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新闻记录历史,是新闻的一种功能。新闻记录历史,也有其特有的规律。透过新闻记录历史的现象,研究新闻记录历史的特殊规律,对于更好地做好新闻,使新闻更客观、真实地记录历史,是必不可少的。
新闻记录历史,贵在客观、真实。这是因为,第一,新闻媒体对当代社会具有强大的舆论引导功能。舆论导向正确,能够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反之,则必定对社会带来巨大危害。第二,新闻记录的事实是否客观、真实,对后人能否正确的了解历史至关重要。
新闻记录历史,贵在透过现象看本质。社会现象纷繁复杂,人们看到的常常只是一种表象甚至假象。新闻工作者如果被一些表象甚至假象所迷惑,新闻作品提供给读者的很可能是一些与事物本质相去甚远的表面的甚至是被扭曲的虚假的东西,这是非常可怕的。
新闻如何更好地记录历史,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抓好热点戏 唱响主旋律
——浅议经济领域热点问题报道
“热点戏”,即热点问题报道。
江****总书记年初在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今年宣传工作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经济宣传要唱响主旋律,就必须抓好“热点戏”。这是因为:第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向市场化转轨步伐的进一步加快,经济领域里的热点问题越来越多,而且这些热点已经成为左右社会舆论的主要问题;第二,经济领域里的热点问题往往是一个时期全社会的焦点,涉及到党政机关、企业事业等社会各界甚至千家万户,波及的社会面一般远远超出其他社会热点问题;第三,经济领域里的热点问题的形成和发展,往往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解决起来难度大,解决好了影响大。经济热点问题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对社会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在经济宣传中,只有紧紧抓住热点问题不放,才能牢牢把握引导社会舆论的主动权,实现唱响主旋律的大目标;否则,就很难完成“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任务。近年来,我们《烟台日报》在抓好“热点戏”、唱响主旋律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使党报在引导社会舆论中发挥出良好的主导性作用。
准确把握热点,及时引导舆论
抓好“热点戏”,首要问题是把准热点。具体讲,就是要明确经济领域里的哪些热点应该触及,什么时间触及,触及到多大深度,把握什么方向,想达到什么目的,怎样操作,等等。这些问题是经济热点报道能否唱响主旋律的关键。如果不能准确地把握准热点,很可能出现这样几种情况:一是不该触及的问题触及了,加剧了热点的恶化,引起连锁性的负面影响;二是过早或过晚地触及热点,时机把握不当,使热点报道达不到应有的引导效果;三是方向不明,大局不清,操作失当,造成导向失误,引发社会动荡。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记者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精心策划,大胆运作。实践证明,只要把握得当,“热点戏”就能唱得有声有色,收到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
1996 年底,烟台经济形势不景气曾一度成为市民普遍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从党政机关到普通群众,相当一部分人因此而情绪浮躁,甚至有些人感到悲观失望。很显然,这种社会心态如不及时进行调整,势必影响烟台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稳定。为此,我们围绕国企效益、市场物价、城市就业、企业改革等10 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研究,写出了一组系列述评《烟台经济走势分析》,共11 篇,近3 万字。这组述评,以市场经济的观点,冷静、客观、辩证地分析了烟台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走势,引导干部群众既看到取得的巨大成就,又看到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以及这些矛盾和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提出解决当前经济领域里的矛盾和问题以及加快烟台经济发展的一些思路和对策,展示未来光明的前景。
这组述评发表后,立即在党政机关和经济界、企业界以及广大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一段时间里报社收到的来信和电话应接不暇。市委主要领导同志说,这组报道在引导社会舆论、调整社会心态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恐怕是多少次会议都难以达到的效果。许多经济界、企业界人士来信中说,由于对经济形势缺乏正确认识,他们曾一度对继续深化改革持怀疑态度,对加快经济发展信心不足。看了这组述评后,很快消除了心中的困惑和疑虑,真正感到改革必须深化,烟台经济发展大有希望。许多市民在来信中表示,这组述评使他们消除了误解和怨气,增进了对市委、市政府改革政策和措施的理解。
抓住问题实质,准确解疑释惑
经济领域里的任何热点问题都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它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的产物,而展现在大众面前的又常常是一种表象或假象。许多人因所处环境、自身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等原因,常常看不清热点问题的真相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新闻媒体在抓热点问题报道的时候,只有以敏锐的洞察力,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才能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向积极的方向转化。
比如,“城市就业难”一度成为一个牵扯面很广的社会热点问题。现在城市就业到底难还是易?我们认为,有难也有易。难,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么严重;易,则是很多人并没有看到的这个问题的另一面,而且是实质性的一面。说难,是因为在现阶段体制转换、结构调整、人口增加等,给就业带来很大压力,再加上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劳动力素质不高,使就业难的问题越发明显;说易,是因为新兴产业、第三产业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还应该看到,在就业难和易的问题上,不能简单地把现在与过去作对比,因为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着严重的隐性失业问题。说到底,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现在城市就业的困难,不在于岗位的不足,而在于观念的陈旧,这才是问题的实质。
再比如粮食问题。这几年很多人从粮库爆满、市价低迷的表象中产生误解,认为粮食过剩了。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目前粮食“过剩”的实质,一是粮食转化速度跟不上,加工工业不能及时将粮食转化为优质食品;二是粮食产品内部的结构性矛盾严重,那就是优质粮少、劣质粮多。抓住了这些实质去报道粮食问题,就能较好地解决部分领导同志因误认粮食过剩而放松粮食生产的问题,促进粮食品种结构调整,同时还有利于推动粮食加工业的发展。
