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想方设法进行遏制、阻拦、打压和对抗。2012年提出“重返亚太”和“亚太再平衡”战略,在军事上建立第一、第二、第三岛链来围堵中国,在经济上则先后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和TPP计划,从经济上围堵中国。
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
2011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印度参加第二次美印战略对话期间第一次提出,构筑以阿富汗为枢纽,将南亚、中亚与西亚连接起来,以实现能源南下、商品北上的“新丝绸之路”计划。2011年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召开“新丝绸之路”部长会议,11月份的阿富汗问题伊斯坦布尔会议,12月份的阿富汗问题波恩会议,以及2012年5月的北约峰会中,“新丝绸之路”计划都是重要议题。
美国政府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源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弗雷德·斯塔教授提出的“新丝绸之路”构想和建议,是一项旨在联系印度和欧洲、穿越阿富汗和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计划,希望能形成一条像原先联系中国与欧洲的丝绸之路那样的“新丝绸之路”。他认为,随着西方主导的国际部队逐步撤出阿富汗,阿富汗的重建已成为摆在国际社会面前的一大课题,并且与阿富汗周边的中亚、南亚、西亚的整体发展密切相关。他提出的“新丝绸之路”构想就是:建设一个连接南亚、中亚和西亚的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网络,以阿富汗为枢纽,将油气资源丰富的中亚、西亚国家与经济发展迅速的印度、东南亚、东亚连接起来,促进各国间以及几大区域间的优势互补,推动包括阿富汗在内的该地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虽然这一构想期望印度发挥重要作用,但也离不开中国、日本、韩国、土耳其等各方力量的参与。
在美国政府接过这个计划后,特别是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等官方人士就“新丝绸之路”发表一系列言论后,该计划成了美国在欧亚大陆腹地谋求地区发展主导权的********经济战略,并且明显带有提升印度作用的色彩。美国政府之所以接过这个构想,是由于高额战争开支对于美国经济复苏产生极大的消极作用,久拖不决的阿富汗战争让美国财政难以为继,同时民众厌战情绪和反战呼声不断上升。******为尽快摆脱阿富汗战争泥潭,谋划“后撤军时代”的阿富汗及地区秩序安排,所以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
目前,以美军为主的国际部队基本撤离阿富汗,而中东乱局和“亚太再平衡”战略使美国不得不投入重金。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无力在阿富汗投入更多的资金,来支撑阿富汗经济和社会重建的沉重包袱。然而,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打了13年,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对这个国家的恢复重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新丝绸之路”构想的出现为美国摆脱这个困境提供了一个机会。美国政府迫不及待地将“新丝绸之路”从一个构想提升为战略,试图促使国际社会,尤其是中亚、南亚、西亚的邻近国家乃至东南亚和东亚国家出钱出力,承担相应责任和义务,并通过协调各方的参与和投入,在阿富汗战后重建和欧亚新一轮发展中继续保持主导地位。
“新丝绸之路计划”的主旨是:在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大背景下,保证“后撤军时代”的阿富汗稳定;推动地区国家间合作,改善地区安全现状;“新丝绸之路”为地区国家尤其是印度、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三个主要国家之间的合作及彼此关系的改善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最主要的是美国要主导地区发展进程,保持并强化美国对该地区的影响,削弱中亚和西亚国家与俄罗斯的政治与经济联系,削弱俄罗斯对其传统地区影响。美国的政策焦点是推进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气管道建设,打造中亚—阿富汗—南亚电力网络,在为阿富汗经济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打通中亚通往南亚的能源通道。
“新丝绸之路”计划的最终目标是在中国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构筑一条由美国主导的经济与能源通道,这可以一定程度上限制中国对中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地缘经济的影响力,而且,美国的计划还可以分化上海合作组织的凝聚力,逐渐强化美国在这一地区的主导权。
