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39500000028

第28章 丁玲:一个复杂的文化、文学现象(1)

丁玲是一个复杂的存在。她也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复杂的文学现象。

她总是处在生活的激流中,处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她的一生和政治、革命始终拉得很紧,生死与共。政治风浪时而把她卷入漩涡,时而把她托上云霄,时而又把它卷人海底;她时而誉满人间,时而又被“批倒批臭”。早晚时价不同,荣辱褒贬不一。本来她一生的坎坷遭遇就够复杂了,加之她本人的思想、心理、性格、文艺观、审美观等等又十分复杂、丰富,而对她的作品,更是见仁、见智。有时同一个作品在不同的人眼里,看法完全不一样,即使同一个人,对她的作品前后看法也不一致。所有这些,都给丁玲增加了许多迷人的色彩,让人有更多探索的兴趣。

7—1死之歌——虽盖棺而未定论

1986年3月4日。长期在死亡边缘漫游、挣扎的丁玲,带着被重创了的灵魂,安息了!

根据作家的回忆,早在儿童时代她就对死亡“有太深印象”。在以后,弟弟的夭折,九姨向警予的壮烈牺牲,丈夫胡也频和朋友瞿秋白的被枪杀,都一次又一次地加深了她对死的认识与体验。尤其是1933年,当她被软禁于南京,忍受不了国民党特务的造谣中伤,卑鄙下流的诬蔑,对此感到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时候,丁玲曾想到了死,用死来表白自己。“看来我只能用中国可怜的妇女姐妹们通常采用的最原始最方便的方法,上吊。”(丁铃:《魍魉世界》,《丁玲全集》第8卷第46页,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她谈到上吊的体验:“我立刻感到气堵,蹩得难受,更感到身子在往下坠。不一会儿,我别的什么感觉都没有了,只仍感到身子在往下坠,往下坠,越坠越快,要坠到什么地方去呵?然后,我坠到一个无知觉的深洞中,然后,我失去了一切知觉”。

(丁玲:《魍魉世界》,《丁玲文集》第8卷第47页,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然而,冯达将她抱下来了,他不忍心她那么挣扎。“怎么,我好像到了一片空虚幽深的境地。我又从遥远的一片幽深的地方慢慢有了一丝一缕的感觉。这感

觉如此微弱,如此战战兢兢,如此凄苦,如此痛楚。我无法制止,而且慢慢清晰起来,愈清晰,我的感觉愈深。我的感觉愈深,就愈加清晰。天啊!我怎么还没有死,还留在这痛苦的人间!”(丁玲:《魍魉世界》,《丁玲文集》第8卷第47页,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丁玲说:这死的体验和死了又活下来的痛苦,“在我后来的一生中,都不曾忘记。那精神上的压抑,肉体上的痛苦,都不能使我忘记。”(丁玲:《死之歌》,《丁玲文集》第8卷第393页,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因此,在丁玲一生和她的作品中,对生与死这一永恒的主题作了较多的探索和表现。对生与死这一哲学命题有独特的体验。

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丁玲写莎菲叫嚷:“多么无意义啊!倒不如死了干净”。其实,莎菲并不一定要死,只是厌恶社会及周围的一切而已;《自杀日记》中的伊萨也喊“我又无力能使自己打开一切羁绊,使自己不苦恼。所以我死去”;《阿毛姑娘》中的阿毛为什么选择死?阿毛说“不为什么,就是懒得活,觉得早死了也好。”她们都觉着生之乏味,所以选择了死。但从中我们能感到她们诅咒庸俗乏味,追求充实生命的生存意识;也能体会到她们将死亡作为反抗现实的一种手段的心理。

与此相反,在《新的信念》《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陈老太婆和贞贞,她们在遭受了敌人的强暴、侮辱之后,都没有选择死而选择了比死更难的生。她们挺起腰肢活下

去,显示了“欲生的力”,显示了人的尊严的伟大。

丁玲一生面临多少次生与死的考验,在长期非人的待遇中,她的身心遭受重创,生不如死。但是她说:“死是多么容易,但生却是多么难啊!”即使艰难,她也以宽阔的胸怀,以百折不挠的意志和短暂的生命、紧迫的时间赛跑,面对严酷的现实,她将对未来的希望渗透于现实中,脚踏实地奋进,进取,决不退缨自守,无所作为,在战斗中创造明天。这就是丁玲达观的生死观、人生哲学!

