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年,高宗南巡,听说梁相国的儿子,在乡里横行不法,很是生气。游大佛山时,梁相国赶来迎驾。走到山门前,正在生气的高宗满面怒容地指着弥勒佛问:"佛朝着我笑,是什么意思?"梁相国急忙迎上去答道:"佛见了佛,自然要笑。"高宗转过身来冷笑一声,又问:"那为什么见了你也笑呢?"梁相国急忙摘下帽子,说:"佛笑奴才不成佛耳。"高宗听了,转怒为喜。在这则故事中,姑且不论梁相国取悦高宗的意图如何,就梁相国答题内容而言,可谓机智敏捷,应变自如,比较好地调和了气氛。
人们在各种形式、场合下的语言交往中,难免要遇到一些令人窘迫的事情发生,有时甚至会发生得很突然。为了防止伤了彼此的和气和引起误解,讲话者若能根据不同情况巧妙地作一番解释、补充及转移视线,造成另一种语境,就能摆脱因突变而产生的窘境,甚至还能为交谈增添情趣。这便是应变的主要特征。
那么应变的作用有哪些以及如何掌握应变技巧呢?1.应变补救失态《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述了这样一个史实:公元前203年,韩信平定了齐国之后,派使者对刘邦说:"齐国这个地方局势不稳,容易发生政变。南边又和楚国相接。如果不立一个假王来镇守这个地方,这里的局势难以稳定下来。由我来担任这个假王,还是比较合适的。"此时,刘邦的处境十分危急,正被楚兵围困于荥阳。韩信的使者来到后,刘邦一看来信知道了韩信的这个意图,勃然大怒,骂道:"我被困于此,日夜盼望你能援救我,没想到你竟然要自立为王!"刘邦的谋士张良、陈平一看刘邦失态,马上暗暗踩了一下刘邦的脚尖,然后在刘邦耳边俯身低语道:"我军正处在不利的地位,怎能禁止得住韩信称王呢?不如顺应形势立韩信为王,好好厚待他,让他独占一方。不然的话,恐怕会发生变故的。"刘邦顿时醒悟过来,就又接着大骂韩信:"大丈夫平定了地方,就应当做真王,何必做什么假王呢?"并当即派张良作为特使,前往齐地,封韩信为齐王,同时征调韩信兵力进攻楚军,解了燃眉之急。
在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刘邦的应变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一句话既圆满又巧妙地补救了开始时骂韩信的失态。如果不将这一失态挽救过来,那么,韩信反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当然,刘邦的应变也与张良、陈平的提醒有一定关系。
2.应变避免矛盾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偕夫人赖莎访问美国时,在赴白宫出席里根送别宴会途中,于闹市口突然下车,与站在路旁的美国行人握手问好。在前面开道的美保安人员急忙将汽车调回头,并冲下车,喝令那些站在戈尔巴乔夫身边的美国人赶忙把手从口袋里抽出来(怕他们衣袋有武器),行人被搞得一时不知所措。这时站在戈尔巴乔夫身后的赖莎十分机智,及时向美国人解释说,保安人员的意思是要你们把手伸出来,跟她丈夫握手。顿时周围的气氛变得热烈起来。可见,机智的应变还能打破僵局,避免矛盾。
3.应变赢得主动清代《新镌笑林广记》中有一则《田主见鸡》的笑话:一富人有余田数亩,租与张三种,每亩索鸡一只。张三将鸡藏于背后,田主遂作吟哦之声日:"此田不与张三种。"张三将鸡献出,田王又吟日:"不与张三却与谁?"张三日:"初闻不与我,后又与我,何也?"田主日:"初乃无稽(鸡)之谈,后乃见机(鸡)而作也。"在这则笑话中,田主的应变是十分巧妙的,听起来也十分自然。第一句"此田不与张三种"与第二句"不与张三却与谁"之间,似乎有一种连续思索的关系。假如张三不献鸡,第一句话"不与张三种",便成了定论。而一旦见了鸡,田主则又说出与第一句看似相同而意思却相反的话"不与张三却与淮?"就是这样的应变语言,使这位田主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4.应变转怒为喜老舍先生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小孩,见到一个生人长着很大的鼻子,马上叫出来:"大鼻子!"假若这位生人没有应变能力,就会不高兴,而孩子的父母也会感到难为情。假若这位生人善于自我解嘲,顺着孩子的话题,幽默地说:"那你就叫我大鼻子叔叔吧!"这样一来不就能使大家哄然一笑,结束刚才那难堪的僵局了吗?
像老舍所举的这一例子,其应变语言是很幽默、诙谐的,往往给人们以轻松、愉快的感觉。
有一位演说家在演讲时,说:"男人,像大拇指。"然后他高高竖起大拇指。"女人,像小手指。"话音刚落,会场哗然,女听众强烈反对这种有损人格的比喻。这时,演说家接着补充道:"女士们,人们的拇指,粗壮有力,而小手指却纤细、苗条、灵巧可爱。不知诸位女士之中,哪一位愿意颠倒过来?"大家听了,个个转怒为喜,相视而笑。
5.应变增添情趣1984年,马季和赵炎在山东潍坊市表演相声《吹牛》,正当两人"吹"得不可开交时,礼堂天棚有盏大灯突然炸裂,不少观众听到响声将注意力转到天棚上,炸灯下的观众更是议论纷纷。对此,马季镇定自若,灵机一动,把这情景巧妙地化为相声内容。这时,只见他用一只手指着天棚,装出洋洋得意的神情,对赵炎说:"你能吹?瞧我的,我能把电灯吹熄!"观众们一听,先是一愣,接着全场爆发了海涛一般的掌声。
6.应变维护尊严生活中有些人以用尖刻的语言讽刺、挖苦、攻击他人为快事,而且这种攻击总是突然的,叫你没有任何思想准备。这时,如果你反应迅速,就会毫不迟疑地作出应变反击。
杜罗夫是俄罗斯十分著名的马戏丑角演员。有一次,他去观摩演出,间休时,一个傲慢无礼的观众走到他身边,讥讽地问道:"丑角先生,观众对你非常欢迎吧?""还好。""要想在马戏班中受到欢迎,丑角是不是就必须具有一张愚蠢而又丑怪的脸蛋呢?""确实如此。"杜罗夫回答说:"如果我能有一张像先生您那样的脸蛋儿的话,准能拿到双薪!"杜罗夫的应变语言,有力地回击了那位无礼的观众。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一生简朴,常常戴顶破旧的帽子在街上行走。有一天,有个家伙嘲笑他道:"你脑袋上边的那玩艺是个什么东西,能算是顶帽子吗?"安徒生回敬道:"你帽子底下那个玩艺是个什么东西。能算是个脑袋吗?"这样的应变,令人捧腹大笑。
应变能力,来自智慧、勇气、胆识。高明的应变,"能够在别人猝不及防的情况下,知道自己应该说什么话和采取什么行为交谈。"要使自己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就必须培养自己的智力,对事物的观察要细,感受要深,思维要敏捷,辨析要准确,这样才能使你的应变语言机智幽默、准确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