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关键时刻
进入水网稻田地后,施工的难度陡然加大,三营官兵面临新的挑战。那时正值梅雨季节,几乎天天都会下雨,所有稻田都灌满了水。那稻田的表层是稀泥,中间是糨泥,下层是沙石,泥巴像蚂蟥一样紧紧粘在铁锹上,铲不起,甩不掉;下层沙石则极易塌方和渗水,挖到最后成了水沟,只得脱了靴子、卷起裤腿下去掏。
这天,九连官兵在一条河流里敷设管道,那河床有五十多米宽,三米多深,水流湍急,是一处难啃的硬骨头。家旺早早来到这里,与官兵一起跳进齐腰深的河水中,筑堤围坝,开挖河道,经过一整天的苦战,终于在天黑前将导管埋入河底。家旺与其它官兵一样,一身泥巴一身水,只在现场草草吃了一餐午饭,一天没有下工地。
经过几天的奋战,三营终于完成了三公里水网地的开挖任务,准备于第二天敷设光缆。不料,夜晚一场大雨突然而降,稻田里一片汪洋,已挖好的光缆沟多数塌方,须重新挖掘清理才能布缆。没什么说的,时间不等人,雨稍小一点,三营官兵便开上了工地。可那些稻田是沙石底,遇水既崩塌,那光缆沟越清越大,像条小河,官兵们忙了一天,个个腰酸背痛的,可那几公里的沟却还没清理完。
天已经黑了下来,官兵们精疲力竭,需要休息,可如果一旦停下来,经水一泡,清理好的沟必定还会塌方,第二天又要重来;如果遇到下雨,施工难度将会更大。怎么办?技术员老赖非常焦急,却又一筹莫展;政委和副团长来到现场,也一时找不到解决办法。
看着黑漆漆的天空和朦胧中透着银白的田野,家旺的脑中出现了这样的场景:一个金属钻头在超过一米五深的地下飞速旋转,一点点往前掘进,钻头后面连着钢丝绳,钢丝绳上系着光缆;沿光缆线前进方向的正前方,挖了一个个方形的坑,当钻头到达这里时进行对接,光缆便一节节向前延伸,直达终点。这样,人们便只要隔几公里挖一个坑,在坑里将光缆对接就行,不用挖沟,不用回填,不管地表是什么阻碍,也不论地下是何种地质结构,都不能阻挡钻头前进步伐,就像土行星一样,往地下一钻,一日千里。这是家旺这几天臆想出来的一种设备,如果真有这样一种设备,那该多好啊!可这种设备还只是他脑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幻想,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设备问世,也不知有没有人在研究这东西,想要等它来帮忙是不可能的了。现在家旺面对的仍然是现实。
施工停了下来,部队吃过晚饭,准备撤回驻地。这时候,家旺考虑再三,觉得施工不能停,与其第二天重来,不如连夜加班,将其拿下。他将想法同赖技术员和团首长汇报了,几人凑在一起商量了一下,觉得此方案可行,技术上也没有问题,就是担心分队太疲劳,熬不住。家旺说,这个没问题,由我来做动员,把情况讲明了,把劲鼓起来,再买些手电和干粮发下去,分组轮流作业,集中力量将沟打通,再一鼓作气将光缆放下去。
由于家旺的坚持,方案得以通过和实施。动员会上,家旺慷慨激昂,像上战场打仗一样,号召全营官兵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和压倒一切困难的勇气,坚决把这盘光缆放下去。战士们被感染了,士气高涨起来,纷纷打着手电和火把上了工地;老百姓被感动了,给战士们送来了开水、柴禾,有的还将自家屋里的电灯拉了出来,给他们照明。那几公里长的田垅里,人声鼎沸,由电光、火把组成的长龙游蛇一样伸向远方,像银河泻地。家旺打着一个手电筒,与赖技术员一起在工地上来回跑着,检查着质量和进度。
战士们挽起裤腿,有的干脆脱了上衣,光着膀子挑灯苦干。
凌晨二时,最后一个节点打通,三公里光缆沟全线贯通。又经过一个多小时,光缆从盘上拉出,顺利地放入了沟底。为了防止光缆浮起,凡积水深和需要穿管的地方,总会有人跳入水中,将光缆穿进导管或者压到水底,其他人则迅速回填。那些下水的人都是各连挑选出来的党团员骨干,他们将外衣脱了,只穿一条裤衩,先喝几口准备好的白酒,之后下到齐胸深的冰冷水中,手脚并用,将光缆压在沟底。终于,在凌晨五时,光缆沟全部回填到位,战士们终于在天亮时回到驻地,湿衣服一脱,便倒在床上呼呼大睡起来。
家旺小睡了一会便起来了,还有好多事等着他去做呢,他睡不着。想起开工以来的情况,家旺觉得有必要做一个总结,于是拿起笔来,写了一篇报道,将全营官兵冒雨捡瓦、自力更生整理驻地;不惧事故影响,狠抓施工质量,创优质工程;昼夜不停,熬战沙田塌方,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士气表现了出来。恰好那天主任和宣传股长下来检查工作,家旺将稿子上交,随即被推荐到师施工报上发表。候主任高兴地说,李家旺工作那么忙,还有时间写稿子,真是没想到。这对我们机关也是一种促动啊。
这天下午,候主任代表团党委找李家旺谈话,传达团里对八连车辆事故的处理意见,决定给予司机张得江行政记大过、吊销驾驶执照一年处分,并承担20%经济赔偿责任;给予带车干部刘平义排长行政警告处分,并承担10%经济赔偿责任。鉴于教导员李家旺刚刚上任,对事故不负直接责任,却能自请处分,主动承担领导责任的情况,决定免于处分,并给予通报表扬。团要求三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查找事故原因,抓好教育整顿,杜绝事故发生,确保施工安全。团领导希望李家旺不要有思想负担,轻装上阵,抓好营里全面工作。
家旺没想到,团里不仅没处分他,还给他通报表扬,这使他深感惭愧和不安。他知道这是组织对他的关怀和信任,自己唯有用更加努力的工作和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组织。
“这是一篇用干劲和汗水写就的文章,事实胜于雄辩,B团三营的实践再一次证明,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脚踏实地的行动……”——发表在师施工报上的文章和编者按语,给了三营官兵巨大的鼓舞。事实说明,三营是经得起困难和挫折考验的,是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三营是好样的,不是孬种!
