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极为专业的素质,可以在短时间内平息一场暴乱。加丹加的暴乱并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冲伯被以危害国家罪判处死刑。
在押送冲伯的途中,几名匪徒在飞机上绑架了冲伯。这绝对不是单纯的个人恩怨,因为在冲伯被绑架后的第四天,加丹加宪兵连同比利时、法国、西班牙雇佣军便以此为由头进攻刚果东部。在东部重城基桑尼加和布卡武驻满了雇佣军,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推翻蒙博托政府,实现独立。蒙博托毫不畏惧,他性格中没有妥协的一面。在蒙博托的指挥下,“蒙博托刚果国民军”一鼓作气将欧洲雇佣军赶出刚果。
蒙博托的新政府在他的铁腕下站稳了脚跟。他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安置政府官员,其中,伦纳德·穆拉巴将军被他任命为总理。但穆拉巴在总理位子上没坐多久就被蒙博托撤了,因为蒙博托认为总统和总理并存的制度只会带来无尽的争执,第一届政府就是这么垮掉的,如果把权力都集中在总统一人手中,就能杜绝此类事情发生。于是,总统兼任总理,一人独掌大权,蒙博托越来越像一个独裁者了。
不久之后,蒙博托独揽大权的急切性愈发明显,他先后将大部分立法权据为己有,解散省议会并减少省级行政单位,将原先的21个省减少到7个。最后的刚果拥有24个行政区,8个城市、132个地区,其中金萨沙也就是原先的利奥波德维尔成为一个独立的城市省,并在1966年5月正式定为刚果的首都。将行政区域分散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削弱部族权力,减少部族之间的摩擦从而降低国家内乱的几率。
显然,蒙博托是在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他要保证自己可以在1970年的总统大选中胜出,然后名正言顺地成为人民选出的总统。
1969年,蒙博托的支持者吸纳刚果各个政党共同组成了“人民革命运动党”,成为刚果唯一的政党,这样一来蒙博托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在选举的时候,已经没人有资格跟蒙博托一较高下,他是唯一合法又合理的总统候选人。选举结果没有任何悬念,蒙博托顺利当选,他的独裁统治也锋芒毕露。
蒙博托不必再担着政变者的包袱了,那1000多万选票是让他心安理得在刚果政界里为所欲为的依靠。上台之后,蒙博托在内阁来了次大换血,把一些异己撤离,换上对自己忠心耿耿的支持者。独裁的脚步越走越急,也越来越明目张胆,蒙博托的欲望在手握重权中无休止地膨胀。
从政变到1971年,蒙博托的政权逐渐稳固。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蒙博托一再缩小地方权力,并把隶属内政部的国家警察编制为隶属国防指挥部的警察总队,也就是说,刚果一切武装组织都归属到他自己的部下,兵权、政权一手抓。与此同时,人民革命运动党执行委员会和内阁合二为一。实际上,说是合并其实就是支持蒙博托的人民革命运动党吞并了内阁,这样更有利于蒙博托在总统位置上的长盛不衰。
政权得到稳固之后,蒙博托最大的行动就是要统一意识领域。这一点十分重要,刚果正是因为意识形态的不统一才频繁发生内乱的。早在1968年,蒙博托就提出“真实的扎伊尔民族主义”的口号,并将该口号制定为人民革命运动党的指导思想。
在蒙博托看来,比利时的殖民统治让刚果人民失去了本真,扎伊尔民族性一点一点地被弱化,这里的人民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受到了殖民者的深刻影响。要想去掉殖民者留下的烙印,就必须从思想上根除殖民意识。于是,在1971年10月27日,蒙博托将“刚果(金)”
重新改名为扎伊尔,并号召要发扬扎伊尔古老的传统文化。蒙博托曾说过:“发扬不是恢复。我们不打算盲目地恢复我们一切传统的风俗,而只是选择那些能完美地适用于现代社会的风俗。这些风俗鼓励进步,创立一种激进的、完全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振兴民族主义的基础上,蒙博托规定,凡是原取基督教名的扎伊尔公民必须改成具有扎伊尔民族特色的名字。蒙博托第一个将自己的名字改成蒙博托·塞塞·塞科·库库·恩关杜·瓦·扎·邦加,这个音节繁长的名字具有浓重的扎伊尔味道,翻译过来差不多是“无敌勇士”的意思。
