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改造是大、中企业改革舞台的强劲支柱。烟台市从当地实际出发。大胆提出有利于加快发展,有利于提高效益,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的改革方针,制订了“三个1/3”的股份制改造规划,即国有资产全部出让,完全由社会控股的小企业占1/3;国有资产参股、社会法人控股的占1/3;国有资产控股、社会参股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占1/3,
从而保证了产权改革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到6月底,全市县属以上工业企业中,有226户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任务,改造面达35%。其中,62户改造成完全社会股的股份制企业,38户改造成社会控股、国家参股的股份制企业,126户改造成国家控股、社会参股的股份制企业。同时,他们利用地处开放前沿的优势,引导国有大、中型企业竞相与外资嫁接,寻求新的生长点。到六月底,全市累计完成嫁接改造项目1620个,合同利用外资9.77亿美元,乡镇以上工业企业嫁接改造面达65%。其中,市属国有大、中型企业嫁接改造面达85%。
新机制、新舞台,成为大、中企业独立自主上市场的活力源。企业兴衰,由依赖政府调控、向政府叫苦要政策,到不给政府找麻烦,走向市场找出路。上什么项目,干什么产品,企业真正自己说了算。烟台合成革总厂为扩建2万吨二异氰酸脂工程跑立项,5年仍是个未知数。去年,该厂与日商合资,董事会根据市场需求,决定投资2300万元,新上3000吨聚氨酯树脂和1000吨聚氨酯弹性体两大工程。前者3月份动工、10月份投产,后者5月份动工、今年1月份投产。合资公司创办9个月就实现利税1653万元。
政府赋予企业的权力,由传统的产品经营扩大为探索资产经营。他们适时推出20多户大型企业集团,进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试点,在保证价值形态增值的前提下,放手让集团公司经营处置国有资产,使国有资产长期被压抑的潜能开始释放出来。烟台有色金属企业集团合资改制后,将剩余固定资产向外商出让,收回资金2600万元。并迅速裂变膨胀,发展成为多种所奇制的跨行业、跨地域的23个企业群体,资产总值猛增5倍,经济效益翻了一番多。
苦练内功创效益
烟台市委、市政府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公平的竞争天地,国有大、中企业效益如何,还要看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为此,他们引导大、中企业苦练内功健体魄,眼睛向内创效益。
抓住产权制度改革的机遇,实行内部管理脱胎换骨的改造。他们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将市场法则引入企业内部,一举甩掉了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企业社会职能庞杂、组织结构臃肿的“包袱”,轻装上阵,以崭新的风貌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烟台钢铁企业集团成立9个子公司,将非生产性的社会服务职能从主体中剥离出来,由无偿或带有补贴性质的“福利型”,转变为有偿的商品化经营,节约各项费用340万元。去年这9个子公司实现利润313万元,成为企业经营新的生长点。
“划小核算单位,经营上放权,财务上收权”,是烟台市大、中企业扩大财源,生财聚财的一着妙棋。烟台东方信息产业集团年初对下属二级单位由销售额承包改为纯利润承包,下放销售费用、销售额、工资奖金和差旅费等项自主权,以调动二级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下属二级单位财务人员工资奖金的发放,由二级单位收归为集团总部,统一集中管理。采用这种办法后,产品销售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6%,销售费用却下降了12%,差旅费降低了23%。
库存积压严重,生产成本上升,货款回收困难,是阻碍大、中企业发展的三大顽症。烟台市委、市政府知难而进,对症下药,定指标,抓活动,比效果。他们确定了市直工业系统到年底盘活资金4.5亿元,全市工业企业节约能源、原材料价值1.5亿元的奋斗目标,在667户县属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了“抓管理、降消耗、破纪录、上水平”活动和“比效益、做贡献、创一流”活动。企业自身纵向对比挖潜力,企业之间横向对比争第一,在困境中实现了高效益突破性发展。上半年,全市县属以上工业企业共盘活资金6.3亿元,其中市直工业盘活2.6亿元。全市工业实现节约价值8600万元,分别占今年计划的57.8%和57.3%。
唱红市场才神气
市场最无情,市场最公正。大、中企业要真正昂起龙头,当好主角,最终必须以过硬的产品唱红市场,站稳脚跟。