1984年,当中央组织部对她的全部历史作了进一步的审查、作出“丁玲是一个对党对革命忠实的共产党员”的结论时,丁玲说:“我可以死了”。从1943年延安审干中丁玲被怀疑“叛变自首”到1984年中央组织部的结论,丁玲等了41年!现在,终于还她一个清白。这位曾写《死之歌》的丁玲,在她82岁高龄之时告别了人生。这位善于描述死亡心理的大师,这位与死亡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终于让别人来写她的死!

丁玲死了,她死后和她生前一样,争论不休,沸沸扬扬!

丁玲在20世纪生活了82年,自1928年《莎菲女士的日记》发表之后,就成了风云人物。尤其是1933年5月被国民党特务秘密绑架失踪之后,更是轰动全国。一时间,有传说丁玲已经被杀了,于是写悼诗,开追悼会,出书纪念……,丁玲成了“耀高丘”的湘灵,有才有德之女;左翼“唯一的无产阶级作家”。此后又传说丁玲没死,于是又有传闻,说丁玲“叛变”了,“自首”了,甚至“和国民党大特务马绍武同居”,后来马绍武受到共产党的制裁,死于上海三马路他的相好的一个妓女门外,并且说这一案件也同丁玲有关。此时,丁玲“叛变”、“自首”的风浪越刮越大。自此,即使没有什么证据,但以后每一次政治运动,都有人举起“叛徒”这一大棒痛击丁玲,从延安时期开始直到1984年中共中央为丁玲彻底平反。尤有甚者,恢复名誉之后,仍有人咬住丁玲不放:“就是叛徒,反党嘛,还怎么平反?”

在丁玲的一生中,遭受批判、排斥、被视为异己的时间太长了。1942年在延安文艺整风中,就对她的《“三八节”有感》进行了批判,认为它是“诬蔑解放区”的毒草。1955年,丁玲突然被扣上莫须有的“丁陈反党集团”罪名,成了“反党头目”。不久,1957年,在“反右派”斗争中,又给她戴上“大右派”的帽子。文化革命中,她挨批判、斗争的次数更是不计其数。这些批判运动,都不存在什么“论争”的问题,只有一边倒的所谓定性——“批倒批臭大叛徒、大右派、反党头目——丁玲”。在这些运动中,根据当时某种政治需要,肆意歪曲、肢解她的作品,加上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几乎每篇作品都成为“反党毒草”。

1979年,丁玲复出后,在拨乱反正时期,为丁玲翻案的文章大量出现。这些文章大概有两类:一是对以往被批判的作品作出重新评价;二是对丁玲的创作道路以及丁玲本人作重新的评价.前者如《褒贬毁誉之间》《<莎菲女士的日记>再评价》《莎菲在幻灭、追求中获得新生》;后者如《丁玲创作道路的重要特色》等。这次的“再评价”,

也没有出现什么争议,也是一边倒。

我以为:对丁玲其文及其人真正形成争议者有三次:

第一次争议是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

20年代末,丁玲以《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登上文坛,一鸣惊人,在短短的3年中,写下了14篇短篇小说,结集出版为《在黑暗中》《自杀日记》《一个女人》。

30年代初,开始对《莎菲女士的日记》产生不同的评价和争议。焦点是:第一,如何看待莎菲的感伤、颓唐倾向?第二,产生莎菲病态性格的时代条件及其社会内涵是什么?代表作是茅盾写于1933年的《女作家丁玲》。它指出:“莎菲女士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茅盾:《女作家丁玲》,袁良骏编《丁玲研究资料》第253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另外一篇争议的小说是《母亲》。主要是围绕着犬马在《读(母亲)》一文中提出的《母亲》“对于辛亥革命那一时代的描写太模糊了,太不亲切了”的论题展开的。而茅盾的《丁玲的<母亲>》则认为:《母亲》的独特异彩在于“表现了‘前一代女性’怎样艰苦地在‘寂寞中挣扎’”,和对于光明的憧憬,具体地描写了辛亥革命前夜维新思想的决荡与发展,时代描写是清晰的。

第二次大的争议是1988年由华东师大王雪瑛的《论丁玲的小说创作》引起的。80年代后期,有个杂志上出现了一个“重写文学史专栏”,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作家进行重新评价。写出了《论“何其芳现象”》、《论“柳青现象”》。华东师大王雪瑛的《论丁玲的小说创作》(王雪瑛:《论丁玲的小说创作》,《上海文论》1988年第5期。),就发表在这个栏目中。

