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素称礼仪之邦,古今往来,和气待人,和颜悦色,被视为一种美德。《礼记·仪礼"少礼》说:"言语之美,穆穆皇皇。…穆穆"指恭敬,"皇皇"指正大。汉代刘向在《说苑》中云:"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社会发展到今天,语言美已成为做人的基本要求。
所谓美言,从形式上看,应该理解为语气亲切,语调柔和,语言含蓄,措辞委婉;从内容上说,则要求学会赞美别人。人,总是喜欢被赞美的,无论是牙牙学语的孩童,还是白发苍苍的老翁,因为人任何时候都有一种被人肯定、被人赞美的强烈愿望,这是人与其他高级动物的最大不同点。马克·吐温说:"我能为一句赞美之辞而不吃东西。"关于赞美的作用,查尔士·斐摩曾作过这样的形容:赞美和感谢的言词,能使能量扩大、舒展;赞美能使孱弱的身体变成强健:赞美能给恐惧的积习以平稳的信赖;赞美能给受伤的神经以休息;赞美能给濒临危机的事业带来繁荣与成功;赞美能给穷困和贫乏带来支援与补给。实践告诉我们,赞美的作用确实是多方面的。首先,赞美可以催人奋发。莎士比亚说:"你希望某人具有某种优点,你就赞美那人拥有你希望于他的优点。"据说,有甲乙两个猎人外出打猎,第一天各猎得两只野兔回家。甲的妻子见后,冷冷地说:"就打了两只啊?"丈夫在心里埋怨着。第二天他故意空手回家,让女人知道打猎是不容易的事情。乙猎人遇到的情况恰好相反,他的妻子看见他带回两只野兔,就欢天喜地说:"你竟然打到了两只?"乙听了心里喜悦,"两只算什么。"他骄傲地回答他的女人。第二天,他竟打回来四只野兔。人得到赞美,其喜悦心情固然无可比拟,但更重要的是赞美所产生的力量总是巨大的,它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添人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甚至使人创造出种种奇迹来。所以有格言说:最有力的鼓励是赞美。在日常生活中,赞美可以激起人的自尊心。为了维护自尊,即使是一个无意进取的人,只要赞美得当,他也会加倍努力,把人们所赞扬的方面做得更好,自己督促自己,比用命令和批评要有效得多。
其次,赞美可以缓解矛盾。《中美上海公报》发布前夕,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对已达成协议的《公报》草案不满意,说要在上海大闹一番。如何解除可能出现的窘困局面呢?周恩来总理决定去拜访罗杰斯。当周总理来到罗杰斯居住的上海饭店时,发现安排罗杰斯住在13层楼,而西方人最忌讳13,认为这是不吉利的数字。周总理面对满面怒容的罗杰斯和他手下的专家们,泰然处之,说道:"这次中美两国打开大门,是得到您主持的国务院支持的。几十年来,国务院做了不少工作。我们尤其记得,当我们邀请贵国乒乓球队访华时,贵国驻日本使馆就英明地开了绿灯,你们的外交官也很有见地。"周总理几句得体、真诚的赞美之辞,顿时缓和了紧张气氛。
"周总理也是很英明的。我真佩服你们想出请乒乓球队这一招,太漂亮了!"罗杰斯笑着说。
接着,周总理坦率地承认我方对西方忌讳"13"的疏忽,打消了罗杰斯的不满,沟通了双方的感情,保证了《公报》的顺利发表。对此,罗杰斯不得不赞叹:"周恩来这个人,真是令人倾倒。"再次,赞美可以使人自省。《资治通鉴》载:战国时期,魏国吞并了中山国,魏文侯把这块新占来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儿子.一天,他问群臣:"我是个什么样的君主?"众人答道:"仁君。"只有大臣任座表示异议:"您得了中山国后,不封给您的弟弟,而封给您的儿子,这怎么能说您是仁君呢?"文侯闻言发怒,任座急忙离席而去。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我认为您是仁君。"文侯说:"为什么呢?"翟璜说:"我听说,君主仁厚,大臣就耿直。刚才任座说话那么坦率,我就是根据这点认为您是仁君。"文侯听后,又羞又喜,赶紧叫翟璜把任座请了回来,并亲自下堂迎接,待他为上客。翟璜精于美言辞令,短短数语,竟促使文侯醒悟。
