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餐饮用具除了注意情调搭配之外,还要注意设备齐全,如吸管、筷子、纸巾之类的东西都要准备充足。要特别说明的是,若能把筷子套进纸袋,就会给顾客一种洁净之感。
经典案例之一中外茶艺馆
作为“名茶之乡”的杭州,自古以来便茶肆林立,茶室是人们聚会的地方。游客品茗赏景,市民喝茶消遣,生意人了解市面行情、谈买卖。有纠纷的双方也到茶馆谈判排解,这叫“吃讲茶”。之后,茶室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曾几何时,西子湖畔的茶馆遍地开花。三五朋友,几杯清茶,赏乐品茗。茶馆成了杭州的一道风景。“湖畔居茶楼”、“门耳茶坊”、“集芳园茶楼”、“青藤茶馆”、“春来茶馆”、“大佛茶庄”等各有特色。杭城的这些茶艺馆,大多讲究装饰,注重文化氛围。清香翠绿的茶,别致精妙的茶具,娴熟优美的茶道表演,给人以美的享受。
茶馆都在特色上花大力气,从而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个性。
有的茶艺馆小巧玲珑、状若家庭客厅,融亲切和谐与温馨浪漫于一体,如“青藤茶馆”、“风荷茶馆”。“墅园茶艺馆”等则是公园式的,茶馆的四周绿树林合,回廊盘曲,人们不知不觉中便为其静谧、幽深所深深陶醉。“门耳茶坊”则以浓浓的人情味、精良的茶艺、地道的茶叶以及“书茶合一”的特色,开杭城茶楼文化之先河。
随意、地道、礼待是“门耳茶坊”不变的服务内涵,有坊主倪闻亲拟的对联为证:“茶艺非茶艺妙在有艺无艺之间,客闲非客闲恰在有闲无闲之时”,横批是“尽可随意”。“紫艺阁”里陈列了许多紫砂作品,也让一些人将这儿当成了以茶会友的绝妙去处。
“青藤茶馆”以其浓郁的江南民居风格,在茶艺界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广阔天空。茶馆内设四层楼阁,地板以原木铺就,上置藤椅木桌,四壁恰到好处地挂着些名人字画,木橱里陈列着名家名壶和历代茶碗,常绿花卉点缀其间,悦耳的丝竹声袅袅萦绕。既弥漫着东方民族文化氛围,又洋溢着时代气息。如今的“青藤茶馆”已在杭城开了三家连锁店。“湖畔居茶楼”环境雅致,特色鲜明,是一家将传统民族文化和现代旅游文化结合在一起的特色茶馆。来喝茶的人还可以花上5元钱,听听评弹。除了杭州人,一些外国人也慕名而来,品味一下茶馆里的评弹艺术。人们还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功夫茶、台湾茶艺表演,感受茶文化的精髓。
当然,也有一些茶馆追求现代、新潮的风格,比如靠近黄龙洞的“缘缘堂”。厅内的桌椅是玻璃、铁艺和藤艺结合制成的,高大的绿色植物比比皆是,最妙的是借了其南侧葛岭山映入的景色。
晚上绿色的灯光打在葛岭山的树木上,从大玻璃窗望出去,如同置身林中,清新的感觉弥漫全身。“流声”音乐休闲吧更为年轻人着想,在每个座位边安插了耳机供顾客使用,300张光碟做成菜单,茶与音乐可共享之。一般早上七点就上船,喝茶的同时吃一些点心,晚上八点打烊,船平稳地泊在水上,期待着第二天热闹早茶的开始。
说到茶馆,都会不由得想到“老舍茶馆”。在北京前门,望着老舍先生的塑像,那一碗大碗茶喝起来又是另一种滋味。在那里,仿佛又听到了秦六爷、王老板的沉沉叹息,看到了刘麻子、庞太监的丑态。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碗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三杯酒来。”这副对联现在还能在一些茶馆的门楹上见到。
在20世纪20年代,嘉兴新篁人常常在写有这副楹联的茶馆里喝茶。
他们爱饮茶,从早晨起来就喝一碗,饭后又是一碗,朋友相聚仍是一碗。于是茶馆就越来越多。当时无论闹市巷尾,还是乡村野店,三步一茶摊,五步一茶馆。据载,该镇最多时不到1公里的街上竟有80多家茶馆。如今的新篁人还是有着忙里偷闲喝杯茶的习惯,品茗清谈,天南海北,感觉“心静自觉市声喧、闲多翻看浮云忙”。
成都的茶馆也很多,一般分为高档茶楼、景点茶馆和小茶室。
茶馆里多用一色盖碗,一位肩上搭了白毛巾、提着了大号长嘴黄铜茶壶的茶博士,瞄了茶盏就注水,水花还会飞溅出来。这注水也有多种说法,既有“凤凰三点头”之类的传统注法,也有“武松打虎”之类的新演绎。
茶在台湾地区也大行其道。台湾除了装点古朴的茶艺馆外,街边茶座也随处可见。走累了,歇一歇,喝一杯泡沫红茶,成了年轻人的时尚。其实,这里的茶已添加了大量的鲜奶、果汁、冰块、蜂蜜等,茶已成了一种街头流行文化。
新加坡的茶叶和淡水供应虽然都靠进口,但茶馆依然不少。
这里的茶馆不仅卖茶、卖水,还经常举办有关茶史、养生、冲泡技巧等方面的讲座,甚至开办一些书画艺术类的沙龙。我的一位朋友曾在新加坡喝茶,喝完之后,主人送他一页单子,上写:
“孝道十两,悌睦双粒,忠诚一片,礼让三分,义方全加,廉洁不拘多少,耻辱洗净同煎,仁慈取心,智慧圆用,以上晒干加十盅水煎,存六盅,以留香茶送服,早晚各一次。”其功效是:“永无忧患,百病消除,身舒畅爽,福寿康舒,家庭和睦,社会宽容,世道安谧,国家昌盛。”
日本的茶室一般不大,配有内房、外庭。庭院设计讲究野趣,以体现闹市山居之情,布置也不乏自然花木点缀。茶室重要的装饰是挂轴,人们进了茶室就会欣赏一会儿,然后面对茶几而坐,这时,主人就会取出炭将其点燃,请客人们领略火相之美,品尝茶叶之香!