但美国要实施该计划将面临很多现实问题。一是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塔利班在阿富汗卷土重来的可能性不能低估,中东的****仍将持续,乌克兰冲突愈演愈烈,中亚的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团伙再度活跃,南亚印巴对抗和军备竞赛仍然旷日持久,这些都将使阿富汗重建和地区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二是吸引投资也不容易。目前,深陷危机的欧洲和经济难以为继的日本都处境艰难,不可能对这个项目投入很多;中亚、南亚、西亚、东南亚大多数国家也是刚刚走出危机,财力十分有限,总体来看,美国试图吸引大量投资的计划难以实现。有专家认为,美国最多能吸引到该计划所需资金的30%—50%。三是“新丝绸之路”计划所涉及的国家是否愿意和美国合作。作为美国反恐战争的盟友,巴基斯坦与美国在阿富汗问题上分歧越来越大。巴基斯坦对美国无视其领土主权,频繁出动无人机空袭造成大量民众伤亡的事件感到非常愤怒,因而曾经中断美国通过巴基斯坦到阿富汗的陆路运输通道,美国则中断了对巴基斯坦的军事援助,两国关系降到近年来的最低点。巴基斯坦国内普遍认为,美国是一个不可信赖的国家。巴基斯坦拒绝参加在德国波恩举行的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以“抵制”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巴基斯坦认为,俄罗斯与中国是地区稳定、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子,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从长期看与中国的地缘经济利益和俄罗斯的********利益相冲突,因此巴基斯坦并不赞成美国的倡议。巴基斯坦的这种立场也源于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对印度的借重。巴基斯坦认为,美国希望印度在“新丝绸之路”计划中发挥“中心作用”,这实际上是美国通过该计划帮助印度提升对阿富汗甚至整个地区的影响,从而压制了巴基斯坦。四是要印度发挥“中心作用”也有问题。美国要加强与印度的战略伙伴关系,希望借印度的力量对中国及******世界加以制衡。“新丝绸之路计划”试图推动中亚—南亚的能源合作,这对能源短缺的印度而言有较大吸引力。美国将印度的经济发展与市场潜力视为“新丝绸之路”上充满活力的关键,同时也希望借印度世俗的民主原则影响宗教主义盛行的中亚,但自希拉里抛出该计划以来,印度国内对此反应平平。印度同样面临重重困难,对投入大笔资金十分谨慎。
在2012年国务卿易人后,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出现了“模糊化”的态势,宣传调门也有所降低。美国目前的精力有限,资金不足。美国有太多的全球“权利和义务”,从乌克兰危机、******国扩张、伊朗核问题,到阿富汗重建、朝鲜核问题、亚太再平衡,不同的战略牵扯着不同程度的资源,美国很难像中国那样聚焦一个特定的战略,并为此持续投入。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和参与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也因而搁浅。
美国的“TPP”
与“新丝绸之路计划”同时,美国酝酿着一个更大的计划,就是TPP和TTIP。所谓TPP就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所谓TTIP就是“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美国希望以此重建世界经济规则和世界经济秩序,维护既得利益,逆转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衰退,重振其在世界的主导地位。
冷战后,中国及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快速发展与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经济全球化,因为生产基地、资本和技术移至发展中国家,使它们成为世界工厂,推动了出口及外汇诸备的增加。而与此同时,由于资本、技术和产业的转移,美国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成为消费型国家,发展势头减弱,工作机会减少,中产阶级每况愈下。消费依赖于进口,贸易逆差加剧,特别是美国,在二战后短短20年多中从原来的顺差国变为逆差国,从债权国成为了债务国。所以,美国和西方国家试图重建全球贸易规则。
第一,美国与欧洲希望借助TPP和TTIP尽快走出危机。国际金融危机至今已有7年之久,但美国仍未摆脱危机的影响,欧洲深陷债务危机,欧元区和日本2012年再次陷入衰退,发达经济体总体上仍处在低速复苏和不确定阶段。美欧日等西方经济体财政捉襟见肘,量化宽松政策提振经济的效果也不显著,刺激经济的手段几乎用尽,只好将走出危机的希望寄托在外部市场上。美希望通过建立TPP和TTIP分享全球特别是亚洲等新兴经济体高速增长的红利。根据美欧日一些研究机构预测,如果美欧自贸区协定最终达成,欧盟和美国年GDP将会分别增长0.5%和0.4%。而如果TPP协议最终达成,美国和日本年GDP将会分别增长1.2-1.5%和0.66%。
第二,美国希望构建全球新的贸易规则。随着世界的改变,由于环境、劳动、投资、政府采购、技术标准以及国有企业地位等领域没有共同规则,贸易问题很多。规则的主导权之争将日趋激烈。美国希望继续主导并由美国建立新的规则,只有抢先团结更多伙伴、建立起具有实际效果的多边协定,才能主导“国际标准”。
