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副理事长、金陵华软投资集团董事长 王广宇
20世纪末,费孝通先生在北京大学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首次提出了“文化自觉”的概念。他说:“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地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连手发展的共处原则。”而他八十寿辰时所言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即是对中华文化自觉的高度概括。
某种意义上讲,文化自觉是一代代中国人在数百年追求现代化历程中渐成之共识,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是应对全球一体化趋势而提出的解决人与人关系的方法。生活在特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足够投入与热情,明晰其来历和形成过程,厘清其特色和发展趋向,并不是要复古,也不是主张异化或全盘西化。这种自知之明,才是实现文化发展转型的自驱力,是适应新环境、新时代的自主选择能力。故今日有识者更要提倡文化自觉,以实证的态度、求是的精神来认识我们历史悠久的文化。
中华乃文化古邦,亦是花之国度。作为诗词歌赋取之不尽的吟咏题材,文化殿堂姹紫嫣红的精灵,绚丽的花儿承载着人类许多的美好情感,如爱情、亲情、友情;象征了人类许多的卓越精神,如高贵、坚忍、自由;也寄托着人类许多的良好愿望,如吉祥、长寿、幸福。天地造化,花儿与人文精神绾结在一起,与人们的历史、传统、道德、风俗和习惯息息相关,被人们赋予众多的文化内涵。赏花下品品色,中品品香,上品品资,极品品境。牡丹与梅花均是极品,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骨法与气韵、含蓄与写意、寄情与畅神、审美与意趣。
美莫若花。从花触发的文化反思,对内是关于“中华美”的研读,对外则是“中国梦”的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点本质统一。返身回顾,中国的“梦”与“美”休戚相关、不可剥离;放眼未来,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美”与“梦”则共迎挑战、共享机遇。这就更要求文化自觉先迈步向前,不能简单弘扬所谓的传统,也不能一味张扬地西化。如果走极端,“各美其美”的尽头就是老子天下第一,其他人的都不行;“美人之美”的尽头,就丧失了最基本的自信,什么都是别人的好。这两种极端的痛苦,我们都经历过,所以才更期待“中华美”的“美美与共”和“中国梦”的“天下大同”!
今天,“中华美”必须以全球标准进行重现和展示。世界日益趋平,虽然各类多元文化有同质化趋向,但更大的潜能其实在于激发文化的差异多元化。故弗里德曼(T.Friedmen)提出“地域全球化”(Globalization of the local)。他说,今日全球化的新的趋平化的阶段,并不意味会有更多的美国化,而是多元的地方(民族)文化会越来越全球化。英格莱哈特(R.Inglehart)则通过调查发现大规模文化变迁和继续保持独特文化传统的证据。他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我们所看到的不是以西方文化普遍化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与日俱增的一致性,而是文明多样性的延续。这种延续是通过积极地重新创造和重新吸纳非西方文明模式而得以实现的……经济发展倾向于将不同的社会推到一个共同的方向上去,但是,这些社会并没有互相靠拢,而是行进在各自传统形成的平行轨道上。
确实如此,在信息技术时代,“美”的展现需要重新定义:定性是美,定量也是美;文字是美,数字也是美。今之时代,云计算出现,导致万物皆联网,无处不计算。社交媒体出现,推动社会向智能时代迈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会更加精巧复杂,越来越多的资源能够自由交换整合,中国之“美”要为世界认知和尊重,应以全球标准重现和展示,与时俱进。从这个方面来看,梅花与牡丹无疑是中华美的最佳形象化表达。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体国民的理性和建设性。中国经济正从以解决温饱为目标的生存型阶段,进入以人的自身发展为目标的新阶段。当前转型的主题就是要建设消费型、服务型、创新型经济,三者的核心是服务。服务业的繁荣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从全球视野看,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阶段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知识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重新审视服务的价值,IBM公司提出了“服务科学”的概念,并对其展开研究。中国主导产业要过渡到现代服务业,也必须学习和发展服务的理念、知识和科学。更深入地看,过去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主题,基本上是各领域寻求制度和规则的建立,几乎是与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一波的全球化同步的,但未来要从深化经济改革破题,过渡到政治和社会管理的现代化,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背景中推进制度和社会改革,就离不开文化自觉的理性与建设性。
今天,我们不需要拣起任何一个所谓的传统来抵抗全球化,而是要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世界以更符合我们所有人。放眼寰宇,以博大胸怀理解他人与自己,更要懂得对传统文化反思和再造。在离开时,让世界比我们初来时的“美梦”实现了一些,相信这是你我共同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