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柯尔伯特领导的一些日子里,法国的海权理论都是系统化的,以中央集权的形势加以实施的。在英国同荷兰的历史中,对这种理论的阐述都分散在好几代人中间。但法国发展海权的过程是非常缓慢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领导者对海权的兴趣能够维持多长时间,要知道柯尔伯特不是国王,一旦失去了国王的撑腰,他的政策将手脚俱废。然而,柯尔伯特在政府活动期间,他所做的诸多努力及成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在他上任初期,法国只有30艘战舰,其中只有3艘有60门以上的大炮;到1666年时,法兰西已有70艘战舰,其中50艘是战列舰,20艘是火攻船;1671年时,数量已上升到196艘;1683年时,法兰西拥有107艘战舰,其中24艘拥有120门大炮,12艘装载有76门大炮,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较小的舰船。法国的舰船修理厂在新的制度和法令下效率要比英国的高得多。
当柯尔伯特的成就在他儿子手里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时,一位曾经是英国舰长的囚犯在法兰西监狱中服刑时说:“在我最初进监狱时,为了医治我的伤,我曾经在布列斯特的医院里待了4个月之久。在这段时间里,我对法国人装备战舰和船员的速度感到惊讶,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这一速度除了英国人之外,没有人能做得到。跟法国比起来,英国拥有的舰船是法国的10倍,当然海员也是他们的10倍。在布列斯特,虽然我只看到了20艘大帆船,每只船上有60门火炮,但他们能够在短短20天的时间里就让其整装待发。他们把船开出来之后,水手们便散去,一旦接到上头的命令,战船便被倾斜修理,理正船体、安放缆索,然后再补充给养和配备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变戏法似的驶出了船坞。我还看到配备了100门大炮的战舰,他们能够4~5个小时的时间里把所有的大炮拆掉或者装上,这在英国恐怕是在24小时之内都无法办到的,但他们却做得游刃有余,比起英国来也丝毫没有危险性。这都是我在医院的窗户下亲眼目睹的。”
一位法国的海军历史学家举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例子。他说在4点钟时开始安装一艘大帆船的龙骨,而到9点钟的时候,这艘船已经全副武装地离港了。这个值得怀疑的传说加上那位英国军官的叙述,都可以说明法国在舰船制作方面造诣之高,工作设施之齐全。
然而,这一被政府强加的奇迹并没有持续太久,在失去政府的支持之后,就萎缩得不成样子了。由于时间不够,所以它不可能深深地渗入这个国家的国民生活中去。柯尔伯特的做法完全是效仿黎塞留的政策,是他政策的延续,而且好多人都一度认为这种政策会一直延续下去,使法国能够在海上耀武扬威,就像在陆地上一样。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路易对荷兰一开始就怀有敌意,加上英国国王查理二世也对荷兰心怀不满,这就促使两位国君下定决心要消灭荷兰。这场爆发于1672年的战争,虽然违背了英国人固有的情感,但在战略决策上,却并非失误,特别是相对于海军而言,这一决策更非错误。因为在这场战争中,法兰西正在协助消灭一个很可能必不可少的盟友;而英国则正在瓦解自己在海上最大的对手,因为在那时候,荷兰在海洋贸易上依然占有绝大的优势。
当路易十四登上法国的王位时,法国已经变得债务累累,财政状况一团糟糕。1672年,由柯尔伯特领导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时候法国人才认清了自己的前途。然而接下来持续6年的战火将柯尔伯特所做的全部努力毁于一旦。农民阶级、制造业、商业和殖民地都受到了严重的摧残。柯尔伯特体制也从此失去了往日的活力,财政制度被彻底废除了。路易十四独断专行的行为破坏了法国海权的根基,使其与最好的海上盟国反目。虽然法国的领土与军事实力都有所增长,但商业贸易和海上航运业却在这一时间内开始枯竭,虽然法国海军在最初的时间里保持了其荣耀与效益,但没过多久它便开始衰落,到了路易十四执政末期,法国的海军实际上已经荡然无存了。
至于海洋方面,路易十四犯了同样的错误。在他执政的54年时间里,除了那些战舰,路易十四完全抛开了海洋利益。可惜他不知道,如果援助战舰的海运和制造业衰落了,就算战舰派上用场,它的命运也不可预料。路易十四想要通过军事手段扩张领土,并瞄准了欧洲的最高权力,这就促使英国同荷兰结为了同盟,紧接着这一联盟直接将法国从海洋之上赶了出去,通过间接的作用又使荷兰深陷其中。柯尔伯特的海军彻底被打垮了。在路易十四统治的最后10年里,法国再也找不出像样的海军投入战争,可战争还是持续不断。这就表明了专制统治下君主的高明与否对海权的兴衰会有决定性的影响。
