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荣看到许大虎还提着手枪在那里发愣,声色俱历的对他说:“许大虎,别装腔作势了,你要顽固下去与人民为敌,就是杏树村的乡亲们也不会答应的!我劝你还是见好就收,别不见棺材不落泪了。”
许大虎见大势已去,迫不得己地把枪往杨子荣跟前一扔,像泄了气的皮球,长叹了一声,双手抱着脑袋蹲在了地上。
杨子荣又对着王洪宾瞪了一眼,王洪宾早己吓得面无人色。杨子荣一看他,他便慌怃表示:“没说的,投降,投降!”说着他和其余几个匪头目一起交了枪。
杨子荣见大事已成,对几个匪首吩咐道:“赶快把你们的队伍集合起来,带到小广场,把抢都架到大街上,把白旗插到围子上去。搬开顶大门的木头,撤去鹿砦、木障,打开大门,迎接我们的大部队进村。”
“是,是!”几个匪首答应着,执行杨子荣的命令去了。
不一会儿,匪连副康祥斌手里拿着匪官兵名册及枪支弹药、武器装备清单,来到杨子荣面前说:“这是我掌管的所有人员和武器装备及弹药登记册,请长官过目。”杨子荣接过册子,走马流星地翻了几页……康祥斌赶紧补充说:“人数和枪支弹药保证不少,如有出入,我敢以脑袋担保!”
这时,各股匪首己集合好了各自的队伍,在小广场等候杨子荣训话。
当围子的四周飘起了白旗,我进军的军号响彻板院河河谷,部队迅速开进了村,杏树底村战斗就这样胜利结束了。
在杏树底村战斗中,杨子荣只身入敌营,凭机智和勇敢,迫使四百多匪徒全部当了俘虏。当队伍进村时,看见小广场边和大街上架着一堆堆的枪支。计有重机枪四挺、轻机枪六挺、平射炮两门、迫击炮一门、掷弹筒八具、长短枪三百余支和大批弹药。经过清点发现,不仅人数武器弹药与康祥斌交的册子相符。短枪还多了几支(昨天刚从板院逃回的匪兵带的还没来得及登记上)。
杏树底村战斗的胜利,沉重打击了牡丹江一带土匪武装的嚣张气焰,它不仅消灭了敌之有生力量,而且在心理上给敌以很大震撼。我军乘胜于次日向柞木台子进军,残匪慑我军威,不敢抵抗,除匪首高永安逃窜外,张德振、李开江率400余人缴械投降。3月28日,牡丹江北路剿匪部队与合江部队在柳树河子胜利会师,打通了海林以北牡佳铁路交通线。
这次战斗结束后,扬子荣在二团出了名,被称为:孤胆英雄。并从七连调到团部,先后任侦察班长、侦察排长,从此,开始了英雄的侦察战斗生涯。
北路剿匪获胜后,3月底,二团的参战部队又回到了海林。队伍一到镇边,被值勤的民兵一发现,回去一嚷嚷,乡亲们喜笑颜开,争着出来看望子弟兵。一些房东老大娘看着看着,急忙跑回家里烧开水,青年民兵孙玉琢在队伍里找到杨子荣后,拉着他的手就往家走。边上的战士笑了,告诉孙玉琢,杨子荣现在不是炊事员了,是班长,是英雄。杨子荣答应孙玉琢有时间再到他家串门。孙玉琢惋惜的领着炊事班到自家去了。
当晚,乡亲们听说在杏树底村只身劝说400多土匪投降的英雄杨子荣就住在本村,大家都想看一看这个杨子荣到底长得啥样。当人们在一个大院里找到他,才发现杨子荣就是原来做饭的“老杨头”。一位白胡子老人走上前,拉住杨子荣的手,细细地打量他的脸,嘴里连声说道:“了不起!了不起!”
杨子荣明白了乡亲们的来意,连忙解释说:“乡亲们,这都是共产党和革命军队领导的好,咱是借革命军队的威力,才镇住土匪的。就凭我一个人,能干啥呀?就是根好木头,又能劈几块拌子?”
白胡子老头激动地说:“小伙子说得好啊!我们穷乡僻壤,祖祖辈辈,也跟胡子斗过,可是没人领着,不抱团,也没整出个啥名堂。”
听到这里,杨子荣大声向乡亲们说:“乡亲们,共产党是咱穷人的救星,咱们都起来抱成团,跟着共产党走,咱们的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老杨说得对!……”人们齐声附和。
杨子荣回到班里,看到连部通讯员正在等他。
“一班长,”通讯员见他进屋,叫道,“连长、指导员让你到连部去一趟。”
杨子荣用手拨拉一下通讯员的头,跟着他出了屋,来到连部。
连长、指导员见杨子荣来到,都笑嘻嘻的。指导员说:“一班长,交给你个新任务!”
