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鸟叫,庐山醒了,我也醒了。
起身揉揉惺忪的眼,伸伸昨天爬庐山累酸的腰,走出房间,一股清新的空气迎面吹来,顿觉神清气爽。
我是住在离花径景区不远的一栋别墅里,别墅依山而建。别墅的后门有一条通往后山的小径。小径由碎石铺路,步步上台阶。小径两旁是一片竹林,竹林里叽叽喳喳的画眉、百灵如哨如歌。夜里不知什么时候下过小雨,翠绿的竹叶上滚着水银样透亮的珠子。跳来踏去的鸟儿,摇动着竹枝,水珠便扑扑弄弄地往下滴落。这些会享受的鸟们,真会找个幽静美丽的地方欢趣,它们玩趣的智商超过了人类,令人羡慕。
穿过竹林小径,拾级而上,不一会就到了小山顶。山顶上有一观景亭,亭子是木结构的,红色的立柱,棕色的顶棚,水泥基座,建在乱石之上,立在翠柏花草之中。站在亭子里,对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可以欣赏着整个庐山早晨的风光和景色。往东望,孕育在灰清色云光里的太阳,正在分娩出生。庐山的早晨,一丝风儿没有,牯岭上一道炊烟在空中直直地冒着,高大粗壮的松树、杉树静静地立在那儿,象一排排肃然站立的卫兵。掩映在林中的别墅群,在游曳的云雾中时隐时现,就象站在蓬莱阁上观海市蜃楼,变幻莫测。近处花径公园里已有人开始游动,晨钓的人们,打破了如琴湖的宁静,他们把鱼钩扔进水里,湖水荡着波光云影。往南望,是庐山的名峰香炉峰,那黛色起伏的山峰,象睡在雾中的美人。丝丝缕缕,如烟如纱的雾气,在山中飘飘渺渺,缠缠绵绵,给人一种柔和的蒙胧感和神秘感。当紫中泛红的太阳刚刚露脸,雾气便罩上了红晕。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大约就在这个时候写的吧。可惜因为隔得太远,又被雾气笼罩,尽管是八月的丰水季节,却看不到瀑布。不过一闭眼还是能看到的,俗话说,眼不到,心到。想象的空间更广阔,更美好,这大约是佛家的观念吧。
往西看,最显眼的就是仙人洞附近锦绣峰上的那棵倣霜斗雪、栉风沐雨的“劲松”了。它依然是那样威严与挺拔,在伟人、诗人******眼里,它是一棵政治松,它有着伟大的品格和宽广胸杯,有着昂扬的斗志和坚强的毅力。“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在当时的背景下,他把庐山西风云与世界上的斗争风云联系起来,在这里谋划着惊天动地的治党治国大略。庐山之所以为名山,不光在于它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光,与政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人也称它为政治名山。联想到昨天游览的“芦林一号”******旧址,******、宋美龄居住过的美庐、******几次居住办公的滴水洞,庐山会议旧址以及看了****中央三次会议的录像,秃不与政治密切相连。政治的云雾也和自然界的云雾一样,时过境迁,烟消云散,留给人们的只是沉重的感叹。往北面看,就是绣绵谷了。谷底流水潺潺,就象乱石中流淌的银子,清凉凉光闪闪的。谷坡上花红树绿,林中鸟鸣兽叫,象一个天然的动物园。尤其是布谷鸟在空旷的山谷中叫得那么响,两边的谷壁都在重复着它那“布谷布谷”的声音。谷顶石如猿马,峰岭逶迤。站在小亭子里,转动着身子往四边远眺,只觉得云雾中的山是动的,别墅是动的,松林是动的,天地也在不停的转动。
庐山是一座仙山,也是一座诗山。晨读庐山,象读一首朦胧诗,象读一部意识流小说,象读一幅大写意的画,更象看一个用蒙太奇手法组合的艺术片。庐山是多角度的,多层面的。读庐山的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带着美学的观点去读,可以带着休闲的观点去读,可以用历史的观点去读,也可以用政治的观点去读。每个人游庐山的目的不同,对庐山的认识不同,读起来也各具特色。从慧远、陶渊明、谢灵运到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再到******、朱德、叶剑英,这些先贤前辈们读庐山往往把历史与现实,自然与政治结合起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古至今,又有几个能识得庐山真面目呢?
太阳升起来了,游人涌动了,车辆鸣叫了。庐山,经过一夜的寂静,又开始了它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