第三,美国经济“虚拟化”、“金融化”导致其实体经济竞争力大大下降。美国一方面需要构建新的贸易体系为其产品和服务打开通路,为自己赢得产业调整的时间和机会;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建立新的标准维护其仅存的技术和金融优势,为美国企业创造“更自由”且有利于美国企业的贸易环境。因此新的高标准、高质量成了TPP和TTIP的标志性主张,以此扭转美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颓势,遏止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美所谓的“高标准、高质量”,其实质是尽可能固化和放大美国的竞争优势,最大限度弱化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的优势。“高质量的自贸区协定”,已为许多国家设置了难以跨越的进入门槛。
第四,美国要拆散东亚现有合作架构,重构亚太和全球贸易版图,试图强化全球经济的主导的地位,全面介入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为增加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凝聚力,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确立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优势地位。对美国FTA(自由贸易协定)战略进行调整和重新布局。
TTIP的欧美各国经济约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世界贸易额的三分之一,相互投资达3.7万亿美元。因此,如果达成协议,将创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引领世界贸易、投资规则制订,进而影响到整个全球化规则制订,重新树立西方世界在经济领域的领导权。
至于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TPP,被称作“经济北约”。TPP就是一种高级别自贸协议框架,其特征是封闭性与排他性,基础是政治战略考虑,本质是反经济全球化和市场逻辑,目的是通过政治手段重建规则,主导经贸话语权。守住与维护美国和西方国家在当今世界秩序中的既得利益。
TPP是由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等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贸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自由贸易化。这个协议是货物、服务、知识产权贸易和投资等相关领域给予互惠的经济合作协定。由于初始成员国为四个,故又称为“P4协议”。2008年,美国高调宣布加入这个P4协议的谈判,再加上秘鲁、越南和澳大利亚紧随其后,P4就升级成了P8,在2010年3月15日正式启动了TPP协议的谈判。后来加拿大、墨西哥、日本等国相继参加,P4扩张到了P12。TPP目前12个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到全球的40%,贸易额合计占到全球的约三分之一。
美国希望通过TPP全面介入亚太区域经济整合进程,进而实现其政治意图。美国的主要意图包括:
一、全面介入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确保其********、经济和安全利益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对东亚经济一体化产生重要影响。中国的影响力始终是美国关注的焦点。随着中国地位提升,美国在亚洲的经贸影响力相应衰落,如果任由亚洲形成将美国排除在外的诸多优惠贸易协议,那么美国出口企业和整体经济将受到损害。美国通过TPP谈判可对中国东盟FTA(自由贸易协定)起到制衡作用,削弱中国经济在该区域的影响力,确保其东亚********、经济和安全利益。
二、重塑并主导亚太区域经济整合进程,稀释中日等国影响力。亚太区域经济整合进程近年来明显在加快,形成所谓“10+1”、“10+3”、“10+6”(东盟十国加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经贸合作机制。美国认识到亚太区域对其国内经济增长、就业提升和大国地位巩固具有基础性作用。美国要采取切实行动成为亚太区域经济整合的领导者,确保美国企业能自由和公平地进入这些最具活力的出口市场,因此美国调动一切行政、经济和外交资源全面主导TPP谈判,打破亚太原有的区域经济整合节奏,稀释中日等大国的区域经济和政治影响力。
三、对美国FTA(自由贸易协定)战略进行调整和重新布局。此前美国的小布什政府出于战略或策略考虑,搁置了区域贸易协议的谈判进程。******政府彻底改变了这种做法,认为履行与韩国等国的贸易协议,能为美国带来30万就业岗位,而且要全力推进TPP谈判进程,通过设立新型区域贸易协议,使美国企业快捷、便利、无障碍地进入亚太,扩大美国出口增加国内就业,拉动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在国际竞争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
经过5年极为艰苦的谈判,2015年10月5日晚,在美国的亚特兰大,美日等12个太平洋周边国家终于宣布,就“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达成基本协议。美国总统******立即发表声明表示,世界必须由美国制定贸易规则,而不能让中国这样的国家来制定全球贸易规则。
一个自称是亚太区域的贸易组织,把位于本区域的亚洲和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中国排除在外,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显然,美国力推TPP,重建世界经济规则和秩序的目的是冲着中国和新兴经济体国家而来的。美国主导的TPP和TTIP是为了代替WTO而新成立的国际组织。WTO的多边贸易体制将因此受到新规则的严重挑战,甚至可能面临被架空的危险。
然而,美国的图谋能够成功吗?
