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认为,劳动和报酬是应该成比例的。任职于某网站编辑的时候,因为不想要操太多的心,我直接对主编说过:“我拿多少工资,做多少事,即便我有能力,不属于我的职能范畴的工作,我不会做。”某主编对我的工作态度表示很诧异。我说,“我是个懒人,只想要得到能糊口的钱。我不想在职场中获取什么名头,因此做些闲散的基本工作就够了。”此人对我的职业理想深表遗憾。有很多好友也为我的职业动向感到十分不解。其实对于个人来说,能够认清自己的能力,能够找准自己认可的职业方向,并且不后悔地走下去,就可以了。对于职场中的自我认知,你只要做到务实、确认、执行、收获,就能够踏实地看到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在前进。至于回报,除非你遇人不淑,否则你必然会因为付出,得到相应的报酬。这些“工资”不一定是以金钱或者物质的形式付给你,还有可能会是一些衍生的惊喜——友情、亲情、爱情,甚至是自我价值的提升。
小静是一名私立小学的音乐教师。在我们看来,小学的音乐教师简直就是童话般的职业吧——教学生们唱唱歌、跳跳舞,带几名有艺术天赋的学生排练几个文艺节目,惬意得很。其实不然,在现在的教学系统中,课程已经不存在什么主副之分了。在家长的眼中,孩子一定要全面发展,尤其是在才艺方面,他们恨不得自己的宝贝都是天生的艺术家,所以对美术、音乐方面的课程都很在意。小静说,她现在的工作强度超级大,“我们学校的另外一位音乐老师回家待产去了,所以全校一到六年级的音乐课都是我的,还有课外关于音乐、艺术的兴趣班,也得我来带。我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平均每天六节课,其中有两个晚上要带兴趣班,我还是三年级二班的副班主任……”我们酸溜溜地说:“那你的工资比上学期要多不少吧。”小静说,也就多拿几节课时费,一个月不到四千块钱。如果换作我站在讲台上,一开口便是四十分钟,每天说六个四十分钟,我真的不敢再想了。
悄悄话
从小静描述的职业情况来看,教师简直就是一个体力活儿。细算一下,她每天七点多到学校,晚上五点半下班,如果没有寒暑假,真的是一点盼头都没有了。我曾经问过她,有没有换个行业的想法。她说,“寒暑假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我还是忍了吧。”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就一定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她这个老师当得辛苦,但是那两个长长的假期,也是很让我们眼馋的吧。你能说小静的劳动强度和工资不成比例吗?在我看来,任何的行业、工作职能,都是要付出相应的体力和脑力代价的,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期间必须要积攒的能力和素质,否则当你遇到更为复杂的工作时,就没有办法顺利地应对。
学校领导在离学校开放日仅剩一周的时间里找到小静,点名让她做一节音乐公开课,供家长观摩。小静很郁闷,因为那天是周五,她要从第一节课,一直上到下午的兴趣班,等于有七节课要上。而且,对于老师来说,要想做好一节开放课,哪个年级的进度合适,哪个班级的学生和她配合得默契,都是要考虑的。而这位领导则对她表示,“我就是要你做开放课,其他的我不管。”小静说,“这不是想累死我吗?”她有心想要甩手不干,但是又觉得这样做对学生太不负责了,“如果我不干了,对于我来说不过就是几个月工资的问题,但是对于学生们来说,让他们觉得老师都这么不负责任,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实在是不利。”
悄悄话
