太后,不是直接说明来意,而是谈论其他方面的事情,使太后放松警惕。当太后情绪稍微缓和下来时,触龙才设法巧妙地不露声色地把对方的注意力引向已定的目标。他说:"我已经老了,有一个年少而没有出息的儿子,心里时常疼爱着他,希望能让他补进黑衣卫士的名额,来保卫王宫。"接着,触龙又从疼爱儿子的角度引申下去:"现在您老让长安君居于尊贵的地位,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多给他宝物,却不趁现在这个时候叫他为国立功。有朝一日您老去世了,长安君靠什么在赵国立足呢?"一席话,从心底里打动了赵太后,解开了她一时为盲目的母性本能所蒙蔽而缠绕在心中的结。最后终于送长安君到齐国作了人质。
3.设置悬念,巧言进谏巧妙地制造悬念,通过卖关子来吊对方的胃口,减弱对方的抗拒心理,转移其注意力,诱发其好奇心,然后巧言进谏,则容易达到目的。
战国时,齐国宰相田婴打算在自己的领地筑城。周围的人都极力反对这样做,希望他能改变计划。由于进言者太多,田婴便对家中的仆役说:"如果有人再来,不要让他们进来!"然而有位客人偏向仆役请求,希望会见田婴一面。他在门外大声说:"我只想说三个字,如果超过三个字,愿受刀斧而死。"于是田婴破例接见了他。
这位客人匆忙跑过来,说了"海、大鱼"三个字便转身走去。田婴听得莫名其妙,非常想知道他到底想说什么,于是叫住来者,请他详细说说三个字的意思。
客人说道:"大鱼你该知道吧,由于大鱼的体积很大,以致无法用网捕捉,也无法用鱼竿钓取,像这样的大鱼,如果有一天被抓上岸,定是为了贪吃饵食。而齐国对你而言如同是水一般,如果你想就此依赖它,那就没有必要筑城。如果想脱离它,就算在周围建筑城池也无济于事。"一番话,打动了田婴的心,于是放弃了筑城打算。
4.抛弃安危,厉言进谏这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进谏方法。它的特点是在极不正常的情况下,采取万不得已的方法,促人醒悟。历史上"卧虎令"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东汉时候,董宣任洛阳令,碰到一件棘手的事情: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有个管家,一贯仗势欺人,横行霸道。有一次竟在大白天无故杀人。董宣十分恼火,下令抓他,可他却躲在公主家里不出来。后来董宣打听到湖阳公主出游,那个杀人的管家也跟着出来了,便赶紧带人守在半路上,将管家抓获。公主大怒,责骂董宣无礼,董宣气愤不已,历数管家过失,并喝令将那个管家拉下车,当场处死。
消息很快传到光武帝那里。光武帝立即将董宣召上殿,要当着姐姐的面打死他。董宣说:"陛下要打死我,这倒没什么,不过临死前要让我把话说清楚!"光武帝说:"那你就讲吧。"董寅说:"靠陛下英明,得以中兴汉室,可是皇姐纵容家奴随便杀害善良百姓,如此无视国法,陛下千方百计予以包庇,还怎么治理天下!我忠心为国,不该受刑,请允许我自杀!"说着就向盘龙柱撞去。光武帝见董宣这样刚直,急忙叫太监抱住,想赦免董宣.又感到难却皇姐面子。于是叫董宣向公主叩头谢罪,以此给皇姐一个面子。可是董宣刚直不阿,威武不屈,坚决不肯向公主叩头谢罪。光武帝只得命令太监将董宣按倒,强使他叩头。但董宣双手撑地,脖子强直不弯,死也不肯低头,其势如"卧虎"一般。最后湖阳公主只好忍气作罢。
孟轲说道:"生,亦我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今天,为了坚持真理,也需要这种"以死进谏"的批评精神。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他们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兵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这种勇于牺牲的精神永载史册。
5.无意争论,讽言进谏它的特点是,语意明确,言词幽默,冷嘲热讽,劝谏有力。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何香凝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痛心疾首。1932年1月,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十九路军奋起抵抗。何香凝不顾身体多病,四处奔走,宣传抗战意义。她从上海亲赴南京找蒋介石,要求给抗日战士发军饷,但蒋介石一意孤行,致使前线弹药补给断绝,遇到很大困难。何香凝非常气愤,给蒋介石寄去一个小包,包里有一条裙子并赋有一首题为《为中日战争赠蒋介石及中国军人们女服有感而咏》诗:枉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蒋介石收到何香凝赠送的裙子和诗后,羞得无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