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章老师讲了一个“秀才过河”的故事,很有意思,复述如下,以飨朋友。
在胶东这个地方,有“月一架桥,清明拆桥”的说法。就是桥一年一架,一年一拆。每年阴历十月一日(又叫月一),天凉了,农人们忙完了地里的活儿,开始在河上架桥;每年的清明,天暖了,雨水多了,河里的水也多了,就开始组织人拆桥。
乍听起来,觉得这事有点不太对头。在我们看来,桥何必要架架拆拆的,闲得没事找事。再说了,就是拆也不应该在清明拆,你想想:清明开始,河里水多了应该架桥,而月一河里的水少了,才应该拆桥。
的确在理。可是朋友,有一个情况你可能不太清楚,那就是过去的桥与现在的桥是不同的桥。从前,河上的桥不是像现在这样高大坚固,而是在石敦上担上木头或石板,特别简陋,到了夏天一发大水,桥不就让水给冲跑了嘛!再一个就是夏天水暖了,可以不用桥,脱了鞋子就可过河,所以要拆桥。可是到了秋后,河里的水少了,也不怕水冲了,再加上水凉了,也没法光着脚过河了,于是便可以架桥了。
这样一说,你可能就明白了。故事也就可以开讲了。
说从前有两个村,中间隔着一条河,两个村要交往就要架桥。可是这桥怎么架也成了问题,后来经过两个村的会首商议,一家架一半。于是,这架桥的事也就约定俗成,一年一年地各架各的一半桥。这一年,刚过月一,桥却没架好。一天,一位秀才要从东村到西村,到了河边一看,河上的桥还没架起来,心里便不悦,站在河边嘀咕着:“世道不古,没有人了!”这话被东村的一位老农听到了,对秀才说:“秀才,你怎么能这么说,我不是人吗?”秀才说:“有人怎么不架桥?让我咋过河!”这老农一听,说:“要过河简单,我背你!”
这秀才觉得自己好赖也是一读书人,怎么能像庄稼人一样脱鞋子过河,那不让人耻笑了吗?一听这农人要背自己过河,也就一口答应下来。于是农人蹲下身子,让秀才趴在自己身上,背起秀才便下了水。
农历十月,水开始凉了,农人背着这秀才,心里就觉得不对劲,心想:秀才是人,俺也是人,秀才的脚是脚,俺的脚也是脚,秀才的脚怕凉,俺的脚就不怕凉了?想到这里,就觉得发冤,真想把这秀才扔到水里。后来又一想,不能这么做。如果把他扔水里,他走到哪儿更要臭我们东村了,不但不架桥,村民还不是东西!可是也不能这么白白地背他呀,看他还是个文化人,我背着他像理所应该似的,连句感谢的话也没有。
他正想着,人已到了河心。这农人灵机一动,心想:这桥是两个村架的,我把他背到河中间从情从理都能说得过去,剩下的叫西村的人过来背吧!于是,他蹲下身,把秀才放到河里。还没等他开口,秀才急了,冲着农人说:“你怎么能把我放河里呢?太不懂道理了!”这农人笑笑说:“对不起先生,我们东村的桥就架到这里,你让西村的人过来背你吧!”说完,农人便转身走了,只剩下秀才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河的中央。
哈哈,秀才过河,吃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