第一,由东盟推动,中国积极参与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简称RCEP)”对美国主导的TPP形成挑战。上世纪90年代初,东盟发起东亚区域合作进程,逐步形成了包括东盟与中日韩(10+3)、东盟分别与中日韩(10+1)在内的一系列以东盟为核心的区域合作机制。而后又邀请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形成(“10+6”)的区域全面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全面启动,已成为APEC内部发展比较成熟的区域性自贸区。若RCEP全面完成,将涵盖约35亿人口,GDP总和将达23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1/3,也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自贸区;第二,以中国主导的中日韩自贸协定正在推进,中日韩三国是东北亚地区的重要经济体,经济总量占全球1/5、总人口超过15亿。2014年,中日贸易额为3,125亿美元,中韩贸易额为2,906亿美元;日本和韩国分别是中国第二大和第三大外资来源国,如果中日韩达成自贸协定,中日韩自贸区将成为继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欧盟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经济贸易区,与TPP形成抗衡姿态;第三,中国与新西兰、澳大利亚和韩国也已经签订了自贸协定。2008年4月中国政府和新西兰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是中国与外国签署的第一个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这也是中国与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福布斯》杂志发表评论称,中国与新西兰达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贸易协定,使中国在自由贸易的奥运会上拿到了第一块重要的个人金牌。2015年6月中国与澳大利亚签订自贸协定,在内容上涵盖货物、服务、投资等十几个领域,实现了“全面、高质量和利益平衡”的目标,是我国与其他国家迄今已商签的贸易投资自由化整体水平最高的自贸协定之一;第四,中国与欧盟也在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安排。2013年4月中国与欧洲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冰岛自由贸易协定,接着于6月又与瑞士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这两个协定都于2014年7月1日正式生效。冰岛和瑞士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引起很大的轰动,因为自由贸易协定意味着签订的双方相互承认对方市场经济地位,这对于中国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而瑞士和冰岛的这一行为对其他欧洲发达国家的影响非同小可;第五,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建立以来,中国与16个中东欧国家的合作驶上了“快车道”,为双方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互利合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济合作互补性强,发展潜力巨大,双边贸易额2014年首次突破600亿美元;?所有这些自由贸易协定安排与美国形成了竞争。
所以,排挤中国,可能会反过来使美国自己********。TPP计划在亚太的难产足以说明了这一点。实际上TPP的谈判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从2008年美国加入,2010年正式启动谈判至今,谈了5年,也只达成了一个“基本协议”。由于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设置了许多发展中国家难以逾越的门槛,受到成员国的强烈抵制;强迫日本开放农产品市场,也令日本非常不满,2015年7月在夏威夷的谈判几乎破裂。9月份开始的亚特兰大谈判也是一拖再一拖,最后在美国的压力下,经过彻夜讨价还价,才勉强签了一个“基本协议”。就是这个“基本协议”,也还要经过各国议会批准才能生效,而协议中的某些规定,如减免关税,要在10年-20年才能实现。在美国国内,对TPP持反对意见的也不在少数,包括很多民主党议员都表示反对,共和党就更是极力要阻止这个协议在国会通过。
此外,实事求是地说,12个国家包括文莱、越南、菲律宾和拉美多个国家,发展水平和社会治理水平存在巨大差异,TPP如要真正运转,?美国提出的劳工、环保等领域的高标准对这些国家根本做不到,最后达成的TPP只能是个妥协版。
中国是美国、欧盟,东盟和日本等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经济关系已经紧密相连。中国已在五大洲与67个国家建立了72个伙伴合作机制,已与20多个国家签订自贸协定。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引擎,在亚洲,非洲,中东,中亚以及拉美地区的贸易与投资已经呈现超越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态势,同时中国与这些地区的政治合作也在不断提升,并为进一步的经贸合作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框架。由于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又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潜力巨大,TPP不可能使所有成员国不与中国发展贸易。TPP封锁也不是牢不可破的。虽然美国想通过TPP和TIPP把中国孤立在国际经济新秩序之外,但这只是一厢情愿。西方有句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政治如此,经济更是如此。