本来嘛,对文学史进行重写是可以的。但也要看怎样“重写”了。如果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采取历史的、美学的批评方法,注重批评的科学性,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也未尝不可。但如果脱离时代、历史,或将作家的生活经历、思想发展和创作与彼时的社会完全割裂开来,浮光掠影、牵强附会、捕风捉影,不注重批评的科学性,那么,无论观点怎么新颖、独创,也是站不住脚的。

王文认为:丁玲的小说“以《莎菲女士的日记》那样独特的创作为起点,却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样的概念化作品为终点:丁玲的这一条创作道路,除了使人感到惋惜和悲哀,还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王文认为自《莎菲女士的日记》以后,丁玲就开始走向“失败的路子”。“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她不惜背离自己的创作个性,主动去改变自己的创作方式。如果日后的生活环境更加严酷,她的这种背离会不会也随之更加彻底呢?”

王文还认为:《桑干河上》是一部“图解现成的公式”的“概念化作品”。因为作家“完全是用阶级关系来组织人物圈子”,“即使是对自己较为重视的人物,丁玲的刻画也并不是从自己的情感出发”,“而是从人物的阶级属性出发,让人物的言行举止尽量充分表现出他的阶级性,以至于小说中的众多人物都缺乏个性”。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部作品里,“简直看不到丁玲自己的独特感受”。

与王文观点相异,许多评论者认为《桑干河上》有丁玲自己的独特感受,并非公式化概念化之作。周良沛的《也谈“重写文学史”:.丁玲还是丁玲》,王建中的《丁玲艺术个性的形成、淡化与扩张》,康濯的《丁玲的卓越贡献不可磨灭》等文章,都对《桑干河上》作了评价与分析。

康濯认为: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更是为国内外一代代的读者所热爱的,是丁玲创作的高峰,尤其不容许否定,那怕仅只贬低也不能容许。这部长篇小说是迄今为止反映我匡l土改生活的所有作品中,比较最真实地、也相当深刻地表现了我国农村复杂社会面貌的一部;作品中的人物也并没按政治模式生硬编造,从工作队长章品,工作人员杨亮直到农村干部张裕民,四个不同类型的地主、地主的贫农哥哥,以及积极分子刘满和地主侄女黑妮,即使我三十多年没再读,也仍然印象甚深地感到他们都无不来源于生活而又各有比较鲜明、生动的性格,其中特别是农民刘满的顽强、孤傲,地主阶级内部受害者黑妮值得同情的纯洁,更是我国现、当代作品中都极少有人敢于并善于刻划出的;此外,在这部书中,还恰恰揭示了我们新生活和新人物所必然存在的某些阴暗面和封建意识,这也为当时解放区作品中恰恰少见。况且像抗日时期在延安写的《夜》就早已揭示了新的农村中人性人情的以及某些阴暗的一面,《我在霞村的时候》也展示了人物心灵的广阔、深邃的隐秘,而

同样为当时解放区所极为少见。这都恰恰反映了丁玲作品中革命现实主义比起当时解放区的其它作品要更为深化和厚实,是至今都值得学习的宝贵遗产。”(康濯:《丁玲的卓越贡献不可磨灭》,《延安文艺研究》1989年3期。)

周良沛则就描写土地改革以及写人物的阶级属性是否就是“概念化的作品”等问题作了分析:

“我记得,1957年公开批丁玲的时候,因为《桑干河上》得过斯大林奖金,所以开始时,还不批它,后来怕留下这一手,会给丁玲留有资本也就为彻底打倒的需要,抡起了棍子狠敲。我记得当中有一条,就是说作者‘没有阶级观点’,是以‘富农思想’(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阶级观点!)在看农村的人物关系,其中还提到‘黑妮’,说她在实质上是依附地主的寄生者,不能看作被压迫者。这些论点,使我想到现在批《桑干河上》时,说丁玲‘作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作者,丁玲几乎完全丧失了她的艺术个性。’是‘概念化作品’,说作者写的人物都是从‘阶级属性出发’,和前者,真是针锋相对。前者,现在可以照大家常说的,是‘左’的路线的产物,后者‘重写文学史’的态度,是为了校正过去‘左’的东西,校正政治对文学的影响,是要回到文学本体之所为的,可是,现在出现的这种观点,大概不是纠正过去‘左’的政治横加给作品之罪名而‘拨乱反正’吧……

“是的,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应理直气壮的说,过去要作家配合政治任务,图解政策的作法,既不是政治的艺术,也不是艺术的政治。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那一套,也不知制造了多少人为的悲剧,丁玲的遭遇,以及在座的许多人的经历,都在说明,我们多数是它的受害者,都为它带给我们许多无法挽回、补偿的损失,有本伤心帐。”