企业上市场,科技要先行。烟台市推出“国有企业科技进步百强工程”,按照高技术、高效益、高市场占有率、高出口创汇、高投入产出率等标准,在县属以上工业企业中选定100户作为百强工程企业,在资金、能源、交通、原材料等方面实行倾斜和鼓励政策,扶持百强工程企业加快发展。烟台制革厂先后获得6项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但科研与生产脱节,有成果无效益,企业严重亏损。他们将厂内科研所由一个科室转为法人实体,面向市场搞科研,搞好科研创市场,很快扭亏为盈。今年上半年,百强工程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5.7亿元,实现利税4.86亿元,其中利润2.36亿元,在全市县属以上工业企业中所占比重分别为38.8%、53.5%和57.3%。
“超前开发,好戏连台”,烟台大、中企业唱红市场高人一招。烟台东方信息产业集团开发的电力调动专用微机系统10年换了6代,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微机键盘产品,一投产就形成年产10万台的规模,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一度处于亏损边缘的烟台铜材厂成功地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上引连铸机,取得国家专利,被国家计委和机电部列为替代进口产品,列入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计划。企业由一个进料加工企业变为设备制造企业,去年一举跨入全市10大利税大户行列……烟台市国有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状况得到改变,大规模、高科技、外向型的工业经济格局正在形成。
面对全市大、中企业驰骋市场的好势头,烟台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告诫厂长、经理们:“这不过是一场好戏刚开台,唱红市场才神气!”
企业调研手记
企业家应学会营运资本
——企业调研手记(1)
最近在一次全省国有企业改革与宣传研讨会上,听到中国渤海集团董事长李甫田讲的一件事,很受启发。
这个集团投资6000万元建设一座热电厂。建成后,他们不是靠商品经营和挣电费收回投资,获得利润,而是以大于6000万元的价格,将60%的股权卖给了英国亚洲电力公司。他们不但立刻收回了全部投资,赚了钱,而且还持有该电厂40%的股权。正是凭着这样一种思路,这个集团从1984年3000元起家,发展到今天4亿多元的资产,资产增值了13000倍。
渤海集团资产急剧膨胀的实践,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国有企业及其领导者,在实现了由产品生产者到商品生产者的第一次跳跃之后,如何迅速实现由商品经营者到资本营运者的第二次跳跃?这是一个必须引起企业家重视的问题。
资本营运在搞活企业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机制问题固然重要,但经营者缺乏资本营运知识,经常做出错误的决策,同样可以把企业引向死亡。
不同的观念就会有不同的运作,观念和行为方式最终是由知识决定的。有无资本营运知识,决定了商品生产经营者和资本营运者从观念到行为的巨大差异:商品生产经营者的最大特点是营运产品,资本营运者的最大特点是营运资金,使之不断增值;对企业的安全,商品生产经营者靠单一性的“产品保护”,资本营运者靠多元性的“产业保护”;商品生产经营者最着急贷不到款,不怕滞胀,而资本营运者最着急的是三项资金增加,资产闲置;对技术改造,商品生产经营者关心的是技术水平的先进性,资本营运者关心的是投入回报率;商品生产经营者搞的是“围墙内经济”,资本营运者搞的是“开放型经济”;商品生产经营者重在计算市场缺口,资本营运者重在分析竞争对手。这些差异说明,营运资本比营运商品更高明,更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现在,每一个企业都时时刻刻处于市场竞争之中。这种竞争,已由较低层次的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最后发展到企业设计的竞争、经营者资本营运智慧的竞争。竞争的层次在升高,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企业家必须学会高层次的竞争;否则,必然要在这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优势企业”之我见
——企业调研手记(2)
时下谈及企业问题,经常听到一种说法,即“政策、资金要向优势企业倾斜”。那么,第一,全面的观点。有人认为,时下生产经营红红火火的企业就是优势企业;也有理水平、技术设备、产品档次和质量、市场竞争力、应变能力等诸方面素质的综合反映,而绝不能仅仅看其某一两项指标。因为不管哪一种单项优势,都决定不了企业是否能够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持续的竞争力。