“什么事?”杨子荣腾地站起来。
“坐吧,坐吧,”指导员按住杨子荣的双肩,“团里给咱连补了二十个解放战士,我和连长商量了,决定让你去带一段时间,搞搞军政训练,然后再分下去。”
“是!”杨子荣又站起来,“什么时候去?”
“今晚。”连长接话说,“杨子荣同志,这担子不轻啊。打仗的时候,我拿你们班当尖刀。这回,指导员又拿你当尖刀了。”
指导员一听大笑起来,伸手指着连长说:“你啊,你啊,军政怎么老分那么清呢?我可安排了,到时候,你也得给新兵们去讲课,我军的‘三大民主’。”
连长听罢也哈哈大笑。
杨子荣受感染,也嗨晦地跟着笑。笑了一会儿,又问:“那我……”
“现在我就送你回去。”指导员拉着杨子荣往外走。杨子荣跟指导员到了班里,把自己的背包捆好。班里的同志们依依不舍,可又没有办法,便抢着给班长背着包,提东西,和指导员一起将班长送到了新兵班。
新兵们见有好些人簇拥着个老兵走进来,都新奇地站起来。
指导员给新兵们作了介绍,安顿安顿,便和来送行的战士一块回去了。
杨子荣把指导员和班里的战士们送出院子,回到屋里,看到新兵们还在地上站着,连忙招呼大家坐下。新兵们有的歪着屁股坐下,有的还站着。杨子荣看大家挺紧张的,笑笑说:“我叫杨子荣,从现在起,是你们班长。”
“杨子荣?”新兵们看看,嘁嘁喳喳了一阵。
“知道吧,”一个新兵低低地对身边的人说,“就是他,一个人进的俺杏树底,当时啊,我就在场,人家那勇敢劲,刀搁脖子上都不带眨眼的……”
“同志们,”杨子荣扫视一遍新兵,“大家可能也听说了我的一些事情。那都是集体的力量,这道理,你们以后慢慢就知道了。现在,天不早了,睡觉吧。”
大家开始铺被子。炕小睡不下,杨子荣安排了炕上炕下,谁挨着谁之后,把自己的被子放到靠门口的地铺上。
新战士们互相看看,靠在最里头的那位战士说:“班长,还是你睡这里来吧。”
杨子荣说:“不用了,班长睡门口,这是咱八路军的传统。”
杨子荣待战士们睡下,自己也钻进了被窝。连日行军,他虽然十分疲劳,但他却毫无睡意。连里补充这二十个“解放”兵,特意选定让他来带,进行政治训练,他既感谢连首长对他的信任,又感到这副担子确实不轻。这些兵都是投诚来的,他们在那边虽然也挨头目的打骂,可他们自己也不同程度的染上了匪气。要想在短期内把他们带成个合格的“八路”,这绝不是件容易的事……刮风了,吹得窗户纸呼啦呼啦地响。杨子荣爬起来,挨个地看看战士们被子盖得严不严。杨子荣检查完,又躲进被窝,门缝里刮进的风,像刀子似的往他脸上扎。他把身子往下缩缩,扯起被子把头蒙住。
天蒙蒙亮,杨子荣就起了床。他从房东的仓房里找来扫把、铁锹、招呼战士们起来打扫院子。
新兵们睁开眼看着杨子荣,实在不愿离开热被窝。有的嘟囔说:“当八路就八路呗,整这事干啥?”
杨子荣对大家说:“咱们是老百姓的队伍,懂吗?老百姓的队伍不为老百姓做事,去为谁做事?”
新兵们听后,全都起来穿衣服。杨子荣把新兵们分分工,铲雪的铲雪、扫院子的扫院子,又亲自领着人到井台上去挑水。
房东老大娘赶紧出来,对杨子荣说:“杨班长,你们刚打完仗回来,也不睡个好觉,你看你看,快别整了,快别整了。”大娘说着又夺这个的锹,又夺那个的扫帚,夺来夺去谁的也没有夺下,急的大娘朝屋里喊:“老头子、柱子,你们还不赶快出来,让人家同志在这受累。”杨子荣笑着对大娘说:“大娘,我们住到你家里,都是一家人。我们干点事,也是应该的。”
大娘笑着说:“好、好,应该,应该!”大娘赶紧点上火,哗哗哗填上一大锅水。
看看收拾得差不多,杨子荣招呼大家歇手。房东大娘走出屋,X才杨子荣说:“杨班长,快叫同志进来洗脸,一大锅热水呢!”
杨子荣说:“大娘,俺是当兵的,洗惯了冷水脸。”大娘不高兴的样子,说:“孩子,你今儿要是不听我的,你以后就别再叫我大娘了。”
“好,好,听你的,听你的。”他对身边的战士说,“快进大娘屋去洗吧。”大家见杨子荣不进屋,也都没有往屋里走。在他们的记忆中,好事应该是尽着当头的。
杨子荣见大家不动身,便把大家往屋里让。大娘也在边上催。让着让着,新兵小李子突然呜呜地哭起来。杨子荣关心地问他“怎么了”,房东大娘也一口一个:“孩子,咋的了,有话慢慢说。”
小李子擦擦泪说:“在那边的时候,当兵的见了老百姓,不是打就是骂;老百姓见了当兵的,就赶紧关门闭户,哪像今个,呜呜……”小李子又哭了起来。
杨子荣听到这里,上去拍拍小李子的肩膀,说:“小李子呀,这就是共产党和国民党、八路军和土匪部队的根本区别啊。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哪!”