实践证明,只有抓住经济热点问题的实质,才能使“热点戏”唱响主旋律。
区别不同热点,实行分类引导
从整体来看,经济热点问题有其共性的一面;但就某一具体的热点而言,由于其形成的背景、引发的原因、发展过程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关系不同,而又都具有特殊的一面。这种个体热点的特殊性,就决定了新闻媒体在开展经济热点问题报道时,必须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思路和对策。
“火上浇油”。经济领域里的许多热点在处于萌芽时期,就显示出巨大的社会推动力。为了扩大其热点效应,新闻媒体应抓住时机,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动热点升温,促使热点问题迅速成为影响全社会的主旋律。去年3 月,烟台市委准备选调第二批赴藏支援经济建设的干部,援藏问题很快在各级机关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热点。为了推动这一热点迅速升温,配合市委做好援藏干部选调工作,报社总编辑带领4 名部主任急赴西藏聂拉木县,采访烟台市第一批挂职干部在当地带领群众加快经济发展的感人事迹。在短短二十几天的时间里,《烟台日报》突出刊发了5 篇长篇通讯、20 多篇赴藏采访日记和近40 幅新闻图片。“援藏”很快成为波及全市上下的热点话题,“援藏光荣”成为整个社会舆论的主旋律,各级干部争相报名援藏,本来只有7 个名额,结果有2000 多名干部报了名。事后,市委主要领导同志说,这次援藏干部选调工作能够圆满完成,新闻媒体在创造良好舆论氛围方面功不可没。
“反弹琵琶”。经济领域里的热点问题是纷繁复杂的,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有有益的也有有害的,有的虽然是有益的但热过了头也会走向反面。因此,新闻媒体在唱“热点戏”时,必须用好“反弹琵琶”这一招,就是在那些反面的、有害的热点问题面前唱点反调,通过堵、疏结合的方式,及时调整这种热点的运行轨迹,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达到唱响主旋律的目的。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后,企业改制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有些地方却刮起了一股“改制风”。他们不从客观实际出发,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不执行《公司法》,靠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干预,盲目追求数量和速度,给企业发展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这个问题一露头,我们就敏锐地看到了它的危害性,因而在新闻宣传中旗帜鲜明地与这股盲目追求数量和速度的“改制风”唱反调。我们一方面发表系列评论,强调企业改制要求实事求是、规范操作,严厉批评那些在企业改制过程中盲目追求数量和速度的歪风;另一方面强化正面典型报道,介绍从实际出发深化企业改革的经验,引导干部群众全面领会十五大精神实质,扎扎实实开展企业改制工作。由于引导得当,全市及时纠正了这股歪风,使企业改革很快步入了健康轨道。
“引而不发”。经济领域里有些热点问题,由于其自身的多面性,常常在社会上形成绝然不同的看法,而这些不同的看法往往又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这类热点问题,新闻媒体如果急于表现出倾向性,不但不能有力地引导舆论,反而有可能促使热点问题恶化。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引而不发”,让不同观点展开讨论,大家在讨论中自我教育,最终达成积极的共识。去年五月,栖霞县一个农民抢注烟台碧海大厦的“碧海”商标。这一事件在烟台经济界、企业界引起强烈反响,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社会上形成了绝然相反的两种观点。我们认为,“碧海商标事件”对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为此,我们拿出大量版面,围绕“如何看待注册商标的迟钝”、“如何看待农民的抢注”、“如何看待企业经营的道德准则”等问题,请企业界、经济界、法律界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各抒己见。大家把“碧海商标事件”放在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看,既讲市场经济的无情竞争又讲企业经营的道德准则,最后以述评《商标抢注告诉我们什么》结束了这个热点问题的报道。这次热点问题报道,虽然刊发的主要是各方的不同观点,却给广大干部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律教育课,收到了良好的舆论引导效果。引而“不发”,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发”。
经济领域里的热点问题是纷繁复杂的,热点问题报道也不应该只拘泥于几种模式。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事而宜,才能使“热点戏”始终高扬主旋律。
原载于1999 年4 月《新闻业务》
抓住本质 才能正确引导舆论
——浅议如何搞好经济形势报道
搞好经济形势报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是党报必须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几年来,各地在开展经济形势报道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也必须看到,目前有些地方在经济形势报道方面存在误区。比如,一搞经济形势报道,就是到处“莺歌燕舞”,形势“一片大好”。这样搞经济形势报道,特别是在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情况下这样做(常常越是经济形势不乐观越需要开展经济形势报道),不但不能引导社会舆论向积极的方向转化,反而会引起群众的逆反心理和不满情绪。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根本原因是记者常常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而抓不住形势的主流和问题的本质。
我认为,要搞好经济形势报道,记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观点看待形势,真正透过现象看本质,把准大局写稿子。
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经济形势
只有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经济形势,才能在形势一片大好时不会盲目乐观,引导人们清醒地看待面临的困难和潜在的危机,避免由于舆论引导的偏差造成群众头脑发热;也只有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经济形势,才能在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情况下,引导人们从困难中看到希望,鼓起人们的斗志,振奋人们的精神。
1996 年下半年特别是进入第四季度后,烟台经济形势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表现为对整个经济形势悲观失望,相当一部分干部群众因此情绪浮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烟台日报》决定开展一次大规模的经济形势报道,调整人们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