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浮躁的世界中,生活难免受到抑郁、烦躁、忧虑的侵袭。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虑,不要叹息,努力拭去心灵的尘土,不闪不避,不贪不痴,不怨不怒,内心就能充满平静喜乐和安然。
1.越放下,越自在
放下顾虑,才能活得潇洒自在。
西方人说:“1000个人眼里有1000个哈姆雷特。”对文学作品有着不同的认识,源于不同人的心里认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面对同样的环境和景色,不同心态的人存在着喜怒哀乐的认知差异。百花盛开的春天,会有人为了“花无百日红”而长吁短叹,夏日的凉风习习,有人总在为蚊虫肆虐而苦恼不堪,秋日里天高气爽,却有人为万物凋零而黯然神伤,银装素裹的冬季,也会有人为了三九冰寒而叫苦不迭。这些所有的心情低落,和外在的环境没有必然的联系,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一个人的心中的恐惧和忧虑。正是因为恐惧和忧虑,色彩斑斓的世界在他的眼里才会变得黯然无光。
有句诗中这样写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放下忧心的担子,世界就会变得云淡风清、精致迷人。而对生活失去信心缺乏热情充满焦虑的人,则是无福享受这良辰美景的。心存担忧的人,属于自卑主义者,也是完美主义者,由于他们看到了世界的不完美才会感到不满和忧心。然而,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世界却独不能接受完美的存在,我们口中常说的完美并不是指具体某一个事物,而是完美的心灵和认识。我们追求的是缺失中的完美,追求概念上的至善至美,是不可及的。因此,面对残缺的世界,我们没有任何的理由去忧虑和伤怀。生活中的磨难和挫折以及无法预测的前途,不过是生活的组成元素罢了,没有必要过多地去看重它们。凡事多向好处想,多向光亮处看,心胸自然就会变得宽广,生活也就会感到满足和快乐。我们需要放下,放下的东西未必是人生的追求,而是在追求中负面的心理作用。
大慧禅师有一个弟子,叫道谦和尚。道谦和尚做事十分认真刻苦,但是在他苦苦参禅20年之后还是没有参悟透佛家所讲的道理,因此,他的心里很是着急。
有一次,奉禅师之命,道谦和尚下山办事,大概需要一年时间。道谦和尚感到很不乐意,他想: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做些世俗的小事,而我的经书还有很多没有参悟透的,这岂不是白白浪费了我的时间吗?他的心里苦恼不堪,打点行装的时候也是闷闷不乐。
他向宗元和尚倾诉内心的苦恼,宗元和尚安慰他说:“这样吧,由我来陪同你一起去,或许在路上对你的悟道还能有一些帮助。”道谦听到之后感到万分的高兴,两个人一起走下山去。
一路上,宗元和尚似乎把原先的承诺抛在了脑后,和道谦和尚说说笑笑,直口不提参禅悟道的事。失望之余的道谦和尚便在一边提醒宗元,让他来兑现承诺,帮助自己。宗元听后,对他说:“并不是我背叛承诺,而是悟道中的五件事我一件也帮不上忙啊。”
道谦诧异地问:“哪五件事呀?”
宗元回答说:“吃、喝、拉、撒、睡。”
道谦听完之后,恍然大悟。原来,佛法并不是想象中的高深莫测,不是靠整天的思考和担忧才能顿悟,而是放下心中的杂念。当他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就告辞了宗元和尚,独自踏上了行程。一年之后,大慧禅师看到前来复命的道谦和尚,满意地说:“你终于参悟到佛法的真谛了。”
担忧的人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把本来十分简单的事情想得太复杂。在自我加压中,他的心里就会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心理上受到重大的影响之后,会造成神经过敏等症候,有时候还会严重伤害到自己的健康。其实,任何的担忧心理都是一种画地为牢的可悲与可笑,把自己囚禁于一个圈子之中,痛苦不堪言、坐立不安,无法跳出自我设置的陷阱。当你在顿悟中驱散心中的阴霾时,就会觉得自己的担心纯粹属于杞人忧天的神经兮兮,生活原本就是极其轻松和快乐的。
2.错误由心,烦恼无尽
虚幻是一切错误和烦恼的根源。
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经历过许多错误,随之而来的就是无尽的后悔和烦恼。比如,我们后悔因为没有努力学习而没能继续升学深造;我们因为错过了一段感情而至今后悔没能与初恋情人结婚;我们因为太急于找工作而后悔当初选错了行;我们后悔那时因为一个错误的决定而跟朋友大吵了一架……
种种错误和烦恼折磨着我们,牵绊着我们的过去,让我们无法忘怀,更无法前进。因为这种纠缠,因为我们忘不了,也同时让我们错失了更多美好的东西。比如虽然我们没能继续深造,但目前的成就还不错;虽然我们没有跟初恋情人修成正果,但这恰恰意味着你还有更多选择;虽然我们过早入了行,但社会这所大学教给我们更多的知识;虽然我们曾跟朋友吵了架,但你还有机会说声“抱歉”……
谁都有做错的时候,千万不要一味沉浸在后悔之中,长时间的后悔只能让我们心浮气躁,这不仅于事无补,还会给身心带来严重的伤害。我们应当善待自己,善待生命,学会忘记,让过去的错误和烦恼到此为止。