新闻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三营的事迹一见报,情况便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师团领导纷纷来三营检查指导,兄弟单位也派人前来参观取经,三营俨然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没想到,一场车辆事故,彻底改变了三营的面貌。在短短二十来天的时间里,三营由出事单位变成了施工先进单位,其名声在几百里施工现场被叫响起来。
在随后的施工中,三营在总结经验、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广泛开展了挖沟破纪录活动,第一个纪录由九连战士许理科创下之后,几乎每天都有人超越,纪录也由每天挖沟30米,攀升到了80米,出土量由每16方上升到了43方。成本是营里给破纪录的每人一个营嘉奖,外加十几元钱的物质奖励。
那时候的部队青年,对物质利益要求不高,对精神奖励期望较大,一个嘉奖乃至一个口头表扬,都能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热情,并让他们释放出巨大能量,李家旺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将思想发动和精神鼓励贯穿于施工和训练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那段时间里,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施工,天天都要上工地,民工队似的。但部队毕竟是部队,除了施工,管理和教育也得跟上,做为教导员的李家旺,既要抓施工,还要抓生活和管理,忙得团团转,经常是忙到深更半夜牙都没刷脸都没洗倒床便睡。那天晚上睡得正香,涎水流了一摊,堆在嘴角边,朦朦胧胧中,一个美女凑过来与他亲嘴,一下,又一下,正在兴奋之际,突然感觉到了嘴角剧烈的疼痛,伸手一抓,抓到一个毛乎乎软绵绵的东西,本能地用力一甩,那东西便噗一声掉地上,滋滋叫着逃走了。家旺被吓了一跳,起来开灯一看,发现嘴角被咬伤,血流到了枕巾上的涎水里。家旺懊恼极了,用冷水洗了一把脸,无心再睡,便索性起床,拿了一个手电筒,想到室外走走,透透气,顺便查查岗,见营部卫生室还亮着灯光,于是推门走了进去。
“教,教导员?”医生胡开学正在给一个士兵用酒精清洗消毒,一抬头看到推门而入的家旺,像受了惊吓似的,说。
“怎么回事?”家旺问。
“这个战士被老鼠咬了,我给他处理一下伤口。”
“哦。你能确定是老鼠咬的吗?”家旺问。
“确定。前几天也有人被老鼠咬伤,只是没他严重。”胡医生答。
“怪不得,我刚才也被它咬了。”
“咬了哪里,我帮你看看。”胡医生看了家旺嘴角上的伤口说,不算太深,不够必须马上消毒。
“有这么厉害吗?”家旺不解地问。
“有。严格意义上说,不仅要消毒,还应该打狂犬疫苗。”胡医生说。
“打狂犬疫苗?怎么会呢,又不是狗咬的。”家旺不解地问。那名战士也抬起头来,满脸不解与迷惑。
迎着他俩困惑的目光,胡医生把里边的因果关系讲了。他说,老鼠、猫和狗都是温血动物,互相传播疾病,狗喜欢与猫在一起,或打架,或玩耍,而猫喜欢吃老鼠,有时狗抓伤或咬伤了猫,将狂犬病毒传了过来,猫咬了老鼠,又没将老鼠咬死,这样病毒便到了老鼠身上,携带病毒的老鼠如果咬了人,就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人了。
“哦,是这样。那这样的机率也太少了吧?简直像天方夜谭。”家旺听了不以为然。
“是的,这样的机率很少,只是有这种可能性。”胡医生解释说。
“那就不管它了,反正这里也没有条件打疫苗。”家旺轻描淡写地说,在他看来,被老鼠咬了打疫苗,不是小题大做吗?
胡医生见家旺如此,便不再多说什么,给他做了消毒处理,便各自回房睡了。一夜无话。
三天后,师里突然下发通知,要求各单位防鼠灭鼠,凡是被老鼠咬伤的,须立即去镇卫生站打狂犬疫苗。家旺到这时才引起重视,赶忙召集各连领导开会,布置落实。他们将驻地的卫生彻底清理了一遍,采用堵老鼠洞、放老鼠药老鼠夹等方法消灭老鼠,规定剩饭剩菜和生活垃圾,必须及时清理,不给老鼠留食物。
有关老鼠的知识,是家旺在施工中意外的收获。他们一面与老鼠作战,一面与天气和疲劳抗争,将光缆线一点一点向远方延伸着。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三营提前三天完成了规定的施工任务。因每次检查都能过关,该营的工程被甲方誉为“放心工程”,甲方代表赖技术员说,教导员李家旺就是合格的质量监督员,有他把关,三营的工程可以一次过关,不用再检。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