中国的GDP与除美国之外的那11个国家总和差不多,中国在亚太的经济存在和影响既绕不开也抹不掉,美国的企业也会对继续扩大同中国的贸易有积极性。2014年中美贸易额达到5,551亿美元,未来十年可能翻一番,达到1万亿美元。如果中国不买波音公司的飞机,不买苹果手机,不买美国制药公司的药品,不买美国的小麦和大豆,那将是一个什么局面?那个美国总统的宝座还能坐得稳吗?美国的老布什总统在冷战后提出建立世界新秩序时,曾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太平洋不能分割”。而******搞的TPP正是把太平洋分割了。《金融时报》称,华盛顿想把时钟拨回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但时钟是拨不回去的,******必须面对现实。亚太经济格局中美国一手遮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假设两国若中止与对方的投资和贸易合作,中美作为世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发动机就会立刻停止。“这样的相互掣肘和制裁将导致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漫长的,甚至没有终点的冬季”。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TPP虽然设置了许多苛刻的条件来阻止中国加入,但其实也是倒逼中国的改革和提高,就像当年中国加入WTO一样。从世界发展的来看,统一投资贸易的协定是趋势。TPP的原则是竞争中立,竞争中立包含准入前的国民待遇,包含全面的负面清单管理,而且TPP的这些原则事实上是原来在发达经济体内反垄断原则的国际化。就是新的自由投资贸易全球经济治理的新版本,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拿这个新版本到处去寻求盟国,约束其他国家,然后实现它的战略部署。
现在围绕全球治理的新版本展开了一场新的竞争,其实中国上海自贸区的启动直接的原因就是应付TPP的挑战。所谓上海自贸区,就是在中国最发达的地方划出一块地方试行TPP原则,积极应对美国为首的这一轮新的全球治理体系调整的挑战。现在中国已经建立了上海、天津、福建、广东四个自贸区。以澳大利亚为例,澳大利亚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贸易伙伴,它的市场准入规则、投资和贸易的规则以及相关的标准,所有管理的体系、框架的建设,与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是完全一致的。中国和澳大利亚能够达成一个高水平的自贸协定,说明中国有信心、也有能力同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开展自贸协定谈判。所以,对中国而言,这也是一次巨大的机遇,中国应抓住这一契机,在亚太区域整合中发挥与自身实力相称的作用。
亚太自由贸易区
在美国抛出TPP之后,中国则坚持推进更大范围的,具有包容性的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中国正视TPP,并用“包容性”战胜“排他性”。
2014年北京********
APEC成立于1989年,现有21个成员,是亚太地区机制最完善、层级最高、影响最大的经济合作组织。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包括亚太地区各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表现抢眼,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也逐渐发生变化。亚太地区占全球人口的40%,APEC21个经济体的对外贸易总额和经济总量分别占全球的48%和57%,2013年,中国对APEC经济体直接投资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69%,实际利用来自APEC经济体的外资占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83%。
“亚太自贸区”这一概念早在2006年就被提出,但2014年才开始迎来实质性突破。2010年在日本横滨举行的APEC部长级会议上,提出了在各国之间双边及小型自由贸易协定的基础上,在亚太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设想(FreeTradeAreaoftheAsia-Pacific,FTAAP)。2014年5月在山东青岛举行的APEC贸易部长会议指出,建立亚太自贸区是APEC成员的“夙愿”,现在在亚太地区有很多的自贸区谈判正在进行,如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以及其他一些多边、双边的自贸区协定谈判。这些自贸区的发展将为未来建立亚太自贸区奠定基础。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方在此次会议上主张在APEC框架下促进TPP、RCEP等自贸区的互动,建立自贸区信息交流机制。同时,积极探讨制订实现亚太自贸区的路径和方式,及早开展亚太自贸区可行性研究,启动亚太自贸区建设进程。
201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通过了《北京纲领:构建融合、创新、互联的亚太——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和《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亚太经合组织成立25周年声明》,进一步明确了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方向、目标、举措;
2,决定启动和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批准《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标志着亚太自贸区进程的正式启动;
