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抑郁的心境里,我们的生活是无穷尽的漫漫长夜,我们爬行在没有尽头的隧道里,永远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们仿佛被关了禁闭,一些重物层层叠叠地压迫我们,我们好像被锁在箱子里,又压上沉重的石块,生活仿佛决堤的河流,我们开始无穷的抱怨。
一个长时间走不出抑郁状态的人,生活仿佛时刻面临比死亡更为可怕的恐惧。李霞曾跟朋友谈到抑郁多么让她恐怖,但很少有朋友能理解她,她一度要把死亡当作宁静的归宿而加以接受,但一点身体不适却引发她更大的痛苦,头脑发胀她担心自己得了脑瘤,胸口闷她担心自己得了肺癌,她从一些极细微的小事上都经验到死亡的感觉,甚至觉得用别人的碗筷吃饭也可能落得中毒而死的结局。抑郁状态的恐怖已经跨过了死亡的界限,诸如创伤和疯狂已无法传达出那种“地狱”之感,D·H·劳伦斯写道:
无穷的沉沦
恐怖且让人生厌
穿过腐朽阴冷
松散的知识沉积
自我脱离了上帝之手
堕落在
分裂的意识深层
在无底的深渊里
朽烂、幻灭
——《死亡之船及其它》
一旦觉得自己的生活陷入了地狱,恐惧就吞食了你的信心,你甚至连出门穿什么衣服,午饭吃什么都无法作出决定。你让自己和别人失望,无法让周围的人快乐起来,你每时每刻都乞求安定和宁静,可是这样的时刻总是不会到来。
就这样悲惨地活着
我的心令我哀怜
让这个备受折磨的灵魂
今生不受折磨,永远不再痛苦
——G·M·霍普金斯《诗集》
你没法跟人描述你的悲伤,即使最好的朋友也未必能够理解,他们会告诉你那些事确实那样发生过,而且早已过去了,把它们挂在心头是不值得的,然而你却总是不能释怀。假如你所爱的人离开你去另寻所爱去了,朋友会劝你重新开始生活,但他们又何尝知道那不忠贞的人对你是如何重要呢?而你又如何担心自己还有被人爱的魅力吗?当你觉得找不到自己,而他人的世界又让你不快,你又将怎样活下去呢?为青春不再而烦恼吗?为过去的权势而遗憾吗?为失掉的荣耀伤心吗?这一切的悲哀都只能导致绝望。
你每天有数不清的烦恼,每件小事都可能让你不快,生活中只剩下忧愁和抱怨,而你虽仍有爱的能力,但你不复去爱。你为你的被扭曲的生活而痛苦,为朋友不能理解自己的抱怨而痛苦,你在自己的屏障内构筑了一个不为他人理解的绝望世界。
抑郁中的家庭妇女大多有洁癖,她们认为任何时候家中应保持绝对的干净整洁,家人的仪表必须绝对一尘不染。我总是对注重边幅不以为然,但我也深知绝对的整洁的含义,当你极端仔细地清扫房间,你会感到无边的绝望,房内永远有你清扫不掉的角落,然而着了魔似的清扫房间,都是抑郁的家庭妇女惟一能够驾驭的生活侧面。
抑郁的家庭主妇往往希望男方能够驾驭种种社会关系与社会力量,以弥补自己在清扫房间外的空白,男人对自己的弱小和男子的不足通常会尝试去克服,但并不是所有的男子都经得起这种检验和挫折。一些男子在竞争中得胜,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有了价值认同感,另一些在竞争中失利的男子,如果也有抑郁倾向的话,就可能故意违反工作制度、漠视同事、抛妻弃子,或故意损害健康以向众人说明自己的形单影只,他们并不迷恋于权力和金钱,但社会的压力和亲人的期望使他们担心失败,故而他们的所有努力只是避免被比自己强的男人击败,和那些迷恋于家务的抑郁的家庭妇女一样,他们同样害怕抛头露面。
(2)失落
生活中的许多时刻我们都在迎接各种各样的伤害,丢失心爱的物品、生病、失恋、丧失工作、天灾人祸、亲友去世等等,可以说失落与人生如影随形。一个人由于要被剥夺与生俱来的所有物,便是失去了她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东西,而这只是从自身感到的失落,更大的失落是自己的感觉,与他人流露出来的情绪之间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这才是真正令人悲伤的。