周良沛的文章中还特别引用了美国批评家欧文·豪的《群体社会——作家们的新环境》中的一段文字:

社会阶级依然存在,不涉及这些阶级,这个社会就无法理解;然而,与过去数十年相比,那种显眼的阶级标志不那么明显了,过去的社会学家和小说家们所假设在不同阶级地位和个人境遇之间的那种相互关系,如今变得难以捉摸,令人疑惑了。作家们发现,要想在触及当代生活的小说中体现他们情感非常困难。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无法直接触及战后的经验,他们不是通过现实主义的实描而是通过寓言、传奇、预言和怀旧小说,来表迭对美国生活的批评……

周文就此作了分析:“这位美国批评家的这番话,即使不是‘自己人说了不算,得听洋人’的人,我看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可惜的是,丁玲没有在她写《桑干河上》的40年后为生活困惑而写寓言、写传奇批评社会生活,而是在40年前用现实主义写了中国当时农村在土改中翻天覆地的变化。写这部小说,作家当时不可能不受时代的局限。不受时代、自身的局限的作家,在一个是活的人的世界里,是不可能存在的。好在现在不是对作品作具体的艺术分析论其得失,而今日的‘重新评价’也不是完全为了艺术,是为了适应一种思潮的政治需要,也不排斥是为了一种政治需要而推出的一路思潮。因此,我们也就可以离开作品,专门讨论‘人物的阶级属性’问题了”。

“在阶级社会,人有没有阶级属性?这个问题,当然不能予以简单化。没有讲阶级斗争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讲劳动着的妇女和养尊处优而患头痛的小姐对美的要求就不一样,鲁迅说的焦大和林妹妹所想的不会一样,也是同样的道理。丁玲要是将人物的阶级属性当标签贴在人物身上,而没予以艺术化,那么,对作家艺术的失责,自然是不应该原谅的。但是,现在不是讲这,而是批评人物不应该有阶级属性,就完全是另一个问题了……

同类推荐
  • 运城名人

    运城名人

    运城位于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金三角古河东地域,这里钟灵毓秀,地灵人杰,养育了无数的华夏才俊豪杰。早在开辟鸿蒙、刀耕火种的远古时期,就演绎了女娲抟土造人的优美传说和黄帝与蚩尤征战盐池的喧嚣;尧王访贤,舜耕历山,后稷嫁穑,禹凿龙门,嫘祖养蚕,也都发生在这里,中华文化从这里一路摇曳走来。
  • 中国回族学·第3卷

    中国回族学·第3卷

    本书共分“文化·历史”“社会·人口”“译丛·典籍”“书评·综述”四个部分,收录了篇关于探讨和研究中国回族学的论文,具体内容包括《白寿彝研究的几个问题》《伊斯兰教的诚信友爱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城市与农村的边缘游离:回族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学生宗教信仰与构建和谐校园》等。该书的出版将更好地服务于“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主题,进一步推动回族学学科体系建设,促进当代回族学术研究的创新与繁荣。
  • 书法与篆刻艺术(下)

    书法与篆刻艺术(下)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笑林广记

    笑林广记

    《笑林广记》是一部流传久远、影响深广的通俗笑话总集,内含一千多个笑话,是我国笑话宝库中的旷世奇宝。《笑林广记》,集民族传统笑话之大成者。其以诙谐幽默、通俗易懂的风格来反映炎凉世态、情趣人生,是它最独到的特色。
  • 药王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

    中国医学之发展,两千年来出现了数以千计的医药学家,其中最为杰出、贡献卓著者不过百余名。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则是最为杰出者之代表,卓越贡献者中之引领人物。如果将他们对医学发展的影响大小予以排名的话,孙氏堪为前三甲之一。本书是画说汉唐文明丛书之一,是孙思邈研究所研究员张世英教授近30年来研究的成果,介绍了药王孙思邈生平、药王巨大贡献、药王文化追踪、孙思邈养生长寿秘要以及药王山等,内容丰富,突出特色,反映历史,涉猎广泛,文图并茂,一目了然,既适宜研究者的需要,又方便于一般读者的需求。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诡域档案