3,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共识》,决定以经济改革、新经济、创新增长、包容性支持、城镇化作为五大支柱,实现创新、改革、增长三者之间良性循环,进一步巩固亚太的全球经济引擎地位。
4,批准《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在2025年前实现加强硬件、软件和人员交流互联互通的远景目标,并完成共同确立的具体指标。
5,决定拓展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务实合作,推广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模式,帮助本地区破解互联互通建设资金瓶颈。
酝酿了8年后,建设亚太自贸区(FTAAP)的构想终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会议批准了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决定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这是朝着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方向迈出的历史性一步,体现了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信心和决心。这是一个载入史册的决定,将把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到新的更高水平,也将使太平洋两岸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广泛受益,为亚太经济增长和各成员发展注入新活力。********一致认为,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有助于开拓亚太经济增长新源泉,提升竞争力,符合各成员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发展需要。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早日结束。
2015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本届APEC以“打造包容性经济,建设更美好世界”为主题,延续了2014年APEC“北京共识”,继续推动亚太共识,共促亚太繁荣。APEC成立以来,旨在通过推动自由开放的贸易投资,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改善商业环境,以建立一个充满活力、和谐共赢的亚太大家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也取得了新的成果,最重要的是发表了大会宣言--“打造包容性经济,建设更美好世界:亚太大家庭愿景”。
1,宣言再次肯定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的价值,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中心和首要地位。强调致力于加强基于规则、透明、非歧视、开放和包容性的多边贸易体制。对多边贸易体制和世界贸易组织第十届部长级会议表示支持;
2,宣言再次承诺,到2020年实现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并最终实现亚太自贸区。共同致力于打造包容性经济;
3,宣言重申充分利用全球价值链,发展互联网和数字经济,促进互联互通。
4,宣言重申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全面系统地推进亚太自贸区进程,赞赏《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北京路线图》的落实进展。亚太自贸区应是一个全面的自贸协定,建立在本地区现有自贸安排基础上。宣言注意到近期本地区自贸协定的发展和亚太自贸区可能路径取得的进展,包括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TPP)达成协议,鼓励早日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
5,宣言欢迎《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全球价值链发展合作战略蓝图》实施进展,欢迎落实《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2015-2025》,提高亚太地区及次区域互联互通水平。强调投资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对实现亚太大家庭愿景至关重要。
6,,加强协作,与利益相关方携手应对共同挑战。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实现共同繁荣。宣言重申有必要采取充分协调、全政府参与的方式进行规则制定。
宣言相信,尽管面临挑战,只要秉承建设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的理念,坚持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的目标,发扬相互尊重、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并为之共同努力,亚太地区的前景将是一片光明。