真正属于每个个体的所有物是那样少,以致人们稍有疏忽它们就稍纵即逝,悔恨都来不及。我们所失去的所有物的重要性,决定着悲伤的强度和长度。人们为配偶的去世而悲伤,为婚姻的破裂而悲伤,在这种可预期的情况下;在与所爱的人的关系真正结束之前悲伤已经开始了。如果是爱人突然死亡,或其他不可预知的悲剧事件,悲伤的时间肯定会更长。
悲伤时间的长短与失落对个体的意义的重要性有关,同时,人格结构与处事态度,也对事件的结果有影响。往往先我们而去的亲人会长时间地出现在我们的梦中或生活环境中,因为我们不愿意相信他们已经离我们远去,被切除的乳房,截断的下肢在长时间中感觉仍是完整的,可见面对失落是一个痛苦的历程,在此间我们被迫接受我们失去了什么的现实,这种失落感往往是连最好的朋友也未必能完全代替的,人与人之间的孤独感更加剧了失落的强度。
(3)怀旧
王萍离婚后,现在快与一位丧妻的男人陈杰结婚了,他们将搬进一套新房。但王萍发现陈杰一直很珍爱原先家中的一块窗帘,还准备用在新居的窗户上。王萍因此很不高兴,她觉得陈杰既然即将与她结婚,就不应该一直生活在过去中。
心理医生告诉王萍,陈杰怀念死去不久的妻子是十分正常的。在悲伤中承认过去,比拒绝迎接未来,要健康而正常得多。怀旧的情绪或早或晚会出现在一个人的生活中,这种情绪不应当严重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懂得以适当的方式怀旧的人,便是成功地从过去走到现在。
李倩在她父亲去世前半年多的时间里,一直非常细心地照料他,他把患癌症的父亲接回家,遵医嘱做好看护父亲的所有工作,他尽心尽力,努力使她的父亲能感到很舒适。她让父亲整日坐在卧室中,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或者让父亲坐在轮椅上出去晒太阳,每一个人都能看出,李倩的精心照料和无微不至的服侍,使她的父亲得到了莫大的安慰。春节过后,她父亲在李倩的怀抱中溘然长逝了。
父亲死后,李倩总觉得自己为父亲所做的远远不够,她永远记得,年轻时父亲跟她多么愉快地去郊游、爬山、钓鱼、游泳,如果能够为父亲多付出一些,更能表白她的爱,让父亲更加高兴……她也就心满意足了。然而李倩忘记了父亲曾经酗酒,很少给母亲和子女们足够的爱护。
当我们所爱的人离开了人世,怀旧的情绪总是使我们认为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实际上我们已经作了很大的牺牲。处在悲伤中的人,很难冷静地明辨、判断,怀旧的情绪使我们看不清过去和现在的自己。
在失落的情绪里,人们往往追忆自己过去生活中的美好一面,这种怀旧的情绪不宜持续太久。走出失落的人最终会认识到,实际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纵使它并不完美,纵使它充满忧伤,也比虚幻的并非发生的生活更丰富。实际的生活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最爱的人与能带给我们最大快乐的人,都是我们所能依靠的人。
(4)自杀
心理学研究者面对的是一个变态的世界,尽管他们对正常的世界给予极大关注。他们是通过讨论诸如乱伦、自杀、变态等一系列行为寻找正常世界的坐标的。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天至少有1000人自杀身亡,自杀是人类十大死亡原因之一,在青年人的死亡原因之中,自杀一直排在前三位。据国外统计资料:每年自杀死亡中大致为每10万人口中10——25人,男性45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自杀率较高,城市的自杀率高于农村。自杀行为的发生季节以晚春为高,时间以白天为多,星期一最多。
自杀者在自杀前总会流露出绝望的情绪,这种情绪其实是求救信号,如果引不起周围人的关注,他们就会以“别人不在乎我是死是活”的态度走向自我毁灭。人们通常都较为关注促成自杀的外部因素,而事实是自杀者一直在创造致死的环境,以掩盖或流露他的自杀情绪,以便找到决死的理由。每个人的行为都在创造着自己的环境,而自杀便是在创造一个可供逃避的环境,他们只有把自己放在有充足理由自杀的世界中才能感到自杀成为一个无法逃避的必然结果。