对于我们这一生的成长来说,老师是至关重要的人物。可能在你成长的某个关键期里,遇到了对的或不对的老师,那种强烈的刺激甚至能够影响到你的一生。我很佩服小静的毅力和责任感,因为她知道作为一个老师,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可能你会觉得,不就是换个老师嘛,孩子们不久就会将这样一个副科老师遗忘掉吧。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每一个老师的更替对他们的行为、态度,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你可以调查一下,频繁更替老师的班级,孩子们的整体素质与有固定老师的班级相比都会有明显的差距。对于学生来说,适应老师是一件需要时间且不大容易的事情。
对于小静来说,工资虽然与劳动强度不成比例,但是她自己从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要比那些奖励强得多。她更在意的是付出的态度和劳动成果被接受的情况。这种成就感,亦是用物质和金钱换不来的。
小静很喜欢对朋友们讲述她学生的趣事,网络上一度盛传的几篇由学生写出来的有趣作文,也是经由她改名换姓之后发上去的。很多人看到以后都觉得现代孩子的思想很有趣,她由此得到很多特别的感触。“每天上那么多节课确实很累,有时候觉得自己的工资实在和付出的劳动不成比例。但是我必须要熬过这个学期,因为我要做到有始有终。”我问她对未来有什么规划的时候,小静说,“我可能会找一个更适合我的工作平台,因为我发现自己在这里劳动强度很大,但是却无法施展其他的才华。”她自己在教学中研究出来的许多新方法,在领导眼中常常无足轻重。“或许我能够找到欣赏我的领导,让我的研究成果能够完全地应用到教学当中去。”
悄悄话
小静的这种“有始有终”的心态,对于我们职场中人来说,都是值得学习的。因为这个“始”和“终”的概念是会对我们的工作状态产生影响的。你的工作并不仅仅是为公司谋利、为老板赚钱、为同事行方便的,你的所有劳动都在体现你的能力、展示你的价值。在我面试应届毕业生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对我说,“给不给工资无所谓,我们现在最主要的是学到在职场中的生存方法。”虽然我对他们把公司当做职场大学的观点持有不同意见,但是我很赞成他们的想法——职场中的各种生存本领都是在职场生活中积累而来的。这种高强度的劳动,或许会让你超负荷,但是你得到的回报,一定超过了工资本身的价值。
为什么说当今的职场拼的是心态,赚的是人脉,因为有些得失是不能以金钱来计算的。当你在这个行业中占有了一定地位后,你会发现有些事情不是花钱就能够解决的,有些回报更不是用工资能够来衡量的;等你真正在职场中站稳脚跟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工资可能会代表了你的劳动强度,但是不能够完全地体现出你的劳动能力。等你发现,你工作中的1+1得到的结果大于2的时候,其实是你成长了,这时你需要重新认识你的能量和能力,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平台。这时候,你应该考虑要求升职加薪了。
我鼓励小静将她的教学发现写下来,编辑成册。因为小静的教学资料属于一线实践,另有许多新鲜的数据和案例,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方面都是不错的参考。这个想法一出,便有相关的出版编辑找到她接洽出版事宜。小静用一个暑假完成了这部作品,她说,自己从来没有想过因为从事教师的工作而出版相关的书籍。她先生开玩笑说,“这都是你熬课时熬出来的吧。”
悄悄话
古语云,下者劳力,中者劳智,上者劳人。我们总是说凡事尽在掌握,但是我们要怎样掌握、用什么来掌握呢?自古,劳动与报酬就是整个社会的矛盾体。我们在学习政治学的时候,会遇到专门的课题来研究。谁都想少劳多得,但是劳什么、怎么劳,多得什么、怎么多得,又是另外一个课题了。
小静用什么换来属于自己的出版物呢?如果她中途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学生,还能够写出那样的一本书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每一个人写下的字,都是通过自己的心灵和体验而来的。劳动强度或许和工资不能成比例,但是你会得到相应的其他回报。小静用她的辛苦得到了学生的拥戴,得到了假期,同时得到了由她署名的出版物。
为什么我会不停地换工作?
