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开宗明义,就说这本书写的不过是“满纸荒唐言”。这样说,显然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既是“荒唐”,何苦还要撰著!那么——“满纸荒唐言”是什么意思?
《红楼梦》第一回,作者于小说卷首交代了此书的创作来由,是由空空道人自石上“抄录回来”,“后经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题日《金陵十二钗》”,并题了首五言绝句,即: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是《红楼梦》全书唯一一首以作者身份写下的诗句。作者将其置于卷首,显然具有开宗明义的性质。脂评说:“此是第一首标题诗。”
所谓“荒唐言”,原是《庄子·天下篇》对庄子思想、精神及其文学风格的表述:“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见之也。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红楼梦》作者在小说起首处就直接借用庄子之言来概括自己的创作,显然是“别有用心”的。
一般认为,这里的“荒唐言”,不仅包含因天下“沉浊”,作者可避免当时的文字之祸的难言之隐,也不仅局于“大荒山无稽崖”顽石故事的荒唐由来,还指出了该书叙述的故事从根本精神上与传统观念的冲突与对立。因为在这“荒唐言”中,浸透了作者对封建末世的全部感受,对现实社会的愤激、哀惋,对人生的悲痛和感慨,所以说是“一把辛酸泪”。
曹雪芹在经历家族巨变、沦落,饱受人世冷暖的刻骨铭心体会后,借女娲补天的神话,虚构出女娲曾弃一块顽石于大荒山青梗峰下,顽石上记述“无材补天,幻形人世”,“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他以顽石的自怨自叹,表明了创作《红楼梦》这部小说的缘起和用意。即:作者生于封建社会末世,他透过家族的衰败,看到封建社会之“天”已经“残破”,无法修补,因而借顽石之口,说自己没有匡世济时之才以挽救这个社会的颓势,枉来自人间一场,只好将自己对“身前身后”社会历史、现实的全部感受,敷演成这部小说。表面看,这是作者的自惭语;实际上,却是激愤之言。
对于作者创作《红楼梦》这部小说的苦用心,世人却难以理解,甚至误 解,以为其中不过写了些“儿女私情”,只是作者痴情的表现,作者是悲愤的;故而,作者要特别标出“谁解其中味”,以诉说其难以明言的隐衷。
甲戌本“凡例”为《红楼梦》题写有一首诗:“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正是这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写儿女私情的“荒唐言”,却是字字浸血的对社会、人世的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