人表面上努力逃避死亡,却无时无刻不在与死神打交道。自杀之前,人早就开始了自毁的行为,他们的情绪接纳着死神的光,当这光将他笼罩而他人又视而不见,他们才决意让死神把自己带走。
自毁的行为往往有着深沉复杂的原因,自毁的情绪早在自杀行为前许久即已流露出来。自杀者的情绪是一步步展开的,单方面了解一个人的情绪不足以解释事情何以发展到非自杀不可的程度,事实上他的自毁从很早就开始了,没有人鼓励他有效地用生的本能来阻止自毁,他就只好让自毁走向极端。
自毁者强烈地伤害自己,却未必有强烈的死亡意念。位在医院看护企图自杀患者的医生都有被哀求“救救我”的经验,这说明白毁情绪的流露目的在于唤起周围人的注意,即使在极度绝望中,生的本能仍不断激发求生的欲望,自杀在某种程度上是生的意志的极强烈体现。
自杀行为是生与死两种本能的的角逐,表现出一连串的情绪激发,自杀情绪的流露也往往几经变换。有一个人,他恨他的哥哥,有想杀死哥哥的念头,由于法律和母亲的缘故,他抑止了杀哥哥的念头,并对这种罪恶的念头后悔至极。他多次自杀,但没有一次成功。后来,他鲁莽地开快车,故意制造意外事故,但仍未死成,于是他想借疾病来杀死自己,他与妓女同床,企图染上梅毒,但只是得了淋病,他根本不想治疗。接着他又开始酗酒,故意与老板吵架而被解雇,故意对妻子说自己并不爱她,以至闹到要离婚的地步。
他的一连串自毁行为一直为周围的人包容着,人们了解他其实是个温和、实干的人,并不去过分追究他的不可理喻的行为,人们并没有逼迫他,并不希望他死去,他的自毁行为就一直没有变成自杀。后来在朋友和亲人的帮助下,他知道自己仍能过愉快的生活,他重新找了一份职业,与妻子重归于好。
他能结束自毁行为说明抑郁的焦虑的情绪在得到环境的反应后可能发生投射对象的转变,这种转变中包含着新的生与死的可能,爱与恨被剥离后原始的情绪冲动居于主导地位,倘投射对象能产生相互的反应,情绪冲动就会寻找新的投射对象,从而延迟死亡倾向的存在时间,也减轻了自毁的强度。
自杀情绪的流露有性别差异,这与男女所扮演的生活角色有关:男性是主动的,攻击性的;女性是被动的,接受性的。通常人们以为自杀者一定选择简便而少痛苦的方式,统计资料证明完全不是这样,自杀者都倾向于让绝望的情绪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采用最难,最痛苦、最不寻常的自杀方式,诸如上吊、喝毒药、跳河、炸药放在嘴里引爆、跳人钢水池、剥光衣服在风雪里冻、把头倒插在烟囱里窒息、跳入火山口、用头发把自己绞死、吞人毒蜘蛛、用缝衣针刺破心脏、以马群撕裂头和肢体、以手动的切纸机斩首等等。
自杀者最后的情绪表现出他对生命的最终的期望和归属感。把自己绑在火炉上烤死的人,那紧抱火炉的动作包含着他强烈的爱的期待,对这个冷酷的世界的逃离。磔刑,即把自己钉上十字架,显然是与救世主极强烈的认同感所致,他们可能希望自己的行为起到与耶稣之死同样的效果。跳人熔化的玻璃、肥皂锅或火山口的,实代表着逃回子宫的愿望,渴望寻回未降生之前的安宁。而卧轨、撞车、故意触电实是委身于不可抗拒的力量,自杀者死前的情绪意味着他与这个世界最后的交融。
2.可怕的孤独
友情是一种相互关心。同甘共苦、彼此相爱的深厚情谊。建立真挚的友情,当朋友苦闷失落时,为之分忧解愁,当朋友取得成绩时,与之同喜共乐;而当自己有了烦恼时,能向朋友倾诉,自己有了喜悦时,也能与朋友共同分享,这是保持情绪健康和良好心态的重要条件。
没有友谊,没有关心,没有爱的人生是孤独的人生,是不健全的人生。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建立在各自利益的基础上,相互帮助,为朋友的成功和胜利而感到由衷的喜悦这样兄弟般的情谊已日渐少见,这使现代人越来越包围在一种强烈的消极情绪——孤独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