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最后,余剑晨的声音渐渐变小。
“归队。”
余剑晨的回答令薛明基本满意,这次演练他要的不是结果,不论胜负,他需要这些学员能从中得到启示,这种近乎实战的训练远胜于他们的说教。
“说的不错,但还不够深刻,特种作战强调的是突然性与隐蔽性,这既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劣势,一旦丧失突然性与隐蔽性,必将陷入到混战与被围的泥潭,在对方的领地,脱身将变得异常困难,这就考验带队指挥官的临场指挥能力,更能检验出事前的计划是否周密,以及应变预案是否完善,你们每一个名队员都是我们的宝贵资源,将来到战场上,更是国家和军队的宝贵资源,作为军人,我们不怕牺牲,但你们记住了,勇于牺牲不是我们的追求,争取战争的胜利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为了胜利会有伤亡,但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是你们从现在起就要时刻牢记并应铭记于心的,在今后的训练中要逐步做到熟练运用和掌握,当你们走向战场的那一刻,不是让你们去以命抵命的,在任何时候,生命远高于一切,错过一次战机还有下次可以弥补,失去生命,那是无法弥补的损失。”
场地里几百人鸦雀无声,这些人目不转睛地看着台上的薛明,他的每一句话都被他们烙印在脑海里。
短暂的停顿后,薛明又继续说道“特种作战中,快速、灵活的机动是我们的特点,稳、准、狠的打击敌方的要害部门是我们特长,但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前提,那就是要确保自身的安全,只有有效地保全自己,才能完成事先下达的任务指令,及至全身而推、脱离敌占区,才算是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单从这一点来看,余剑晨的小队,这次是不成功的一次突袭,甚至可以说是失败,当天色大亮,一个十一人的突击小组出现三个以上的伤亡的时候,意味着你已经失去了战机与作战能力,此时,如果不能协助受伤的战友迅速脱离战场,后果不堪设想。”
“在战场上,尤其是敌后战场,我们绝不能抛下受伤与阵亡的战友不管,绝不能把他们留给我们的敌人,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兄弟、姐妹。”
底下的学员一片寂静,余剑晨更是自责地低下了头,薛明的话就像锥子一样扎在了他的心头,不仅是他,沈亦非、梁青、高健、秦汉、何小研等等,他们的心里都仿佛被押上了一块石头,平时的演习、训练无论多么残酷,他们现在也都应付自如,没有心理压力,但薛明的话让他们头一次意识到,未来,在战场上,自己的每一次判断失误,付出的代价并不是训练场上的加练惩罚,而是流血与生命的代价,而付出这代价的不单单是自己,还有这些身边相处多年、亲如兄弟、姐妹的战友。
薛明缓和了一下口气,他深知,对这些孩子还应当多鼓励,鼓励他们多去尝试、多去面对、多去实践,只有在不断的探索当中才能逐步地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否则,即便训练的再好,也无法应对战场上瞬息万变的敌情与意外。
“当然,单从这次突袭的效果来讲,应该是完成了预定目标,虽然付出了不小代价,但捣毁了敌方的指挥系统,同时也摧毁了对方的保障系统,击毙了对方的两个重要指挥官和大量的有生力量,作战目的基本达到,唯一欠缺的就是经验不足,这就需要大家在未来的高级别对抗当中,不断完善自己,我希望、也是我们所有教官的希望,那就是竭尽我们所能,帮助大家,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有勇有谋、智勇双全的超级战士。”
“我这里有两份材料,都是关于特种部队突击作战的经典案例,一个是80年美国三角洲特种部队首次参与的行动,解救美国驻伊朗大使馆里的被俘人质,由于指挥混乱、缺乏协调、准备不足以及恶略天气等原因,这次行动最后以失败告终,美国付出了两架飞机相撞坠毁,八名特战队员阵亡的代价,而死去的特战队员遗体被伊朗人拖行示众、百般侮辱,并通过电视画面传遍全世界。这就是我说的无论何时都不能抛下自己的战友不管的根本原因。”