习近平主席在会议期间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要着眼长远,完善亚太中长期合作战略架构。要推进一体化,打造开放型亚太经济,尽早建成亚太自由贸易区。要保持开放包容,谋求合作共赢,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要继续为结束多哈回合谈判提供强有力指导,推动世界贸易组织第十届部长级会议达成平衡、有意义、符合发展内涵的成果。要大力推进互联互通蓝图,解决亚太发展的瓶颈性问题。中方愿继续为加强亚太经合组织能力建设作出贡献。习近平强调,要平等参与、充分协商,最大程度增强自由贸易安排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提高亚太开放型经济水平、维护多边贸易体制。2014年北京APEC峰会批准《APEC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今年马尼拉APEC峰会继续就推动路线图的实施展开讨论,并提出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完成亚太自贸区联合战略研究工作报告。亚太自贸区也是亚太地区内包容性最高的贸易安排,推动亚太自贸区不仅有助于亚太地区经济发展,而且可以为多边贸易体制提供新动力。习近平强调,亚太自由贸易区是APEC推动区域一体化的主要手段。作为亚太最高层级区域合作论坛,APEC成立以来,亚太自贸区始终是APEC的最大蓝图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亚太区域一体化的深入进展,这一蓝图正在逐渐清晰:东盟十国即将于今年年内宣布建成东盟共同体;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已接近完成;中澳、中韩自贸协定有望年内生效;亚太16国参与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习近平指出,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秉承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亚太地区各种自贸框架安排就能融汇到亚太自贸区这一宏大蓝图中。反之,碎片化、政治化、甚至等级化、排他性的自贸安排,不仅妨碍亚太自贸区的最终实现,还会伤害到以世贸组织为主体平台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性和权威性。
第23届APEC峰会,突出强调了合作、包容,互联互通,肯定了以WTO为主的多边贸易体制,继续推进“北京路线图”,尽快建成亚太自贸区,有力地回击了排他性的自贸区安排。
中国的“亚投行”
在美国大搞TPP的时候,中国在大搞“********”。2013年中国正式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这是中国在新世纪的大战略。
中国历来是个陆权国家,由于没有对外扩张的要求,所以不重视发展海上力量。当然,中国并不是没有能力发展海上力量,1406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欧洲还没有走出中世纪的黑暗。而郑和的240多艘船只,27,000多人的船队在当时绝对是世界第一。比起哥伦布横渡大西洋不仅早了87年,而且实力也远远超出他们。郑和的船只最大的排水量达1,300吨,而哥伦布的3只小船排水量都不过100多吨。
郑和之后,由于明清两朝闭关锁国,逐渐失去海上优势。而西方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迅速崛起。最先崛起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都是临海小国,特别是后来居上的英国是个偏居一隅的岛国,他们土地狭小,资源贫乏,为了发展,只有向外扩张,因而大力发展海上力量。西方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令很多中国精英们羡慕不已的“海洋文明”,或美其名曰“蓝色文明”,并因而贬低所有文明古国所赖以发祥的“大河文明”,斥之为“黄色文明”。但纵观历史,所谓的蓝色文明就是扩张文明,是殖民地文明,是侵略文明,是掠夺文明,是剥削文明,是赤裸裸的帝国主义文明。现在美国凭借其无与伦比的海上优势,它的舰船在全世界所有的海洋上游弋,俨然是世界海警。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提出“********”战略,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把欧亚大陆重新从陆地上连通起来,而这个连通的纽带就是现代化的高速铁路。中国在高速铁路建设上的技术水平已跃居世界前列,无论是勘测设计、施工经验,还是设备制造、通讯技术,都堪称世界一流,在国际上有很强的竞争力。这样中国就可夺回陆权,不受美国等国的牵制。而且陆路运输风险小,速度快,运量大,成本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取代海路运输。比如,从中国的西安到德国的杜伊斯堡,从海上走要35天,从陆路走只要15天,如果建成高速铁路,加上通关便利化,只需要4天。这是********和地缘经济的巨大优势。可以说“********”通过东亚、东南亚、中亚、南亚、西亚、中东欧到西欧,把东亚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连接起来,,形成高层次自贸区网络。
此外,在********上的大部分国家仍然比较贫穷,基础设施落后,急需发展交通运输等设施,中国有3.5万亿美元的雄厚的外汇储备,可以在********的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所以引起沿路国家的极大兴趣。而中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也积累了相当大的过剩产能,这部分产能大多是优质资产,在中国是“过剩的”,而在很多沿线国家却是短缺的,所以可以实施国际产能合作,帮助这些国家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可谓一举多得。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使沿线国家合作共赢。