蒙博托的民族主义让扎伊尔天主教徒们感到不安,宗教冲突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不过,在这场振兴民族性的运动中,蒙博托成功地增强了扎伊尔人的民族性,使他们扔掉西装穿起了民族传统服饰,信奉蒙博托提出的指导思想胜过信奉天主教。扎伊尔作为一个民族正在被纯粹化,在蒙博托的努力下,扎伊尔正从过去的殖民阴影中走出,实现真正的意识独立。而蒙博托本人也因此获得了扎伊尔人民以及广大非洲国家的信任和钦佩,曾经一些跟刚果势不两立的非洲国家也都在这种影响下解除隔阂、握手言和。
然而,当人们对蒙博托的指导思想深信不疑的时候,蒙博托对人民的思想统治也就基本告成。
四外交风云
在漫长的统治生涯中,除了稳定内政,蒙博托执政的另一亮点就是外交。
自从蒙博托执政以来,扎伊尔跟周边国家的关系日益变得融洽。乌干达、刚果(布)、布隆迪等国家先后跟扎伊尔建立了外交联系。
在外交方面,蒙博托能够时刻保持冷静并在短时间内判断出自己即将做出的决策是否正确,特别是在帮助非洲尚未独立的国家摆脱奴役方面,蒙博托绝对是一面旗帜。他曾不遗余力地帮助安哥拉进行民族解放运动,为当地的民族运动组织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安哥拉在19世纪被葡萄牙占领,20世纪50年代成为葡萄牙的一个“海外省”,直接受葡萄牙政府的领导。也是在20世纪50年代,安哥拉独立解放运动拉开帷幕,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先后崛起,领导安哥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其中,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是受到蒙博托资助最多的一个组织。
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的大部分活动资金来自扎伊尔,队伍中的人员征募和培训也都由扎伊尔负责。也许包括蒙博托在内的所有非洲人心中,对黑人同胞的怜悯和支持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对欺压和侮辱非洲人民的西方殖民者的痛恨也是存储在基因中最深刻的记忆。能够帮助所有的非洲人脱离苦海,似乎已经成为所有非洲国家的共同目标。蒙博托下令禁止葡萄牙人居住在扎伊尔和安哥拉周围,并且资助起一支庞大的反对葡萄牙的武装队伍。
在多年的外交经历中,蒙博托得到了大多数非洲国家领导人的认可。他在非洲事务方面的谦虚和谨慎,以及维护团结和统一的指导思想,征服了很多像卡扎菲这样的激进派人物。说得通俗易懂一些,蒙博托“黑白”通吃,不管是善良温和的统治者,还是极端暴戾的政治家,都跟他有不错的交情。
当然,并不是所有非洲国家都对蒙博托抱有好感,特别是有些国家对“刚果独立之父”卢蒙巴的死耿耿于怀。卢蒙巴于1961年1月18日被谋杀,这一直是困扰在整个非洲大陆的一团迷雾。在众多消息和揣测中,蒙博托被认为与卢蒙巴谋杀案有着不可告人的关系,这一点让很多非洲国家如鲠在喉。
关于卢蒙巴之死,很多学者都有过类似的揣测。有的学者认为卢蒙巴是蒙博托权欲主义的牺牲品,早在蒙博托第一次发动政变的时候,就已经对卢蒙巴心有芥蒂,并希望通过罢黜卢蒙巴和卡萨武布总统来达到自己当权的目的。但是,由于卡萨武布总统背后依靠苏联不易弄垮,蒙博托便把矛头对准了卢蒙巴。在政变之后,蒙博托派兵追捕出逃在外的卢蒙巴并置之死地。一直以来,蒙博托在卢蒙巴谋杀案中处于不利地位,不管学者的分析是真是假,蒙博托都无法从这件案子中撇清自己。
2002年2月5日,比利时官员出面道歉,表示对41年前发生的卢蒙巴谋杀案负责。该官员称当时在谋杀卢蒙巴的计划中有某些比利时官员,比利时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向卢蒙巴的家人道歉。即便如此,学者还是认为蒙博托是阴谋中一个重要的参与者。
卢蒙巴的死让当时部分非洲国家对蒙博托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他们本来都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蒙博托竟然会对战友下手,这一点让非洲一些国家无法忍受。