怎样判定一个企业是否是“优势企业”呢?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必然造成“倾斜”决策上的失误。我认为,要搞清“优势”问题,必须确立以下三个观点。人认为,技术设备先进的企业就是优势企业;还有人认为,眼下产品旺销的企业就是优势企业,等等。其实,这些观点都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优势企业的“优势”,应该是管第二,动态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企业的“优势”也同样如此。今天的“优势”企业,明天很可能变成“劣势企业”;反之,今天的“劣势”企业,明天则很可能变成“优势”企业。此类现象,屡见不鲜。“张裕”走出低谷,再创辉煌;“二棉”回天无力,最终破产,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证。纵观这些变化,可以看出,有些是由主观因素引发的,有些是因客观因素造成的,但归根结底,取决于内在因素。因而“优势”企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否则今天政府手上的“宠儿”,明天很可能成为市场上的“乞丐”。“劣势”企业应树立信心,苦练内功,跨入“优势”企业行列也并非难事。政府有关部门也切不可用静止的观点,看待某个企业的优势与劣势;不然,难免出现“倾斜”决策上的失误。
第三,辩证的观点。现在有些同志有一种看法,认为困难企业则无“优势”可言。其实并非如此。有的困难企业潜在着很大的优势,只是由于某种因素的制约,致使这种优势难以显现。如果能够及时排除这种制约因素,这样的企业则很快会变成“优势企业”。“倾斜”决策的正确与否,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某些企业的兴衰与存亡。因此,务必以正确的观点,做出科学的决策。
“嫁接管理”是上策
——企业调研手记(3)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大量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入了我们的企业,对提高企业技术素质和产品质量、档次,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勿庸讳言,有些企业虽然斥巨资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却并没有产出高效益,甚至严重亏损。何以出现如此局面?根源就在于对先进的技术设备缺乏科学的管理。
《美国银行》杂志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到:“归根到底,90%以上的企业破产是由于管理上无能与缺乏经验。”在美国,早就有“三分七分”之说,即指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的好与坏,甚至企业的成与败,“三分在技术,七分在管理”。原因就在于,技术性问题一般都属于“执行性”问题,而管理性问题一般都属于“决策性”问题。如果管理出了毛病,再先进的技术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日本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能够后来居上,其成功的奥妙则是在日本的“树苗苗”上嫁接了外国先进经营管理的“枝条”,既保持了民族的特色,又及时吸收了各国管理的精华。他们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指出,管理与技术设备相比较,管理更重要。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管理现代化为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准备了条件。
欧美经济学家认为,来自日本的挑战,不是什么东西便宜、技术高超、设备精良,而是他们能让每一个职工为企业自发地尽忠效力的管理制度。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孔茨和唐奥纳明确提出:“我们把管理看成是与经济发展有关的唯一的最重要的社会活动。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本身,只不过是被动的因素。如果一个国家想要使经济增长和发展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就必须通过健全的、主动的管理工作,把这些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协调起来。”
国外的经验和我们的实践都充分说明,对外开放,引进技术和资金是“良策”,而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方式方法则是“上策”。
“飞轮”的品牌效应及其他
——企业调研手记(4)
去年以来,在烟台罐头总厂发生了几件很有意思的小事。
其一,十多年前曾经经营过“飞轮牌”干装苹果罐头的日本正荣株式会社,去年底几经周折找到烟台罐头总厂,洽谈恢复“飞轮牌”产品的经营业务。之后,四川、陕西、福建及东北地区的一些与烟台罐头厂已多年中断来往的老客户,也都陆续回到烟台寻找“飞轮牌”。这些老客户回来时几乎是异口同声:“还是‘飞轮牌’靠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