为了实施“********”战略,2013年10月月中国提出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以解决巨大的资金需求。这个提议立刻获得多个国家的响应。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截至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确定为57个,其中域内国家37个、域外国家20个。?涵盖了除美日和加拿大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以及亚欧区域的大部分国家,成员遍及五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今后仍可以作为普通成员加入亚投行。最令美国震撼的是,2015年3月12日,英国财政部宣布,英国向中方提交了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的确认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随后,德、法、意三国也申请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截至2015年4月15日,已有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瑞典、奥地利、瑞士、俄罗斯等18个欧洲国家正式加入亚投行。
亚投行是第一个由中国主导的多边国际金融机构。在中国提出建立亚投行的建议之初,美国就表示强烈反对,并游说各国,特别是它的盟国不要加入亚投行。然而作为一个西方大国,又是美国“最铁的哥们儿”,英国第一个对美国“说不”,主动加入北京主导的国际金融组织,这的确让美国老大哥很不舒服。美国对英国加入亚投行进行露骨而公开的批评,敲打其他盟国不要效仿,同时为了遏制中国,美国还向其盟友施加压力,不让其加入亚投行??,比如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韩国等国施压??,但都没有成功。
美国美国认为全球金融秩序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和亚洲开发银行(ADB)已经足够,亚投行(AIIB)和以美日两国为中心运营的亚洲开发银行(ADB)存在作用上的重叠,没有必要存在;而怀疑一个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机构标准低、不透明等等,更属无稽之谈。美国反对建立亚投行,实际是怕中国另起炉灶,挑战美国在全球金融机构的领导地位和二战后以美国为中心的传统国际金融秩序。美国更怕亚投行会令北京在该地区的经济影响力变得更强。尤其令它担心的是,在已经宣布加入亚投行的国家中,还有菲律宾、越南这样与中国存在南海争端的国家。实际上这是一场规则与制度的竞争,争的是谁将主导亚洲未来的经济与政治。
实际上,不论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亚洲开发银行,都是战后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产物,是为美国全球战略服务的,美国在这里一手遮天,有一票否决权。这几个金融机构,对于发展中国家贷款条件非常苛刻,并附带很多政治条件。如果你不能满足它提出的条件,你就得不到贷款,这迫使很多穷国屈服于美国的强权之下,包括俄罗斯这样的大国。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接受IMF的条件,搞“休克疗法”,搞私有化,使俄罗斯经济倒退20年。世界银行的行长永远是美国人,IMF的总裁永远是欧洲人,亚开行的行长永远是日本人,根本不能真正为发展中国家服务。此外,这些机构的官僚主义严重,办事效率低下,一个项目论证几年,可能该国政府都换届了,而批下来不过几百万美元,对很多国家远水不解近渴。
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原有的国际金融机构已满足不了发展中国家的需要。据测算,在未来十年中,光是“********”沿线的国家,对基础设施的资金需求就达8万亿美元,平均每年要8,000亿美元,而从1981年到2009年的30年中,世界银行的贷款总额不过5,603亿美元,平均每年只有186.7亿美元。这真是杯水车薪,远远满足不了新兴经济体的需求,这就在客观上需要建立新的国际金融组织。据测算,每投入1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就可带动25亿美元的相关投资,并带动8万人就业。“********”有77个经济合作区,未来十年,中国进口将达17万亿美元,对外投资达1.2万亿美元,可带动700万人就业。
综上所述,现有的国际金融秩序是70多年前建立的,存在很多弊端,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的要求。特别是美元一家独大,而亚洲的外汇储备达7.3万亿美元,占世界外汇储备的2/3,这种“货币错配”,造成极大的风险,使亚洲这些国家金融体系变得非常脆弱,极易受美元汇率及利率波动的影响。美元作为世界的主要储备货币,当美国开动机器印钞票的时候,会造成全世界流动性过剩,美元会大幅贬值,引发通货膨胀,而美元的贬值会使所有持有美元储备和美元债务的国家蒙受重大损失。这种国际金融秩序极不合理,因而亟需改革,亚投行也应运而生。除了亚投行之外,中国还筹备建立“丝路基金”和“金砖国家银行”,为国际社会提供新的公共产品,为全球治理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2015年10月19日到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受到超高规格的接待,被称为超级国事访问。英国首相卡梅伦称中英关系进入“黄金时代”,两国达成400亿英镑的投资贸易大单。随后,荷兰国王、德国总理和法国总统相继访华,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及各方面的合作。所有这些都说明,美国想要在经济上围堵中国,只能是痴心妄想。对于******的讲话,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针锋相对地予以回击,他在公开场合讲道: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单独制定国际规则,而应由世界各国协商制定。
习近平主席指出:“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这一包容性的、高瞻远瞩的宏观思维,应该是我们处理“********”与“新丝绸之路”两者关系的指导原则。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美国一手遮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