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琨的献身进取精神,来自他的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他“位卑未敢忘忧国”,兢兢业业地为国聚财、理财、用财。我们应该像李崇琨同志那样,说主人话,干主人事,以实际行动关心改革的大局,时刻把工作放在心上。李崇琨的先进事迹为我们提供了一份进行理想纪律教育的生动教材,我们的干部职工都应该向他学习,在改革中多做贡献。
奉献者之歌
——记海阳县丛麻院蚕种场助理农艺师乔淑英
她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来到这个离海阳县城50多里的偏僻山沟里,已经整整22年了。多年来,她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桑蚕育种事业上,像春蚕吐丝一样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奉献者之歌”。
她,就是海阳县丛麻院蚕种场助理农艺师、共产党员乔淑英。
(一)
1963年秋天,23岁的乔淑英高中毕业后,毅然放弃了升学和在青岛就业的机会,带头报名来到丛麻院蚕种场,当了一名养蚕工人。
两年后,“**********”的急风暴雨莫名其妙地刮到她头上。有人说她是“混进革命队伍的地主子女”。顷刻间,她从一个优秀共青团员、模范工作者,一下子变成了受人歧视的“黑五类”。
也正是这时,乔淑英收到了未婚夫的来信,要她赶快想法调出蚕种场,结婚成家……怎么办?走还是不走?此时此刻,乔淑英想了很多很多。她想到自己幼年失去父母后,党和人民对自己的亲切关怀;想到当年老场长到青岛请自己和同学们来蚕种场的情景。如今,党的事业需要自己,自己怎么能因为个人利益离开蚕种场呢?
党的生日这天,她第一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表达了自己扎根山沟的坚定信念。紧接着,她又给未婚夫写了三封长信,说明自己不能离开蚕种场的理由,把未婚夫从万里之外的云南请到山沟里来举行了婚礼。
1979年,乔淑英的丈夫常宗伦从云南调到本省的莱芜工作。不久,老常的一个同学主动提出帮忙把乔淑英调到莱芜。乔淑英想,眼下蚕种场的老技术员都先后离任了,100多人的蚕种场,全靠她一人掌管技术。自己一走,不但要影响到本场的生产,而且要影响到全地区养蚕业的发展。她诚恳地对老常那位同学说:“你不必费心了,我要在这里扎根。”
党组织很关心他们夫妇的生话。1982年,组织上决定把乔淑英调到莱芜工作,解决他们夫妇两地分居的问题。当场领导第一次找乔淑英谈话的时候,她激动得热泪盈眶,诚恳地对场领导说:“咱们蚕种场已经成为全省的重点育种单位,这里需要我啊!我要在这山沟里干一辈子!”
(二)
翻开蚕种场的工作日记,可以看到,20多年来,乔淑英是全场出勤最多的一个,也是休假最少的一个。工人们说:“乔淑英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用在了工作上。”丈夫在云南工作的14年里,乔淑英没有休过一次探亲假。丈夫调到莱芜后的6年里,她也只去探望过2次,而且每次都是提前返场。平时,她很少休星期天。每年春、秋两个蚕期,哪一季她的体重也要掉下十几斤。场领导经常劝她保重身体。她总是说:“我们养蚕人也要像蚕一样,只要活着,就要为人民吐丝。”
由于过度劳累,疾病过早地缠上了她瘦弱的身躯。1982年秋天,育种最关键的时刻,乔淑英一连几天滴水不进,吃一口吐一口,脸色腊黄,本来就瘦弱的身躯只剩下80多斤。工人们再三劝她赶快到医院检查一下。她却老是说:“养不完秋蚕我不能走啊!”照样天不亮就起床,到蚕室观察温、湿度和蚕的发育情况。每天晚上还要到蚕室去看两三次,几次昏倒在蚕室里。后来,场领导强把她送进青岛医院,经检查,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梗阻,马上住院做了手术。
手术后第15天,她硬是背着医生,向场里挂了长途电话。场里去车把她接出了医院。她把病假条撕掉,第二天就上班了。工人们实在不忍心她这样干,好几次把她反锁在家里。可是到了晚上,她又出现在蚕室里。
(三)
乔淑英刚到蚕种场的时候,只是一名普通的养蚕工人,每天喂完蚕就开荒植桑。冬去春来,她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一片片丰收的桑园,也换来了一枚枚模范工作者的奖章。对此,乔淑英并不满足,说:“作为养蚕工人,只有系统学习养蚕理论,掌握科学养蚕技术,才能干好自己的工作,也才能对社会奉献得更多。”从此,她就开始对蚕桑专业技术进行钻研和学习。
当时,蚕种场的条件是很艰苦的。她白天在山上工作十几个小时,晚上便一头扎进书堆里。她凭着一股拼劲,利用劳动之余,一气学完了中专蚕桑专业的全部课程。
1976年,场里决定让她代理技术员的工作。学完中专课程以后,乔淑英又开始攻读大学蚕桑专业课程。当时,她已是30多岁了。一个人负责全场的技术指导,还要带孩子。她千方百计挤出时间学习。今年春节,场领导为了让她去莱芜同丈夫、孩子一起过一个团圆年,特意为她安排了一个月的假期,还把过年的东西全部准备好了。然而,她婉言谢绝了。当万家团圆欢度春节的时候,乔淑英却一个人在办公室里攻读《蚕病学》。她就是凭着这样一股拼劲,学完了大学蚕桑专业的全部课程,并被批准晋升为助理农艺师。
十几年来,乔淑英把学到的知识及时运用到生产买际中去,解决了生产中的许多难题。去年秋季,小蚕刚刚进入二、三龄期,就出现了白僵病,几天时间,病蚕数量达到250多万头。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就有全场蚕种毁灭的危险。她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果断地采用福尔马林草木灰防僵粉急救,很快控制住了白僵病的发展,保住了蚕场,为国家避免了10万元的损失。
今年春季,由于低温,桑树萌叶期推迟,造成桑园产叶量与养蚕量比例严重失调。为了保住重点,场领导决定除掉一部分蚕。乔淑英制止了这种做法,大胆改革喂桑方法,科学安排每次的给桑量。由于她的努力,全场在桑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不但保住了全部的蚕,而且使蚕茧产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几年来,在乔淑英和全场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丛麻院蚕种场转亏为盈,蚕种产量和质量跨入全省先进行列。今年3月,这个场被省丝绸公司授予“全省丝绸行业先进单位”称号。
一个普通党员的价值观——
范瑞敏:人生风流在奉献
编者按 这篇报道,写的虽不是什么英雄豪杰,也并非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它却通过一件件具体细微事情,深刻反映和揭示了一个普通共产党人所具有的公而忘私、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和品德。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国家干部,都应像范瑞敏那样,把人生的大部分融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党增光添彩!
范瑞敏,这位全国金融系统的劳动模范、招远县工商银行三八储蓄所主任,像雷锋那样,把生命的大部分融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谱写了一曲以奉献为主旋律的风流之歌。
1980年5月,在乡镇储蓄所干了9年出纳员的范瑞敏,调到县城北大街工商银行储蓄所。她凭着年年当先进和扎实的基本功,两年之后成了招远县金融史上第一位女外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