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词典上的解释是家庭的住所。其实这是一种表面的无情感的直译。家比住所有更丰富的内涵,有更深厚的情韵。在异国豪华的高楼大厦里,在他乡的山庄村落里,那是住所,不是家。我们常说四海为家,是把四海当成家,当成家毕竟不是家。家是祖血的泉源,家是跳动不息的人脉。家中的故土下埋着一代又一代祖先的尸骨,家中的土地上生活着一辈又一辈的乡亲父老。有生命完成的悲伤,有哇哇坠地的喜悦。这是生命的代谢,也是血脉的延续。
家是童年的摇篮,家是情感的维系。想起家便想起爷爷奶奶的爱抚,想起父老乡亲的温暖,想起同辈哥嫂们的笑脸,想起童伴们的欢趣。饲兔、喂猪、养羊、牵牛、骑驴、放马。凡是在那块故土上能享受到的欢乐,都得到了尽情的享受。家乡的生活是充实的,诱人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是情感的载体,是感情的溪流。那曾经摸过鱼的河,那曾经套过野兔的沟,那曾经掏过鸟蛋的杨树,还有那曾经偷过瓜的园子……
人离开家就有想家的苦恼。人是一棵树,家是人的根。无家的人就象一棵无根的树。人不管离家多远,也不管离家的时间多长,都想家。离家越远,时间越长,想家的情感就越冲动,想家的滋味也越难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古人马致远对漂泊在外流浪人的那种想家滋味,刻画的何等淋漓?我们又何尝不是呢?看那些回家探亲的台湾同胞,看那些寄居国外的侨胞,一旦踏上家乡的故土,便高声长叹:到家啦!有的双膝跪地,有的抱树大哭。这是思家之情的爆发,这是爱家情感的泄露。
人一回到家就有回到家的喜悦,就能体会到到家的快感。当你看到探出墙头的杏花,当你听到一声声的蛙叫蝉鸣。当你穿过儿时玩耍的大街小巷,当你走进旧宅老院,你会兴奋地全身血管膨涨。听着老少爷们的问候,亲一亲不相识的孩子,握着儿时伙伴的手,你会激动的热泪盈眶,这时的心情,用什么语言都难以表达。“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一生漂泊在外,八十六岁又体会到回家的温暖与幸福。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富贵豪华也好,贫穷简陋也罢,家总是人们情感的凝结。随着年龄的增长,浓缩了家的观念。家有四间草屋,有人欲千金买之。回家时看看那园中的石榴,扯着那爬满墙头的喇叭花,心中顿生难舍之情。于是对曰:燕恋旧巢,凤栖故林,叶落归根,人老归心。这家是万万不能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