杰克本是一位老师,然而在刚刚进入而立之年时,他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小说家,他甚至梦想成为杰克·伦敦或丹·布朗那样的超级大作家。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也确实干劲十足,为此付出了一定的努力。
后来,杰克向学校递交了辞呈,终于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他移居到了欧洲并在那里住了两年。在那里他创作了一本小说,但糟糕的是这本小说就像他的名字《冷风》一样,收到了出版社的冷遇。他甚至聘请了一位经纪人,但经纪人告诉他,这本小说简直一文不值,而且他也不具备任何写作天赋和才能。听完经纪人的话,杰克的脉搏几乎停止了跳动,因为他竟然在错误的道路上花费了几年的时间。
这个打击对杰克来说着实不小。在错误的领域里,他开始迷茫,不知道该作出一个怎样的决定,也不知道哪个方向才是最适合他的。几周之后,杰克才从茫然中走出来,他决定就此止步。
他把这次花费几年心思而写成的小说当成宝贵的经历,然后继续生命的航程。他又做回了老本行,在空闲的时间里偶尔写写传记和其他非小说类的书。从那以后,杰克再也没有为无法成为一个作家而后悔。
杰克曾因为自己错误的选择而后悔迷茫过,但他最终选择了就此止步,他忘记了那段不堪的回忆,也正因为如此,杰克才重新找回了快乐和信心。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件事情做了后悔,不做同样会后悔,这其实是人性的愚痴和贪念。许多事情必须有所选择,选择了A就不可能得B,如果选错了不必后悔,也不应挂怀,只需要到底止步,忘记后再重新开始即可。
西晋大贤士周处,年轻时很不争气,大家见了他都像躲瘟疫一样跑开。他很奇怪,便问一个老人,老人也不客气,说道:“三害来了,你说大家能不躲着点吗?”
头一回听说“三害”,周处便问哪三害。老人便告诉他:“南山上的白额虎,长桥下的蛟龙,加上你,不是三害吗?”
做人落得如此田地,这不是一种人生失败是什么呢?周处听了老人的话,大吃一惊,原来自己在乡亲眼中是一大害。周处也真是一条好汉,沉吟一会儿,便说:“这样吧,既然乡亲们都苦于三害,那我把它们除掉。”
周处先是带着弓箭上山,射死了白额虎,除了一害。紧接着又下河,杀死了蛟龙,除了二害。除二害以后的第四天他才回家。这一次他又遭到了很大的打击,因为他得知乡亲们以为他被蛟龙咬伤已经死了,都在高兴呢,他万万没想到大家竟这样恨他。
周处很伤心,但没有气馁,他要从头做起,这个世界,所谓成功不就是人图名声,树图阴凉吗?他下定决心,找名师学习。他找到了当时的大学问家陆云。对他说:“我很后悔自己觉悟得太晚了,浪费了好时光,现在再想闯一番成功的事业,只怕来不及!”
陆云激励他道:“君子朝闻道夕死可矣,况且年纪轻轻,前程远大,何事不成?人唯患无志,何患不能名满天下?”
周处实在气度不凡,没有在大家的痛恨中抬不起头来。既然过去领头作恶,以后当然也可带头行善,重要的是不要被过去的阴霾笼罩而无法拔出来。所以,他的觉悟不晚。
于是,周处发愤改过,一心向善,后来升任吴国东观右丞。晋平吴后,迁御史中丞,直至率兵西征,以身殉国。
现实生活中,像周处这样改过自新,终成正果的例子很多。错了不能深陷悔恨不思改变,后悔不能改变现实,只会消弭未来的美好。有的人经常后悔,而且经常经历相似的后悔,因为他们的过失往往不是新的过失,而是屡次重复旧的过失。这正是因为他们在犯了错之后,不是适时止步、重新开始,而只是纠结于过去的错误中走不出来,结果害了自己。
曾经犯过错误并不代表你从此便低人一等,永无抬头之日。只要自己不绝望,只要敢于卸下背上那个沉重的思想包袱,一切都为时不晚。只要能记住过去的惨痛教训,能勇敢乐观地告别过去,创造未来,那么,你仍会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受人尊敬的人。
记住应当记住的,忘记应该忘记的,懂得原谅自己,善待自己的过失,不要让过失成为绊脚石,而应当让它成为垫脚石。
3.活出我人生
为自己活着。
很多时候,人们会因为顾忌别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的初衷,总是不断地告诫自己不必在意别人的脸色,不必理会别人怎么说,可当你真正去面对别人时,却无法跳出这个怪圈。
人生的束缚实在太多了,何必自己给自己找罪受!人活着非常辛苦,我们要想开一些,不要活给别人看,而要为自己而活着!如果我们每做一件事总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岂不是很没有自我,岂不是更加操劳。
其实,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做到让每个人满意,尽管他已是竭尽全力了。因此,一个人无须因为别人的讨厌而失望,并且要时刻提醒自己:想开一些,不必委屈,无论你怎样卓尔不群,仍会有人不喜欢你。
《伟大的安伯森斯》和《爱丽丝·亚当斯》的作者布恩·塔金顿曾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
在一次艺术家作品展览会上,有两个小姑娘十分敬仰地请他签名。
“我没有带钢笔,用铅笔可以吗?”布恩·塔金顿其实知道她们是不会拒绝自己的,他仅仅是想表现一下,身为一个著名作家谦和地对待普通读者的大家风范。
“当然可以。”女孩们爽快地答应了!一个女孩很快地将精致的笔记本递给布恩·塔金顿。他取出铅笔,潇洒自如地写上了几句鼓励的话语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不料,当女孩看过他的签名之后,却眉头紧锁,她仔细地观看布恩·塔金顿,问道:“你不是罗伯特·查波斯?”