《韩非子·喻志》载:楚庄王莅政三年,沉湎安逸,不理政事,没有发任何命令,也没有任何治理国家的措施和作为。有一天,一位大臣在车里有所指地对楚王说:"我听说有只大鸟栖息在南山之上,三年不飞不叫,不理羽毛;默默无闻,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时,右司马接着说:"三年不飞,是为了养丰羽毛;三年不叫,是为了察看民情;虽然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楚庄王听后,一反往常,临朝听政,励精图治,废除弊政,重用人才,结果,楚国日趋强盛。
第四,赞美可以扼制暴戾。《魏郑公续录》一书中,记载了长孙皇后讽谏唐太宗的故事。一天,唐太宗满腔怒气地罢朝回内宫,贤惠的长孙皇后忙问其故。唐太宗开口就大骂:"我总有一天要杀了这个老不死的!""陛下,你要杀谁呢?"长孙皇后迷惑不解。"杀谁?还不是那姓魏的老家伙吧?什么事都要他多嘴,好像偏他骨头硬,上朝时总是和我过不去,不杀他不解我心头之恨!"唐太宗越说火气越大。
听完唐太宗的话,长孙皇后不禁倒抽一口冷气:皇上听不进忠言直谏,竟要杀魏徵!"怎么办?"长孙皇后急中生智,第二天趁皇上早朝,她穿上朝服,来到金銮殿。按当时礼仪,皇后穿上朝服,意味着受册或有重大典礼。唐太宗一见,大惑不解,忙问其故。
"陛下,妾特来贺喜!"长孙皇后说。"何喜之有?"唐太宗感到奇怪。
"陛下,妾听说皇上圣明,臣子才会真诚。现今魏徵如此真诚,敢于忠言直谏,这是皇上圣明的缘故!妾怎敢不来道贺?"长孙皇后的美言,自然,质朴,巧妙,说得唐太宗高兴起来,打消了杀魏徵的念头。
第五,赞美可以化险为夷。《南亭笔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权重势盛的彭宫保老爷路过一条偏僻小巷。一个女子正用竹杆在巷道里晒衣服,一失手竹杆坠落下来,正好击中彭宫保的头。彭大怒,厉声斥骂。那女子一看,原来是彭老爷,内心十分窘怕,慌乱中她急中生智,说道:"你这副腔调像是行伍里的人,所以这样蛮横无礼。你可知道彭宫保就在这里!他清廉正直,假如我去告诉他老人家,怕要砍了你的脑袋呢!"彭听后,转怒为喜,心平气和地走了。
这位聪明的女子明知面对的是彭官保,却假装不知,迂回赞美彭宫保,既避了直言赞美的恭维之嫌,又使自己得到解脱,化险为夷。
赞美别人,人人都会,但要说到好处,并不容易。因为它涉及到人的思想修养、道德水准、聪明才智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素质。所以,学会赞美别人,就需要从多方面提高。
要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有善心,则有善言。"语言美是心灵美的表现,赞美别人一定要出自内心,诚心诚意。"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之类缺乏真情实感的、完全是公式化的寒暄客套,决不会打动人心。生活中,虽然也有人爱听逢迎献媚的话,但大多数人心中能辨别出你的话中包含多少诚意。那种与事实相反,或者无中生有的赞美,可能会使别人听得倒胃口。
要学会遣词用句,并赋予感情色彩。恰如其分和充满感情的赞美语言,往往会给人一种亲切感。赞美别人,宜多用谦敬和礼貌用语,以表示尊重对方的感情和人格;避免使用粗鲁、生硬甚至污秽的词语。
要善于观察,使赞美符合实际,言之有物。到别人家里作客,与其漫无边际乱捧场,不如实实在在地称道主人房间的陈设或一个盆景的迷人。言不由衷的赞美,难免出洋相。此外,在一些严肃的交际场合,也不宜过多赞美别人,以免与整个气氛不协调,影响表达效果。
真诚地赞美别人吧!愿我们的事业在赞美中不断获得成功,让我们的人们在赞美中不断创造出友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