路易十四执政晚期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国家海权的根基慢慢动摇,直至消失,这种消失是商品贸易的减少所带来的。随后继任的法兰西政府还是独裁的,在英国的要求下,毅然放弃了建立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海上军队的努力。这其中的原因是,新任的国王尚未成年,而掌权的摄政王同西班牙国王之间有深仇大恨,为了打败对手并巩固自己的地位,他毅然决然同英国媾合,结成了盟友。于是,法国帮助自己昔日的敌人奥地利在那不勒斯与西西里确立其强大的实力用来打击西班牙,并让奥地利和英国一道联手击溃了西班牙的海军及其舰船修理设施。我们在这里可以再次看到,一个无知的领导者无视自己国家海上力量,亲手毁掉了一位盟友,就像路易十四一样,间接或者直接地在无意中促进了一个海洋大国的崛起。1726年,那位曾经显赫一时的摄政王去世,这一政策才宣告结束。但是,从那时起到1760年,法国人再也没有关注过海权问题。据说,是由于法国对财政进行了某种行之有效的改革,特别是贸易方面的改革,法国与东、西印度群岛的贸易量竟然奇迹般地大幅度增长,瓜德罗普与马提尼克岛也越来越富裕。
但是,法国海军却从此一蹶不振,当战争爆发时,法国的商品贸易和殖民地只能任英国人宰割。到了1756年,法国只有45艘战舰,而英国大约有130艘战舰。而仅有的45艘战舰,在其要配备武器装备时,竟然没有原材料、绳索、补给品,甚至连火炮都没有,几乎是一无所有。一位法国作家曾经这样写到:
“由于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某种缺陷,渐渐产生了冷漠和隔岸观火,为随之而来的混乱和目无法纪开了天窗,官员们普遍没有责任感。不公平的提拔日益频繁,广大民众怨声载道。钱财和阴谋遮盖了一切,拥有它们就拥有了无上的权力。那些贵族和暴发户们凭借自己在首都的影响力,横行霸道。无数的政府财政被浪费,无数的码头被废弃。荣誉与谦虚变成了被人嘲笑的噱头。好像这些罪恶还不算严重,更加可怕的是内阁正在竭尽所能抹掉曾经让法国免遭毁灭的光荣传统和英雄精神。在法院的命令下,当贵族之间为王位继承而发生的斗争结束后,海军必须遵从‘处处行事谨慎’的方针,为了保存几艘已经废弃的战舰,白白给了敌人有机可乘的机会。”
“从这些使人颓唐的原则上我们可以看出来,落后就要挨打,这些原则只对敌人有好处,对本国的民众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在敌人面前表现得谨慎小心,是受到上级命令的约束,然而从长远来看,这样就牺牲掉了法国人民的民族特性。对这种制度的不平衡运用,还滋生了许多目无法纪和临阵投敌的行为,在上个世纪,恐怕连一个这样的例子都找不到。”
法国所奉行的大陆扩张政策不但耗费了大量的国家钱财,而且其毒害更深。它使商业和殖民地处于不受保护的境地,从而导致很多海上交通被敌国截断,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事实。那些大胆出海的小型舰队被拥有巨大优势的对手瞬间摧毁,贸易和航运业陷入瘫痪。加拿大、马提尼克、瓜德罗普与印度这些殖民地相继易主,最后落入英国之手。如果论述这些并不费篇幅的话,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概论,用来说明法国海军的悲惨境地。对于一个已经放弃了海洋的国家,它所做的努力完全是增加英国的财富,这是一场可怕的灾难。
一位当代的英国作家就表述了他对这一时期法国政策的看法:“法国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对德国的战争,于是它将大部分的资金和注意力从海洋上转移走,在此刻英国便趁机而动,这种打击是致命的,让其没有翻身的机会。对德国的战争同样让它没办法顾及自己的殖民地,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夺去某些至关重要的地方。同样,对德国的战争让其没精力关注自己的贸易,结果贸易就被彻底摧毁了。而在历史上的无数次战争里,英国从来没有像这次一样朝气蓬勃。就这样,由于卷入了这场对德战争,法国在同英国交锋时,已经奄奄一息,不足为虑了。”
在那场长达7年的战争中,法国前后总计损失了37艘战列舰与56艘护卫舰,这个数字几乎是帆船时代里美国任何一个时期海军力量的3倍。一位法国历史学家谈论到这场战争时说:“自从中世纪以来,英国第一次在没有盟国援助的情况下,单枪匹马就战胜了有很多追随者的法兰西,这纯粹是依靠其政府的优越性取得的胜利。”的确是这样,这主要是因为英国政府能够有效地利用其在海上的优势,而这种海上力量恰恰是制胜的关键。