虽然得不到一部分非洲国家的谅解,但蒙博托并没有走入极端,他的外交政策依旧紧跟非洲主流政策,亲近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谨慎处理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蒙博托恢复了同苏联的外交关系,并同中国交好,同时断绝了与美国处于蜜月期的台湾和以色列的外交关系。
在民族气节方面,很多西方国家都领教过蒙博托的倔脾气。70年代中期,蒙博托在一次演讲中要求外国工业要全部移交给扎伊尔人,工业以外的企业也要由扎伊尔人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在扎伊尔的外国企业大多是欧洲国家一条重要的经济链条,当这些国家的商品遭到抵制的时候,整个欧洲都为之一颤。
特别是英国,它是欧洲众多投资扎伊尔国家中资金最丰厚的一个,投资行业遍及纺织、种植、日用品、饮食、汽车、建筑等,一旦这些企业都被扎伊尔收归国有,英国将面临一次极为惨重的损失。不过,蒙博托并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气节固然重要,也不能因此而得罪像英国这样的西方大国。于是,在宣布了外资企业国有化后不久,蒙博托就出访英国,表示扎伊尔正在进行的国有化并没有针对任何国家,不过是迈出混合经济体制的重要一步罢了,相反,扎伊而很需要外国投资,特别是英国投资,希望两国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蒙博托着实是个聪明的外交官,一方面竭尽全力向那些西方大国示威,一方面又在跟它们表示友好,永远都是利益至上。
不仅对英国如此,就连对在扎伊尔实行了几十年殖民统治的比利时都是如此。扎伊尔独立之后,比利时仍然是个无法疏远的外交国。比利时对扎伊尔一直不愿放手,只要一有机会就制造一些事端搞得扎伊尔鸡犬不宁。不过面对强硬的蒙博托,比利时也只能以平等的国际身份坐在谈判桌前谈两国关系的前景。70年代,两国签订了《友好条约》,示意两国完全可以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彼此,至于两国之间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和平手段慢慢解决。
但是,这种平和的心态并没有维持多久,随着蒙博托的外企国有化经济政策的开始,两国刚刚萌芽的那点友好感觉再次消失殆尽。就在这节骨眼上,比利时一个名叫朱利斯·乔姆的律师写了一本书,书中称蒙博托是靠美国中央情报局才上台的,这样一来,就等于说蒙博托政府是美国扶植的傀儡政府。如果当时比利时封杀这本书,可能两国关系还有挽回的余地,但比利时却称这是国民自由而不闻不问,这让蒙博托火冒三丈。于是,在1974年3月蒙博托撕毁了《友好条约》,断绝了跟比利时的外交关系。
比利时一向认为自己是扎伊尔的宗主国,尽管扎伊尔已经独立,但这种殖民者思想却残留在比利时的大脑里。他们认为这样一本书根本构不成两国关系的障碍,蒙博托执意断绝关系不过是为了掩饰其亲美的嘴脸罢了。蒙博托十分生气,他的怒火告诉他不能再对比利时心存希望,更不能给其好脸色。于是,在扎伊尔居住的几万名比利时人遭到了来自蒙博托最直接的报复。
在扎伊尔投资的比利时企业被扎伊尔政府毫不留情地接管了过来,比利时在扎伊尔严重受挫,政治问题连同经济问题让两国关系水火不容。蒙博托就是要用实际行动告诉比利时,扎伊尔没有比利时只会过得越来越好,得罪了他,那绝对是个不明智的选择,到头来吃亏的只能是比利时。
在外交上,蒙博托只示好,不示弱,单从他作为一个领导者对外时的气节上,绝对是值得扎伊尔人尊敬的。这也是为什么蒙博托虽然贪婪,可扎伊尔人对他并不恨之入骨,至少他给了扎伊尔人腰板硬朗的尊严。
五贪婪的本性扎伊尔虽然不算是个富有的国家,但这里拥有大量的钻石、金刚石等稀有矿产。于是,在扎伊尔富人富可敌国,穷人则是家徒四壁,严重的贫富分化是扎伊尔的大问题。而蒙博托绝对是富人行列中的佼佼者,他所拥有的财富无法估算。
人们用“巨贪”来定义蒙博托在位期间的敛财行为,一点都不夸张。他在扎伊尔北部城市戈巴道里特的别墅富丽堂皇,楼身通体由大理石砌成,看上去美轮美奂,丝毫不逊色于凡尔赛宫。而这样的宫殿式别墅,蒙博托大概有30多处。在这些建筑里,有可以跟奥运会游泳比赛场地相媲美的游泳池,有可以随意在扎伊尔河上游玩的豪华游艇,有自己的飞机场跑道、协和式客机。
世界各地都有蒙博托的豪宅,这些房子如果兑换成钱,够所有扎伊尔人花销一年。在人民都穷困潦倒的时候,蒙博托却享有奢华的生活,这种不协调是造成他后来亡命天涯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