“不是,我是布恩·塔金顿,《伟大的安伯森斯》和《爱丽丝·亚当斯》的作者,两次获得普利策奖。”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女孩扭过脸来对另外一个女孩说:“玛丽,请把你的橡皮借我用用。”
刹那间,布恩·塔金顿感到无地自容,所有的骄傲和自负化为乌有。
晚上回到家里,布恩·塔金顿仍然为白天的不快感到难过。这时,他的儿子来到他的面前,给了他一个橘子。布恩·塔金顿的儿子非常喜欢吃橘子,可布恩·塔金顿本人却很不喜欢吃橘子。于是,儿子就劝爸爸说橘子富含维生素,多吃对身体有好处。心情烦躁的布恩·塔金顿怒吼道:“再好的橘子我也不喜欢吃,因为我压根就不喜欢橘子的味道。”
话音刚落,他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立刻高兴了起来。原来,他顿悟了一个道理:哪怕再好的橘子,也照样有人不喜欢。人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们无法做到人人满意,即使是自我感觉很优秀的时候,也要时刻提醒自己:无论你多么优秀,仍然会有人无视你的存在,不要太介意。
一位老人的笔记本上,记着很深刻的一句话:“不必在意别人是否喜欢你、是否公平地对待你,更不要奢望每个人都会如此待你。”
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一些人放弃了自己的意愿,活在别人的标准里,在别人的评价里找寻自我存在的价值。这其实是非常悲哀的事!
让所有人都说你好话很难也很累,只要自己按照自己的原则,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去做事儿,那样才会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如果过分地在乎别人的看法只能扰乱自己的分寸,会分散了自己本该用于思考的精力,人生也就会因此而迷失了方向,活得非常沉重。
不要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自寻烦恼和寻找人际关系的障碍上,能给我们包袱的只是我们自己。别人的留意只是一时的,很多年以后,再去问别人是否记得你当年是多么的出丑,很多人肯定已经不记得了,甚至有人已经忘记你的姓名和模样。
生活中,我们大可不必在意别人的窃窃私语、冷漠表情,不必费心去揣摩别人怎样待你、怎样评价你;不必在意微小的得失、过错或失败,那仅仅是成长路上的一个小插曲。想开些、豁达一点,超然一点,平静喜悦地走过每一个日子,然后再回过头想想所经过的是非得失、喜怒哀乐、苦辣酸甜,你会发觉眼前突然变得明亮开朗。把时光留给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倾听悦耳的音乐,到公园散散步……生命中值得留意的东西有很多,实在不值得你去刻意地关注别人的态度。只有我行我素,高标自立,不为别人的眼光违背自己的心意,尊重自己的生活方式,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做想做的人,才会达到快乐自在的生活状态!
有的时候,对于自己的信念,只要是对的,就一定要坚持,千万不可人云亦云。生命中最重要的是自己怎么看,而不是别人的想法,根本不必为一些小事烦心。微风吹过,烟消雾散,天地间原本是如此澄明,为何委屈自己,为何让自己背着沉重的包袱呢?
想开一些,放下包袱,过滤掉烦心琐事。不必在意别人的眼光,不要委屈自己,让心灵自在飞翔,生活也就自然轻松、愉悦了。
4.做不抱怨的成功者
远离抱怨的世界,才能发现全新的自己。
在生活中,我们的身边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抱怨:工作不好,抱怨;上司不好,抱怨;下属不好,抱怨;经济不景气,抱怨;生活环境不好,抱怨……可以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抱怨,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无不处在人们抱怨的唇枪舌剑之下。然而事实却是,抱怨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不信试问,天下虽大,谁又能靠抱怨成为成功人士?
抱怨会破坏我们原本积极的潜意识。曾经抱怨过的朋友都知道,只要我们的头脑中一有抱怨的意识,我们立即就会停下或者放慢手中的工作,为自己鸣不平、拉选票,甚至不顾一切得找到对方讨个公道。如果得不到他们想要的结果,不是大骂世事不公,就是哀叹老天无眼。久而久之,不仅直接影响工作和生活,还会影响心情和心态。而真正的勇者,他们从不抱怨,他们总是能冷静地看待世界,审视自己,最终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