    诡域档案

    六年前华夏国国家安全部优秀的侦察员、七局的副局长彭刚同志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离奇遇害,当时和他在一起的同志亲眼见到他就象是被人勒住了脖子一般,双手挥舞着,挣扎着,然后滚到了地上,便断了气,任凭战友怎么拉扯、阻止都无济于事,六年后几名侦察员相继失踪,而他们正在调查的案子透着十分的诡异,而且与六年前的案子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此部领导责成第五局组建了一支名为“诡域”神秘调查组(五局九处),他们从侦察员的失踪案开始了对诡异领域发生的一系列案件的调查,诡异、恐怖、心理的搏弈,智慧的比拼……墨绿青苔《迷离档案》后的再一次悬疑旅程!
  • 我有一座收容屋

    我有一座收容屋

    若干年后,当记者专访世界首富胡思先生,询问他的财富由来,以及为何一些社会名流选择无条件帮助他时,他显得十分茫然。“什么,赚钱?我不关心这个,我只是在守护世界和平。”因为首富先生的机智,采访记者的掌声经久不息,直到一个小时后都没有停止。“啊啊啊,又来!你们这些东西,能不能给我省省心!”……今天的首富先生也在为了世界和平,而与他的同僚们默默努力着。……已知:变种幕后黑手流+变种玩家流+变种鬼屋经营+变种原创无限流+变种作者=本书。提问:你是否应该收藏,投票,打赏,评论。答错的,你可记住了!方丈也是记仇的嗷!
  • 星汉传之皓月星辰

    星汉传之皓月星辰

    她为救至亲魂归异世,凤星降世,逆天改命,为母复仇异国寻亲,行游四国除奸佞灭国贼扶明君治世兴亡天下。可是茫茫人海,乱世飘摇她可否能找到自己命中注定的那个人,新欢遇旧爱,未婚之夫媒妁婚约,月下一舞倾城,宫廷琴箫合奏世无双一见钟情,他可否是自己命中注定的那个人。宫廷至亲阴谋诡计,府宅姨娘弄权争斗,朝堂生死权谋唇枪舌战,情缘一线牵,富贵权柄皆是浮云,乱世逢生凶险无双,夹缝求生真爱难寻。玉萧无双琴瑟和鸣,凤羽星辰天命所归九凰合一得万世之凰命,八荒一统四海归一享千秋五双还万民盛世之景。
  • 掌御苍天

    掌御苍天

    这是一方新生的天地,世间的修者皆是以修炼“神道”为求永生,而神道一途乃勾动天地玄气,引玄气入体凝聚“玄海”,只有这样,方能算真正的踏入修道之门。林腾,一个平凡的少年,且看他如何逆天而上,一步步登临神道巅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对垒夫妻

    对垒夫妻

    方如欣,是一位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生化学家,是《千人回归计划》里亟待引进回国的战略性人才。秦旭和刘梓,是一对刚结婚不久的小夫妻。然而,她俩却要从各自利益出发,誓把方如欣送入各自“委托人”的怀抱。秦旭精心伪装,以蓝颜知己的面目获取了方如欣的好感与信任;而刘梓则以全职太太的身份,竟成了方如欣回国后的贴身闺蜜。于是,两人便在方如欣的生活里,演义出一幕腹黑惊魂的“对垒”剧情。随着方如欣,不忘初心,毅然决然之后,三对“夫妻”蓦然回首,所谓的“正常”婚姻里,他们彼此成了一件皇帝的新衣;成了一面自欺欺人的魔镜;甚至成了一枚彪炳战绩的勋章……在这世间最近的距离上,他们反倒看不清对方。
  • 君望

    君望

    以为摆脱了上辈子与他的纠缠,这一世里终于可做回自己。却俨然发现,这一世里,她一出生便注定卷入了一个阴谋里。为了自己,为了家人,她舍弃了女子的身份,只为奋力地在这争斗的漩涡里挣扎。冷若冰霜的他,怜她,惜她,护她。只因她是他的唯一。沉稳内敛的他,爱她,却无休止的伤害。只因她是他权力中的一枚棋子。繁花似锦,却不知哪个才是属于她的他。君望,君望,望之,盼之,望君惜之。
  • 未婚不相识

    未婚不相识

    苏芜喜欢的一直都是那种温润如玉的清雅男子,两人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岁月静好、细水长流......可是,事实却是......偷偷瞥一眼身旁某男那张不苟言笑、高贵冷峻的脸,她忍不住仰天哀嚎:谁来告诉她,这个深沉的跟块儿千年冰疙瘩似的男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什么什么?他是她的未婚夫?!苏芜懵一脸,她有未婚夫为什么她自己不认识?!
  • 一夜晚

    一夜晚

    职场上的无比成功,和爱情的丰收,谁不希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