房东老大娘撩起衣襟,给小李子擦擦眼睛,也动情地说:“孩子啊,老婆子也活了六十多岁了,哪里见过你们这样的好军队啊!孩子,你这一步算是走对了,跟着领导,好好奔吧!”小李子“唉唉”地连连点头。
其他战士也也都眼窝湿润了。他们在那边听头头说:“共产党共产共妻,被****抓住了要被挖眼睛掏心,过来后这才几天,他们就认清了那些是瞎话。有好饭好菜当领导的先尽当兵的吃,行军时抢着给战士扛枪背背包,睡觉时班长总是往门口睡,夜里又给盖被子又烤鞋,当爹妈的也到不了这个份上。眼下,又来这么一出,他们哪里见过这个?这些在旧军队、土匪队伍里混过差的新兵开始很不理解,他们认为,当官的就应该高人一等,当兵的就应该低三下四,服侍当官的。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特别是看到杨子荣对他们像亲兄弟一样;房东老大娘对他们像亲生儿子一样,让他们感动不已,湿着眼眶,呆站在门边。
杨子荣见大家都不肯进屋,便笑着说:“好,好,我先进,我先进。”
大娘高兴地说:“这个头还带得差不多。”
这一天中午,杨子荣领着他的新兵出了镇。新兵们一个个兴高采烈的,齐声唱着班长刚刚交给他们的新歌。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们来到山里,一人捡了一大捆柴火。
于是,房东老大娘的院子里多了一个柴火堆。
夜里睡觉时,杨子荣身边一个大个子兵翻来覆去折腾。
杨子荣关切地问他:“怎么啦?”
大个子兵翻身起来,对杨子荣说:“班长,我和你说实话吧,前几天,我还想着跑呢。”
杨子荣问道:“为啥?”
“晦,”大个子兵抓抓脑袋,“对咱队伍信不过呗!”“噢?”杨子荣侧过身朝着他,“那现在呢?”
“现在?嗨嗨,”大个子兵笑笑,“拿棍子撵,我也不走了。”
杨子荣听罢,也哧哧地笑起来。
在镇子休整半个月的时间里,杨子荣为了教育、感化新来的“解放兵”,官兵平等,干群一致,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让这些“解放兵”非常感动,他们也从心里佩服、热爱自己的班长。通过杨子荣的言传身教,他们开始认识到,共产党的军队和国民党、土匪杂牌军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杨子荣的新兵们知道了什么叫人民军队的宗旨,什么叫“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知道了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只有“好人”、“善人”才能做得出的事情。
这天下午,杨子荣的新兵班住处来了一个高高的、胖胖的干部,是连长、指导员陪着来的。
新兵们见来人有连长、指导员陪着,心想这干部肯定小不了。杨子荣也不知道来的这干部是谁。
连长见大家挺紧张的,笑着对大家介绍:“这是咱们团新来的王团长。”
杨子荣赶紧领着大家鼓起掌来。
“这就是我们一班长杨子荣同志。”连长指着杨子荣给团长介绍。
团长目不转睛地审视着杨子荣。
杨子荣被看得不好意思起来,咧嘴笑笑,说:“首长!”
“嗯,好!”团长赞道。
团长没再说什么。他摆着手让新兵们坐下,亲切地
和大家拉家常。
团长和连首长们走了。
这一天晚上,他们的班长杨子荣也走了,据说,是被团长挑到团里当侦察班长去了。
新兵们全都哭了,一个个哭得眼圈红红的。
原来,王敬之团长几次吃了收编当地土匪队伍的亏。这些人明里暗里向国民党、土匪提供真情报,明里向我方提供假情报,暗杀我领导同志,王敬之的战友邹世寰政委就是被这些家伙在暗中杀害的。茫茫林海,匪徒出没犹如鱼游大海,他多么需要一把好手,一双真正的千里眼,随时报告土匪的行踪。当他听说在解放杏树底村战斗中,一个叫杨子荣的班长独闯敌营,劝降400余匪徒的时候,他高兴极了,觉得他要找的人就在眼前。
杨子荣调到团部后,开始还有些拘束、紧张。王团长亲切的和他唠家常,笑着说:“我也是山东人,咱俩是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咱俩岁数也差不多,我当团长,你当班长,都是带长的。“说得杨子荣心里热乎乎的。他们一见如故,绝对信任,在随后长达一年之久的侦查任务中,杨子荣都出色的完成了团里交代的各项侦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