“另一个是可以堪称典范的特种作战战例,以色列特种部队千里突袭乌干达,成功解救被劫客机里的一百零二名以色列公民的经典战例,这次行动共动用了五架C……130运输机、两架波音707客机八架F……4战斗机,二百八十名特种突击队员,还装备了106毫米无后坐力炮和重机枪的吉普车,还有反坦克导弹、火箭筒、奔驰车等等,此外还有三十三名医生组成的医疗小组,还有若干协同、指挥人员。”
此时,下面的学员们不自觉的发出惊叹,眼里闪着光芒。薛明看了看大家接着说道。
“大家想一想,如此庞大的突击救援队伍,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系统、详尽而周密的行动方案,没有各个部门密切配合的协作、相互支援,要想成功营救人质谈何容易?营行动从飞机落地到完成任务起飞,要求在55分钟内结束,他们提前两分钟完成了任务。在冲进候机大厅与恐怖分子交火过程中,仅用了一分四十五秒就击毙七名恐怖分子,有三名恐怖分子逃走,另外还击毙了四十五名乌干达士兵、炸毁十一架米格战机,106名人质除两人中弹死亡、一人伤重不治、一人因病在当地医院就医、后被处决外,成功解救出102名人质,特战队员只有一名阵亡。这一次经典战例注定会载入史册,事后,乌干达的总统在谴责以色列的野蛮行径后也不由得由衷的称赞说”我作为一名职业军人,认为袭击非常成功,以色列特种部队真******是好样的!“”
所有学员都发出了赞叹之声,一些人甚至鼓起掌来。
这次总结大会在顾长辉的鼓励的话语中结束。
这些学员从此有了新的追赶目标,他们要用实际行动,去超越以色列的特种部队。
为期两个月的选拔训练开始了。
这次的短期集训与以往不同,顾长辉和薛明及全体教官经过仔细研究,决定根据学员的训练表现与特战技能掌握情况区别对待。现在每个训练小队都有五个训练小组,每个小组都是四十名左右的学员,大家仔细商讨了训练内容,新增了跳伞、审问技巧、抗审训训练,布雷与排爆等科目,同时又加大了野外生存、远途奔袭以、特种车辆驾驶、渗透与潜伏及通讯应用等科目的训练强度。
薛明提议以两个月为限,在每天训练结束后,由学员自己评比,选拔出十三名优胜者,十三名淘汰者,经过两个月的评比考察,最后汇总,结合教官的建议,把优胜者、淘汰者及剩余的中间部分的人员,组成三个训练中队。北方训练基地的学员同样如此,之后,两地学员合并,再组成三个训练大队。第一梯队学员在每个训练周期后,仍由学员自己评比出最后二十五名队员,这二十五名队员自动降到第二梯队,第二梯队的前、后各二十五名则自动升到第一梯队和降到第三梯队,第三梯队的前二十五名升到第二梯队,后二十五名回到总部基地,和其他学员及新近从部队选拔上来的新人一同训练,这样即可以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同时也完善了梯队建设。
两个月的地狱式训练结束了,所有队员都如同刚从鬼门关闯出来一样,每个人都蜕了几层皮,但毕竟都坚持下来了。
最为艰难的是每天的评选,每个人必须实名推选,并被要求注明你推选队员的理由和他的考核成绩,如发现舞弊者,直接退回狼窝训练基地,一切要从头开始,因此,每次评选,大家都异常谨慎。
进入到第一梯队的没有多少兴奋,他们知道未来自己一旦稍微放松自己,随时会被调整下去,而留在第三梯队的队员却心里多有不甘,他们就像一群被强行夺走自己口中猎物的饿狼,随时准备反扑上去,抢回本应属于自己的位置。队员之间的竞争之激烈超乎想象,训练场上带伤而回成了家常便饭。
时间进入到1987年。
新年刚过,全体队员出完早操回来……他们的早操是十公里极限越野。
早餐后按常理应该是一节的文化课及专业知识学习,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在大家还在餐厅期间,基地里所有教官鱼贯而入,在餐厅前站成一排,学员们不禁放下了手中餐具、食物,不知道这些教官又要出什么新花样。
紧接着,薛明向大家宣读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决定。
“同学们,你们可以边用餐边听我向大家宣布今天的训练内容与训练计划。”此时,几乎所有学员都停止了用餐,全神贯注的听着薛明下面要讲些什么。
薛明看了一眼大伙,故意夸张的说道:“都紧张什么,该吃吃,该喝喝,都别耽误,要是一会儿你们饿肚子没地方找吃的可别怨我。”
学员们长出了一口气,发出了轻微的笑声,许多人又开始拿起刚才放下的食物吃了起来。
亦非、秦汉、高健等几个哥们坐在靠近窗子的位置,与他们相隔不远是以梁青为首的一帮姐妹,他们都已早早的吃完了早餐,正趁着这少有的空闲时间,在一起天南海北的聊着,薛明的出现让他们意识到,今天他要宣布的训练内容肯定会以往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