当我们看一个成功人士的职业历程时,常常会为他选对行业,并且能够为之坚持奋斗的过程而感动。但是,我们自己该如何选择行业,选对职业呢?我们怎样知道,什么样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什么样的问题是不必斤斤计较的呢?我也曾经遭遇过频繁跳槽的彷徨期,为看不清方向、认不清自己、找不到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迷惘。但是我建议青年朋友们,不要在短时间内频繁跳槽,因为你的意气用事和不成熟使你不容易在短暂的时间内看清楚行业的优劣形势,更无法为你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有用的基础;再者,频繁跳槽会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直接影响自己以后的再就业。
你面临职场困境时所持有的心态,直接决定了你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如何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除了凭运气误打误撞之外,更取决于你的心态和意识。你可能会问,同样是跳槽,有的人越跳越好,为什么有的人会越跳越糟呢?这主要取决于跳槽者的目的和发展方向。了解自己的职场状态,明确自己的成长方向,这才是成功跳槽的关键。可能你会觉得,或许我换个行业来做做,就不用考虑太多了吧。但是,你的性格、学识和职业素养决定了你从事行业的宽度,何况你的每次“离开”都会在你身上刻下很深刻的印迹,久而久之,这会成为你在职场中的一个行为模式。另外,在离开时给双方都留下好印象,也是在为自己的将来打基础。
洪斌在读大学时就做了许多关于职业生涯的规划工作,他学的是金融投资类的专业,所以坚持在课余时间大量阅览国内外的金融资讯。尽管如此,当他真正进入到相关公司工作的时候,还是发现,现实的工作环境和想象的差距太大。“我觉得我的老板并不在意我的工作,我一个堂堂的大学生被他们呼来喝去的,尽做一些打杂的工作了。”他不单是对行业现状不满,对公司给予他的工作职责也特别地反感。“谁会离开一份好工作?频繁跳槽就是因为对工作不满意,不得已而为之。”进入彷徨期后,洪斌觉得自己越来越不安了,他其实也期望能稳定下来,“我现在平均一个月就要换一家公司,有的甚至去待了半天就又离开了,可是这样跳来跳去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啊,我该怎么办?”
悄悄话
“职场闪离族”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特别是指一部分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一旦现实与就业预期出现偏差,就开始“闪离”。可是为什么闪离,怎样才能不被闪离呢?苦于无法摆脱频繁跳槽状况的闪离族们,其实应该好好静下来思量,然后重新确定目标。你可以找个拥有丰富职场经验的前辈,一起分析一下自己每次闪离的原因,也可以借助相关的人才测评工具确定自己适合的职业。其实,做不做“闪离族”关键还在于自己。在这里我建议即将成为职场新一代的新人们,在择业之前先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特点、职场优势、适合的工作环境等,再来确定自己适合的职业,然后根据选定的目标,有目的地选择各种平台,慎重入职。如果一时仍难以确定,就静下心来,在目前所处的平台上坚持两年左右的时间,之后再来确定目标。这个坚持的过程,不仅可以为你提供新的、合适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历练你的心智和情商。另外,当你入职后应投入最大精力去适应企业和职位,并加倍珍惜每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必须要有升职意识,要勇于承担责任。
对于新公司,洪斌说,“这次虽然不是我特别满意的单位,但是我决定要坚持住。”对于想要摆脱“闪离”的他来说,这次将要面临“学并不为之所用”的状况。但是没过半个月,洪斌又动摇了,“我觉得推销产品并不是我的强项,虽然能够锻炼许多我并不具备的能力,但是我还是想要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导问他,为什么当初在答应入职的时候没有考虑专业的问题?洪斌说,“我原本是想说,可又觉得这个职位可以锻炼我接人待物的能力。但是做了这么几天之后,我觉得这个职位真的很不适合我。”领导问他,在入职的这两个礼拜,他都做了哪几项工作。洪斌说,跟老员工见客户,帮同事们打印所需要的文件,确认会议室的使用情况,等等。领导问,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呢?洪斌愣住了,因为他的确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悄悄话
其实,在新入职的这段时间内,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公司领导也不会一开始就要求你为公司创造出惊人的业绩。对于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你在工作中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工作习惯,学到了哪些新东西。与此同时,领导也在观察,什么样的岗位能够让下属释放出最大的能量。而所谓良好的工作习惯,大多数指的是: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是否能用最快的时间接受新的事物,发现新事物的内在规律,比别人用更短时间掌握这些规律并且处理好它们。当你有比别人更多的工作机会去接触那些你没有接触过的工作时,你就有了比别人更多的学习机会。人人都喜欢聪明勤奋的学生,作为管理者,也不例外。
人都有惰性,也都愿意用那些用起来顺手的人。当你具备了被人信任的基础,并且在日常的工作中逐渐表现出你的踏实、聪明和细致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就会涌现到你面前。原因很简单,用一句话就能交代清楚并且能被你顺利完成的工作,谁愿意说三句话甚至花半小时交代给一个怎么说都不明白的人呢?沟通也是一种成本,沟通的时间越少,内耗越少,这是管理者最清楚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