经典案例之二茶宴馆
中国的餐饮文化源远流长,内涵非常丰富。在上海,如果要数出一共有多少家从事餐饮的企业,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餐饮业的新陈代谢特别快,今天还在营业,明天很可能就消失了。
受家庭的影响,张小秋从小喜欢喝茶,又醉心于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在云南插队落户十年后回到上海,她被分配到一家小酒家工作,当时她就想,如果把茶糅合到菜肴里面去,发扬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就很可能会提高酒家的品位和层次。从此,她就有意识地做起了茶菜。当然,开头虽然每道菜里都放了茶叶,可是味道并不好。经过一遍遍的试验、一次次的改进,到1991年,终于推出了像样的茶菜。接着,张小秋就独立创业,打出了“天天旺”茶宴馆的牌子。
认定了做茶菜以后,接着就迎来很多经营上的问题,譬如茶宴馆的理念、定位、形式等等。张小秋把自己的店定位在高文化品位上,她刻意要在餐馆里营造和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走进张小秋的茶宴馆,感觉最醒目的,就是随处可见的字画、瓷器、古董、化石和奇石标本等等,有时候,真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怀疑这里不是一个用餐的地方。在这里,客人确实会觉得离艺术、文化很近很近。
所以,张小秋创办的茶宴馆能够经历十年的风风雨雨,艰难曲折到今天,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之所以叫“茶宴馆”,是因为这里所有的菜肴都与茶有关,每道菜里都有茶叶的成分。客人在这里用餐,不敬酒,只敬茶。这里菜肴的名称都透着纯粹的中国文化的气息,比如“茶农春运”、“太极碧螺春”等。张小秋创办茶宴馆的本意就是要整体化地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她认为,现在的餐饮行业中,在饮食上做文章的多,在文化上下工夫的少,而这恰恰是她创业的契机,她紧紧地抓住了这一点。
为了保持茶宴馆的文化品位,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张小秋居然还选择客人。她坚决谢绝要在店堂里打牌、下棋、酗酒、嬉闹的客人进门,她宁可不赚这些钱。正因为这样,高雅的文化品位、领先的服务理念和经营特色也吸引了相应的客人,并且久而久之,形成了她固定的顾客圈子。到张小秋茶宴馆来的客人,绝大多数是回头客。张小秋的茶宴馆在十年时间里搬迁了三次,许多客人追着她在三个地点间跑了十年。但是,曲高必然和寡,张小秋的茶宴馆很少有其他红火的餐饮店里的那种热闹和应接不暇。甚至不少时候,她的一层大堂整天空无一人,这就是张小秋的艰难之处。为此,她事必躬亲,而且在保证质量的同时,精打细算地经营着茶宴馆。
老外是热情追随张小秋茶宴馆的客人群体之一。老外有个癖好,就是喜欢坐大堂而拒绝小包房,这正好与中国人喜欢进包房相反。老外毕竟不是天天来,所以有人劝张小秋把一楼的大堂改成包房,以便多做中国人的生意。可是张小秋至今没有这么做,因为她的意愿是除了赚钱,还想让茶香飘天下。
经典案例之三绿心森林茶艺
绿心森林茶艺位于成都市繁华的玉林小区,茶楼总面积1000余平方米,由国家一级建筑设计师精心设计,以独具个性的格调突破成都市茶楼建筑的因循守旧。整个茶楼以白色基调为主,白色的墙,白色的玻璃窗,就连装饰的小树也如冬天里被雪覆盖刷了一层白色,而地板则铺上了绿色地毯,让人一进门就感觉阵阵凉意扑面而来。
茶楼大厅在二楼,共有300余平方米,十分宽阔。厅内摆放了十几种绿色植物,几乎所摆放的桌椅都被绿色植物所包围,这就突出了“绿心森林”的主题。茶艺馆共有大、中、小包间11个,可为客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进行棋牌娱乐。绿心森林茶艺馆还为客人提供颇具匠心的特色烧烤。
茶道本就是一种文化,煮茶也是一种艺术,在绿心森林茶艺馆除能体会到茶文化、茶艺术外,还可以欣赏到现代年轻艺术家的艺术作品。每月进行一次艺术沙龙活动,每两个月进行一次艺术作品展示。茶艺馆特别为艺术家设计了一个展览室,让绿心森林茶艺馆成为各种文化艺术的聚集地、交流地,更让它成为年青一代艺术家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