法国所遭受到最大的耻辱,是在1760年到1763年之间,在1763年,它缔结了合约。这些教训对正处于商业与海军都一蹶不振的美国而言,具有非常发人深省的意义,我们应该竭力避免重蹈法国那样的覆辙。从1760年到1763年,法国人民并没有停止抵抗,到了1793年,他们公然宣称要建立一支海军,“政府就是巧妙地利用这种公众的情感,提出了‘重建海军’的口号,号召民众募捐来制造舰船,曾经毫无生机的港口一度变得异常热闹,各种豪华活动接连不断,到处在制造和修理船只”。这一活动坚持下来后,军工厂终于重新开工了,后勤也有了物资保障,火炮得到了重新的调整,上万名经验丰富的炮手在训练结束后被保留了下来。法国民众的这种举动也鼓舞了海军军官们,他们当中存在的高尚情操被重新唤起。此时法国海军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和职业素养是前所未有的。所以,一位现代著名的法国军官这样说:“在路易十五时代,由于对军官们关上了大胆进取和战场挥洒的职业大门,他们再无前程可言,不得已另谋出路。在多年的研究中他们得到了需要验证的知识,就像是孟德斯鸠的名言:‘困难是我们的母亲,繁荣是我们的继母。’到了1769年,法国的海军活动足迹已经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他们所研究的范围涵盖了人类所有知识的范畴。他们就像黑夜里的明星,璀璨耀眼。到了1752年,法国海军学院也得到了重建。”
法国海军学院的第一名院长是格特·戴·莫纳修斯,他曾经是一艘小舰船上的舰长,还曾经写过一篇构思精巧的海军战术论文。这也是自保罗·赫斯提以来在海军领域第一篇有关战术的论文。这篇论文见解独特,完全可以取代保罗·赫斯提的论文。莫纳修斯肯定是在法国没有舰队,且敌人不断逼近而自身尚无能力立足的情况下研究这个问题的。在同一时期,英国却还没有人写过这种书。1762年,一位英国海军上尉翻译了赫斯提著作的一部分,却把大部分删掉了。直到20年后,一位苏格兰绅士才公开出版了一本关于研究海军战术的巨著,他向英国海军统帅们指出,法国正是凭借着这种战术理论才击溃了他们的进攻。“法国海军学院开展了战术研究,这种研究可以大大增强军官们的活力,后来的事实表明,法国能够在美国独立战争开始时就占了上风,跟它的这种研究是分不开的。”
我们前面已经指出,美国的独立战争使英国人脱离了一贯坚持的政策,被迫进行了一场远离本土的地面战争。而英国强大的敌人正在自己的国门严阵以待,伺机从海上向英国发起攻击,就像同样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德国战争中的法兰西,西班牙战争中的拿破仑一样。由于盲目自信,英国将自己的盟友瞬间变成了敌人,这对其海洋霸权是一种严峻的考验。而法国政府终于躲过了接踵而来的陷阱,放弃了称霸欧洲的美梦,在大陆上同西班牙结盟,这便有了可以利用的一支海军,和一批才华出众其实经验不够的军官,来进行一场战争。在大西洋的另一边,它同样赢得了一个友好国家的支持,还得到了西印度群岛和美洲大陆上可以供自己使用的港口。这些高明的政策对法国海上实力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然而在战争中发生的种种细节却不在本书的讨论之列。
对美国人来说,那场战争的利益只有从陆地上才能得到;但是对法国海军来说,只有在海上才能发现其利益,因为这在本质上就是一场海战。20年来,智慧聪锐的法国人不断努力,终于取得了应得的成果。尽管在海上法国遭遇了一场巨大的灾难,然而从全局的角度来说,法国同西班牙舰队的努力极大地削弱了英格兰的实力,它的殖民地也被抢占,法国海军在执行各种海战任务中,还算是维护了法国的名声。很多人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同英国人相比,法国的海员们显得经验不足。对出身不同的人,法国的贵族军官可能对他们有偏见,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国长期以来那种腐朽的传统,也就是要求船员们保存实力、节约弹药的政策,妨碍着一个法国海军统帅去获得荣耀和利用优势的机会。蒙克曾经说过,一个国家想要取得海洋霸权就要永远进攻,这也是英国海军的主要政策。如果法国政府对它的军队也输入了这种思想,那么1778年战争可能会结束得更早,其结果也会更好一点。公平点说,我们国家之所以没有被摧毁,应该得益于法国。
然而,本国的很多人都在批评这种错误的军事政策。一位曾经在战争期间服役的法国海军也曾这样批评过它,但是他的语气较为温和:“当你们这群年轻的海军军官未发一炮就返回时,那些在萨地胡克与戴伊斯滕在一起、在圣克里斯托弗与德·克雷斯在一起,甚至那些与戴·特纳一起抵达罗得岛的军官们,看到你们并没有受到审判,他们会作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